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芡一般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淀粉汁加调味品,俗称“对汁”,多用于火力旺,速度快的熘、爆等方法烹调的菜肴。
另一种是单纯的淀粉汁,又叫“湿淀粉”,多用于一般的炒菜。
浇汁也是勾芡的一种,又称为薄芡、琉璃芡,多用于煨、烧、扒以及汤菜。
根据烹调方法以及菜肴特色,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芡汁用法:
1、包芡
一般用于爆炒方法烹调的菜肴。粉汁最稠,目的是使芡汁全包到原料上,如鱼香肉丝、炒腰花等,都是用包芡,吃完菜后,盘底基本不留卤汁。
2 、糊芡
一般用于熘、滑、焖、烩方法烹制的菜肴。粉汁比包芡稀,用处是把菜肴的汤汁变成糊状,达到汤菜融合,口味滑柔,如:糖醋排骨、糖醋鲤鱼等。
3 、流芡
粉汁较稀,一般用于大型或整体的菜肴,其作用是增加菜肴的滋味和光泽。一般是在菜肴装盘后,再将锅中卤汁加热勾芡,然后浇在菜肴上,一部分沾在菜上,一部分呈琉璃状态,食后盘内可剩余部分汁液。
4 、奶汤芡
奶汤芡是芡汁中最稀的,又称薄芡。一般用于烩烧的菜肴,如:麻辣豆腐、虾仁锅巴等。目的是使菜肴汤汁加浓一点,而达到色美味鲜的要求。
扩展资料
勾芡的关键问题在于:
一是掌握好勾芡时间,一般应在菜肴九成熟时进行,过早勾芡会使卤汁发焦,过迟勾芡易使菜受热时间长,失去脆、嫩的口味;
二是勾芡的菜肴用油不能太多,否则卤汁不易粘在原料上,不能达到增鲜、美形的目的;
三是菜肴汤汁要适当,汤汁过多或过少,会造成芡汁的过稀或过稠,从而影响菜肴的质量;
四是用单纯粉汁勾芡时,必须先将菜肴的口味,色泽调好,然后再淋入湿淀粉勾芡,才能保证菜肴的味美色艳。
勾芡,就是在菜肴接近成熟时,将调匀的淀粉汁淋在菜肴上或汤汁中,使菜肴汤汁浓稠,并粘附或部分黏附于菜肴之上的过程。
勾芡是烹调基础技术之一。在中式烹调中运用极为广泛,许多菜肴在烹制过程中,都要经过勾芡。芡汁还是评定菜肴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扩展资料
由于菜肴各自不同的风味要求,勾芡主要有以下作用:
1、增加汤汁的粘稠度。菜肴在加热过程中,原料中的汁液会向外流,与添加的汤水及液体调味品便融合形成了卤汁。一般炒菜中的卤汁较稀薄,不易粘附在原料表面。
成菜后会产生“不入味”的感觉。勾芡后,芡汁的糊化作用增加了卤汁的粘稠度,使卤汁能够较多地附着在菜肴之上,提高了人们对菜肴滋味的感受。
2、芡汁勾入菜肴中,芡汁会紧包原料,从而制止了原料内部水分外溢,这样做既保持了菜肴鲜香滑嫩的风味特点,又使菜肴形体饱满而不易散碎。
3、勾芡后,由于淀粉的糊化,具有透明的胶体光泽,能将菜肴与调味色彩更加鲜明地反映出来,使菜肴色泽更加光亮美观。
4、菜肴勾芡后能使汤汁变浓稠,可减缓原料内部热量的散发,使菜肴具有保温性,延长了菜肴的冷却时间,有利于食客进食热菜肴。
(1)对汁勾芡
有些快火菜肴,由于原料在锅中停留的时间很短,为了防止因调味和勾芡延长时间,所以事先把所需的调料和淀粉都放在一个小碗中调好,待菜肴烹至适当火候时,将这些调料汁一起倒入锅中,颠翻几下即可出锅。这种勾芡的方法速度较快,但不容易掌握芡汁的薄厚度。采用这种勾芡方法时应该注意:淀粉沉淀较快,事前对好的芡汁时间一久淀粉就会沉在碗底,使用前必须先将淀粉搅起来再倒入锅中,否则就会使芡汁达不到预定的稠度。
(2)手勺淋芡
这种勾芡的方法是在菜肴成熟时,用勺舀起提前泡好的淀粉,慢慢地淋在锅里,边淋边观察,汤汁达到一定的稠度时即停止。这种勾芡的方法适用于慢火烹调方法,如烧菜、烩菜以及扒菜和浇汁菜肴。使用手勺淋芡时应该注意芡汁要由稀到稠逐渐勾成,不能一次倒入太多,倘若一次勾多了就难以挽回。
在菜肴即将出锅时,将提前调好的水淀粉淋入锅中,使菜里的汤汁达到一定的稠度,这就叫勾芡,也有些地方称之为着芡、着腻、勾汁、拢芡等。它是利用淀粉加水受热后膨胀而具有黏性的糊化特点,使菜汤变成透明发亮的黏稠液体。
勾芡的作用:
(1)增加菜肴的色泽
一般的菜肴在烹制时需要加进些汤汁,如熘菜、烧菜等。还有的菜肴在烹制中会自己出汤水(尤其是新鲜的蔬菜),这一点大锅菜比较明显,菜肴成熟后,汤和菜分得比较清,出锅后不久,菜肴表面会因干燥而显得无光泽,干瘪难看。若是用淀粉在汤里勾上芡,会使汤汁变浓,多数都包在菜上,菜肴原料表面就有光泽,透明发亮。对于一些要求上色的肉类原料,勾芡后,有色的汤汁包在肉上,也会使菜肴的色泽加重,从而提高了菜肴的美观程度。
(2)增加菜肴的口味和营养
一般的菜肴,其汤比菜昧浓,而且汤中还有许多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勾芡之后,会使汤汁裹在原料上,增加美味,减少营养素损失。
(3)突出菜肴中的主料
有些汤菜,主料往往是沉在汤中的,如“烩肚丝”“黄鱼羹”“甩袖汤”等。勾芡之后,汤汁变浓稠,浮力相对增加,汤中的主料会浮出汤面,突出主料。如“甩袖汤”中的鸡蛋花,勾芡后就不会聚在一起沉底,而是均匀地分布在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