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
展开全部
旅游美学是伴随着旅游业和旅游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课程,是旅游专业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旅游美学是一门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人们在领略和欣赏旅游客体美的同时揭示其审美特征。具体地说,旅游美学是以旅游审美对象(即旅游者的观赏对象)、旅游审美主体(即旅游者)和旅游中的诸多审美关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其研究对象的美学分支,是旅游学与美学交叉的边缘学科。随着各高校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旅游美学的课程定位也基本确定下来,作为旅游文化范畴系列,面对新的教学形势和“90后”的教学对象,旅游美学课程的具体教学工作也需要反思和改革。
一、依据美学基本原理,传承新的文化内涵
美学的基本原理是对旅游美进行研究的基础和前提,这里不过多展开,只是强调最为根本的原则——科学真实。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尤其要把握这一原则。真实就是符合客观规律,这是美的基础,不真何以谈美!课堂内容讲授科学真实美,是最基本的教学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是必须遵守的。这一点不能停留满足在简单的传授,而是要让学生感受得到,发自内心去体会,最后得以升华。掌握这一原则应该分两步:第一是科学陈述,条理清楚,这是前提和基础;第二是将美感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来体会,这是上层次和升华。面对有形、有色的自然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科学准确陈述其成因和属性,应该是教学内容的起点。例如我们在讲述黄山时,首先要清楚地告诉学生黄山的成因。作为花岗岩为主体的风景名山,黄山首先表现出的花岗岩石的特征,岩石的色彩多呈灰黑色、山体坚硬、易脆裂、断裂层面棱角锋利等等,极易风化形成的球状景观成了黄山四绝之怪石的主要成因,所以人们才能直观看到“飞来石”、“猴子观海”、“仙人晒靴”、“梦笔生花”、“八戒石”、“天鹅孵蛋石”等等,山体的球状风化也让游客看到了黄山的“柔美”。作为黄山标志的“飞来石”不仅是黄山的象征,更渗透了人文历史,如它所记录的“红楼梦”,承载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传承了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人文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的讲述,更要把握好尺度和分寸,因为这部分内容广大庞杂,对有些问题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把握好主流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对佛教雕塑的讲述和理解,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是要交代清楚的,每个历史阶段对美的标准是有差别的,如西魏的雕塑注重“清秀”,佛像都是突出骨感美,直观感受都是瘦骨嶙峋,渗透出出家人的艰辛与清苦,也表现出佛教誓将凡人救出苦海的决心;唐代则是以圆润、丰满、华丽为特色,看后让人感到亲切、温暖、平和,使信仰者体会到佛教抚慰人心灵的力量。这些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佛教雕塑所表现出的古人的艺术天赋,更重要是表现了人们的信仰和人生观,由此才会使这些看似冰冷的雕塑,有了生命和灵魂。因此在对知识科学清楚陈述的基础上,传承新的文化内涵,启发学生对美进一步的理解,对美真正的感悟,达到升华,才会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二、追求美的意境,完善和谐之美
旅游美学无论是教学、研究还是旅游者的体验,从直观感受到最终目标,是追求一种意境,完善和谐之美的旅程。广义上讲和谐是指人与自然天地的协调,指万事万物都有自己运行的法则和规律,遵循规律方能够在宇宙的运行中寻求平衡的共生发展关系。狭义讲就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旅游美学课程所追求的目标和意境,是对和谐之美的最好诠释,是更高一层的形式规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多样统一。多样统一是客观实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形有大小、方圆、高低、长短、曲直、正斜;质则表现有刚柔、强弱、润燥、轻重;势则有快慢、动静、聚散、抑扬等等,正是这些对立因素的统一在具体事物上,形成了和谐。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的美就在于这种多样统一,即和谐。正如布鲁诺所说:“这个物质世界如果是由完全相像的部分构成的就不可能是美的了,因为美表现于各种不同部分的组合中,美就在于整体的多样性。”
和谐所包含的变化、对称、均衡、对比、调和、比例、节奏等因素,会使人感受到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既严肃又有亲切,既粗犷又有细腻,既华丽又有纯朴等等。和谐的法则被完美地运用到现实生活和艺术创作之中,旅游美学不仅是要将这些内容表达出来,更是要将其作为人格魅力和内在气质的一种培养和积累。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把所讲述的教学内容达到一种和谐,这种和谐是对知识的尊重。如旅游美学教学内容中对中国古建筑的内容讲解,其处处渗透出和谐因素。作为中国古建筑礼制建筑代表的故宫,从选址、宫内外的陈设到细微处的处理,处处体现出古人“天人合一”、尽善尽美的和谐思想。首先是对“天”和“祖”的认可和尊敬,帝王坚信“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对上天和祖先的祭祀和供奉是不容马虎和轻视的,因此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祭天、祭社稷和祭祖成了国事活动中重要的内容,称为国之大典,合称“三大祭”。所以如今北京故宫东南方位设置的圜丘坛(明清两代皇帝用于祭天)、祈年殿(明清两代皇帝用于祭祀五谷社稷)和左前方的太庙(明清两代皇家祭祖的家庙)成了实物见证。还有中轴对称、皇权至上、阴阳五行等思想的运用,都是多样统一思想的体现和传承,是时代赋予“和谐”文化的内容。
一、依据美学基本原理,传承新的文化内涵
美学的基本原理是对旅游美进行研究的基础和前提,这里不过多展开,只是强调最为根本的原则——科学真实。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尤其要把握这一原则。真实就是符合客观规律,这是美的基础,不真何以谈美!课堂内容讲授科学真实美,是最基本的教学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是必须遵守的。这一点不能停留满足在简单的传授,而是要让学生感受得到,发自内心去体会,最后得以升华。掌握这一原则应该分两步:第一是科学陈述,条理清楚,这是前提和基础;第二是将美感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来体会,这是上层次和升华。面对有形、有色的自然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科学准确陈述其成因和属性,应该是教学内容的起点。例如我们在讲述黄山时,首先要清楚地告诉学生黄山的成因。作为花岗岩为主体的风景名山,黄山首先表现出的花岗岩石的特征,岩石的色彩多呈灰黑色、山体坚硬、易脆裂、断裂层面棱角锋利等等,极易风化形成的球状景观成了黄山四绝之怪石的主要成因,所以人们才能直观看到“飞来石”、“猴子观海”、“仙人晒靴”、“梦笔生花”、“八戒石”、“天鹅孵蛋石”等等,山体的球状风化也让游客看到了黄山的“柔美”。作为黄山标志的“飞来石”不仅是黄山的象征,更渗透了人文历史,如它所记录的“红楼梦”,承载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传承了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人文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的讲述,更要把握好尺度和分寸,因为这部分内容广大庞杂,对有些问题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把握好主流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对佛教雕塑的讲述和理解,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是要交代清楚的,每个历史阶段对美的标准是有差别的,如西魏的雕塑注重“清秀”,佛像都是突出骨感美,直观感受都是瘦骨嶙峋,渗透出出家人的艰辛与清苦,也表现出佛教誓将凡人救出苦海的决心;唐代则是以圆润、丰满、华丽为特色,看后让人感到亲切、温暖、平和,使信仰者体会到佛教抚慰人心灵的力量。这些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佛教雕塑所表现出的古人的艺术天赋,更重要是表现了人们的信仰和人生观,由此才会使这些看似冰冷的雕塑,有了生命和灵魂。因此在对知识科学清楚陈述的基础上,传承新的文化内涵,启发学生对美进一步的理解,对美真正的感悟,达到升华,才会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二、追求美的意境,完善和谐之美
旅游美学无论是教学、研究还是旅游者的体验,从直观感受到最终目标,是追求一种意境,完善和谐之美的旅程。广义上讲和谐是指人与自然天地的协调,指万事万物都有自己运行的法则和规律,遵循规律方能够在宇宙的运行中寻求平衡的共生发展关系。狭义讲就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旅游美学课程所追求的目标和意境,是对和谐之美的最好诠释,是更高一层的形式规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多样统一。多样统一是客观实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形有大小、方圆、高低、长短、曲直、正斜;质则表现有刚柔、强弱、润燥、轻重;势则有快慢、动静、聚散、抑扬等等,正是这些对立因素的统一在具体事物上,形成了和谐。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的美就在于这种多样统一,即和谐。正如布鲁诺所说:“这个物质世界如果是由完全相像的部分构成的就不可能是美的了,因为美表现于各种不同部分的组合中,美就在于整体的多样性。”
和谐所包含的变化、对称、均衡、对比、调和、比例、节奏等因素,会使人感受到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既严肃又有亲切,既粗犷又有细腻,既华丽又有纯朴等等。和谐的法则被完美地运用到现实生活和艺术创作之中,旅游美学不仅是要将这些内容表达出来,更是要将其作为人格魅力和内在气质的一种培养和积累。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把所讲述的教学内容达到一种和谐,这种和谐是对知识的尊重。如旅游美学教学内容中对中国古建筑的内容讲解,其处处渗透出和谐因素。作为中国古建筑礼制建筑代表的故宫,从选址、宫内外的陈设到细微处的处理,处处体现出古人“天人合一”、尽善尽美的和谐思想。首先是对“天”和“祖”的认可和尊敬,帝王坚信“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对上天和祖先的祭祀和供奉是不容马虎和轻视的,因此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祭天、祭社稷和祭祖成了国事活动中重要的内容,称为国之大典,合称“三大祭”。所以如今北京故宫东南方位设置的圜丘坛(明清两代皇帝用于祭天)、祈年殿(明清两代皇帝用于祭祀五谷社稷)和左前方的太庙(明清两代皇家祭祖的家庙)成了实物见证。还有中轴对称、皇权至上、阴阳五行等思想的运用,都是多样统一思想的体现和传承,是时代赋予“和谐”文化的内容。
展开全部
意义(旅游从业者具有学识渊博的经验,感受自然之美,自然景观(山、水、动物…) (人文风俗)、少数民族的服饰、歌谣、美食…) ) ) ) ) ) ) ) ),有自己的见解
这样,旅游景点不仅升华了游客的文化内涵,净化了他们的心境,而且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旅游美学对于旅游工作者和旅游享受者来说,如何提高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欣赏,通过观赏,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个地区和国家的自然风景、文化艺术和民情风俗,加深对人类文明的体验,获得更深层次的美感享受和审美教育。
旅游美学能为我们遵循多么美丽的规律开发旅游资源,建设和利用旅游景观,提供优美的服务,增添美丽的魅力,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在审美活动中情绪高涨,精神舒畅,获得丰富的美的享受,留下美好的印象
价值)旅游审美是人的社会生活现象。 旅游从业者扮演旅游景观的销售者,推测消费者(游客)的内心需求,借旅游景观之美,为其提供阐释和服务的动机,使消费者通过各种感知能力体验自然之美,达到享受生活的目的。
旅游美学是我们发现美的基础,它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更能通过旅游从业者的描述表达出来。 从业者可以帮助享受者更好地理解自然之美,也可以体验享受者所不知道的东西,满足自己的感受,更加丰富精神世界,更加开阔视野。
这样,旅游景点不仅升华了游客的文化内涵,净化了他们的心境,而且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旅游美学对于旅游工作者和旅游享受者来说,如何提高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欣赏,通过观赏,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个地区和国家的自然风景、文化艺术和民情风俗,加深对人类文明的体验,获得更深层次的美感享受和审美教育。
旅游美学能为我们遵循多么美丽的规律开发旅游资源,建设和利用旅游景观,提供优美的服务,增添美丽的魅力,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在审美活动中情绪高涨,精神舒畅,获得丰富的美的享受,留下美好的印象
价值)旅游审美是人的社会生活现象。 旅游从业者扮演旅游景观的销售者,推测消费者(游客)的内心需求,借旅游景观之美,为其提供阐释和服务的动机,使消费者通过各种感知能力体验自然之美,达到享受生活的目的。
旅游美学是我们发现美的基础,它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更能通过旅游从业者的描述表达出来。 从业者可以帮助享受者更好地理解自然之美,也可以体验享受者所不知道的东西,满足自己的感受,更加丰富精神世界,更加开阔视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旅游美学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人们(旅游者,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如何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揭示其审美特征,通过观赏,进一步了解这个地区和国家的自然风光、文化艺术和民情风俗,加深对人类文明的体验,得到更深的美感享受和审美教育。
这是不是目标呢?
旅游是人生的一种社会实践,古已有之。中国是旅游古国。很早以前,就有周穆王西游的记载。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虽然用意是追求人格的完善,以自然山水来作比喻和陪衬,但山水之美能使仁智之乐。到了南北朝时代大山水画家宗炳提出了“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圣人能够做到审美与悟道同时并存,从生机活跃的优美的自然山水中传达灵妙的“道”来。虽然讲得很玄妙,但毕竟已承认自然山水的审美作用。宗炳并明确提出“畅神”说,圣人与贤者放情山水,游乐而忘返,它的真正目的何在呢?宗炳说:“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通过旅行游览,使人稀释烦恼,精神舒畅,得到情感愉悦。在宗炳看来,对山水的审美欣赏绝不能仅仅停留于表层的感官享受,更重要更本质的
旅游学的神圣使命是告诉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去开发旅游资源、建设和利用旅游景观,提供美的服务,增添美的魅力,使客人在旅游审美活动中心情愉快、精神舒畅、获取丰富的美的享受,留下美好的印象。
这是不是目标呢?
旅游是人生的一种社会实践,古已有之。中国是旅游古国。很早以前,就有周穆王西游的记载。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虽然用意是追求人格的完善,以自然山水来作比喻和陪衬,但山水之美能使仁智之乐。到了南北朝时代大山水画家宗炳提出了“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圣人能够做到审美与悟道同时并存,从生机活跃的优美的自然山水中传达灵妙的“道”来。虽然讲得很玄妙,但毕竟已承认自然山水的审美作用。宗炳并明确提出“畅神”说,圣人与贤者放情山水,游乐而忘返,它的真正目的何在呢?宗炳说:“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通过旅行游览,使人稀释烦恼,精神舒畅,得到情感愉悦。在宗炳看来,对山水的审美欣赏绝不能仅仅停留于表层的感官享受,更重要更本质的
旅游学的神圣使命是告诉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去开发旅游资源、建设和利用旅游景观,提供美的服务,增添美的魅力,使客人在旅游审美活动中心情愉快、精神舒畅、获取丰富的美的享受,留下美好的印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