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和清明节的习俗和扫墓注意事项

 我来答
凿壁偷光test六
2016-04-10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凿壁偷光test六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628 获赞数:6724
2009年毕业于北京农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清明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扫墓注意就是尽量不要在林地明火祭扫,以免发生火灾。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多一点
我就采纳你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善贺拨骏03V
2016-04-10 · TA获得超过38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21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159万
展开全部
汉朝皇帝刘秀被王莽追杀时,逃到深山,没有吃的,他身边的忠臣用刀割自己腿上的肉,煮了给刘秀吃,因此留在山里,打败王莽后,刘秀到山里寻他不见,很是心急,由奸臣谏言放火烧山能把他熏出来,结果把他烧死了,刘秀很是心痛,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一天定位清明,现在好多地方还保留放火烧山风俗
更多追问追答
追答
求采纳,告诉
追问
告诉我我就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活幻幻晴天0I
2021-03-15 · 贡献了超过302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9万
展开全部

清明节的来历 简短:科普清明节的来历与习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菜鸡aaa
2019-03-28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61
展开全部
一、清明节的来历: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人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不。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二、清明节的习俗:
1、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2、踏青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3、插柳
清明节习俗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4、清明游乐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纯属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
5、牵钩
“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常。
6、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7、荡秋千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今日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8、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9、蹴鞠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像踏青、郊游、荡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在这些活动中,“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许多市民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三、扫墓注意事项:
1、择日祭扫
尽量避免双休日或其他扫墓高峰时段,盖因如今市民私家车增多,高峰祭扫,会因交通拥堵为出行带来麻烦,可选择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或将扫墓时间拉长(早出晚归)或错开重点时段,以缓解人多车多给道路交通带来的压力。
2、随时清点
无论是到达祭祀地点,还是离开,都要养成清点随身携带物品的好习惯,以免贵重物品无意丢失,集体祭祀应随时清点人数,特别是携带小孩的家长更应照顾好孩子,以免小孩因玩耍走失。
3、注意安全
焚烧纸钱,置放供品,应注意防火,确保安全,物品尽量自己携带,避免购买祭祀地点附近的小贩兜售器物。若由于携带不便,不得不购买,应提前准备零钞,将少额现金放到掏取方便的外衣口袋,大额现金置里侧,避免被小偷扒窃。
4、黑气运低
扫墓当日早晨,洗脸清面时,照镜子若发现额头有乌黑起色,表示运势低迷,尽量避免扫墓,若一定要去,可携带开光护身物品(如:护身符等),以作化解。
5、食斋禁荤
扫墓当日早晨起身至到达扫墓地点,尽量食用素食,衣着整齐素严,以示对先人礼貌和尊重。
6、忌偏僻地
不要去太偏僻,人烟罕至的地方祭祀,最好依照常走的路线进行形成规划,切勿在偏僻地方长时间逗留,确保自身安全。
7、勿扰他灵
墓地为阴灵安居之所,切忌嬉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斗,随处小解,路遇其他坟冢,切忌用脚去蹬踏碰踹墓碑,不乱动其他墓碑祭祀物品,无疑碰到,应诚心诵念“对不起,打扰了”,墓地范围要内维恭维谨,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以免打扰得罪其他阴灵。
8、祭祀时间
扫墓时间尽量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天未亮或傍晚时分,不利扫墓人,应尽量避免扫墓,上午十点至下午三点之间通常为扫墓最佳时段。
9、清整墓地
面对先人墓地,需好好清理杂草,增添松土,整理周遭环境,使得墓地外观饱满而整洁,同时心中默默祈祷,寄托希望于九泉之下,祈求先祖保有后代富贵昌盛。
祭祀流程:
通常祭祀包括,将备好的香烛冥镪、鲜花果品、烧纸烟酒等物及先人生前喜欢吃的食物(祭祀礼品多寡随意),整齐置放在墓前。接着,燃点香烛,奉香答谢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当墓地的守护神),随之恭敬地向先人叩拜上香献花,然后燃烧冥镪,奠酒(即将酒洒在地上,这代表向先人敬酒)。礼毕,将礼祭先人的食品选择性吃掉,待香烛点完后离开。
忌去人群:
1、妇肚内的小生命需要和谐的孕育环境,坟地的负磁场趋向阴性,会令小生命失去阴阳平衡,因此孕妇不宜到坟地。
2、坐月子妇女大多情绪不稳定,家人关爱及丈夫爱护才能令妇女倍感温暖,墓地阳气少,易令妇女有产生受冷落之感。
3、49天前后办喜事的人不宜前去扫墓,由于情绪高昂,易在扫墓时大嘻大笑,喜悲相冲,造成对墓地阴灵先祖的不尊重。
4、手术前后49天的病人体质都是处于休养期,需要生命的阳光做支持,坟地令人衰伤,诱发心理上的死亡思考,因此病者不宜前往。
5、身体上有邪气(例如曾做人流)、衰气(例如跟走背运的异性亲热后)、死气(高危病者)等人磁场紊乱,不宜把负磁场带去阴气重的地方,需求助宗教力量平衡。
6、坟场四围的环境多为墓碑和树木,墓碑属土,树木属木。木克土,欠缺生气,犯冲太岁之人因木星移动易导致情绪不稳或作出错误决定,这个时候最需要有生气的地方固本培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我是龙的传人76b8a2199
高粉答主

2016-08-21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6.4万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5130万
展开全部
  一、清明节的来历: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人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不。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二、清明节的习俗:
  1、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2、踏青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3、插柳
  清明节习俗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4、清明游乐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纯属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
  5、牵钩
  “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常。
  6、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7、荡秋千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今日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8、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9、蹴鞠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像踏青、郊游、荡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在这些活动中,“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许多市民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三、扫墓注意事项:
  1、择日祭扫
  尽量避免双休日或其他扫墓高峰时段,盖因如今市民私家车增多,高峰祭扫,会因交通拥堵为出行带来麻烦,可选择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或将扫墓时间拉长(早出晚归)或错开重点时段,以缓解人多车多给道路交通带来的压力。
  2、随时清点
  无论是到达祭祀地点,还是离开,都要养成清点随身携带物品的好习惯,以免贵重物品无意丢失,集体祭祀应随时清点人数,特别是携带小孩的家长更应照顾好孩子,以免小孩因玩耍走失。
  3、注意安全
  焚烧纸钱,置放供品,应注意防火,确保安全,物品尽量自己携带,避免购买祭祀地点附近的小贩兜售器物。若由于携带不便,不得不购买,应提前准备零钞,将少额现金放到掏取方便的外衣口袋,大额现金置里侧,避免被小偷扒窃。
  4、黑气运低
  扫墓当日早晨,洗脸清面时,照镜子若发现额头有乌黑起色,表示运势低迷,尽量避免扫墓,若一定要去,可携带开光护身物品(如:护身符等),以作化解。
  5、食斋禁荤
  扫墓当日早晨起身至到达扫墓地点,尽量食用素食,衣着整齐素严,以示对先人礼貌和尊重。
  6、忌偏僻地
  不要去太偏僻,人烟罕至的地方祭祀,最好依照常走的路线进行形成规划,切勿在偏僻地方长时间逗留,确保自身安全。
  7、勿扰他灵
  墓地为阴灵安居之所,切忌嬉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斗,随处小解,路遇其他坟冢,切忌用脚去蹬踏碰踹墓碑,不乱动其他墓碑祭祀物品,无疑碰到,应诚心诵念“对不起,打扰了”,墓地范围要内维恭维谨,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以免打扰得罪其他阴灵。
  8、祭祀时间
  扫墓时间尽量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天未亮或傍晚时分,不利扫墓人,应尽量避免扫墓,上午十点至下午三点之间通常为扫墓最佳时段。
  9、清整墓地
  面对先人墓地,需好好清理杂草,增添松土,整理周遭环境,使得墓地外观饱满而整洁,同时心中默默祈祷,寄托希望于九泉之下,祈求先祖保有后代富贵昌盛。

  祭祀流程:
  通常祭祀包括,将备好的香烛冥镪、鲜花果品、烧纸烟酒等物及先人生前喜欢吃的食物(祭祀礼品多寡随意),整齐置放在墓前。接着,燃点香烛,奉香答谢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当墓地的守护神),随之恭敬地向先人叩拜上香献花,然后燃烧冥镪,奠酒(即将酒洒在地上,这代表向先人敬酒)。礼毕,将礼祭先人的食品选择性吃掉,待香烛点完后离开。

  忌去人群:
  1、妇肚内的小生命需要和谐的孕育环境,坟地的负磁场趋向阴性,会令小生命失去阴阳平衡,因此孕妇不宜到坟地。
  2、坐月子妇女大多情绪不稳定,家人关爱及丈夫爱护才能令妇女倍感温暖,墓地阳气少,易令妇女有产生受冷落之感。
  3、49天前后办喜事的人不宜前去扫墓,由于情绪高昂,易在扫墓时大嘻大笑,喜悲相冲,造成对墓地阴灵先祖的不尊重。
  4、手术前后49天的病人体质都是处于休养期,需要生命的阳光做支持,坟地令人衰伤,诱发心理上的死亡思考,因此病者不宜前往。
  5、身体上有邪气(例如曾做人流)、衰气(例如跟走背运的异性亲热后)、死气(高危病者)等人磁场紊乱,不宜把负磁场带去阴气重的地方,需求助宗教力量平衡。
  6、坟场四围的环境多为墓碑和树木,墓碑属土,树木属木。木克土,欠缺生气,犯冲太岁之人因木星移动易导致情绪不稳或作出错误决定,这个时候最需要有生气的地方固本培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