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学习应该注意些什么?
我是一名初中毕业生,请大家告诉我一些高中的学习方法,和初中学习有什么不同,以及要注意的地方。谢谢大家。...
我是一名初中毕业生,请大家告诉我一些高中的学习方法,和初中学习有什么不同,以及要注意的地方。谢谢大家。
展开
12个回答
展开全部
高一的学习应该注意以下:
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遇到错的题(粗心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
高中学习的重要性
1、求知的需要
高中阶段是人生活力最旺盛的时期之一,这段时间尽管青春期骚动,但是总体而言坐得住,记得牢,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形成影响一辈子的深刻印象,过了这个人生关键期,就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2、度过危险期的需要
青春期也是危险期,活力四射,但是危机重重,如果把握不好,就有可能误入歧途,甚至堕落到犯罪的深渊。而学习作为一个主旋律,能够有效的避免一些私心杂念的产生,在学习的纯粹气氛中把青春期平稳度过。
展开全部
高一新生学习方法
高中阶段的学习不仅需要大量记忆,还需要在基础知识之上有所提高,需要多思善思,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灵活的反应。但是,死记硬背使一部分学生的大脑僵化了,他们忘记了学习方法应随着学习内容的转变而转变。在高中阶段仍固守初中的学习经验,不愿探索新的学习方法,这是不适应新的学习的表现,其实也是一种懒惰,一种固步自封。这就好比爬山,别人在灿烂的春光里,一边欣赏沿途的烂漫春花,一边往上爬,乐趣多多;而坚持死记硬背学习方法的学生却是在黑暗的雨夜里,既要防雨防滑,又担心泥石流,又苦又累,也不一定能顺利到达山顶,因为在黑夜里,总会有意外发生,这也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顾此失彼,战战兢兢。
在高一学生中,存在这种问题的学生仍为数不少。老师应该及时加以引导,晓以利害。
首先明确那种记在书上,等到考试时背、记的想法,是懒惰的表现。这种想法实际上是在告诉他:这些知识在课堂上可以不记住,反正以后会复习的。正是这种想法导致他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或说话或开小差或做小动作。不认真思考老师提问的问题,也不主动回答问题,没有参与意识。一节课下来,好象在书本上记了很多东西,但是没用,他根本就没打算用心记住,写在书上,只不过是一种心理安慰罢了。至于考前背、记,则是一种自我欺骗。考前虽有复习,但那是老师领着做习题,讲练习。没有时间,也不会给他多少时间自由复习的。学校一本接一本地发资料,学生就得一本接一本地做,老师则一本接一本地讲,他还可能有自由复习的时间吗?
其次明确积极的学习态度则会让学生注意学习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积极的参与意识会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课堂上,调动积极性,激活脑神经,保持每个细胞都处于兴奋状态,积极思考老师提出问题,主动回答。至于老师讲的知识要点,能不能记在书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记在心里,记在大脑里,下课后再用一两分钟回顾课堂内容,以增强记忆。课下要及时自测。每学过一课,要及时地做练习册,以检查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没有漏洞。做题时不要只凭感觉,要主动查字典,翻课本,力求作对每一个题,不懂的要问,不要做哑巴。
像这样平时抓得紧,学习效率高,知识记得牢,考前复习就很轻松了,老师一点学生就明白,考出好成绩也就理所当然了。
积极的学习态度,合理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走出黑暗,走向灿烂的春天,愉快地掌握知识,轻松地取得好成绩。
=========================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
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与生活。当我个面对这些学生时,应该怎样去把高中物理知识教授给他们,让他们从容面对新的挑战?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不,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工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就降低了高物理学习的台阶。
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
2.加强直观教学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3.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简便。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高中物理题目类型多,方法灵活,用到初等数学的知识较多。教师在强化概念的同时,应精心准备每一节习题课,为提高习题课的效率,在上习题课前可先将题目布置下去,先让学生做,并让他们争先恐后地想办法解题。每想好一种办法便拿给大家看,实在想不出,就相互讨论。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上,学生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到上习题课时,学生们就特别专心,应算一些题目课前没有做出来,但由于课前他们已经将题目思考多次,所以上课也特别容易理解和听得懂。还要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把课堂上的知识和方法消化吸收。
另外,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要认真、仔细,批改作业时,一看学生是否会做;二看学生是否认真做,书写是否规范、作图是否准确。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体更正,个别存在的问题个别更正,不合格的作业一定要重做。通过严格规范的批改作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严密的思维过程;通过精心准备的习题讨论、讲解以及运用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由简单模仿到运用自如、由运用自如再到自我创造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物理兴趣
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 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谷望。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入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洒出,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洒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2. 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已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首先教师的生动风趣,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其次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老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3. 开展丰富的科技活动 培养物理学习的兴趣
我们可以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收集图书杂志、上网查询并下载大量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的专题资料,精心组织、筛选,每学年出几期科普专栏,学生课前、课后都能承受时观赏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科普墙报,让学生感到物理就身边,与他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这样能激发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使之保持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动动手才能动动脑,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而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必定会遇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反过来会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物理科学的愿望,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三、加强学生的解题规范化要求
物理规范化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对此高考也有明确的要求。如在要求计算题时:“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因此从高考的角度看高中物理的规范化要求应当从高一时就严格抓起。具体的来说应抓好以下几点:
1. 力学中要求画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运动学中要有画运动图景的习惯
力学问题中必须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这是至关重要的。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关健。有的同学认为问题很简单,画图不完整,或根本就不画受力图。正确的结果往往难以得出。即使一时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但这种不良的习惯慢慢就会养成。当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我有时甚至会宣传一种观点:力学问题当你不理解习题,难以下手时,对物体受力分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正所谓柳暗花明。
运动学中画运动图景辅助解题,有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我想我们在教学中深有体会,我们自己不画运动图景有时解题都不太容易。
2. 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
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如u、v、µ、ρ、p,m与M等,认真书写,我在教学中就发现有不少同学m与M不分,那么表达式就变味了。
受力分析图中,力较多时,如要求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用F与F´来表示一对弹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F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Fx、Fy,初末速度V0、Vt等等。
3. 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对题目完整解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
比如,有的同学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研究对象,一上来就是一些表达式,让人很难搞清楚这个表达式到底是指向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是没有根据,即没有原始表达式,一上来就是代入一组数据,让人也不清楚这些数据为什么这样用。同时有的同学的一些表达式中用到一些题设中没有的字母,如果不指明这些字母的意义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很显然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4. 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同样不能代替方程式。演算过程要求比较简洁,不要求把大量的运算化简写到卷面上。
四、对探究式教学与学习的一点看法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通过这样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探究式教学的意识。
但我们也不应走极端:即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大都是探究式;物理实验也都是探究性实验;习题也都牵强附会地编成探究试题,无论上什么样的课都是探究式的实际上学习物理就是要在短时期内把前人通过长期大量的积累、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迅速承接过来,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新的创新与发展,而且,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不只是探究实验一种方式,介绍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也是一种好的方法。
总之,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的学习并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
高一化学学习方法
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一化学是继初三化学学习后的高一个层次的学习。高一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生学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是否能继续深造。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由于受到初中教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如果在学习策略上不能较快适应,容易造成学习成绩的较大分化,甚至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作为化学教师有必要认真分析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学习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度、广度明显加强,由描述性知识向推理知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在学习策略上多为机械式被动学习;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知识点、教学要求、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教与学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的原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竟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的学生抵御不住社会精神环境的种种诱惑,人云亦云,东施效颦,模仿社会不良习气。
三、对策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采取什么教育、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搞好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老师要在学生学习高中教材前,给学生介绍本门学科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同时介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及注重事项,使学生转变学习策略,做好各方面的精神准备。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可先搞一次摸底测验,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来着重考察,如:元素化合物知识,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等知识及其应用。
这方面还可以参考高一培训材料中的内容。
2.转变观念、钻研大纲和教材、更新教法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要求、教材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甚至一些细小的地方,如电子的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等都与旧教材不同,此外,新教材还设有“资料”、“阅读”、“讨论”、“家庭小实验”、“研究性课题”等栏目。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不仅要求掌握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所有这些都要求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新大纲和新教材、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3.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独立钻研,独立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一直让老师拖着走,不但教师感到心力疲惫,而且培养出来的人也不会有真才实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要培养这些方面的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具本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此外,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教育和学法指导。比如,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实验、基本计算等各类知识的学法指导,尤其应注意化学概念的形成及同化策略,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迁移策略,化学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策略等。
5.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结果,反过来,还要利用现代最新技术去组织教学,促进教学的现代化。计算机辅导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当今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硬件,要充分的利用它们促进教学改革。我们可根据化学课堂教特点,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备课上下功夫,既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又能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克服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策略是:教师要不断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运用并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加强师德修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钻研大纲和教材,了解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保持初、高中的衔接,更要在教学方法上保持初中、高中连贯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水平,奠定坚实的化学学习的基础。
高中阶段的学习不仅需要大量记忆,还需要在基础知识之上有所提高,需要多思善思,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灵活的反应。但是,死记硬背使一部分学生的大脑僵化了,他们忘记了学习方法应随着学习内容的转变而转变。在高中阶段仍固守初中的学习经验,不愿探索新的学习方法,这是不适应新的学习的表现,其实也是一种懒惰,一种固步自封。这就好比爬山,别人在灿烂的春光里,一边欣赏沿途的烂漫春花,一边往上爬,乐趣多多;而坚持死记硬背学习方法的学生却是在黑暗的雨夜里,既要防雨防滑,又担心泥石流,又苦又累,也不一定能顺利到达山顶,因为在黑夜里,总会有意外发生,这也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顾此失彼,战战兢兢。
在高一学生中,存在这种问题的学生仍为数不少。老师应该及时加以引导,晓以利害。
首先明确那种记在书上,等到考试时背、记的想法,是懒惰的表现。这种想法实际上是在告诉他:这些知识在课堂上可以不记住,反正以后会复习的。正是这种想法导致他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或说话或开小差或做小动作。不认真思考老师提问的问题,也不主动回答问题,没有参与意识。一节课下来,好象在书本上记了很多东西,但是没用,他根本就没打算用心记住,写在书上,只不过是一种心理安慰罢了。至于考前背、记,则是一种自我欺骗。考前虽有复习,但那是老师领着做习题,讲练习。没有时间,也不会给他多少时间自由复习的。学校一本接一本地发资料,学生就得一本接一本地做,老师则一本接一本地讲,他还可能有自由复习的时间吗?
其次明确积极的学习态度则会让学生注意学习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积极的参与意识会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课堂上,调动积极性,激活脑神经,保持每个细胞都处于兴奋状态,积极思考老师提出问题,主动回答。至于老师讲的知识要点,能不能记在书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记在心里,记在大脑里,下课后再用一两分钟回顾课堂内容,以增强记忆。课下要及时自测。每学过一课,要及时地做练习册,以检查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没有漏洞。做题时不要只凭感觉,要主动查字典,翻课本,力求作对每一个题,不懂的要问,不要做哑巴。
像这样平时抓得紧,学习效率高,知识记得牢,考前复习就很轻松了,老师一点学生就明白,考出好成绩也就理所当然了。
积极的学习态度,合理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走出黑暗,走向灿烂的春天,愉快地掌握知识,轻松地取得好成绩。
=========================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
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与生活。当我个面对这些学生时,应该怎样去把高中物理知识教授给他们,让他们从容面对新的挑战?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不,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工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就降低了高物理学习的台阶。
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
2.加强直观教学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3.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简便。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高中物理题目类型多,方法灵活,用到初等数学的知识较多。教师在强化概念的同时,应精心准备每一节习题课,为提高习题课的效率,在上习题课前可先将题目布置下去,先让学生做,并让他们争先恐后地想办法解题。每想好一种办法便拿给大家看,实在想不出,就相互讨论。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上,学生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到上习题课时,学生们就特别专心,应算一些题目课前没有做出来,但由于课前他们已经将题目思考多次,所以上课也特别容易理解和听得懂。还要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把课堂上的知识和方法消化吸收。
另外,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要认真、仔细,批改作业时,一看学生是否会做;二看学生是否认真做,书写是否规范、作图是否准确。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体更正,个别存在的问题个别更正,不合格的作业一定要重做。通过严格规范的批改作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严密的思维过程;通过精心准备的习题讨论、讲解以及运用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由简单模仿到运用自如、由运用自如再到自我创造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物理兴趣
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 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谷望。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入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洒出,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洒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2. 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已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首先教师的生动风趣,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其次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老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3. 开展丰富的科技活动 培养物理学习的兴趣
我们可以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收集图书杂志、上网查询并下载大量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的专题资料,精心组织、筛选,每学年出几期科普专栏,学生课前、课后都能承受时观赏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科普墙报,让学生感到物理就身边,与他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这样能激发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使之保持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动动手才能动动脑,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而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必定会遇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反过来会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物理科学的愿望,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三、加强学生的解题规范化要求
物理规范化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对此高考也有明确的要求。如在要求计算题时:“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因此从高考的角度看高中物理的规范化要求应当从高一时就严格抓起。具体的来说应抓好以下几点:
1. 力学中要求画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运动学中要有画运动图景的习惯
力学问题中必须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这是至关重要的。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关健。有的同学认为问题很简单,画图不完整,或根本就不画受力图。正确的结果往往难以得出。即使一时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但这种不良的习惯慢慢就会养成。当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我有时甚至会宣传一种观点:力学问题当你不理解习题,难以下手时,对物体受力分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正所谓柳暗花明。
运动学中画运动图景辅助解题,有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我想我们在教学中深有体会,我们自己不画运动图景有时解题都不太容易。
2. 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
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如u、v、µ、ρ、p,m与M等,认真书写,我在教学中就发现有不少同学m与M不分,那么表达式就变味了。
受力分析图中,力较多时,如要求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用F与F´来表示一对弹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F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Fx、Fy,初末速度V0、Vt等等。
3. 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对题目完整解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
比如,有的同学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研究对象,一上来就是一些表达式,让人很难搞清楚这个表达式到底是指向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是没有根据,即没有原始表达式,一上来就是代入一组数据,让人也不清楚这些数据为什么这样用。同时有的同学的一些表达式中用到一些题设中没有的字母,如果不指明这些字母的意义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很显然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4. 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同样不能代替方程式。演算过程要求比较简洁,不要求把大量的运算化简写到卷面上。
四、对探究式教学与学习的一点看法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通过这样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探究式教学的意识。
但我们也不应走极端:即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大都是探究式;物理实验也都是探究性实验;习题也都牵强附会地编成探究试题,无论上什么样的课都是探究式的实际上学习物理就是要在短时期内把前人通过长期大量的积累、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迅速承接过来,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新的创新与发展,而且,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不只是探究实验一种方式,介绍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也是一种好的方法。
总之,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的学习并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
高一化学学习方法
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一化学是继初三化学学习后的高一个层次的学习。高一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生学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是否能继续深造。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由于受到初中教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如果在学习策略上不能较快适应,容易造成学习成绩的较大分化,甚至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作为化学教师有必要认真分析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学习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度、广度明显加强,由描述性知识向推理知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在学习策略上多为机械式被动学习;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知识点、教学要求、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教与学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的原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竟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的学生抵御不住社会精神环境的种种诱惑,人云亦云,东施效颦,模仿社会不良习气。
三、对策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采取什么教育、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搞好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老师要在学生学习高中教材前,给学生介绍本门学科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同时介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及注重事项,使学生转变学习策略,做好各方面的精神准备。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可先搞一次摸底测验,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来着重考察,如:元素化合物知识,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等知识及其应用。
这方面还可以参考高一培训材料中的内容。
2.转变观念、钻研大纲和教材、更新教法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要求、教材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甚至一些细小的地方,如电子的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等都与旧教材不同,此外,新教材还设有“资料”、“阅读”、“讨论”、“家庭小实验”、“研究性课题”等栏目。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不仅要求掌握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所有这些都要求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新大纲和新教材、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3.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独立钻研,独立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一直让老师拖着走,不但教师感到心力疲惫,而且培养出来的人也不会有真才实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要培养这些方面的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具本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此外,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教育和学法指导。比如,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实验、基本计算等各类知识的学法指导,尤其应注意化学概念的形成及同化策略,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迁移策略,化学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策略等。
5.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结果,反过来,还要利用现代最新技术去组织教学,促进教学的现代化。计算机辅导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当今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硬件,要充分的利用它们促进教学改革。我们可根据化学课堂教特点,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备课上下功夫,既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又能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克服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策略是:教师要不断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运用并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加强师德修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钻研大纲和教材,了解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保持初、高中的衔接,更要在教学方法上保持初中、高中连贯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水平,奠定坚实的化学学习的基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于2017-09-03 · 知道合伙人情感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高一的学习应该注意以下:
高中阶段的学习不仅需要大量记忆,还需要在基础知识之上有所提高,需要多思善思,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灵活的反应。在高一学生中,存在这种问题的学生仍为数不少。老师应该及时加以引导,晓以利害。 其次明确积极的学习态度则会让学生注意学习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积极的参与意识会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像这样平时抓得紧,学习效率高,知识记得牢,考前复习就很轻松了,老师一点学生就明白,考出好成绩也就理所当然了。 积极的学习态度,合理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走出黑暗,走向灿烂的春天,愉快地掌握知识,轻松地取得好成绩。
(1)注意和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
这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这就需要重新整理初中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高中知识特点,较快的吸收新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2)认真理解,反复推敲思考高中的各知识点。
对于高中阶段容易混淆的知识,要仔细辨识、区别,达到熟练掌握,逐步建立与高中数学结构相适应的理论本质与思考方法,切忌急于求成。
(3)努力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同样要注意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认识世界打下基础。
(4)保证平和心态。
调查发现,学生在应试时常有厌试心理,有时会有些紧张,这是很正常的。但过分紧张也会导致考不好,所以平时应把练习当作考试,但考试时则平视为练习,心态好了,成绩自己就上去了。
考试考得不好的话不能长久地心情沮丧,要将答案彻底记下,并与自己的解题思路相比较,发现不同之处记于心里,这样对于下次考试则很有好处。
(5)减少解题失误。
减少解题失误是考高分的关键。
高中阶段的学习不仅需要大量记忆,还需要在基础知识之上有所提高,需要多思善思,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灵活的反应。在高一学生中,存在这种问题的学生仍为数不少。老师应该及时加以引导,晓以利害。 其次明确积极的学习态度则会让学生注意学习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积极的参与意识会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像这样平时抓得紧,学习效率高,知识记得牢,考前复习就很轻松了,老师一点学生就明白,考出好成绩也就理所当然了。 积极的学习态度,合理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走出黑暗,走向灿烂的春天,愉快地掌握知识,轻松地取得好成绩。
(1)注意和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
这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这就需要重新整理初中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高中知识特点,较快的吸收新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2)认真理解,反复推敲思考高中的各知识点。
对于高中阶段容易混淆的知识,要仔细辨识、区别,达到熟练掌握,逐步建立与高中数学结构相适应的理论本质与思考方法,切忌急于求成。
(3)努力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同样要注意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认识世界打下基础。
(4)保证平和心态。
调查发现,学生在应试时常有厌试心理,有时会有些紧张,这是很正常的。但过分紧张也会导致考不好,所以平时应把练习当作考试,但考试时则平视为练习,心态好了,成绩自己就上去了。
考试考得不好的话不能长久地心情沮丧,要将答案彻底记下,并与自己的解题思路相比较,发现不同之处记于心里,这样对于下次考试则很有好处。
(5)减少解题失误。
减少解题失误是考高分的关键。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 高一新生怎样适应新旧环境的巨大落差
九月份是具有双重个性的季节,它有着夏日的阳光和秋季的温度。每到这个季节熙熙攘攘的高中校园里就会出现许多新鲜的面孔,他们是从充满着童话故事的少年时代跨入现实生活的高一新生们。面对迎面而来的高一生活,他们渴望,他们憧憬,可他们更多的则是迷惘。因为从初中跨入高中,他们面临着学习、新旧环境的巨大落差,一时还不能很快的适应,以至于产生诸多的心理不适,对此我们专门采访了泰达一中高级心理教师王凯,对于新生们遇到的典型问题给予了积极的指导。
实例一:小A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初中的时候没怎么努力就考上了塘沽的一所高中,最近他在学习中却遇到了麻烦:上课时听老师讲得很明白,可一到课后做习题就不会了。几周下来他开始动摇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了,抱着那种“今天没学会,明天再学吧,明天还是不会那就后天再说吧”的态度,为此,老师和家长很担心。
实例二:小B课间的时候别的同学在休息可是他却在座位上埋头苦读,中午午休的时间也被他用来背英语单词,晚上到了家一直学到十二点,可到最后成绩仍不见起色。
诊断
通过对滨海地区几所中学的调查发现,刚开学的前两周学生的心气都很高,他们认为高中是一个新的起点,所以无论是上课听讲还是课后的作业都很认真,可是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加,一部分学生的这种“学习斗志”就不那么强烈了,甚至有的人就开始自暴自弃了,成绩则是每况愈下。究其“病因”就在于,他们“学习学不会,什么原因呢”的反思意识不强。再加上滨海地区的学生家庭条件都比较优越,使得他们的意志力要比其他地区的学生差一些,学习上遇到困难后很容易就放弃。
处方小贴士:
当你成绩下降时,你可以参照以下几种“临床症状”检查一下自己的“病因”:
(1)你上课听讲的效率是不是很低,是否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高中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上课的听课效率,就必须提前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充分利用起手中的辅导资料,把有疑惑的地方作上标记,这样上课的时候就可以着重听了。此外,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千万不要让自己的思路停留太久,否则的话你就会错过老师接下来要讲的内容。
(2)课后是否认真复习。不少人认为只要我课下复习的时间长,睡觉睡得晚就是努力学习了,其实则不然,这是典型的学习盲目心理,学习努不努力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单位时间里弄懂了几道题,学会了多少单词。
(3)不会的问题是否及时解决了。高中的课程难点比较多,所以当你遇到难题时千万不要积压,“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如果你把所有的问题全都留到考试前几天再去解决,那你一定会手忙脚乱,应付不来的。
实例三:小C的父母是从河北农村来塘沽的务工人员,随着父母工作地点的迁移,暑假过后他也从老家到塘沽来借读,新学期开始了,本该高高兴兴的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他说:“周围的环境变了,自己以前就读的是农村的学校,教学质量和这里的学校相差很多。还有在家庭环境方面,更是和城里孩子不能比。”每次同学们一起参加集体活动他都是躲在一边,他总觉得自己各方面都比别人差,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有着很强的自卑感。
实例四:小D从小学到初中都非常的顺利,成绩一直非常优秀,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当中的佼佼者,故此她养成了自私、狭隘、任性的性格,可是到了高中以后,她发现班级里的同学都很优秀,自己在这个群体中根本不是拔尖的,于是她的心理严重的不平衡,每天都在费尽心思的想超过别人,想让自己成为班里受瞩目的对象,对待同学也很尖酸刻薄,同学们渐渐的都疏远了她。以至于她每天都很焦虑,上课安不下心来。
诊断
从小C和小D的情况来看,表面上他们似乎还不能很好的适应高中的生活环境,但从深层心理去分析,这是一种自我统合危机。也就是说自我心理秩序在新的环境下完全被打乱了,而适应新环境的心理秩序又没有建立起来,从而导致自我统合危机。人在心理危机之中,精神必然处于紧张状态,于是便出现恐惧症状。
处方小贴士:
落后地区的孩子,来到大城市往往会有自卑心理。客观上是由于两个地区的差异造成的环境适应不良,主观上是由于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造成自卑的心态。调解自卑心理小C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开阔视野缩短差距,多和同学交往,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取得自信的重要途径。二是正确的评价自己。自卑的人总是倾向于过低的评价自己,比较敏感,总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其实,据在学生中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同学并没有瞧不起农村人的心态,只是自己过于敏感而已,上课如果因为自己的乡音而受到大家的笑话,那也不是瞧不起你,城里的同学也会因为某件事情可能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所以,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水平、优点和缺点是获得自信的第二条途径。回顾一下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伟人都是出自贫寒落后的地区,自古英雄多磨难,不要把问题归咎于环境和同学,调整自己的心态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人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养成了自私、狭隘、任性的性格。小D应该注意学习人际交往方面的策略和技能,西方有一句谚语:你想要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孔夫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这个道理。同学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又有谁愿意朋友高高凌驾在自己之上呢?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以自我为中心,不想总是凌驾于别人之上,善于和同学们平等相处人际关系才会好起来。
实例五:小E是个懂事的孩子,虽然她的中考成绩没有达到高中分数线,可是在原来并不富裕的家庭条件下,她的父母毅然决定让她去开发区某重点中学去择校,为此她是又庆幸又紧张,庆幸的是自己遇到了这么好的父母,可是她心里又犯嘀咕,担心自己初中的基础不好,成绩还是不能太理想,那样的话就太对不起爱她的父母了,所以她现在心情很压抑。
诊断
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以下几种情况,有的想学习好只是为了赢得父母的欢心,有的则纯粹是为了赢得父母的物质奖励,有的则是为了不让父母伤心……小E则属于后者。
处方小贴士:
小E在怎样才是对得起父母的问题上,存在模糊的认识。学习成绩上去了固然好,学习成绩又不是检验的唯一标准,最主要的是自己是否努力学习了。一个人能力的高低遗传因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每个人能力都有大小和各自的倾向性,美国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说,认为人的智力至少包括以下7种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只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尽了最大的努力,勤奋学习就是对得起父母了,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2 高一新生的不良心理调整
由中学进入高中,虽然变化并不巨大,但是其间由于学习环境、目的、方法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学生心理上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必须引起注意。
第一、要坦然面对所选择的结果。无论是进入理想的或不太理想的学校,都要坦然面对。即使中考失利,也不要从此一蹶不振,失去自信,在无数考试中,有一两次失败是可以理解的,只要自信在,下次完全会赶上去。
其次,要适应新的生活,热爱自己的学校。你在在这里生活、学习三年,如果开始就对学校冷漠,甚至看不起自己的学校,那么你自己今后不仅心境低落,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也会严重受阻,就不可能学习好。好校有差生,差校也有好生,关键是自己努力的程度。要适应新学校,应该清楚适应环境也是一种选择、一种拼搏、一种磨炼、一种洗礼。
因此,适应必然是痛苦而艰难的。
因此在适应中要看到学校也是会变化,会进步的,这样就可以培养出对所在学校的积极感情。
初中升入高中,所有学生都有一个新生活的适应问题,面对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首先自己要主动积极与之适应,生活中,一些人不愿适应,于是他们在挫折面前自暴自弃,使人生蒙上了阴影。其实他们应该明白,适应是人生别无选择的课题,与其被动适应,不如主动适应。 懂"适应"和是否善于"适应",正是检验人们的才智、勇气的一块试金石。懂得和善于"适应"者,事业节节成功,人生臻于圆满;反之,则步人后尘,碌碌无为,难有建树。
其次要适应面临高考的现实情境,既要注意抓紧时间学习,又不要过于紧张、焦虑。高考是三年后的事,现在还是冷静地、按步就班、循序渐进地学习,这样才可以使自己不要一进入高中,就陷入莫名的紧张、焦虑状态之中,才可以使自己以良好的心态去完成高中的学业。
3 高一新生心理问题应重视
宁波日报讯 近日,本市一所中学的一名高一女生离家出走。出走的原因很简单:在初中时学习出类拔萃的她,因一时不能适应高中段的学习,第一次期中考试给考砸了。学生一走了之,老师、家长们却急得四处寻找。 “这名学生得了典型的高一新生综合征!”采访中,一位已有多年班主任经验的老师一语中的。据这位老师介绍,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学校初期出现不适应现象,这在我市各个学校普遍存在。
从采访看,高一新生普遍存在五种现象:一是松懈现象。经过初三阶段紧张的冲刺,一些学生尤其是跨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以为这下可以松一口气了,不想这一松就把成绩给松了下来。二是表面现象。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仍停留在初中时代,不知道如何将知识学深学透。三是初三现象。仍时时等着老师给布置学习重点、难点,自己不动脑筋。四是骄傲现象。一些学生尤其是一些保送生、优秀生,在心理上过高地估计自己,而不肯在学习上加倍下功夫,结果却是“大意失荆州”。五是“差生”现象。这主要是一些“三限生”,由于进校时考分就比一般同学低那么几分,于是从一开始就产生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的甚至因此而自暴自弃。
采访中,这位老师指出,上述“新生现象”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一些学生因此还产生了心理问题,甚至离家出走、厌学、弃学。为此,他建议,老师、家长应多关心高一新生,尽力帮他们度过这一过渡期。而作为学生本人,应及早制订一个高中的学习计划,为自己定一个可行的学习目标。
4 高一新生心理适应点滴谈
引言:从事多年初、高中教学的老师可能早已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一部分在初中学习相当不错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开始走下坡路,而且学生越为这种变化着急,这种变化就会越明显。面对这种情况,高一新生应如何应对?本文将从学生自身的心理适应方面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期对即将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有所帮助。
高一新生是刚刚步入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高一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在整个教学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帮助学生尽快在心理上适应高中生活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高一新生应如何进行心理调适,以期尽快进入角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首先,转换角色意识,增强使命感。因为只有认知水平提高了,才能做到心理与行为的统一。为此,刚进入高一的新同学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高中生,并依此不断进行调整自我。教学中常发现这样的问题:每届高一新生中几乎都有同学作业本上的班级名称仍然是初三时所在的班级,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可思议的事情呢?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完全把高中生和初中生的角色区分开。初中生的任务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而高中生的任务和目标又是什么?为了完成任务、实现目标,高中生应该怎么做?高一新生由于转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大都没有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思考,导致了部分学生角色意识不强,从而缺乏使命感。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因此,高一新生也应该试着反复提醒自己:我是一名高中生,并以高中生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自己,尽快促成自己角色的转换,为适应高中阶段生活奠定基础。
其次,明确目标,从容学习。据了解,高一新生中对待学习存在着两种态度和观点:第一种是:“只要时间熬的够、车到山前必有路”。第二种是“为了三年有出路、宁可粉身又碎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前者缺乏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将来和前途听之任之;而后者却有可能因为目标太高、心理压力太重而与大学梦失之交臂。持这两种观点的同学应明确的认识到:高中阶段,已经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为将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做准备。所以持第一种观点的同学如果将这种观点付诸于行动,无疑是对自己的极不负责;而持第二种观点的同学也应该认识到接受高等教育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中间站、加油站而已,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中这样的中间站、加油站会很多,而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只要生命常青,希望才会常在。因此,作为高一新生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将教会你们如何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生存、发展,学知识不是你们的最终目标,通过学习知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推动社会发展才是你们的最终目标。因此,你们不仅要有长远的目标,更要有近期的目标。近到什么程度?近到一周、一天、甚至一节课,只要你们为既定的目标从容而学,积少可以成多,日复一日,小目标的实现会使你们离大目标越来越近,最终实现它,即所谓“芝麻开花,节节高!”
再次,正确评价和对待自己。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不可避免的需要与别人交往。在交往中,我们会经常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于是,我们就会把这些态度和评价当作一面镜子,看清楚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俗话说,旁观者清,自己脸上干净不干净,自己看不清,要借助于“镜子”。人的年龄越小,独立的认识、评价自己的能力越差,就越有借助于别人的态度和评价这面镜子的必要。例如幼儿和小学生,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就是父母、老师对他们的评价的重复。就是年龄较大的学生,甚至成年人,虚心听取别人对自己的意见仍然十分必要。但是,正像我们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和评价不一定都正确一样,别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这是因为:一方面人的心理都有一定的闭锁性,不可能在一切场合都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在别人面前表露出来;另一方面,别人的评价可能带有成见或偏爱,受他们的知识经验、价值观、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单靠别人的赞美或评价来认识自己,就不一定完全可靠。
那么应该怎样去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呢 ?
首先,要特别重视与自己关系比较亲密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如父母、老师、交往和接触较多的同学,他们对自己比较了解,有无利害冲突,他们的评价偏见较少。
其次,既要重视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意见,又要重视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意见。人都喜欢听好话,那些赞扬自己的话,以及支持、符合自己观点的评价,都容易被自己接受。但忠言逆耳,却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更正确地认识自己。许多同学都将但丁的一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换个角度来思考这句话,假如路走错了,还任由别人去说而自己无悔过之意,是不是明智之举?在坚持真理的路上,这句话当然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但是,如果把它作为标新立异的借口,这句话原有的意思就被改变了。
九月份是具有双重个性的季节,它有着夏日的阳光和秋季的温度。每到这个季节熙熙攘攘的高中校园里就会出现许多新鲜的面孔,他们是从充满着童话故事的少年时代跨入现实生活的高一新生们。面对迎面而来的高一生活,他们渴望,他们憧憬,可他们更多的则是迷惘。因为从初中跨入高中,他们面临着学习、新旧环境的巨大落差,一时还不能很快的适应,以至于产生诸多的心理不适,对此我们专门采访了泰达一中高级心理教师王凯,对于新生们遇到的典型问题给予了积极的指导。
实例一:小A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初中的时候没怎么努力就考上了塘沽的一所高中,最近他在学习中却遇到了麻烦:上课时听老师讲得很明白,可一到课后做习题就不会了。几周下来他开始动摇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了,抱着那种“今天没学会,明天再学吧,明天还是不会那就后天再说吧”的态度,为此,老师和家长很担心。
实例二:小B课间的时候别的同学在休息可是他却在座位上埋头苦读,中午午休的时间也被他用来背英语单词,晚上到了家一直学到十二点,可到最后成绩仍不见起色。
诊断
通过对滨海地区几所中学的调查发现,刚开学的前两周学生的心气都很高,他们认为高中是一个新的起点,所以无论是上课听讲还是课后的作业都很认真,可是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加,一部分学生的这种“学习斗志”就不那么强烈了,甚至有的人就开始自暴自弃了,成绩则是每况愈下。究其“病因”就在于,他们“学习学不会,什么原因呢”的反思意识不强。再加上滨海地区的学生家庭条件都比较优越,使得他们的意志力要比其他地区的学生差一些,学习上遇到困难后很容易就放弃。
处方小贴士:
当你成绩下降时,你可以参照以下几种“临床症状”检查一下自己的“病因”:
(1)你上课听讲的效率是不是很低,是否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高中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上课的听课效率,就必须提前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充分利用起手中的辅导资料,把有疑惑的地方作上标记,这样上课的时候就可以着重听了。此外,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千万不要让自己的思路停留太久,否则的话你就会错过老师接下来要讲的内容。
(2)课后是否认真复习。不少人认为只要我课下复习的时间长,睡觉睡得晚就是努力学习了,其实则不然,这是典型的学习盲目心理,学习努不努力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单位时间里弄懂了几道题,学会了多少单词。
(3)不会的问题是否及时解决了。高中的课程难点比较多,所以当你遇到难题时千万不要积压,“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如果你把所有的问题全都留到考试前几天再去解决,那你一定会手忙脚乱,应付不来的。
实例三:小C的父母是从河北农村来塘沽的务工人员,随着父母工作地点的迁移,暑假过后他也从老家到塘沽来借读,新学期开始了,本该高高兴兴的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他说:“周围的环境变了,自己以前就读的是农村的学校,教学质量和这里的学校相差很多。还有在家庭环境方面,更是和城里孩子不能比。”每次同学们一起参加集体活动他都是躲在一边,他总觉得自己各方面都比别人差,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有着很强的自卑感。
实例四:小D从小学到初中都非常的顺利,成绩一直非常优秀,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当中的佼佼者,故此她养成了自私、狭隘、任性的性格,可是到了高中以后,她发现班级里的同学都很优秀,自己在这个群体中根本不是拔尖的,于是她的心理严重的不平衡,每天都在费尽心思的想超过别人,想让自己成为班里受瞩目的对象,对待同学也很尖酸刻薄,同学们渐渐的都疏远了她。以至于她每天都很焦虑,上课安不下心来。
诊断
从小C和小D的情况来看,表面上他们似乎还不能很好的适应高中的生活环境,但从深层心理去分析,这是一种自我统合危机。也就是说自我心理秩序在新的环境下完全被打乱了,而适应新环境的心理秩序又没有建立起来,从而导致自我统合危机。人在心理危机之中,精神必然处于紧张状态,于是便出现恐惧症状。
处方小贴士:
落后地区的孩子,来到大城市往往会有自卑心理。客观上是由于两个地区的差异造成的环境适应不良,主观上是由于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造成自卑的心态。调解自卑心理小C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开阔视野缩短差距,多和同学交往,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取得自信的重要途径。二是正确的评价自己。自卑的人总是倾向于过低的评价自己,比较敏感,总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其实,据在学生中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同学并没有瞧不起农村人的心态,只是自己过于敏感而已,上课如果因为自己的乡音而受到大家的笑话,那也不是瞧不起你,城里的同学也会因为某件事情可能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所以,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水平、优点和缺点是获得自信的第二条途径。回顾一下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伟人都是出自贫寒落后的地区,自古英雄多磨难,不要把问题归咎于环境和同学,调整自己的心态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人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养成了自私、狭隘、任性的性格。小D应该注意学习人际交往方面的策略和技能,西方有一句谚语:你想要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孔夫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这个道理。同学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又有谁愿意朋友高高凌驾在自己之上呢?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以自我为中心,不想总是凌驾于别人之上,善于和同学们平等相处人际关系才会好起来。
实例五:小E是个懂事的孩子,虽然她的中考成绩没有达到高中分数线,可是在原来并不富裕的家庭条件下,她的父母毅然决定让她去开发区某重点中学去择校,为此她是又庆幸又紧张,庆幸的是自己遇到了这么好的父母,可是她心里又犯嘀咕,担心自己初中的基础不好,成绩还是不能太理想,那样的话就太对不起爱她的父母了,所以她现在心情很压抑。
诊断
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以下几种情况,有的想学习好只是为了赢得父母的欢心,有的则纯粹是为了赢得父母的物质奖励,有的则是为了不让父母伤心……小E则属于后者。
处方小贴士:
小E在怎样才是对得起父母的问题上,存在模糊的认识。学习成绩上去了固然好,学习成绩又不是检验的唯一标准,最主要的是自己是否努力学习了。一个人能力的高低遗传因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每个人能力都有大小和各自的倾向性,美国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说,认为人的智力至少包括以下7种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只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尽了最大的努力,勤奋学习就是对得起父母了,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2 高一新生的不良心理调整
由中学进入高中,虽然变化并不巨大,但是其间由于学习环境、目的、方法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学生心理上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必须引起注意。
第一、要坦然面对所选择的结果。无论是进入理想的或不太理想的学校,都要坦然面对。即使中考失利,也不要从此一蹶不振,失去自信,在无数考试中,有一两次失败是可以理解的,只要自信在,下次完全会赶上去。
其次,要适应新的生活,热爱自己的学校。你在在这里生活、学习三年,如果开始就对学校冷漠,甚至看不起自己的学校,那么你自己今后不仅心境低落,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也会严重受阻,就不可能学习好。好校有差生,差校也有好生,关键是自己努力的程度。要适应新学校,应该清楚适应环境也是一种选择、一种拼搏、一种磨炼、一种洗礼。
因此,适应必然是痛苦而艰难的。
因此在适应中要看到学校也是会变化,会进步的,这样就可以培养出对所在学校的积极感情。
初中升入高中,所有学生都有一个新生活的适应问题,面对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首先自己要主动积极与之适应,生活中,一些人不愿适应,于是他们在挫折面前自暴自弃,使人生蒙上了阴影。其实他们应该明白,适应是人生别无选择的课题,与其被动适应,不如主动适应。 懂"适应"和是否善于"适应",正是检验人们的才智、勇气的一块试金石。懂得和善于"适应"者,事业节节成功,人生臻于圆满;反之,则步人后尘,碌碌无为,难有建树。
其次要适应面临高考的现实情境,既要注意抓紧时间学习,又不要过于紧张、焦虑。高考是三年后的事,现在还是冷静地、按步就班、循序渐进地学习,这样才可以使自己不要一进入高中,就陷入莫名的紧张、焦虑状态之中,才可以使自己以良好的心态去完成高中的学业。
3 高一新生心理问题应重视
宁波日报讯 近日,本市一所中学的一名高一女生离家出走。出走的原因很简单:在初中时学习出类拔萃的她,因一时不能适应高中段的学习,第一次期中考试给考砸了。学生一走了之,老师、家长们却急得四处寻找。 “这名学生得了典型的高一新生综合征!”采访中,一位已有多年班主任经验的老师一语中的。据这位老师介绍,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学校初期出现不适应现象,这在我市各个学校普遍存在。
从采访看,高一新生普遍存在五种现象:一是松懈现象。经过初三阶段紧张的冲刺,一些学生尤其是跨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以为这下可以松一口气了,不想这一松就把成绩给松了下来。二是表面现象。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仍停留在初中时代,不知道如何将知识学深学透。三是初三现象。仍时时等着老师给布置学习重点、难点,自己不动脑筋。四是骄傲现象。一些学生尤其是一些保送生、优秀生,在心理上过高地估计自己,而不肯在学习上加倍下功夫,结果却是“大意失荆州”。五是“差生”现象。这主要是一些“三限生”,由于进校时考分就比一般同学低那么几分,于是从一开始就产生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的甚至因此而自暴自弃。
采访中,这位老师指出,上述“新生现象”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一些学生因此还产生了心理问题,甚至离家出走、厌学、弃学。为此,他建议,老师、家长应多关心高一新生,尽力帮他们度过这一过渡期。而作为学生本人,应及早制订一个高中的学习计划,为自己定一个可行的学习目标。
4 高一新生心理适应点滴谈
引言:从事多年初、高中教学的老师可能早已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一部分在初中学习相当不错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开始走下坡路,而且学生越为这种变化着急,这种变化就会越明显。面对这种情况,高一新生应如何应对?本文将从学生自身的心理适应方面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期对即将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有所帮助。
高一新生是刚刚步入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高一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在整个教学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帮助学生尽快在心理上适应高中生活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高一新生应如何进行心理调适,以期尽快进入角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首先,转换角色意识,增强使命感。因为只有认知水平提高了,才能做到心理与行为的统一。为此,刚进入高一的新同学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高中生,并依此不断进行调整自我。教学中常发现这样的问题:每届高一新生中几乎都有同学作业本上的班级名称仍然是初三时所在的班级,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可思议的事情呢?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完全把高中生和初中生的角色区分开。初中生的任务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而高中生的任务和目标又是什么?为了完成任务、实现目标,高中生应该怎么做?高一新生由于转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大都没有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思考,导致了部分学生角色意识不强,从而缺乏使命感。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因此,高一新生也应该试着反复提醒自己:我是一名高中生,并以高中生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自己,尽快促成自己角色的转换,为适应高中阶段生活奠定基础。
其次,明确目标,从容学习。据了解,高一新生中对待学习存在着两种态度和观点:第一种是:“只要时间熬的够、车到山前必有路”。第二种是“为了三年有出路、宁可粉身又碎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前者缺乏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将来和前途听之任之;而后者却有可能因为目标太高、心理压力太重而与大学梦失之交臂。持这两种观点的同学应明确的认识到:高中阶段,已经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为将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做准备。所以持第一种观点的同学如果将这种观点付诸于行动,无疑是对自己的极不负责;而持第二种观点的同学也应该认识到接受高等教育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中间站、加油站而已,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中这样的中间站、加油站会很多,而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只要生命常青,希望才会常在。因此,作为高一新生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将教会你们如何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生存、发展,学知识不是你们的最终目标,通过学习知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推动社会发展才是你们的最终目标。因此,你们不仅要有长远的目标,更要有近期的目标。近到什么程度?近到一周、一天、甚至一节课,只要你们为既定的目标从容而学,积少可以成多,日复一日,小目标的实现会使你们离大目标越来越近,最终实现它,即所谓“芝麻开花,节节高!”
再次,正确评价和对待自己。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不可避免的需要与别人交往。在交往中,我们会经常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于是,我们就会把这些态度和评价当作一面镜子,看清楚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俗话说,旁观者清,自己脸上干净不干净,自己看不清,要借助于“镜子”。人的年龄越小,独立的认识、评价自己的能力越差,就越有借助于别人的态度和评价这面镜子的必要。例如幼儿和小学生,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就是父母、老师对他们的评价的重复。就是年龄较大的学生,甚至成年人,虚心听取别人对自己的意见仍然十分必要。但是,正像我们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和评价不一定都正确一样,别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这是因为:一方面人的心理都有一定的闭锁性,不可能在一切场合都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在别人面前表露出来;另一方面,别人的评价可能带有成见或偏爱,受他们的知识经验、价值观、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单靠别人的赞美或评价来认识自己,就不一定完全可靠。
那么应该怎样去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呢 ?
首先,要特别重视与自己关系比较亲密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如父母、老师、交往和接触较多的同学,他们对自己比较了解,有无利害冲突,他们的评价偏见较少。
其次,既要重视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意见,又要重视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意见。人都喜欢听好话,那些赞扬自己的话,以及支持、符合自己观点的评价,都容易被自己接受。但忠言逆耳,却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更正确地认识自己。许多同学都将但丁的一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换个角度来思考这句话,假如路走错了,还任由别人去说而自己无悔过之意,是不是明智之举?在坚持真理的路上,这句话当然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但是,如果把它作为标新立异的借口,这句话原有的意思就被改变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8-07-06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huohuo699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向TA提问 私信TA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13487
获赞数:92042
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有着超过二十年的工作经验,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1、稳扎稳打。高一学习科目较多,各门功课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所以不要贪多务进,以打基础为主,获得相应基础,为高二选修课的提高做好准备。
2、不要偏科。文理要分科,但是是在高一结束的时候,高二还要会考,各门功课都要考试,而且考试非常严格,所以不要一开始就认定自己是学文科的料或者学理科的料等等,而要尝试一下不同的学习对象,自然形成分科的侧重。
3、多做笔记。高中生科目多,慢慢地很多人就养成了听得多,说得多,写得少的习惯。其实勤做笔记可以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有利于学习的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也便于日后复习。
4、完成练习。学习不但学习新知识、还要通过作业反馈学习、巩固知识。有的高一学生作业畸轻畸重,有情绪就多写点,没情绪就少写点,长此以往,知识学得零零散散,不成系统,为高三冲刺埋下隐患。
2、不要偏科。文理要分科,但是是在高一结束的时候,高二还要会考,各门功课都要考试,而且考试非常严格,所以不要一开始就认定自己是学文科的料或者学理科的料等等,而要尝试一下不同的学习对象,自然形成分科的侧重。
3、多做笔记。高中生科目多,慢慢地很多人就养成了听得多,说得多,写得少的习惯。其实勤做笔记可以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有利于学习的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也便于日后复习。
4、完成练习。学习不但学习新知识、还要通过作业反馈学习、巩固知识。有的高一学生作业畸轻畸重,有情绪就多写点,没情绪就少写点,长此以往,知识学得零零散散,不成系统,为高三冲刺埋下隐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