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裕生的学术研究

 我来答
兔儿爷謭fk3
2016-05-30 · TA获得超过19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57万
展开全部

1958年,翟裕生和其他老师带领百余名同学在江西参加找矿劳动,翟裕生以赣东北为重点跑了二十多个县,经过调查和研究,他对区域成矿的研究内容及方法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回校后,在张炳熹先生的领导下,他参加组织了湘、赣、闽、浙四省成矿规律研究,在广泛找矿、矿点检查和重点矿区研究的基础上,共同提出了构造成岩成矿带的概念,认识到W、Sn矿带和Pb、Zn、Cu、Ag矿带属于两个不同的成矿体系并有先后叠加复合关系,并对C.C.斯米尔诺夫的太平洋成矿带内带外带观点的局限性进行了评述。这项研究被评为60年代区域成矿研究的重大成果。
四省成矿规律研究的成果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体现了教授指导、集体协作研究的精神。在此之后,为了教学的需要,为进一步锻炼和培养年轻教师和高年级同学的研究能力,以张炳熹、袁见齐先生为首,又组织勘探系师生完成了《中国矿床学》教材(内部版)的编著。翟裕生主要分工做内生矿床成矿特征的研究和汇总,以及研究项目的组织工作。
这两项研究虽然是初步的,“速成的”,但它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和探索精神。翟裕生以渴望求知、认真探索的态度虚心向长者求教,带着问题钻研。待两项研究结束后,他认真总结,对中国金属矿产地质概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发现了在中国区域成矿研究中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同时老一辈地质学家严谨宽容的学术思想和风格更影响了他,对他以后的教学和科研产生了直接的激励作用。
知识的获得依靠积累和思考。积累需要实践做基础,乐于吃苦、精于考察是求知的第一要义;而思考则意味着循着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从客观存在的现象中经过归纳、推理、总结,对自然界各类物质运动的内在规律给予理论上的解释、论证。如果说从1955—1960年短短的6年中,他从典型矿床(大庙)点上做起,又在区域上展开(四省项目),进一步对中国矿产地质有概括的认识(《中国矿床学》),逐步扩展,那么,矿田构造学就是在已有基础上,对一个分支学科的重点深入探索和开拓。
矿田构造学是一门兼有矿床学和构造地质学的理论基础,对找矿、勘探和采矿都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分支学科。早在40年代,前苏联大学中就开出“矿田构造”课程。50年代后期,地质部、高等教育部拟请前苏联矿田构造专家来北京地质学院讲授该课程,后因中苏关系紧张而作罢。当时教研室指派他讲授“矿田构造学”课,接受任务后,他怀着奋发图强、为国争光的热忱,深入到东北、华南一批老矿山研究构造控矿作用,搜集典型实例。当时矿坑内工作条件很差,经常是一个人爬行在低矮、阴暗、潮湿的坑道中观测构造现象,有时还冒着滚石和塌方的危险。但经过艰苦工作,终于搜集到比较真实生动的第一性资料。在此基础上,又系统参照对比前苏联和欧美同行的矿田构造文献,写出了讲稿,并于1961年对高年级学生开出了“矿田构造”课。在教学中他发现,前苏联和欧美的矿床矿田构造研究,多侧重几何学描述、类型划分和事例解剖,只探讨成矿的构造控制,而与其他因素的联系注意不够。但据他的观测研究,构造不是孤立地起控矿作用,而是在与其他因素的结合中起作用的,构造研究不能与其他控矿因素脱节,因此他在1979年提出了控矿构造研究与矿床成因研究相结合的思路,黄汲清先生在该年的中国构造地质学会议总结中肯定了这一认识,认为这是“矿田构造研究的方向”。
在构造研究中他发现了不整合面对内生成矿的控制作用,是矿田构造的一种新类型。这一观点已为后来国内外发现的多个不整合面型金属矿床所证实。他运用系统综合法对侵入岩体接触带构造作了较全面的研究,提出了控矿侵入接触构造体系观点。1965年他作为中国科协的年轻成员参加了访问巴基斯坦的学术交流活动,也开始了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典型矿床(如铜官山矿床)的研究。 “十年动乱”时期,翟裕生和李文达、陈毓川等顶着压力,共同组织了“宁芜火山岩区铁铜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的研究项目,在1972—1976年间较系统地研究了宁芜地区的铁(铜)矿成矿特征。由翟裕生牵头,由北京(武汉)地质学院的矿床、岩石、矿物、构造、数学地质等学科的老师们组成多学科集体,以宁芜盆地中段为主,与当地矿山和地质队密切合作,深入解剖了火山次火山岩型铁矿特征,共同建立了玢岩铁矿成矿模式。这个在70年代中期的创新成果,对以后中国的火山岩区矿床研究起了推动作用,整个项目研究成果《宁芜中段铁、铜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获1978年中国科学大会奖,《宁芜玢岩铁矿》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此次实践,使翟裕生积累了研究成矿系列的初步经验,也在学术思想上认识到运用系统综合方法研究矿床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 1. 1996~2000,国土资源部九五基础研究项目《古大陆边缘成矿系统与成矿构造动力学研究》,项目负责人。
2. 1996~2000国土资源部资源与环境科技攻关项目《中国重要铜金矿床综合地质异常研究》,项目负责人。
3. 1998,山东黄金局项目《山东省招远市夏甸金矿构造成矿模式及隐伏矿体预测研究》(No.:97-98-10)。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成矿系统和找矿预测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负责人。
4. 1999~2002,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大陆成矿地质环境及成矿系列》之专题《主要成矿系列的形成机制和结构特征》(No.:K 1.4-1-5),项目负责人。
5. 2001~2002,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项目《区域成矿学研究方法指南》,项目负责人。
6. 2001~2003,国土资源部科技司基础研究项目《地球化学动力学与成矿系统复杂性》之专题《成矿动力系统复杂性》,项目负责人。
7. 2003~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陆演化过程中成矿系统的形成与保存——典型矿集区剖析》,项目负责人。
8. 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中元界金、铜多金属、铂族元素找矿方向及找矿方法技术研究2004-2007,项目负责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
2024-10-28 广告
作为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的一员,我们荣幸地担任中国教育展示会的主办方。本次展会旨在汇聚国内外顶尖教育资源,展示最新教育成果与创新技术,搭建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高端平台。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内容、前沿的教育论坛及互动体验区,我们致力于促进教育理...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