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田园诗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诗歌表现出蔑视权贵、遗世独立的气节,朴实自然的诗风,对后世诗歌的创作影响大而深远。个性分明,情感真挚,平淡质朴,不大用典,简洁含蓄,“质而实绮,臞而实腴”,富有意境和哲理,主观写意,杂有儒、道各家思想。
除了传统儒家思想外,也深受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陶诗“通篇浑厚,难以句摘”,不致力于锤炼,写来天真自然。他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归宿,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了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个堡垒。而平淡自然成了他们心中崇高的艺术境地。
菊和酒已经成了陶渊明的象征。他追求酒铸成的物我两忘境界;而菊成了他的化身,象征着高情远致的意向。除二者之外,还有“孤云”。他的诗歌是一个孤独者的自白。其诗歌将日常生活诗化,情景事理浑融,平淡中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扩展资料:
田园诗的发展历史:
《诗经》和《楚辞》作为秦汉前汉族诗歌的两座高峰,虽有大量自然景象描写,如“关睢”、“桃花”(《诗经》)“薄荷”“挚鸟”(楚辞)等,它们或者是作为比兴之媒介,或是作为比德之物,本身并不具审美的价值。
诸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样的写景佳句,也只是作为人事活动的一种背景而出现,起得是艺术媒介的作用,自身还不是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在《诗经》、《楚辞》所经历的漫长年代,还没有出现一首专门描写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的诗篇。
两汉数百年,乐府五言诗,特别是铺采摛文的辞赋,已有了较多的自然风光描写。只是汉末建安时期,曹操写了一首《观沧海》,这才算是曲终奏雅,为汉以前诗坛献上了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魏晋之前,汉族诗歌的内容都是与人本身有关的生存、欲望、政治、战争等等,自然风光还是未被人识的一块天然璞玉。
他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归宿,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了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个堡垒。而平淡自然成了他们心中崇高的艺术境地。
菊和酒已经成了陶渊明的象征。他追求酒铸成的物我两忘境界;而菊成了他的化身,象征着高情远致的意向。除二者之外,还有“孤云”。他的诗歌是一个孤独者的自白。其诗歌将日常生活诗化,情景事理浑融,平淡中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冲淡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
扩展资料: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
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
推荐于2018-02-27
2013-08-27
从陶渊明田园艺术的风格来看,体现在恬淡醇美的艺术风格特色上,陶渊明的田园诗当中很难找到夸张手法以及华丽辞藻,形容词比较少。这就是陶渊明田园诗恬淡醇美的艺术风格的体现,诗歌平淡中见神奇,朴素当中有绮丽[3]。田园诗当中无不是对田园生活的描写,但其实也是对自己理想的歌咏,是理想实现的愉快。陶渊明田园诗的本色自然风格也比较鲜明,感情的流露比较舒缓自如,抒情的方式也比较平淡自然,通过朴素语言描写田园景象以及生活,诗歌当中的情、景、理相互交融。
2.陶渊明田园诗对后代诗歌发展的影响
陶渊明田园诗对后代诗歌的影响是深远的,陶渊明后一直到隋,田园诗创作都是沉寂状态,山水诗从谢灵运后有延续发展,直到唐宋两代对田园诗才有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家,如王维、孟浩然、储光义、范成大、杨万里等人。从唐朝的田园诗来看,主要是从陶渊明发展而来,《初白巷诗评》卷上评《归园田居》曰“王、储田家诗,根发由此。”诗人王维自身在《偶然作》当中也说,“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酒……奋衣野田中,今日嗟无负。”从中能够看到,王维、孟浩然等人都是自觉学习陶渊明的田园诗,将田园诗作为典范来学习效仿,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风格上都和陶渊明的诗相近或者是相似。
如从形式上来说,唐朝的田园诗还是有议论说教这一特征,如王维《渭川田家》当中的“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再如孟浩然《田园作》中的“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这些都是将说教议论相结合的,和陶渊明的田园诗相比较来说有着发展,陶渊明的是夹叙夹议穿插其中,通常是在篇末一点而止[4]。而从风格上来说,唐朝田园诗和陶渊明诗的平淡朴质是相同的,无论是孟浩然的《过故人山庄》还是王维的《渭川田家》,和陶渊明的《移居》以及《归园田居(其一)》在内容以及风格上都比较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