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入侵物种的控制和清除

论述外来入侵物种的控制和清除(越详细越好)... 论述外来入侵物种的控制和清除(越详细越好) 展开
匿名用户
2013-08-31
展开全部
1、人工防治
  依靠人力,捕捉外来害虫或拔除外来植物。人工防治适宜于那些刚刚传入、定居,还没有大面积扩散的入侵物种。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人工防除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清除有害生物,但对于已沉入水里和土壤的植物种子和一些有害动物则无能为力;高繁殖力的有害植物容易再次生长蔓延,需要年年防治;人工防治有害动植物后如不妥善处理动植物残(体,如卵)株,它们可能成为新的传播源,客观上加速了外来生物的扩散。

2、 机械或物理防除
  利用专门设计制造的机械设备防治有害植物。机械防除有害植物对环境安全,短时间内也可迅速杀灭一定范围内的外来植物。利用机械打捞船在非洲的维多利亚湖等地控制水葫芦等水生杂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云南昆明市也曾设计制造过一艘机械打捞船清除滇池水葫芦,福建农业大学也曾帮助福建宁德地区设计制造“割草机”控制大米草,但均因技术等原因最终未获成功。除技术问题外,机械防除后,如不妥善处理有害植物残株,这些残株依靠无性繁殖有可能成为新的传播源。通过物理学的各种途径防治也可控制外来有害生物,如用火烧控制有害植物,黑光灯诱捕有害昆虫,等等。

3、 替代控制
  替代控制主要针对外来植物,是一种生态控制方法,其核心是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自身规律用有经济或生态价值的本地植物取代外来入侵植物。它的优点在于:(1)替代控制植物一旦定植便长期控制入侵植物,不必连年防治;(2)替代植物能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涵养水源,提高环境质量;(3)替代植物有直接经济价值,能在短期内收回栽植成本,长期获益;(4)替代植物可使荒芜土地变成经济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替代控制的不足在于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很多生境并不适宜人工种植植物,如陡峭的山地、水域等,同时人工种植本地植物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涉及到的生态学因素很多,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研究利用替代植物控制外来有害植物,应充分研究本地土生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如它们与入侵植物的竞争力、化感作用等,掌握繁殖、栽培这些植物的技术要点,并探讨本地植物的经济特性,市场潜力等,以便同时获得经济和生态效益。

4、化学防除
  化学农药具有效果迅速、使用方便、易于大面积推广应用等特点。但在防除外来生物时,化学农药往往也杀灭了许多种本地生物,而且化学防除一般费用较高,在大面积山林及一些自身经济价值相对较低的生态环境如草原使用往往不经济、不现实;而且,对一些特殊环境如水库、湖泊,化学农药是限制使用的。另外对于许多种多年生外来杂草,大多数除草剂通常只杀灭地上部分,难以清除地下部分,所以需连续施用,防治效果难以持久。根据作用方式,化学除草剂可分为内吸传导型和触杀型两类,内吸性除草剂如草甘膦、2,4-D等接触杂草后能被杂草吸收并运转到其它部位,对全株均有影响,一般用于多年生杂草,但防治效果缓慢;触杀性除草剂如克芜踪、除草醚等作用部位仅限于接触杂草的部位,因此通常对地下繁殖体无效,虽不被吸收和传导,但作用效果快,常用于一年生杂草。由于很多外来入侵植物系多年生,应用内吸性除草剂效果较为持久。化学杀虫剂杀灭害虫的作用方式也有触杀、胃毒、驱避等,也有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类农药,外来害虫抗药性发展很快,应经常交替、轮换使用多种杀虫剂,以延缓和降低害虫的抗药性。

5、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从外来有害生物的原产地引进食性专一的天敌将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控制在生态和经济危害水平之下。生物防治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依据有害生物-天敌的生态平衡理论,在有害生物的传入地通过引入原产地的天敌因子重新建立有害生物-天敌之间的相互调节、相互制约机制,恢复和保持这种生态平衡。因此生物防治可以取得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结果。生物防治的一般工作程序包括:在原产地考察、采集天敌;天敌的安全性评价;引入与检疫;天敌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天敌的释放与效果评价。因为天敌一旦在新的生境下建立种群,就可能依靠自我繁殖、自我扩散,长期控制有害生物,所以生物防治具有控效持久、防治成本相对低廉的优点。通常从释放天敌到获得明显的控制效果一般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对于那些要求在短时期内彻底清除的入侵物,生物防治难以发挥良好的效果。由于从不同的利益角度对杂草的认识不同,生物防治杂草容易引起利益冲突。另外,引进天敌防治外来有害生物也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性,释放天敌前如不经过谨慎的、科学的风险分析,引进的天敌很可能成为新的外来入侵生物,从而带来“引狼入室”的后果。国际上杂草生物防治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引进天敌控制杂草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天敌安全性等新的挑战。1993年FAO颁布了《国际生防天敌引种管理公约》,对天敌的引种进行了规范。目前国际上进行有害植物生物防治释放天敌前,均进行天敌的安全性测定,主要方法有选择性测定和非选择性测定两种,进行风险分析的供试植物种类包括以下几类:(1)分类上与目标植物同属同科或近缘科的代表种;(2)本地重要的经济、观赏作物的代表种;(3)本地濒危物种;(4)形态学、物候学上与目标种相似的物种。

6、综合治理
  将生物、化学、机械、人工、替代等单项技术融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不足,达到综合控制入侵生物的目的,这就是综合治理技术。综合治理并不是各种技术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有机的融合,彼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以利用生物和化学防治综合治理入侵植物为例,由于融合了化学和生物防治的优势,同时又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因此具有以下特点:(1)速效性 在实施的前期,在一些急需除掉有害植物的地方,将有选择地使用一定品种和剂量的除草剂,以在短期内迅速抑制有害植物种群的扩散蔓延,从而加快控制速度;(2)持续性 由于除草剂只能取得短期防效,难以持久,因此,使用除草剂后,释放一定数量的专食有害植物的天敌昆虫并使其建立种群定居,长期自我繁殖,并逐渐达到和保持植物-天敌之间的种群动态平衡,取得持续控制的结果;(3)安全性 与单一应用化学除草剂相比,综合治理对化学除草剂的品种、使用浓度、剂量及应用次数都有严格的限制,所选择的除草剂对其它生物安全,使用浓度、剂量、次数都大大低于常规用量,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环境影响不大;(4)经济性 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以生物防治为主,在释放天敌后,天敌可自我繁殖,建立种群,在达到一定数量后基本上不再需要人工增殖,因此具有一次投资、长期见效的优势,防治成本相对较低。
匿名用户
2013-08-31
展开全部
清除入侵物种一般会对本地生物区系产生显而易见的积极影响。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孤立地清除物种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内的其它组成部分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随着生态系统中相互影响的入侵物种的数量不断增加,继之而来的是入侵物种排挤本地物种,在入侵的后期阶段,很可能取代本地物种的功能作用。利用食物链和功能作用系统来确定预测可能出现继发性影响的生态条件。将清除融入全面的评估和恢复过程,这将有助于保护本地生态系统免受偶然的或负面的影响。
  外来入侵物种和引起全球变化的其它因素相互作用,对受控系统和自然系统造成极大破坏,也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为了控制、抑制并清除受影响地区的大量入侵种,已经开发利用了几种方法。只要条件允许,清除是极受欢迎的手段。控制可以减少入侵种的出现,抑制可以限制进一步的传播,这两种方法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劳力和资金,才能把入侵种据之门外。虽然清除入侵种需要大笔短期投资,但是几个月或数年之内就可获成效,给本地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清除所取得的成果令人鼓舞,最近对此还进行了详细说明。许多案例研究表明,某一类群的特定分布区,尤其是小型岛屿和局部范围内易于成功。其它案例还包括:清除加拉帕哥斯圣达菲岛的外来小红火蚁Wasmannia auropunctata(使得本地的几种蚂蚁数量增多);几乎完全清除夏威夷莱桑岛的外来一年生草本Cenchrus echinatus这种草曾经覆盖了该岛屿30%的植草区(E.N.Flint未出版)。成功地清除外来物种经常使本地物种和生态系统得以迅速恢复。如从太平洋群岛、墨西哥清除引入的兔子(C.J.Don1an,未出版);美国允许恢复两种数量剧减的土著肉汁植物Dudleya linearis和D.traskiae。大约三十年前,外来的家山羊Capara hircus被清除后,圣达菲岛上的低地植被得以稳定恢复。
  然而,一些案例表明,采用更精细、综合的手段清除入侵物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成功的范例仍然局限于小岛。清除入侵种的生态环境日益复杂。现在,长期建群的入侵种造成的主要危害、受多种入侵种影响的各种系统、以及受入侵种和全球变化影响的各种系统普遍存在。在这些背景下,直接采用常规的清除手段,例如使用毒药、诱捕和机械收割,都不能使本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认为,虽然非常需要不断发展和应用有效的一整套方法,但是同样需要把这些整套的方法置于整个受控生态环境中。理论上而言,应该包括:(1)清除前评估,以适应清除后的情况,避免有害的生态效应;(2)对目标生物和受入侵的生态系统进行后续的清除效果评估。
  最近对成功清除入侵种的条件进行了讨论。我们重点关注成功清除入侵物种后可能造成的影响,而不考虑为此使用的各种方法。我们讨论了近期的文献,例如成功地清除入侵种所具有的、或者可能具有的重要的继发性影响。经过核实的成功例子相对来说很少,包括监控清除后的系统行为,所以这项工作比较困难。

  清除手段:何以误入歧途
  一般而言,成功的清除对生物多样性有益,然而,有证据显示,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规划,清除入侵物种对本地物种和生态环境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这种无意造成的影响有多种类型。如对非目标生物过量喷洒毒药,将有毒物质转移到食物链,这都是使用清除手段引起的问题。有些清除手段未取得成功,是因为并未彻底清除目标生物,或者忽视了个体的存在,要么就是没有采取措施减少清除后再次入侵的可能性。仅仅清除入侵物种也许还不能让生态系统恢复,因为一些入侵物种改变了栖息地的条件,使其不适于本地物种生存。例如,从中东到美国西部的许多地方,入侵性植物Mesembryanthemum crystallinum和柽柳Tamarix spp.使得土壤盐度升高,所以对盐份敏感的本地物种难以再生存。在这种情况下,清除之后就必须采取额外的生境恢复手段。
  成功地清除入侵物种也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在有些案例中,清除一种外来物种可以使一种或更多的其它入侵物种建群或增殖。例如,清除外来食草动物使外来植物孳生;清除一种入侵物种会使另一入侵物种的影响提高;如清除外来被捕食者,就会增加外来肉食动物以本地物种为食的可能性;最后,如果清除之后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恢复措施,那么清除入侵植物就会使本地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和资源减少(框1)。随着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的入侵种的种类增加,外来物种在入侵后期很大程度上或全部排斥本地物种,并取代其功能作用,更会导致这些料想不到的后果。虽然研究人员开始探寻多种相互作用的入侵物种的内在联系,但是,极少关注清除效应的内在联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8-31
展开全部
国家环保总局于2003年1月13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环境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知指出,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各地要充分认识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的严重性,各级环保部门应主动牵头,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物种引进的监管工作。首先,要逐步建立起引进外来物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所引进的物种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还要考虑其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风险评估和进行必要的相关试验。只有通过了环境安全影响评价的外来物种才能被引进、应用及商业化。其次,从事外来物种引进和应用的单位和个人,要对引进外来物种采取隔离或缓冲区等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进行环境监测和建立监测档案。第三,严禁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以及生态环境特殊和脆弱的区域从事外来物种的引进和应用。

通知要求,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生态环境特殊和脆弱的区域以及内陆水域等应作为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

有关部门应加强联合,在做好外来入侵物种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本地区外来入侵物种防治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清除治理工作。定期对辖区内外来物种引进和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当发现引进的外来物种是入侵物种时,应责令有关单位、个人立即停止引进活动,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和清除,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对于已建立稳定种群的外来入侵物种,采取生物防治、低污染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态替代、合理利用等综合防除措施予以清除;暂时无法清除的外来入侵物种,应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传播和蔓延。同时,应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推动外来入侵物种入侵和危害机制及引进外来物种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综合防治方法的研究。

各地还应建立有关奖惩制度。对非法引进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巨大危害和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8-31
展开全部
首先从遥远的外星到达地球,这绝对要高智商物种才办的到的,要打败他们绝非易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8-31
展开全部
入侵的物种有可能是认为使一些生物发生变异,直接的攻击人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