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真的那么厉害么?书上吹的那么厉害
霍金是相当厉害,他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和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被誉为“宇宙之王”。
霍金毕业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1979年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后为荣誉卢卡斯数学教授(牛顿曾任此职,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授职位)。
霍金著作
1973年《时空的大尺度结构》(The large scale structure of space-time)
1988年《时间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
1993年《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Black Holes And Baby Universes And Other Essays)
2001年《果壳中的宇宙》(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
2002年《在巨人的肩膀上》(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The Great Works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2005年《时间简史(普及版)》(及插图版)(A Briefer History Of Time)
2005年《上帝创造整数》(God created the integers)
2007年《乔治的神秘宇宙钥匙》(George's secret key to the Universe)《乔治的宇宙寻宝之旅》(George's cosmic treasure hunt)《乔治与大爆炸》(George and the Big Bang) 《George and the Unbreakable Code》
2010年《大设计》(The Grand Design)
2013年《我的简史》(My brief history)《时间简史续编》《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时空本性》《未来的魅力》《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
拓展资料:
1973年,他考察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天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最后以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或霍金辐射(包括de Sitter空间中的霍金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和热力学统一在一起,其为弯曲时空中的量子场论。
1973年以后,他的研究转向了量子引力论。虽然人们还没有得到一个成功的理论,但是它的一些特征已被发现。例如,空间-时间在普朗克尺度下不是平坦的,而是处于一种粉末的状态。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纯态,因果性受到破坏,因此使不可知性从经典统计物理学、量子统计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个层次。
1980年以后,霍金的兴趣转向了量子宇宙论,提出了能解决宇宙第一推动问题的无边界条件。2004年7月,他承认了自己原来的“黑洞悖论”观点是错误的。《时间简史》的副题是从大爆炸到黑洞。
史蒂芬·威廉·霍金认为他一生的贡献是在经典物理的框架里,证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点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变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指出,黑洞因辐射而越变越小,大爆炸的奇点不断被量子效应所抹平,而且整个宇宙空间正是起始于此。理论物理学的细节在未来的20年中还会有变化,但就观念而言,已经相当完备了。
霍金在学术上的重要成就,大都是在1985年之前做出的。1980年他已被聘为剑桥大学的Lucasian讲座教授(牛顿,狄拉克等理论物理大师都曾任这个讲座教授)。不过,1985年时,除了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圈子里的人,公众并不知道霍金到底是何方神圣。霍金变成一个公众“偶像”是在他的“时间简史”一书畅销之后。
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和同时代的科学家相比的确小很多,这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既然如此,媒体为什么那么喜欢霍金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残疾。一方面残疾限制了他的学术研究,把他逼上了娱乐明星的道路。另一方面,他的残疾给无数人提供了精神力量,同时也满足了很多人对科学家的想象。最重要的则是在于大众需要科学明星。霍金很会和媒体打交道,非常善于把自己的观点总结成金句,这是媒体记者们最喜欢的采访对象。中国缺的就是这样一名科学明星,以至于很多涉及到科学的选题都找不到合适的采访对象,很难激发公众的兴趣。
所以霍金可能与爱因斯坦等一些科学家相比还不够厉害,但是时代创造英雄,在这个时代,是属于他的时代!
一提到霍金,人们瞬间会联想到浩瀚宇宙,现在的霍金基本就是宇宙的代名词了。作为霍金本人,金的一生主要是围绕黑洞展开的,而黑洞的存在并不是他预言的,而是爱因斯坦提出的。霍金主要的理论有两个,一个是奇点理论,另一个是霍金辐射。
霍金进入牛津大学,他那时年仅17岁,比大多数其它学生都年轻,却有着超群智力和惊人的学习能力。他的物理导师后来称赞,霍金是他所教导的学生中最具有聪明才智的一位,“他只需要知道某个问题有答案,不需要查看其他人怎样解答,他都可以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