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萧萧的人物评价

 我来答
强颜欢笑丶礕g
2016-05-30 · TA获得超过118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2.4万
展开全部

在文艺领域里,马萧萧先生是一个多方位进击,并卓有成就的人。正如他六十岁自嘲联描述的那样“四爱诗文书画,一生苦辣酸甜”。他在人生坎坷旅途中,与诗、与文、与书、与画,结下了不解的情缘,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马萧萧自幼受母亲影响,酷爱诗画。不管是流浪的岁月,还是在战乱年代、文革时期,以至现在,他从未停止诗歌的创作和手中的画笔。1959年他的第一*篇诗作《石牌坊的传说》在《延河》上发表后,引起了诗坛轰动,诗家们纷纷聚会进行研讨。从此,他一举成名。1976年被关进牛棚,他利用三年多烧锅炉的时间,创作了第二*篇叙事诗《翠笛引》。在这本诗里,他把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以其缠绵的情韵,磅礴的气势,给人以深刻的印象。1981年该诗在《延河》上发表后,中国文联出版社又单独发行,可见影响之大。马萧萧的诗爱憎分明,讴歌正义,鞭笞邪恶。他用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唤,感染世人,教育世人。在形式和情韵上,达到了传统诗词与民歌完美的融合。
马萧萧是中国楹联学会早期领导人之一,继魏传统之后的会长,现任名誉会长。他的联与他的文章一样立意深邃,清新豪放,个性强烈。他为人谦和,待人诚恳,学识渊博,严于律己,是楹联界公认的楷模,口碑极好。
马萧萧的书法得益于从小的勤奋研习和他多年的广泛涉猎。他的字非常简净,非常规范,自成风貌。他是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字字皆有出处,笔笔都带情致。这些年他的墨宝遍及大江南北,许多名山古刹都有他的联墨,为山河添彩,为景观生辉。
马萧萧先生在绘画上的成就,应当说是十分辉煌。在绘画道路上至少有两件事是对他起决定性作用和使他终生难忘的:第一件事,他得到徐悲鸿先生的亲切关爱与教育。1946年在著名画家司徒乔的推引下,幸遇悲鸿先生。是年6月下旬的一天午后,他带着流浪途中的速写,来到悲鸿先生的住处。得知悲鸿先生不舒服正在休息时,他留下了一张字条准备改日再来。当他快要走出巷口时忽听背后有人叫,回头一看原来是悲鸿先生正在招手。这次相见对马萧萧来说是终生难忘的。悲鸿先生夸奖他的画“有味道”,并推心置腹传授绘画技巧,使他困惑多年的迷境终于打开了。从此他在悲鸿先生的指导下画技大增。他笔下的马深得悲鸿先生的神髓。第二件事,他和黄胄、石鲁的友谊。1946年秋,他有幸与黄胄结识,由于志同道合,二人结成兄弟般的友谊。1948年又在延安大学结识了石鲁,在石鲁主持下,参加了延安的新年画创作。西安解放后,马萧萧把黄胄介绍给石鲁。与此同时,他积极参与赵望云、石鲁、黄胄等人筹备成立西安美术工作者协会工作。黄胄和石鲁对马萧萧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说到马萧萧的画,我认为他承继了悲鸿先生的遗韵,同时又吸纳百家之长,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画。在绘画上他非常强调“笔、墨、形、神”四者兼顾。他认为讲究笔墨是中国画的最主要特点。笔代表一种力量,一种倾向,一种情绪和风格。这些要在“笔”上显示出来,气韵生动,要从墨上显示出来。中国画极注重神韵,而神韵要依靠形象体现出来,所谓“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现在有些人学西方抽象派,片面强调不求形似,以“不似”为高,先生公开反对这种看法。美术讲究形象,脱离开形象的抽象是站不住脚的。
几十年来先生恪守这些箴言,每创作一幅作品都强调笔墨形神,浑然一体。他的梅花一改前人单纯的强调“疏、瘦、孤、傲”之气;同时又不是一味地繁茂,而是突出了在繁茂中显示其傲骨,换言之既要傲,又要俏。他画的荷花清新恬淡,寥寥几笔便写出荷花的神韵,耐人寻味。马萧萧画马是以马寄情,以马抒志,他从来不画静止、没有生气的马,不画伏枥卧厩的马。他所画的马都是昂扬奋进,四蹄生风的马,都是宁愿“冻死迎风啸,饿死不屈膝”的马。记得2000年9月当他从电视上看到中国奥运健儿凯旋的镜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随即展卷泼墨,不到半小时就创作了一幅动人心扉的奔马图,喻示中华民族的腾飞崛起。落款是“奥林匹克·为中国健儿欢呼”!
骅骝萧萧,鹤发萧萧。马老虽然已是耄耋之年,然而他不服老,他没有老,在艺术的道路上他永远年轻。如果用杜子美“霜蹄千里骏”的诗句来形容他,那是再确切不过了。迎着灿烂的晚霞,马萧萧永远是个进取者,不用扬鞭,霜蹄不息!(原载《亚洲书画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