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区一中的学校历史

 我来答
恶少灬天降79nw
2016-05-30 · 超过2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9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5万
展开全部

1997年7月,黄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在新港北路金鸡坡前黄土岗上为区一中选址奠基,从此 “黄州区第一中学”这个不起眼的名字正式诞生在黄冈教育界,它承载了填补黄州区高中教育空白的重任。全体一中人承领导之重视凭自己之智慧,艰苦创业,负重拼搏,一笔一笔地记录了区一中的历史,书写着黄冈教育的神话。黄州区一中也越来越受到黄州人民的关注。短短的十年,区一中的发展一步一个台阶,一年一个变化,一年一项突破,她由小而大,由弱而强,由一棵弱不禁风的幼苗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黄州区一中凭借着“敬业、奉献、严谨、创优”的教风,“勤奋、务实、拼搏、争先”的学风,“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和不断攀升的优秀升学率,赢得了黄州市区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历史沿革
1995年,原黄冈地区撤地建市,县区分设,一时间,黄州区的高中教育一片空白,为解决黄州区人民子女高中就学难的问题,黄州区委区政府站在科教兴区的战略高度,英明决策,举全区之力于1997年开始兴建黄州区一中。发展历程
起步——创业建校。
1997年~2000年是一中人历经艰辛,艰苦创业,打响头炮的三年。
1997年7月,经黄州区教育局批准成立一中首届领导班子,任命区教委原副主任何国华同志为首任校长,宋志猛同志为常务副校长,童建辉同志任教务主任,涂晓章同志任政教主任。同年8月31日,一中首批218名新生报到,四个高中班,分别由倪金生、熊宏华、何志刚、涂晓章担任班主任,暂借原黄州区职高校舍上课。24名教职工和218名学生在首任校长的带领下,踏上了一中建校艰苦创业之路。
1998年8月底,可容纳54个教学班,建筑面积7700平方米,豪华大气堪称当时黄冈一流的教学大楼竣工,一中首批师生欢天喜地结束借屋躲雨的时期,正式迁入属于自己的校舍。在乔迁之日,常务副校长宋志猛向前来祝贺的市局领导立下誓言:“三年响头炮,五年突破清华北大……十五年创省级示范高中。”从1997年建校到2000年的艰辛创业的日子里,一中人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使校舍的建设、资源配置和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具备了办学的基本条件。1998年9月临时食堂竣工并交付使用,厕所竣工;硬化了入校路面,做到了水电路畅通,学生和大学毕业的新教师暂以教学楼为寝室;1999年9月学生宿舍一号楼交付使用,篮球场交付使用,校门建成。同年,A、B两栋教工宿舍落成,48位教职工住上了自己的新家。2000年7月,学校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首届高考。218名学生参考,过省线139人,升学率达63.7%,首届高考终于打响了头炮,这不仅让三年如一日辛勤培育莘莘学子的全体教职工倍受鼓舞,更让“黄州区一中”这个名字在一夜之间响彻黄州城。黄州区一中终于走出了这至关重要的一步,终于在教育强市中崭露了头角。区一中的首届高考体现了区一中教育管理两大奇迹。其一是“院墙筑在心目中,文明记在脑海里”,即没有院墙也实现了封闭式管理;其二是二三流生源,一流考绩,低(分)进高(分)出,高(分)进优(分)出的办学特色。
发展——科研强校(2001年~2004年)
从2001年到2004年的四年,是区一中争创市级示范高中的四年。这四年中,学校的指导思想是全面体现一中特色。
2000年8月31日高一新生到校报到,在校学生达1413人,班级共23个,教职工108人。首届高考的成功为学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业务精良的年轻教师被相继充实到校级领导和中层领导班子中来,在以宋志猛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尤其是队伍强校工程的建设和“科研兴教”工程的建设。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新课程标准,使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把教科研作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最重要途径,积极深入地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试验,各教研组结合该校实际,先后确立了自己的课题,像语文组研究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题问难的能力》,数学组探讨的《“自学、猜想、验证、结论”探究式教学法》,理科综合组推出的《中学生的高考理科综合的突破》等八个课题。全校围绕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所有研究课题均成功结题,有力地促进了该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使该校教育教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制订符合该校生源特点的 “低起点、密台阶、多点拨、精练习、勤跟踪、重引导、细讲评、求落实” 二十四字教学法。
围绕科研兴校,学校狠抓了继续教育工作。学校制定了从校长到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的培训计划,每年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达30人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很快的提高,青年教师不断进步,逐步成为中坚力量,骨干教师彰显了魅力,像全国特级教师涂晓章,省级优秀教师童建辉等在相应领域发挥着核心作用。教育教学成果显著,2001年至2004年高考升学率连年攀升,至2004年,学校上线率已上升至100%,本科率达到81.86%,其中2002年魏丹同学以662分被清华大学录取,实现学校五年规划“突破清华北大”的目标。
这四年中,学校在党风廉政、社会综合治理、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1年校围墙建成,校园面积161.5亩,2003年综合逸夫楼建成,同年C、D教工宿舍建成,2004年5月多功能学生食堂建成并交付使用,学生公寓2号、1号两栋也相继完工。多次受到省、市、区级政府和市区教育局的表彰。
2004年被黄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和黄冈市教育局授予“市级示范高中”称号,标志着该校办学已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跨越——品牌立校(2005~2007)
建校七年,一中人历经两个阶段的艰苦创业,终于实现了一中首届领导班子提出的市级示范高中的目标,踢开了清华之门。
学校规模也迅速扩大,2005年9月份,在校学生已达3318人,教职工176人。在这关键时期,冯元成同志于同年12月份走马上任,担负起继续发展一中品牌的重任。品牌立校,实现一中内涵式、跨越式发展,需要一中的领导集体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以冯元成校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实现了“三大突破”,为一中的跨越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办学思想的突破。即将办学思想作出了准确的“四个定位”。
办学目标定位为“创省级示范高中,办人民满意教育”;
办学特色定位为“科研兴校,依法治校”;
对学生的教学模式定位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学校管理定位为“以人为本,以制度管人”。
二是办学质量的突破,由于学校坚持了正确的办学思想,办学思路清晰,办学特色明显,办学效果显著,2006届高考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参考人数1116人,过重点线236人,文理科(不含术科)有180人,各科单科成绩最高分和优秀率均大幅提高,获得市教育局颁发的“教学质量优秀奖”;黄州区教育局“教学质量特别优秀奖”。2007届高考锦上添花,再创佳绩,在全市重点率普遍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该校重点240人,文理科(不含术科)有168人,远远超出周边部分县市一中。
三是办学规模的突破。几年来“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已形成一中的办学显著特色,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区一中的社会声誉迅速上升。学校生源爆满,2006年9月,学校进一步扩招,规模已达56个教学班,学生4380余人,跟建校的218人相比翻了20倍,教职工已达204人。
这两年里学校各项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基本做到了制度管人,学校各项工作也开展得有条不紊。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迅速提高,在各级讲课、教案、课件制作等比赛中获奖33人次,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7篇(国家级12篇),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学生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学生在国家级、省、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58人次(其中国家级15人次);文明创建工作获得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最佳文明单位”称号。2007年学校基建项目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厕所迁建工程相继完工,塑胶跑道人工草皮标准运动场的建成为学校添加了亮丽的一笔,综合科技楼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历经十年发展,区一中蒙领导之关怀,承社会之厚爱,获名流之捐赠,凭师生之拼搏,崛起于荒郊,与时俱进,立名于强市,日渐强大。如今的区一中,今非昔比,校园面积161.5亩,校园建设融实用性艺术性为一体,教学大楼豪华气派,逸夫楼设计新颖,膳食楼功能齐全,学生公寓宽敞明亮,校园宽带网覆盖全校,校园环境清幽雅致,可闻琅琅书声,绿草如茵,花香四季,成为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读书场所。区一中已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黄州大地上发出耀眼的光茫。
学校正围绕“五个一”(文明一中、和谐一中、活力一中、素质一中、魅力一中)的建设目标,向着省级示范高中大踏步迈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