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2013-08-28
展开全部
《做真实的自己》
文/季羡林
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总是难免的。连寿命比较短的人都无不如此,何况像我这样寿登耄耋的老人!
我们舞笔弄墨的所谓“文人”,这种变化必然表现在文章中。到了老年,如果想出文集的话,怎样来处理这样一些思想感情前后有矛盾,甚至天翻地覆的矛盾的文章呢?这里就有两种办法。在过去,有一些文人,悔其少作,竭力掩盖自己幼年挂屁股帘的形象,尽量删削年轻时的文章,使自己成为一个一生一贯正确,思想感情总是前后一致的人。
我个人不赞成这种做法,认为这有点作伪的嫌疑。我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决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在我的散文和杂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前后矛盾的现象,是颇能找出一些来的。比如对中国社会某一个阶段的歌颂,对某一个人的崇拜与歌颂,在写作的当时,我是真诚的;后来感到一点失望,我也是真诚的。这些文章,我都毫不加以删改,统统保留下来。不管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幼稚,甚至多么荒谬,我都不加掩饰,目的仍然是存真。
——————————————————
常言道“人如其文,文如其人”,读季老这篇《做真实的自己》,我读到一位真正的大师,坦诚、豁达。读他老人家的自选集,《谈国学》,是“一以贯之”的淡泊,对国学的尊崇,真诚、实在。
读《做真实的自己》,谈思想感情,谈文章,会联想到自己。
做真实的自己,容易,又很难。为什么呢?(不要学小沈阳的腔调,会破坏本文的严肃感。)这要从本我、自我、超我、非我谈起。我不是想谈哲学,但分析这个问题,似乎从这个角度来阐述,比较清晰。旗帜扯得很高大全,很弗洛伊德,实质上并不复杂。
打个比方来说,我师父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让你自主选择,做最真实的自己,你想做什么工作?”
我当时的回答是“我想去麦当劳打工”,我师父问为什么,我说“因为很多同学都去过快餐店打工,我没去过,我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尝试一下罢?还有,我想学炸薯条,挺好玩的。”
我师父又问“除了去麦当劳,你还有别的想法吗?”
我以为这不用想:“或者去必胜客,我可以学怎么做芝心比萨,我一直觉得把芝士藏在饼边里特别神奇……”
师父说,再去多读书,多思考:如何认识自我?用HR的提问方式,就是: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能做到的是什么,但是你不去做的又是什么,为什么?
纠结……
时过境迁,反思本我。贪玩,任性,幼稚,天真,爱幻想,不切实际……
我现在肯定的一点,就是我不能再去想快餐店打工的事情了。排除掉一个“非我”。
——————————————————
看到季老先生谈文集,说一些文人悔其少作,“尽量删削年轻时的文章,使自己成为一个一生一贯正确,思想感情总是前后一致的人”,我想到茶舍搬家的时候,翻到彼此成长的足迹,觉得很可爱,是真的。也许有人会说当年“很傻很天真”,但是在我看来,鲜明的语言,张扬的个性,色彩斑斓,很美。那些真实的文字不会骗人,那些年少轻狂的时光不曾虚度。
越成长,越怀念。
事过境迁,心态可以假装成熟,文字可以假装老练,喜欢写东西,骨子里依然是孩子气,这大概是我们的共性之一。所以有了论坛里那许多没头没尾、不讲究起承转合的“未完不续”,“ing起来没完没了”的……我若称之为“羊脂玉盘中撒落的颗颗华美珍珠”,不会有人拽出琼瑶阿姨的“十三晕”来说事罢?
文/季羡林
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总是难免的。连寿命比较短的人都无不如此,何况像我这样寿登耄耋的老人!
我们舞笔弄墨的所谓“文人”,这种变化必然表现在文章中。到了老年,如果想出文集的话,怎样来处理这样一些思想感情前后有矛盾,甚至天翻地覆的矛盾的文章呢?这里就有两种办法。在过去,有一些文人,悔其少作,竭力掩盖自己幼年挂屁股帘的形象,尽量删削年轻时的文章,使自己成为一个一生一贯正确,思想感情总是前后一致的人。
我个人不赞成这种做法,认为这有点作伪的嫌疑。我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决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在我的散文和杂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前后矛盾的现象,是颇能找出一些来的。比如对中国社会某一个阶段的歌颂,对某一个人的崇拜与歌颂,在写作的当时,我是真诚的;后来感到一点失望,我也是真诚的。这些文章,我都毫不加以删改,统统保留下来。不管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幼稚,甚至多么荒谬,我都不加掩饰,目的仍然是存真。
——————————————————
常言道“人如其文,文如其人”,读季老这篇《做真实的自己》,我读到一位真正的大师,坦诚、豁达。读他老人家的自选集,《谈国学》,是“一以贯之”的淡泊,对国学的尊崇,真诚、实在。
读《做真实的自己》,谈思想感情,谈文章,会联想到自己。
做真实的自己,容易,又很难。为什么呢?(不要学小沈阳的腔调,会破坏本文的严肃感。)这要从本我、自我、超我、非我谈起。我不是想谈哲学,但分析这个问题,似乎从这个角度来阐述,比较清晰。旗帜扯得很高大全,很弗洛伊德,实质上并不复杂。
打个比方来说,我师父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让你自主选择,做最真实的自己,你想做什么工作?”
我当时的回答是“我想去麦当劳打工”,我师父问为什么,我说“因为很多同学都去过快餐店打工,我没去过,我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尝试一下罢?还有,我想学炸薯条,挺好玩的。”
我师父又问“除了去麦当劳,你还有别的想法吗?”
我以为这不用想:“或者去必胜客,我可以学怎么做芝心比萨,我一直觉得把芝士藏在饼边里特别神奇……”
师父说,再去多读书,多思考:如何认识自我?用HR的提问方式,就是: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能做到的是什么,但是你不去做的又是什么,为什么?
纠结……
时过境迁,反思本我。贪玩,任性,幼稚,天真,爱幻想,不切实际……
我现在肯定的一点,就是我不能再去想快餐店打工的事情了。排除掉一个“非我”。
——————————————————
看到季老先生谈文集,说一些文人悔其少作,“尽量删削年轻时的文章,使自己成为一个一生一贯正确,思想感情总是前后一致的人”,我想到茶舍搬家的时候,翻到彼此成长的足迹,觉得很可爱,是真的。也许有人会说当年“很傻很天真”,但是在我看来,鲜明的语言,张扬的个性,色彩斑斓,很美。那些真实的文字不会骗人,那些年少轻狂的时光不曾虚度。
越成长,越怀念。
事过境迁,心态可以假装成熟,文字可以假装老练,喜欢写东西,骨子里依然是孩子气,这大概是我们的共性之一。所以有了论坛里那许多没头没尾、不讲究起承转合的“未完不续”,“ing起来没完没了”的……我若称之为“羊脂玉盘中撒落的颗颗华美珍珠”,不会有人拽出琼瑶阿姨的“十三晕”来说事罢?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