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什么要害胡雪岩
李鸿章害胡雪岩是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胡雪岩在李鸿章与左宗棠的斗争中站到了左宗棠一边,间接奠定了自己穷途末路的悲惨结局。
【胡雪岩(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徽商代表人物)】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却因为不谙官理、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惜。导致胡雪岩资金链断裂的,还有号称“洞庭山帮”的席正甫。此人是清朝金融买办的缔造者,他为汇丰银行工作。胡雪岩陷入的是国外金融资本势力和国内金融买办势力的内外夹击,其失败在战略上早已无可挽回。
清光绪九年(1883年),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最终,胡雪岩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
【湘淮党争】
晚清最突出的朋党之争。以李鸿章、左宗棠分别为首的湘淮两党,不顾外敌压境,在窝里斗方面不遗余力,乃至衍生出无能之辈去前敌“挑大梁”,毁人又误国。左宗棠因湘淮派系之争,以及对国防政策之歧见,与李鸿章素来不睦,甚至势同水火。湘淮党争不仅耗去了左宗棠与李鸿章的有限才华,同时,还直接导致了人才选拔上的腐败。亦间接造成了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
【胡雪岩坚定跟随左宗棠的原因浅析】
第一,和左宗棠的感情,高阳先生于《胡雪岩全传》中说,胡雪岩觉得李鸿章太爱权术,为人不够磊落,他个人不太喜欢。这个很有可能,以他和左宗棠的交往来说,应该不只是权钱交易,应该也有精神上的崇敬。如果改换门庭,需要及早谋划,再加上关键时刻的致命一击(纳投名状)才能取得李鸿章的信任。但是看他的性格与家教,可能比较难。
第二,船大难掉头,必经跟了左宗棠这么久,难免和李鸿章的人会有磕碰,要是冒险掉头,可能会被收拾的很惨。而且举国上下都知他与左宗棠的关系,改换门庭会被很多人不齿的,以后还能否继续做他现在的生意还是很悬的。
第三,家大业大自信也太大,他敢以一己之力对抗洋人赌丝,说明他是很自信的,他可能觉得干了这么多年,自己也树大根深,抗一抗也就过去了,最多不当财神,但是还是上海滩的大哥,如果改换门庭,又要从小弟做起,心理终究不太舒服。
在晚清政府无力支付各项军费,而各大银行都不信任清政府的时候。胡雪岩却做出了不一样的决定,他决定从他的银行里调出筹款,以此来解决清政府的军费问题。
胡雪岩从一个商人,可以做到清朝的一个红顶大员。除了他自身的努力外,左宗棠才是他发迹的动力。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时,困难重重,除了各项军费的压力外,他还受到了李鸿章的不断打压,因为李鸿章考虑与自己淮军集团的利益,则不得不先推翻左宗棠在新疆的势力。李鸿章的打压虽然给左宗棠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是也阻挡不了收复新疆的进度。在左宗棠背后有位强有力的支持者,那就是胡雪岩。胡雪岩不仅在军费上大力的支持左宗棠,还帮左宗棠购买新式武器,可以这样说,左宗棠收复了新疆,胡雪岩也是功不可没的。
胡雪岩大力的帮促,李鸿章则提出了“想倒掉左宗棠,必须先倒胡雪岩”。在1883年,法军进攻驻越南的清军时中法战争爆发,清廷命左宗棠领战。左宗棠每次征战都需要大笔资金做,而胡雪岩则是左宗棠的筹款高手。此次中法交战,胡雪岩又要去为他筹集一番他帮清政府向汇丰银行借了400万两,清政府廷承诺,这两笔款子都以各省的协饷作担保。这笔借款每年由地方筹款的方式来补给胡雪岩,通常每年的筹款一到,各个台府就会把钱送给胡雪岩,以备他还款。此时的李鸿章,便抓住了这个机会,欲置胡雪岩于死地,他找到了好友邵友濂,说他要有意缓发这笔协饷,时间是20天。邵友濂代表的是李鸿章集团,料想缓发20天没有大碍,就照办了。
然而,这20天对胡雪岩却是致命的打击。在万变的商场上,时间更是生命。盛宣怀早已向洋行放风,说胡雪岩的资金即将崩溃,造成人们的焦虑,纷纷向胡雪岩催款。胡雪岩只好从自己的银行调来80万两银子,先补上了这个漏洞。李鸿章这时已经料到胡雪岩的银子已经陆续调出了自己的银行,正是空虚之际,就托一些大户到他的银行提款,同时让人四出发布,说胡雪岩积下的丝绸大赔,如今还欠外国银行的贷款。很快,前来他银行提款的人群几乎踩破了门槛,他的银行就此倒闭。
李鸿章扳倒胡雪岩的必然的,在中国这个封建权力社会里,“窝里斗”是必然存在,这也是中国人那时始终斗不过外国人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