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洞庭里白银盘里一青螺是指的什么
指的是洞庭湖中的君山。
《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创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扩展资料
诗人“望洞庭”望到了什么。望到了湖光秋月,望到了湖中的君山。然可贵之处却是突出了“和静”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和静”的心情。前两句“湖光秋月两相和,谭面无风镜未磨”,表现为“六和”。
1、湖光与素月和,湖如毛镜,月似银盘,清辉笼罩,上下相和;
2、水与镜和,水面平静,若镜之平,若镜之色,比喻中本体与喻体相和;
3、风与水和,因无风而水如镜,因果相和;
4、景与时和,湖光与月色皆为景,此景现于秋季初夜之时,此时现此景,此景唯此时;
5、静与净和,湖静对月静,寂静且洁净;
6、形与神和,景物和静,洁净,恰恰映照诗人精神世界,安静平和,纤尘不染。
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妙在喻上:单把湖中的君山喻为青螺并无新奇之处,可是,把青螺放入银盘之中,却是神来之笔。壮阔湖水若银盘白无际,神来君山青螺一点,妙不可言。此喻举重若轻,毫无衿气作色之态,又展超然雄奇之怀抱。
青螺--指的是洞庭湖里的君山有如青色的螺。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青螺--指的是洞庭湖里的君山有如青色的螺。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总面积O.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组成,被“道书”列为天下第十一福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
君
山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相传君山岛有5井4台、36亭、48庙。历代文人墨客围绕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著文赋诗,或
题书刻石。这里有中国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云图”、新石器遗址,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见证——斑竹、二妃墓、柳毅井,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汉
武帝的射蛟台、宋代农民起义的飞来钟、杨幺寨等。每一个古迹都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悠远的记忆。特别是自唐代以来,李白、杜甫、黄庭坚、
辛弃疾、张之洞等墨客骚人都曾登临君山揽胜抒怀,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李白的“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
青螺”更使君山名声大噪。岛上古木参天,茂林修竹,仅名竹就有20多种,神奇而多情的斑竹就生长在二妃墓的周围。君山茶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层层的茶
园像一条条碧绿的玉带围绕在大小山头,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就产自这里。
君山自然风光秀丽,春赏奇花异草,夏观浩瀚洞庭,秋赏渔歌秋月,冬观湿地候鸟。君山是旅游度假的天堂,避暑休闲的胜地。自对外开放以来,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君山视察,对君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