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2013-08-27
展开全部
弊端:
最近不断有我国城市化发展迅猛的报道,说我国2003年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40.5%,超过原来计划指标,还说我国城市已进入“加快发展期”,甚至有的报道称目前出现城市化“大跃进”。这样造势,推动城市化进程,是不是好事?会不会带来什么负面效果?
按照原来规划,我国城市化水平到2005年达到35%左右,到2010年达到40-42%。换句话说,我国已提前6至7年实现原定城市化的目标。权威部门提出,我国在本世纪中期城市化水平要达到65%,再进而达到75%。
笔者的疑问之一是,我们城市化的步子是不是太快了,太急了。英国城市化水平从26%提高到70%用了90年时间,法国从25.5%提高到71.7%,美国从25.7%提高到75.2%,都用了120年。而我们从1993年的28%提高到2003年的40.5%仅用10年,不说加快,即使用这样的速度,2020年左右就能达到60%,2035年以前就能达到75%左右。换句话说,我们只用英国的一半时间,法国和美国的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间,走过同样的城市化进程。
疑问之二是,我国是否有必要,将城市化的水平定得同发达国家一样高,要达到75%以上。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缩小城乡差别,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没有一定的城市化水平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容易懂得的道理;我国在80年代以前城市化水平低,现在仍然不够高,需要提高,这也毫无疑问。但各国的城市化水平是否应该一样?中国国情与迄今已实现现代化的所有发达国家差别巨大,中国城市化标准是否一定要像它们看齐?21世纪的城市化与19世纪、20世纪的城市化标准是否应该有些区别?
中国的特殊性是非常鲜明的。一是人口太多。13亿人口,比目前北美、欧洲和日本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二是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贫乏。中国的陆地面积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但现在科学条件下不可利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高原、大山、沙漠、戈壁和干旱地区占去三分之二以上,可利用的国土承受目前的人口数量已属负担过重,这方面的条件比任何发达国家都差;三是基本资源严重短缺,如人均淡水不到世界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三分之一。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得更远。鉴于城市人口对资源的消费量远远大于同样数量的农村人口,我们在实施城市化的时候,是否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资源与合理的城乡人口分布比例相适应的问题。既然我国基本资源状况远不如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水平为什么定得同他们一样高呢?如果2020年我们有15亿人口,60%城市人口就是9亿;本世纪中人口17亿,那么75%的城市人口就是12.75亿。这样巨大的城市人口,要多少淡水、多少土地、多少能源、多少食物、多少住房、多少交通设施才能支持?
城市化,意味着生产和消费的更集中、更大规模、更社会化和更高的生产效率,意味着现代化。城市化程度越高,意味着现代化程度越高。这是迄今为止对城市化意义的认识。但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普及,人们对城市化的标准的认识正在发生某些新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远离中心城市的地方甚至家里办公,同样可以获得信息、同样可以开会,同样可以交易,同样可以完成许许多多事情,而且大大节省时间、减少大量物流方面的消耗。再加上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愿意都往污染严重的大城市里挤。于是,一些发达国家人群开始出现由大城市向小城市、由市中心区向市郊分散化的趋向。而且这种趋向一点也不会降低现代化的程度。我们在21世纪推进城市化的时候,是否应该考虑这些新因素,避免人口过度向中心城市集中而走弯路。
疑问之三是,过快和过度的城市化会不会造成某些难以逆转和难以纠正的后果。现在有一种感觉,我国的城市化还是通过很强的计划经济模式、很强的行政手段来推进的,而主要不是顺应市场需要自然发展。如平均每年要以多块速度城市化,到哪个年代城市化要达到什么程度,最近又提出加快城市化步伐等,都是计划经济的典型做法。城市化比任何单个产品和单项经济指标,要复杂百倍,它涉及人口布局、资源配置、环境、社会各个方面。行政和计划的作用是城市化所必需的,但主要应体现在,集中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根据历史、现状和将来,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搞好综合平衡,准确定位城市功能,确保城市特色,而不是强调指标和进度。
城市化过快和过度可能造成至少四个难以逆转和纠正的后果:
一是大量耕地非正常减少。城市一般都建在自然条件好的平原地区,同样也是最好的农业区。按规划,我国的城市化需占用全国3%--6%的土地,比例似乎不大,但面积不小,约30万到60万平方公里,即相当于我国平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要占掉那么多好地,原来想通过城市化让留在农村的人口获得较多耕地的初衷如何能兑现?事实上,由于城市化进程发展非常快,圈地之风仍然盛行,随着大批豪华厂房、楼宇和各种“形象工程”的崛起,大片大片昔日的良田沃野消失,使我国原本人多耕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仅最近几年净失耕地就达3800万亩,造成一大批无地、无业、无保障的农民,也是粮食产量接连滑坡的重要原因。
二是产生严重的“城市病”。城市化太快,城市过大,短时间过多人口往城市集中,不可避免产生大批失业、淡水和能源供应紧张、交通拥挤、犯罪增加、环境恶化、各种危机风险增加等现象。有专家说,城市化并不必然产生“城市病”,产生“城市病”的根源在于指导思想的片面性,产业结构与布局的不合理性,以及“低密度扩张”的发展方式,提出“发展克服城市病”、“规划减少城市病”、“管理医治城市病”。这些意见不无道理,但问题是,我们在实践上能不能做到指导思想没有片面性,规划能不能做到科学合理,管理能不能做到严格到位。今年夏天北京的一场暴雨造成几乎全城交通瘫痪,上海一场大风大雨造成严重交通阻塞和大范围停电事故,就暴露我们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问题不轻。
三是房地产“泡沫化”。现在许多城市建房太快太多,占用大量银行资金,如果严重供大于求,或价格超过市民承受能力,就会出现大量房屋空置,酿成经济危机。经验证明,由房地产泡沫化引起的经济危机,需要好多年才能缓过劲来。
四是城市“废墟化”。可能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有二:一是上面提到的房地产严重供过于求,出现大批楼宇空置;二是本世纪中我国人口将出现的下降趋势。根据我国人口政策的设想,达到17亿最高峰以后,总人口将逐渐下降,最终达到7亿左右的理想规模。那么今天搞了那么多大规模的城市,将来会不会出现有一天没有那么多人去居住?
我国的城市化,就其规模来说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也可能是绝后的。其艰巨性和复杂性,是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不能相提并论的。它不仅关系到今天,而且关系到明天,关系到后代。城市建了,是不能轻易拆掉的;城市化过程中失去的东西也是难以恢复的。我们的步伐应该稳健,应当最大限度发挥城市化的利好,尽量避免或减少因为不慎和盲目可能带来的弊端.
好处:
先谈谈收入,城市化大的区域肯定比城市化小的区域收入要高,直观的说城市收入高于农村,比如上海市民,很多的居民也是居住在拥挤狭小,破烂不堪的城中村小瓦房,失业在家的也不在少数,可是由于城市化的推进,放地产开发商开始波及到居民的住房,拆掉狭小的住房,赔款是不能少的,并且还要安排象样的居所,于是这样的居民就开始过上"小康"生活了,住好房子,多余的赔款可以存进银行养老,还可以买社会的福利了.
另一方面,在一般性的小区和龌龊的小区,中低挡房子(祖宗留下的)的房主,根本就不担心收入的问题,在上海5,6个平方的小瓦房,一个月的房租在350-500这个层次,要知道,这样的房子除了放一张床之外,连放桌子的地方也没有了.但就这样的房子一般人也住不到,我也到过类似的地方,亲眼见到好几个人住一个房子的,一张大床,也部分哪个是老婆,还是女儿,还是儿子,统统住一块.着实让人觉得意外.算算房主的收入吧,这样的小房子只要有五六间,收入都达到2000-3000元了,再加上自己有定所,根本不用工作就可以天天打麻将了.甚至觉得自己有资格在其他地方的人面前颐指气使了.
上海的房价有些高,上述现象已经波及到上海的农村,这样就造成了短期的城市人口的优势,但深入思考,这样的优势意义深远.
反观农村,就以生我养我的邳州农村吧,尤其是10年以前的光景,城市化根本涉及不到农村,收入来源靠养殖业和种植业,产业化很低,老实说,很多老人和弱势群体的收入为0,即使中间有较富裕的商人,平均的指标也被这部分人抹杀掉了,经济指标吃了很大的亏,虽然没有达到饿死人的地步,但是在大城市看来,我们的情况比非洲还糟糕了.
即使现在,这样的情况还存在,虽然有改观,但基本矛盾没解决,商人多了,创业者多了,富裕的人比以前多了,可是老人,小孩和残疾人呢,这部分人的收入依然很多为0.算平均收入被落下的太远.归其原因,城市化的好处没有享受的到.
再看看招商引资,大城市的外资显然比小城市或农村强的多,再拿上海来讲,城市人口可以从房地产和房租当中收益,但已经不是中心城区的人口这方面就差了,但是不要紧,他们可以到外企打工,经常见到生产流水线上的50-70岁的老太太,老大爷拿着放大镜在检查电路板,有时候眼睛红肿也再所不辞,加班到夜里11点坐工交回家,生活是够艰苦的了,要是我父母的话,肯定不允许这样做.可他们为了高消费的收入,要不怎么生存?
看看我们老家的老太太老大爷吧,年龄大了放风筝吧,去走亲戚吧,在家清闲吧,大部分是儿女养活的,无庸质疑,收入为空,尤其是农村的没有养老金的老人,因为享受不到上述的城市化带来的福利.综合一下,收入指标也高不了,但是也无须大城市的同情,我们依然有肉吃,依然有酒喝,毕竟老百姓不会想的那么多.
再研究问题的另一面,一味的享受城市化就是好事吗?我看也未必,再拿上海来说,这边的民营经济比起外资显得很糟糕,很多街道看上去萧条,和大上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符,人的竞争力一般,不象宣传的那样,叫做"精明的上海人",至少我觉得他们在很多事情上都做错了,粗的不算,细的算......
记得由于工作的原因,曾经在少偏的地方租房子,但是就因为没有网线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可周遍的上海人根本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好不容易听说附近有一家年轻的儿子有电脑,我去说服,要以一个月几百元的价格缴费,可是他全家都反对,说是有病毒,一个网线只能接一台电脑的笑话.
没来上海之前总觉得上海的商业氛围了得,大街上应该人潮汹涌,可是来到后才发现我错了,这边的商业氛围真的一般,靠近徐家汇的桂平路之类的,连个商店都开不起来,原因是上海这边喜工作,厌经商,曾经听说上海人半夜出门也不属实.
总之,不管是哪里人,只要努力总有回报,城市是人的城市,农村也是人的农村,发挥人的能动性,好的生活终究能享受!
最近不断有我国城市化发展迅猛的报道,说我国2003年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40.5%,超过原来计划指标,还说我国城市已进入“加快发展期”,甚至有的报道称目前出现城市化“大跃进”。这样造势,推动城市化进程,是不是好事?会不会带来什么负面效果?
按照原来规划,我国城市化水平到2005年达到35%左右,到2010年达到40-42%。换句话说,我国已提前6至7年实现原定城市化的目标。权威部门提出,我国在本世纪中期城市化水平要达到65%,再进而达到75%。
笔者的疑问之一是,我们城市化的步子是不是太快了,太急了。英国城市化水平从26%提高到70%用了90年时间,法国从25.5%提高到71.7%,美国从25.7%提高到75.2%,都用了120年。而我们从1993年的28%提高到2003年的40.5%仅用10年,不说加快,即使用这样的速度,2020年左右就能达到60%,2035年以前就能达到75%左右。换句话说,我们只用英国的一半时间,法国和美国的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间,走过同样的城市化进程。
疑问之二是,我国是否有必要,将城市化的水平定得同发达国家一样高,要达到75%以上。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缩小城乡差别,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没有一定的城市化水平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容易懂得的道理;我国在80年代以前城市化水平低,现在仍然不够高,需要提高,这也毫无疑问。但各国的城市化水平是否应该一样?中国国情与迄今已实现现代化的所有发达国家差别巨大,中国城市化标准是否一定要像它们看齐?21世纪的城市化与19世纪、20世纪的城市化标准是否应该有些区别?
中国的特殊性是非常鲜明的。一是人口太多。13亿人口,比目前北美、欧洲和日本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二是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贫乏。中国的陆地面积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但现在科学条件下不可利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高原、大山、沙漠、戈壁和干旱地区占去三分之二以上,可利用的国土承受目前的人口数量已属负担过重,这方面的条件比任何发达国家都差;三是基本资源严重短缺,如人均淡水不到世界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三分之一。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得更远。鉴于城市人口对资源的消费量远远大于同样数量的农村人口,我们在实施城市化的时候,是否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资源与合理的城乡人口分布比例相适应的问题。既然我国基本资源状况远不如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水平为什么定得同他们一样高呢?如果2020年我们有15亿人口,60%城市人口就是9亿;本世纪中人口17亿,那么75%的城市人口就是12.75亿。这样巨大的城市人口,要多少淡水、多少土地、多少能源、多少食物、多少住房、多少交通设施才能支持?
城市化,意味着生产和消费的更集中、更大规模、更社会化和更高的生产效率,意味着现代化。城市化程度越高,意味着现代化程度越高。这是迄今为止对城市化意义的认识。但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普及,人们对城市化的标准的认识正在发生某些新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远离中心城市的地方甚至家里办公,同样可以获得信息、同样可以开会,同样可以交易,同样可以完成许许多多事情,而且大大节省时间、减少大量物流方面的消耗。再加上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愿意都往污染严重的大城市里挤。于是,一些发达国家人群开始出现由大城市向小城市、由市中心区向市郊分散化的趋向。而且这种趋向一点也不会降低现代化的程度。我们在21世纪推进城市化的时候,是否应该考虑这些新因素,避免人口过度向中心城市集中而走弯路。
疑问之三是,过快和过度的城市化会不会造成某些难以逆转和难以纠正的后果。现在有一种感觉,我国的城市化还是通过很强的计划经济模式、很强的行政手段来推进的,而主要不是顺应市场需要自然发展。如平均每年要以多块速度城市化,到哪个年代城市化要达到什么程度,最近又提出加快城市化步伐等,都是计划经济的典型做法。城市化比任何单个产品和单项经济指标,要复杂百倍,它涉及人口布局、资源配置、环境、社会各个方面。行政和计划的作用是城市化所必需的,但主要应体现在,集中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根据历史、现状和将来,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搞好综合平衡,准确定位城市功能,确保城市特色,而不是强调指标和进度。
城市化过快和过度可能造成至少四个难以逆转和纠正的后果:
一是大量耕地非正常减少。城市一般都建在自然条件好的平原地区,同样也是最好的农业区。按规划,我国的城市化需占用全国3%--6%的土地,比例似乎不大,但面积不小,约30万到60万平方公里,即相当于我国平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要占掉那么多好地,原来想通过城市化让留在农村的人口获得较多耕地的初衷如何能兑现?事实上,由于城市化进程发展非常快,圈地之风仍然盛行,随着大批豪华厂房、楼宇和各种“形象工程”的崛起,大片大片昔日的良田沃野消失,使我国原本人多耕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仅最近几年净失耕地就达3800万亩,造成一大批无地、无业、无保障的农民,也是粮食产量接连滑坡的重要原因。
二是产生严重的“城市病”。城市化太快,城市过大,短时间过多人口往城市集中,不可避免产生大批失业、淡水和能源供应紧张、交通拥挤、犯罪增加、环境恶化、各种危机风险增加等现象。有专家说,城市化并不必然产生“城市病”,产生“城市病”的根源在于指导思想的片面性,产业结构与布局的不合理性,以及“低密度扩张”的发展方式,提出“发展克服城市病”、“规划减少城市病”、“管理医治城市病”。这些意见不无道理,但问题是,我们在实践上能不能做到指导思想没有片面性,规划能不能做到科学合理,管理能不能做到严格到位。今年夏天北京的一场暴雨造成几乎全城交通瘫痪,上海一场大风大雨造成严重交通阻塞和大范围停电事故,就暴露我们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问题不轻。
三是房地产“泡沫化”。现在许多城市建房太快太多,占用大量银行资金,如果严重供大于求,或价格超过市民承受能力,就会出现大量房屋空置,酿成经济危机。经验证明,由房地产泡沫化引起的经济危机,需要好多年才能缓过劲来。
四是城市“废墟化”。可能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有二:一是上面提到的房地产严重供过于求,出现大批楼宇空置;二是本世纪中我国人口将出现的下降趋势。根据我国人口政策的设想,达到17亿最高峰以后,总人口将逐渐下降,最终达到7亿左右的理想规模。那么今天搞了那么多大规模的城市,将来会不会出现有一天没有那么多人去居住?
我国的城市化,就其规模来说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也可能是绝后的。其艰巨性和复杂性,是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不能相提并论的。它不仅关系到今天,而且关系到明天,关系到后代。城市建了,是不能轻易拆掉的;城市化过程中失去的东西也是难以恢复的。我们的步伐应该稳健,应当最大限度发挥城市化的利好,尽量避免或减少因为不慎和盲目可能带来的弊端.
好处:
先谈谈收入,城市化大的区域肯定比城市化小的区域收入要高,直观的说城市收入高于农村,比如上海市民,很多的居民也是居住在拥挤狭小,破烂不堪的城中村小瓦房,失业在家的也不在少数,可是由于城市化的推进,放地产开发商开始波及到居民的住房,拆掉狭小的住房,赔款是不能少的,并且还要安排象样的居所,于是这样的居民就开始过上"小康"生活了,住好房子,多余的赔款可以存进银行养老,还可以买社会的福利了.
另一方面,在一般性的小区和龌龊的小区,中低挡房子(祖宗留下的)的房主,根本就不担心收入的问题,在上海5,6个平方的小瓦房,一个月的房租在350-500这个层次,要知道,这样的房子除了放一张床之外,连放桌子的地方也没有了.但就这样的房子一般人也住不到,我也到过类似的地方,亲眼见到好几个人住一个房子的,一张大床,也部分哪个是老婆,还是女儿,还是儿子,统统住一块.着实让人觉得意外.算算房主的收入吧,这样的小房子只要有五六间,收入都达到2000-3000元了,再加上自己有定所,根本不用工作就可以天天打麻将了.甚至觉得自己有资格在其他地方的人面前颐指气使了.
上海的房价有些高,上述现象已经波及到上海的农村,这样就造成了短期的城市人口的优势,但深入思考,这样的优势意义深远.
反观农村,就以生我养我的邳州农村吧,尤其是10年以前的光景,城市化根本涉及不到农村,收入来源靠养殖业和种植业,产业化很低,老实说,很多老人和弱势群体的收入为0,即使中间有较富裕的商人,平均的指标也被这部分人抹杀掉了,经济指标吃了很大的亏,虽然没有达到饿死人的地步,但是在大城市看来,我们的情况比非洲还糟糕了.
即使现在,这样的情况还存在,虽然有改观,但基本矛盾没解决,商人多了,创业者多了,富裕的人比以前多了,可是老人,小孩和残疾人呢,这部分人的收入依然很多为0.算平均收入被落下的太远.归其原因,城市化的好处没有享受的到.
再看看招商引资,大城市的外资显然比小城市或农村强的多,再拿上海来讲,城市人口可以从房地产和房租当中收益,但已经不是中心城区的人口这方面就差了,但是不要紧,他们可以到外企打工,经常见到生产流水线上的50-70岁的老太太,老大爷拿着放大镜在检查电路板,有时候眼睛红肿也再所不辞,加班到夜里11点坐工交回家,生活是够艰苦的了,要是我父母的话,肯定不允许这样做.可他们为了高消费的收入,要不怎么生存?
看看我们老家的老太太老大爷吧,年龄大了放风筝吧,去走亲戚吧,在家清闲吧,大部分是儿女养活的,无庸质疑,收入为空,尤其是农村的没有养老金的老人,因为享受不到上述的城市化带来的福利.综合一下,收入指标也高不了,但是也无须大城市的同情,我们依然有肉吃,依然有酒喝,毕竟老百姓不会想的那么多.
再研究问题的另一面,一味的享受城市化就是好事吗?我看也未必,再拿上海来说,这边的民营经济比起外资显得很糟糕,很多街道看上去萧条,和大上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符,人的竞争力一般,不象宣传的那样,叫做"精明的上海人",至少我觉得他们在很多事情上都做错了,粗的不算,细的算......
记得由于工作的原因,曾经在少偏的地方租房子,但是就因为没有网线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可周遍的上海人根本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好不容易听说附近有一家年轻的儿子有电脑,我去说服,要以一个月几百元的价格缴费,可是他全家都反对,说是有病毒,一个网线只能接一台电脑的笑话.
没来上海之前总觉得上海的商业氛围了得,大街上应该人潮汹涌,可是来到后才发现我错了,这边的商业氛围真的一般,靠近徐家汇的桂平路之类的,连个商店都开不起来,原因是上海这边喜工作,厌经商,曾经听说上海人半夜出门也不属实.
总之,不管是哪里人,只要努力总有回报,城市是人的城市,农村也是人的农村,发挥人的能动性,好的生活终究能享受!
光点科技
2023-08-16 广告
2023-08-16 广告
大数据时代,人们的关注点开始着重挖掘数据的价值。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其价值被不断挖掘和创造,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资产——数据资产。而数据资产则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资产,能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数据资产的应用价值和优势明显,挖掘数据背...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光点科技提供
2013-08-27
2013-08-27
展开全部
就是有人类的破坏,还有一人大傻的破坏环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