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跑步好还是散步好?
10个回答
2013-08-31
展开全部
从运动医学的角度看,晚上跑步更科学。只要掌握好运动强度,晚上跑步还会让人睡得更香。
轻微疲劳正好休息
矫玮介绍说,运动医学已经证明,早晨刚起来时,人体各脏器的运转仍处于较低水平,这时候锻炼,对于心血管功能比较脆弱的人来说是较危险的。而人体的活动能力在晚上被充分开发出来,这时候跑步,身体更容易适应运动节奏。
从外部环境来说,最新的研究表明,清晨空气中二氧化碳指数最高,而且前一天悬浮在空中的尘埃也并未完全消失,这时候运动,远不如晚上的环境好。
另外,晚上适度运动产生的轻微疲劳感需要香甜的睡眠来解除,这就使得运动后的睡眠质量大大提升,所以,担心运动影响睡眠是没有道理的。
晚上锻炼从散步开始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的建议,晚上跑步健身,最好坚持一周3次以上,每次30—60分钟。运动强度应掌握在“跑步5分钟后脉搏跳动不超过120次/分,10分钟后不超过100次/分”的范围内。如果心率过速,必须减少运动量;如果一边锻炼还能一边与旁人交谈的话,则说明锻炼强度尚可。
没有锻炼习惯的人可以从每天散步20分钟开始做起,第二周走25分钟;第三周增加到30分钟;第四周加些慢跑;第五周时散步、慢跑并重;最终慢慢跑起来。
所有的运动都需要做准备活动,晚上跑步也不例外。矫玮介绍说,跑前轻压腿,做做下蹲,可以让心脏和肌肉更快进入运动状态。如果一开始走几步,然后快走、小跑,最后正式开始跑,也能有效热身。
跑步时,步幅略大,挺胸、收腹,目视前方,上半身略向前倾,双臂自然在身体两侧摆动,注意力集中,呼吸自然均匀。
跑步时尽量选择人流车流少、通风、空气好的公园小径、学校操场等地方,而且最好是泥地、草地等有弹性的地面。
跑鞋需要经常换
矫玮说她经常看到有人一开始跑就穿得很少,虽然可能并不冷,但在跑完步放松的时候容易着凉,所以注意保暖还是很必要的。
虽然晚上跑步强度不大,但是运动鞋仍然要合脚、软底,最好换上专门的跑鞋,这样能更好地缓冲压力,减少关节受伤的几率。跑步鞋不能一穿一两年,经常换换有利于纠正跑步姿势。
矫玮告诉记者,由于跑步强度不大,饭后半小时就能跑了。因为这项运动不会影响睡眠,所以如果晚饭吃得不太多,就是晚一点也没关系。
如果跑完步用温水洗脚15—20分钟,能使脚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使人易入梦乡。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的建议,晚上跑步健身,最好坚持一周3次以上,每次30—60分钟。运动强度应掌握在“跑步5分钟后脉搏跳动不超过120次/分,10分钟后不超过100次/分”的范围内。如果心率过速,必须减少运动量;如果一边锻炼还能一边与旁人交谈的话,则说明锻炼强度尚可。
没有锻炼习惯的人可以从每天散步20分钟开始做起,第二周走25分钟;第三周增加到30分钟;第四周加些慢跑;第五周时散步、慢跑并重;最终慢慢跑起来。
所有的运动都需要做准备活动,晚上跑步也不例外。矫玮介绍说,跑前轻压腿,做做下蹲,可以让心脏和肌肉更快进入运动状态。如果一开始走几步,然后快走、小跑,最后正式开始跑,也能有效热身。
跑步时,步幅略大,挺胸、收腹,目视前方,上半身略向前倾,双臂自然在身体两侧摆动,注意力集中,呼吸自然均匀。
跑步时尽量选择人流车流少、通风、空气好的公园小径、学校操场等地方,而且最好是泥地、草地等有弹性的地面。
跑鞋需要经常换
矫玮说她经常看到有人一开始跑就穿得很少,虽然可能并不冷,但在跑完步放松的时候容易着凉,所以注意保暖还是很必要的。
虽然晚上跑步强度不大,但是运动鞋仍然要合脚、软底,最好换上专门的跑鞋,这样能更好地缓冲压力,减少关节受伤的几率。跑步鞋不能一穿一两年,经常换换有利于纠正跑步姿势。
矫玮告诉记者,由于跑步强度不大,饭后半小时就能跑了。因为这项运动不会影响睡眠,所以如果晚饭吃得不太多,就是晚一点也没关系。
早上跑步很好的,但是要在饭前跑,刚吃过饭不能激烈运动的。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一:注意衣着,防止感冒。
秋季和夏季不同,清晨的气温已经开始有些低了,锻炼时一般出汗较多,稍不注意就有受凉感冒的危险。所以,千万不能一起床就穿着单衣到户外去活动,而要给身体一个适应的时间。
出去锻炼时应该多穿件宽松、舒适的外套,等准备活动做完或锻炼一会儿身体发热后,再脱下外衣,免得室内外温差太大,身体不适应而着凉感冒。锻炼后如果汗出得多,在往回走的路上也要先穿上外套,等回到室内再脱去汗湿的衣服,擦干身体,换上干燥的衣服。
■锻炼法则二:及时补水,防止秋燥
从潮湿闷热的夏季进入秋天,一下子气候干燥起来,温度也降低不少,人体内容易积一些燥热,而且秋季空气中湿度减少,容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子出血、大便干燥等症状。再加上运动时丧失的水分会加重人体缺乏水分的反应,所以,运动后一定要多喝开水,多吃梨、苹果、乳类、芝麻、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或是平时多喝冰糖梨水、冬瓜汤等食物来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肿痛。
如果运动量较大,出汗过多,可在开水中加少量食盐,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有条件的可以喝一些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防止肌肉出现痉挛。
如进行长跑锻炼,还要饮用适量的糖开水,以防低血糖,出现头晕、出虚汗、四肢乏力等不良生理反应。
运动时补水不能在运动前或运动后一下子喝很多,运动前喝多了容易造成肠胃负担加重,而且一动起来胃里咣咣响也影响锻炼。运动后猛喝会带走大量的电解质,部分流出体外,对身体不好,运动时饮水最好能分次少量饮用,比如锻炼20分钟,喝150到200毫升。
■锻炼法则三:做好准备,防止拉伤
对于任何一种运动来说,准备活动都是必须的一点儿放松关节和韧带的活动都没有,这是比较危险的。
因为人的肌肉和韧带在秋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韧带的伸展度降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在没有准备活动的情况下也会下降,锻炼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锻炼反而成了一种伤害。所以无论多大年纪,在锻炼之前准备活动都要做,时间长短和内容可以因人而异,但一般应该做到身体微微有些发热比较好。做完准备活动后,无论进行舒缓或较急促剧烈的活动,身体都能适应,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
■锻炼法则四:循序渐进,切忌过猛
有的人觉得运动量大身体才能练好,抵抗力强,其实不然,运动跟吃饭睡觉一样,都是适度才好。运动量过大或过小都对健康没有好的影响,只有适当的运动才能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不运动身材容易变胖,体内各个器官的机能都会下降,直接引起身体的抵抗力和应激能力降低,导致各种疾病;运动过度则会大量消耗体力而得不到恢复,日子久了反而积劳成疾。
秋季锻炼和其他季节锻炼一样,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锻炼时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这就是效果好的标准。相反,如果锻炼后十分疲劳,休息后仍然身体不适、头痛、头昏、胸闷、心悸、食量减少,那么您的运动量可能过大了,下一次运动时一定要减少运动量。
从中医理论讲,秋天又是一个人体的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适时有度、循序渐进的进行。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就可以停止,以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轻微疲劳正好休息
矫玮介绍说,运动医学已经证明,早晨刚起来时,人体各脏器的运转仍处于较低水平,这时候锻炼,对于心血管功能比较脆弱的人来说是较危险的。而人体的活动能力在晚上被充分开发出来,这时候跑步,身体更容易适应运动节奏。
从外部环境来说,最新的研究表明,清晨空气中二氧化碳指数最高,而且前一天悬浮在空中的尘埃也并未完全消失,这时候运动,远不如晚上的环境好。
另外,晚上适度运动产生的轻微疲劳感需要香甜的睡眠来解除,这就使得运动后的睡眠质量大大提升,所以,担心运动影响睡眠是没有道理的。
晚上锻炼从散步开始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的建议,晚上跑步健身,最好坚持一周3次以上,每次30—60分钟。运动强度应掌握在“跑步5分钟后脉搏跳动不超过120次/分,10分钟后不超过100次/分”的范围内。如果心率过速,必须减少运动量;如果一边锻炼还能一边与旁人交谈的话,则说明锻炼强度尚可。
没有锻炼习惯的人可以从每天散步20分钟开始做起,第二周走25分钟;第三周增加到30分钟;第四周加些慢跑;第五周时散步、慢跑并重;最终慢慢跑起来。
所有的运动都需要做准备活动,晚上跑步也不例外。矫玮介绍说,跑前轻压腿,做做下蹲,可以让心脏和肌肉更快进入运动状态。如果一开始走几步,然后快走、小跑,最后正式开始跑,也能有效热身。
跑步时,步幅略大,挺胸、收腹,目视前方,上半身略向前倾,双臂自然在身体两侧摆动,注意力集中,呼吸自然均匀。
跑步时尽量选择人流车流少、通风、空气好的公园小径、学校操场等地方,而且最好是泥地、草地等有弹性的地面。
跑鞋需要经常换
矫玮说她经常看到有人一开始跑就穿得很少,虽然可能并不冷,但在跑完步放松的时候容易着凉,所以注意保暖还是很必要的。
虽然晚上跑步强度不大,但是运动鞋仍然要合脚、软底,最好换上专门的跑鞋,这样能更好地缓冲压力,减少关节受伤的几率。跑步鞋不能一穿一两年,经常换换有利于纠正跑步姿势。
矫玮告诉记者,由于跑步强度不大,饭后半小时就能跑了。因为这项运动不会影响睡眠,所以如果晚饭吃得不太多,就是晚一点也没关系。
如果跑完步用温水洗脚15—20分钟,能使脚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使人易入梦乡。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的建议,晚上跑步健身,最好坚持一周3次以上,每次30—60分钟。运动强度应掌握在“跑步5分钟后脉搏跳动不超过120次/分,10分钟后不超过100次/分”的范围内。如果心率过速,必须减少运动量;如果一边锻炼还能一边与旁人交谈的话,则说明锻炼强度尚可。
没有锻炼习惯的人可以从每天散步20分钟开始做起,第二周走25分钟;第三周增加到30分钟;第四周加些慢跑;第五周时散步、慢跑并重;最终慢慢跑起来。
所有的运动都需要做准备活动,晚上跑步也不例外。矫玮介绍说,跑前轻压腿,做做下蹲,可以让心脏和肌肉更快进入运动状态。如果一开始走几步,然后快走、小跑,最后正式开始跑,也能有效热身。
跑步时,步幅略大,挺胸、收腹,目视前方,上半身略向前倾,双臂自然在身体两侧摆动,注意力集中,呼吸自然均匀。
跑步时尽量选择人流车流少、通风、空气好的公园小径、学校操场等地方,而且最好是泥地、草地等有弹性的地面。
跑鞋需要经常换
矫玮说她经常看到有人一开始跑就穿得很少,虽然可能并不冷,但在跑完步放松的时候容易着凉,所以注意保暖还是很必要的。
虽然晚上跑步强度不大,但是运动鞋仍然要合脚、软底,最好换上专门的跑鞋,这样能更好地缓冲压力,减少关节受伤的几率。跑步鞋不能一穿一两年,经常换换有利于纠正跑步姿势。
矫玮告诉记者,由于跑步强度不大,饭后半小时就能跑了。因为这项运动不会影响睡眠,所以如果晚饭吃得不太多,就是晚一点也没关系。
早上跑步很好的,但是要在饭前跑,刚吃过饭不能激烈运动的。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一:注意衣着,防止感冒。
秋季和夏季不同,清晨的气温已经开始有些低了,锻炼时一般出汗较多,稍不注意就有受凉感冒的危险。所以,千万不能一起床就穿着单衣到户外去活动,而要给身体一个适应的时间。
出去锻炼时应该多穿件宽松、舒适的外套,等准备活动做完或锻炼一会儿身体发热后,再脱下外衣,免得室内外温差太大,身体不适应而着凉感冒。锻炼后如果汗出得多,在往回走的路上也要先穿上外套,等回到室内再脱去汗湿的衣服,擦干身体,换上干燥的衣服。
■锻炼法则二:及时补水,防止秋燥
从潮湿闷热的夏季进入秋天,一下子气候干燥起来,温度也降低不少,人体内容易积一些燥热,而且秋季空气中湿度减少,容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子出血、大便干燥等症状。再加上运动时丧失的水分会加重人体缺乏水分的反应,所以,运动后一定要多喝开水,多吃梨、苹果、乳类、芝麻、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或是平时多喝冰糖梨水、冬瓜汤等食物来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肿痛。
如果运动量较大,出汗过多,可在开水中加少量食盐,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有条件的可以喝一些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防止肌肉出现痉挛。
如进行长跑锻炼,还要饮用适量的糖开水,以防低血糖,出现头晕、出虚汗、四肢乏力等不良生理反应。
运动时补水不能在运动前或运动后一下子喝很多,运动前喝多了容易造成肠胃负担加重,而且一动起来胃里咣咣响也影响锻炼。运动后猛喝会带走大量的电解质,部分流出体外,对身体不好,运动时饮水最好能分次少量饮用,比如锻炼20分钟,喝150到200毫升。
■锻炼法则三:做好准备,防止拉伤
对于任何一种运动来说,准备活动都是必须的一点儿放松关节和韧带的活动都没有,这是比较危险的。
因为人的肌肉和韧带在秋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韧带的伸展度降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在没有准备活动的情况下也会下降,锻炼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锻炼反而成了一种伤害。所以无论多大年纪,在锻炼之前准备活动都要做,时间长短和内容可以因人而异,但一般应该做到身体微微有些发热比较好。做完准备活动后,无论进行舒缓或较急促剧烈的活动,身体都能适应,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
■锻炼法则四:循序渐进,切忌过猛
有的人觉得运动量大身体才能练好,抵抗力强,其实不然,运动跟吃饭睡觉一样,都是适度才好。运动量过大或过小都对健康没有好的影响,只有适当的运动才能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不运动身材容易变胖,体内各个器官的机能都会下降,直接引起身体的抵抗力和应激能力降低,导致各种疾病;运动过度则会大量消耗体力而得不到恢复,日子久了反而积劳成疾。
秋季锻炼和其他季节锻炼一样,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锻炼时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这就是效果好的标准。相反,如果锻炼后十分疲劳,休息后仍然身体不适、头痛、头昏、胸闷、心悸、食量减少,那么您的运动量可能过大了,下一次运动时一定要减少运动量。
从中医理论讲,秋天又是一个人体的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适时有度、循序渐进的进行。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就可以停止,以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早晨快走对身体最好。
慢跑对人当然有好处,但跑步对身体所造成的负担,比走路时大,对于很少运动或 30 岁以上的人,冒然跑步,膝关节、肌腱等,很容易受伤;对于心脏、肾脏、肝脏等器官或新陈代谢系统有问题者,也造成大量血流与氧气的耗费。
根据统计,一般人平均一天走 6500 步,每跨一步,脚底所受的冲击大约是体重的1~2倍,跑步则提高到 3 倍左右。
银发族或许多女性常以散步做为闲暇运动,但以散步为主要运动方式的群众,因为运动次数不足,走得也不够快,很难为健康带来真正的好处。(美国亚特兰大市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指出。)
美国卫生局建议民众的适度运动量为每周 3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心率必须达到100次/分。一项针对 7600 个密执安州成年人的访问结果却发现,五分之一以散步为闲暇时唯一运动的受访者中,仅有 6% 真正达到公定的健康标准量。
所以,德国体育运动学专家克劳思.柏斯说,健走比慢跑安全,比散步有效,使人健康并保持健康。
健走除了要达到 至少每周 3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 的标准外,它比平常走路、散步或逛街,还多些运动的特质:
步伐要跨大,跨步后脚跟先着地,再有意识地顺序让脚底、脚趾着地,接着再以脚趾用力蹬离地面。膝盖最好微弯。
一定要抬头挺胸。双臂要主动运动。摆动双臂使下臂呈约 90 度,有节奏地摆到胯后,向上则摆到与肩同高。
慢跑对人当然有好处,但跑步对身体所造成的负担,比走路时大,对于很少运动或 30 岁以上的人,冒然跑步,膝关节、肌腱等,很容易受伤;对于心脏、肾脏、肝脏等器官或新陈代谢系统有问题者,也造成大量血流与氧气的耗费。
根据统计,一般人平均一天走 6500 步,每跨一步,脚底所受的冲击大约是体重的1~2倍,跑步则提高到 3 倍左右。
银发族或许多女性常以散步做为闲暇运动,但以散步为主要运动方式的群众,因为运动次数不足,走得也不够快,很难为健康带来真正的好处。(美国亚特兰大市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指出。)
美国卫生局建议民众的适度运动量为每周 3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心率必须达到100次/分。一项针对 7600 个密执安州成年人的访问结果却发现,五分之一以散步为闲暇时唯一运动的受访者中,仅有 6% 真正达到公定的健康标准量。
所以,德国体育运动学专家克劳思.柏斯说,健走比慢跑安全,比散步有效,使人健康并保持健康。
健走除了要达到 至少每周 3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 的标准外,它比平常走路、散步或逛街,还多些运动的特质:
步伐要跨大,跨步后脚跟先着地,再有意识地顺序让脚底、脚趾着地,接着再以脚趾用力蹬离地面。膝盖最好微弯。
一定要抬头挺胸。双臂要主动运动。摆动双臂使下臂呈约 90 度,有节奏地摆到胯后,向上则摆到与肩同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8-31
展开全部
步行慢跑健身法
步行、慢跑,人从婴儿直立后就开始了这项锻炼,所以无需请教师长,也无需学习技术套路,不受年龄、性别、场地设备等限制,随时随地都可进行。
1.步行
步行时身体直立,双腿交叉向前迈,上肢前后摆动,牵动腹肌收缩和膈肌上下运动,使肺活量加大,呼吸加深,吸入氧气增多,促进了呼吸系统功能的增强;有节奏的步行,使心脏
搏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促进了心血管系统的运动;步行腹肌运动,加强了胃肠蠕动,改善胃肠系统的血液循环,帮助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加强各内脏器官和肢体的协调活动,提高了人体的新陈代谢,胖人可减肥,瘦人可增食,体弱者可增强体质,体强者可再提高,不论哪种体型均能得益。
2.慢跑
慢跑比步行运动量增大,人体各种机能的活动都比步行加快,对预防、延缓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心血管病患者的康复,防治神经衰弱、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好处。慢跑的速度可用心率控制,适宜心率等于180减去年龄;锻炼时间为20~30分钟,最好每天练习1次,间隔时间不要超过1天。用于慢跑的地面应避免过硬,并要注意由脚掌至脚跟的缓冲,防止损伤。
步行和慢跑虽有许多好处,但需得法才能受益。步行有散步、快走之分,慢跑也有时间长短之别,对每个人而言,步行好还是慢跑好,快走好还是散步好,这要看身体健康状况和条件来定,以运动量适当为宜。如何测定运动量的大小呢?现在一般以脉搏跳数来定。健康人以年龄减算法测定,即170减去年龄为公式来计算,每分钟的脉搏高于得数,则为运动量偏大,应减速或改跑为走,如低于得数,则为运动量偏小,可加速或改散步为快走,改快走为慢跑。另一种计算法是净增心率计算法,即运动完后的最高心率减去静态时的心率,等于净增心率。体弱者净增心率不超过20次为宜,强壮者不超过60次为好,身体健康状况一般者可在20~60次中间选择。
初开始锻炼者,可先从散步、快步、慢跑、长跑等逐渐适应
逐渐加大运动量。其过程一般是每项锻炼坚持一月后再变,不可过短。何为适应?则以运动过程中不感到吃力,不感到喘不过气为宜。结伴活动时,互相简单对话不感到费力。每次的锻炼时间的长短,以20~30分钟为好。每日早晨饭前锻炼最好。如早晨时间不好安排,可结合上下班、家务劳动来进行。
步行、慢跑,人从婴儿直立后就开始了这项锻炼,所以无需请教师长,也无需学习技术套路,不受年龄、性别、场地设备等限制,随时随地都可进行。
1.步行
步行时身体直立,双腿交叉向前迈,上肢前后摆动,牵动腹肌收缩和膈肌上下运动,使肺活量加大,呼吸加深,吸入氧气增多,促进了呼吸系统功能的增强;有节奏的步行,使心脏
搏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促进了心血管系统的运动;步行腹肌运动,加强了胃肠蠕动,改善胃肠系统的血液循环,帮助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加强各内脏器官和肢体的协调活动,提高了人体的新陈代谢,胖人可减肥,瘦人可增食,体弱者可增强体质,体强者可再提高,不论哪种体型均能得益。
2.慢跑
慢跑比步行运动量增大,人体各种机能的活动都比步行加快,对预防、延缓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心血管病患者的康复,防治神经衰弱、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好处。慢跑的速度可用心率控制,适宜心率等于180减去年龄;锻炼时间为20~30分钟,最好每天练习1次,间隔时间不要超过1天。用于慢跑的地面应避免过硬,并要注意由脚掌至脚跟的缓冲,防止损伤。
步行和慢跑虽有许多好处,但需得法才能受益。步行有散步、快走之分,慢跑也有时间长短之别,对每个人而言,步行好还是慢跑好,快走好还是散步好,这要看身体健康状况和条件来定,以运动量适当为宜。如何测定运动量的大小呢?现在一般以脉搏跳数来定。健康人以年龄减算法测定,即170减去年龄为公式来计算,每分钟的脉搏高于得数,则为运动量偏大,应减速或改跑为走,如低于得数,则为运动量偏小,可加速或改散步为快走,改快走为慢跑。另一种计算法是净增心率计算法,即运动完后的最高心率减去静态时的心率,等于净增心率。体弱者净增心率不超过20次为宜,强壮者不超过60次为好,身体健康状况一般者可在20~60次中间选择。
初开始锻炼者,可先从散步、快步、慢跑、长跑等逐渐适应
逐渐加大运动量。其过程一般是每项锻炼坚持一月后再变,不可过短。何为适应?则以运动过程中不感到吃力,不感到喘不过气为宜。结伴活动时,互相简单对话不感到费力。每次的锻炼时间的长短,以20~30分钟为好。每日早晨饭前锻炼最好。如早晨时间不好安排,可结合上下班、家务劳动来进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小跑步,多散步。闲来看看书,有事做做事。心情愉快,就赛过活神仙。
看看书,比如 金刚经, 挺好的,可以 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觉悟和智慧,你就能找到更好玩的了。
看看书,比如 金刚经, 挺好的,可以 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觉悟和智慧,你就能找到更好玩的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