
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展开全部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一方面,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另一方面,它也不同于未来的共产主义和谐社会,而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阶梯 二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三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四要理解和谐并不是没有矛盾,和谐也不是不要活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而是一个不断出现矛盾和不断化解矛盾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依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能够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前进并且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社会。那种认为构建和谐社会不能讲矛盾的认识,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着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或者称为不和谐的因素。对此,要有一个客观准确的判断。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