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求一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因学校要求,要写一份关于“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社会实践报告。希望大家帮帮忙啊。。。。。。...
求一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因学校要求,要写一份关于“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社会实践报告。希望大家帮帮忙啊。。。。。。
展开
2个回答
2013-09-01
展开全部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为民服务,奉献青春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我欣喜地看到,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校园里到处洋溢着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青年大学生有实力承担的起未来建设国家的重任,追求进步,刻苦求知,勤于实践,全面成才必将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共同心声和行动!
烈日炎炎的夏季,就连空气中都夹杂着几分热气。我积极响应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热情洋溢的在家乡参加了我家乡特地为我等在校大学生提供的暑期特别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的第一阶段为体现我等当代在校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奉献社会、服务家乡的高度政治觉悟,指挥安排我等志愿者在敬老院为老人们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敬老院里,各个上了年龄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也像如今的我们一样,满腔热诚,拥有报效祖国,服务国家社会人民的远大志向,并在他们青春依在的时候,为建设祖国,建设家园奉献出自己宝贵的青春,抛洒自己满腔的热血,流尽自己辛劳的汗水。每个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过贡献的人们都值得我们尊重,我们应该好好尊敬他们,给他们以关怀、爱护,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曾经为建设祖国而作出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每天早早的到了工作地点,打扫、收拾、整理等,这些活干完以后就进入了最主要的工作,其实老人啊,不是需要多么丰富的物质、多么舒服的享受,他们想要的是能够受到别人的尊敬,能够有人与他们交流,没有那种人到老年就有的那种日落西山的寂寞、失落感,所以多与他们聊聊天,反而是给予他们最大的关怀。所以我很多时间都用在了与老人们拉家常上了。不要这很无聊,老人们都是阅历无数、博闻强知的,我们与他们的谈话中能学习到很多知识经验,还能听闻许多名人趣事。
活动的第二阶段是我们用我们学习的知识辅助那些人仍在高中考学习前线上的学弟学妹们。我们实施承包责任制,每个人负责一名同学,也就是一个辅导员要对其辅导的学生的成绩负责。这样每个人都有一种强大的压力感和责任感,这样迫使我们认真负责我们的工作,从而也在我们志愿者之间也形成一种竞争,让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次辅导学生我是第一次,没有任何经验只有靠自己去摸索,当然,在这样的摸索过程中,又不免在犯错误的同时被有些有经验的志愿者嘲笑稚嫩,或是在众人场面下不留情面的喝斥批评,但当自己决心要学有所成的时候,再困难再丢面子的错误都要不弃不馁,毕竟,有过失败才能尝到成功的甘甜。第一周下来考试的时候,我辅导的学生的成绩不怎么理想,这让我很有一种挫折感和失败感,但很快我就认识到:人总是在挫折中不断进步的,不能就此堕落下去,要有一种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站起来的精神,正因如此,我才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不断的奋进。先我想了想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我会得到那样的结果,而别人却取得很好的成绩,我自己的问题吗?虽然辅导员个人能力有高有低但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啊,何况我不觉得我的学习能力有任何问题,那是什么问题呢!?后来我请教了我的高中老师,她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学习,要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学习,这就少不了沟通。问题就出在这沟通上,从而我认识到:把握好每一次交际的可能事实上都是在为我们自己积累人生阅历,可以说,没有好的沟通能力,再好的才华也会埋没于沉寂的阴影下。后来在我的主动沟通下我们成为很好的朋友,因此关系得到了改变,我教他也教的得心应手了,最后的考试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也因自己的努力感到高兴,经过这么多的波折也让我格外的珍惜自己的成功。
短暂的一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这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深刻的认识到;
一次宝贵的经历胜过我们在课堂里埋头于课本里绞尽脑汁,当我们还躲藏在家长老师的庇护之下对未来感到渺茫的时候,倒不如鼓起勇气勇敢的踏出第一步,尽管这样的实践不能代表什么,但却能使我们感受到走出象牙塔后危机四伏的压力,有了这样的体验过后,当我们真正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比别人多了一份的淡定和冷静,还有慌乱整理错误的时间,千万不要忽视每一件细微之处,因为往往事情的结果就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处决定成败。社会实践是艰苦的,但收获是巨大的。实践让我们的生活变的多姿,实践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多彩。
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无限回味。更何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阅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社会实践是一种动力。看到在土地上耕种的农民,在工地上挥汗的工人,在边防上守卫的战士,我明白了书桌的分量,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是人民哺育了我,是国家陪养了我,给了我知识和一切。作为一名大学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会无条件地把所学的知识和一切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社会实践是体味人生的“百味筒。”让我深刻体味了一下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为以后出了社会后将所面对的现实作好了心理准备,是自己到时候不在迷茫、不在彷徨。
社会实践是验证实力的“试金石”。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大舞台,我们才真正体验到自身知识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行不行,实践中看!在实践中我们才能真正的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不要以为自己是大学生就很了不起,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多着呢。我们需要虚心的向前辈向同行请教,不断的充实自己壮大自己。
在成绩上的收获让我所学的知识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然而,工作以外的人生经历,却又是一份不可多得宝贵财富。过去常听人说刚出社会的大学生往往无法适应社会的人际关系,导致在生活和工作找不到自我的平衡点,错失了不少成功的机遇。经过这次实践的经历,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也没错,把握好每一次交际的可能事实上都是在为我们自己积累人生阅历,可以说,没有好的沟通能力,再好的才华也会埋没于沉寂的阴影下,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意识。我自己刚开始辅导实践的时候,自己也不习惯于与人交流,多数时间里都是埋头于辅导工作里,十足一个典型的只做事不开口的人。正是这样,导致我和学生之间不能充分了解对方,因而耽误了工作。所以,当我们在抱怨别人不主动与你交流的时候,为什么不先检讨一下自己的惰性呢?工作中、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学会主动与人交流,提出疑问,事先熟知一切,而且应该学会如何与周围的同事互帮互助,这样不仅能使自己尽早地进入工作状态,也可以避免我们少走弯路,于情于理都是弊大于利的。此外,对工作的热情,对任务的投入态度,都决定了我们在前辈眼中的被信任程度,实习过程难免有忽略的时候,但这时的我们应该抱有学习的态度主动求教于他人,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可能,因为再细微的工作都存在着它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这次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给予我了很多启发。但实践也只是个过程,真正的目的是要我们改变思想观念,学会学习,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不被社会淘汰,才能为建设祖国、奉献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为民服务,奉献青春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我欣喜地看到,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校园里到处洋溢着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青年大学生有实力承担的起未来建设国家的重任,追求进步,刻苦求知,勤于实践,全面成才必将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共同心声和行动!
烈日炎炎的夏季,就连空气中都夹杂着几分热气。我积极响应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热情洋溢的在家乡参加了我家乡特地为我等在校大学生提供的暑期特别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的第一阶段为体现我等当代在校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奉献社会、服务家乡的高度政治觉悟,指挥安排我等志愿者在敬老院为老人们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敬老院里,各个上了年龄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也像如今的我们一样,满腔热诚,拥有报效祖国,服务国家社会人民的远大志向,并在他们青春依在的时候,为建设祖国,建设家园奉献出自己宝贵的青春,抛洒自己满腔的热血,流尽自己辛劳的汗水。每个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过贡献的人们都值得我们尊重,我们应该好好尊敬他们,给他们以关怀、爱护,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曾经为建设祖国而作出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每天早早的到了工作地点,打扫、收拾、整理等,这些活干完以后就进入了最主要的工作,其实老人啊,不是需要多么丰富的物质、多么舒服的享受,他们想要的是能够受到别人的尊敬,能够有人与他们交流,没有那种人到老年就有的那种日落西山的寂寞、失落感,所以多与他们聊聊天,反而是给予他们最大的关怀。所以我很多时间都用在了与老人们拉家常上了。不要这很无聊,老人们都是阅历无数、博闻强知的,我们与他们的谈话中能学习到很多知识经验,还能听闻许多名人趣事。
活动的第二阶段是我们用我们学习的知识辅助那些人仍在高中考学习前线上的学弟学妹们。我们实施承包责任制,每个人负责一名同学,也就是一个辅导员要对其辅导的学生的成绩负责。这样每个人都有一种强大的压力感和责任感,这样迫使我们认真负责我们的工作,从而也在我们志愿者之间也形成一种竞争,让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次辅导学生我是第一次,没有任何经验只有靠自己去摸索,当然,在这样的摸索过程中,又不免在犯错误的同时被有些有经验的志愿者嘲笑稚嫩,或是在众人场面下不留情面的喝斥批评,但当自己决心要学有所成的时候,再困难再丢面子的错误都要不弃不馁,毕竟,有过失败才能尝到成功的甘甜。第一周下来考试的时候,我辅导的学生的成绩不怎么理想,这让我很有一种挫折感和失败感,但很快我就认识到:人总是在挫折中不断进步的,不能就此堕落下去,要有一种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站起来的精神,正因如此,我才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不断的奋进。先我想了想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我会得到那样的结果,而别人却取得很好的成绩,我自己的问题吗?虽然辅导员个人能力有高有低但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啊,何况我不觉得我的学习能力有任何问题,那是什么问题呢!?后来我请教了我的高中老师,她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学习,要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学习,这就少不了沟通。问题就出在这沟通上,从而我认识到:把握好每一次交际的可能事实上都是在为我们自己积累人生阅历,可以说,没有好的沟通能力,再好的才华也会埋没于沉寂的阴影下。后来在我的主动沟通下我们成为很好的朋友,因此关系得到了改变,我教他也教的得心应手了,最后的考试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也因自己的努力感到高兴,经过这么多的波折也让我格外的珍惜自己的成功。
短暂的一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这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深刻的认识到;
一次宝贵的经历胜过我们在课堂里埋头于课本里绞尽脑汁,当我们还躲藏在家长老师的庇护之下对未来感到渺茫的时候,倒不如鼓起勇气勇敢的踏出第一步,尽管这样的实践不能代表什么,但却能使我们感受到走出象牙塔后危机四伏的压力,有了这样的体验过后,当我们真正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比别人多了一份的淡定和冷静,还有慌乱整理错误的时间,千万不要忽视每一件细微之处,因为往往事情的结果就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处决定成败。社会实践是艰苦的,但收获是巨大的。实践让我们的生活变的多姿,实践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多彩。
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无限回味。更何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阅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社会实践是一种动力。看到在土地上耕种的农民,在工地上挥汗的工人,在边防上守卫的战士,我明白了书桌的分量,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是人民哺育了我,是国家陪养了我,给了我知识和一切。作为一名大学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会无条件地把所学的知识和一切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社会实践是体味人生的“百味筒。”让我深刻体味了一下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为以后出了社会后将所面对的现实作好了心理准备,是自己到时候不在迷茫、不在彷徨。
社会实践是验证实力的“试金石”。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大舞台,我们才真正体验到自身知识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行不行,实践中看!在实践中我们才能真正的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不要以为自己是大学生就很了不起,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多着呢。我们需要虚心的向前辈向同行请教,不断的充实自己壮大自己。
在成绩上的收获让我所学的知识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然而,工作以外的人生经历,却又是一份不可多得宝贵财富。过去常听人说刚出社会的大学生往往无法适应社会的人际关系,导致在生活和工作找不到自我的平衡点,错失了不少成功的机遇。经过这次实践的经历,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也没错,把握好每一次交际的可能事实上都是在为我们自己积累人生阅历,可以说,没有好的沟通能力,再好的才华也会埋没于沉寂的阴影下,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意识。我自己刚开始辅导实践的时候,自己也不习惯于与人交流,多数时间里都是埋头于辅导工作里,十足一个典型的只做事不开口的人。正是这样,导致我和学生之间不能充分了解对方,因而耽误了工作。所以,当我们在抱怨别人不主动与你交流的时候,为什么不先检讨一下自己的惰性呢?工作中、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学会主动与人交流,提出疑问,事先熟知一切,而且应该学会如何与周围的同事互帮互助,这样不仅能使自己尽早地进入工作状态,也可以避免我们少走弯路,于情于理都是弊大于利的。此外,对工作的热情,对任务的投入态度,都决定了我们在前辈眼中的被信任程度,实习过程难免有忽略的时候,但这时的我们应该抱有学习的态度主动求教于他人,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可能,因为再细微的工作都存在着它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这次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给予我了很多启发。但实践也只是个过程,真正的目的是要我们改变思想观念,学会学习,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不被社会淘汰,才能为建设祖国、奉献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3-09-01
展开全部
上大学就读哪一个专业,大学毕业寻找什么样的工作,这是历届高考考生,毕业生及其家长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热门专业年年都吸引大批考生填报,但是热门专业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吗?哪些行业就业前景广阔……近日,几份相关机构相继发布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所传递出的信息,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
2007届高校毕业生调查显示 越热专业就业越难
近日,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发布了新近完成的“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智联招聘发布了《网络招聘下大学生初次就业与职业发展调研报告》;山东经济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多名专家组成的全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发布了“山东省近3年来本专科毕业生生源情况、社会需求和就业流向等情况的调查”。
本文根据这些调查结果,提炼出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呈现出的特点和热点, 显示,毕业半年后,国内211类院校,也就是重点类本科院校的就业情况中,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两所上海高校的就业情况居全国之首,而传统的北京大学,却因文史类专业的就业拖了后退,位居第4位。
2008年的调查共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113所高校2007届大学毕业生,抽样达到44。5万人,回收问卷约223358份,数据量是去年的2倍多,调查的协助方有西南财经大学商务数据挖掘中心和零点研究咨询集团。
2008年的调查包括了五个毕业生群体:就业,与专业有关或与专业无关;自主创业;大学毕业后留学;读研考研;待业正在找工作或待业啃老,在群体划分上更为科学,在就业率的统计上留学、自主创业、读研和考研的毕业生并未计入失业统计。在问题的设计上也涉及就业状况、求职、工作能力、就业歧视、自主创业、读研与留学、高考志愿填报等等多个方面。
大学毕业生平均月薪:2322元
在对大学生薪资调查中,国内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薪资为2322元。其中,研究型大学(211类大学)为2949元、其它本科为2287元、高职/专科为1735元。教育层次和薪资水平是成正比例的。
在各个大学中比较,211类大学中平均月薪最高的大学为清华大学,5565元/月。复旦大学以4981元/月,位居第二。处211类大学以外的其他本科院校中,去年平均月薪最高的外交学院被北京语言大学赶超,后者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薪为4342元/月,月薪排在前列的大学普遍地处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城市。
由于211类院校中较多的毕业生在大学毕业后出国深造或读研究生,这类毕业生显然不能算作是失业的大学生。因此,今年的调查中,211类院校的就业情况一律用非失业率来表现,非失业率的统计中包含了已就业的毕业生以及考研和出国的毕业生。
根据调查,211类院校的2007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最好,待业率(无法就业的毕业生的几率)仅为7%,低于其他本科3个百分点。而在211类院校中,上海交通大学大学高居榜首,待业率仅为1%,复旦大学位居第二,待业率为3%,而去年各项指标都稳居第一的清华大学,待业率为6%,和北京大学持平,但因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后的薪资水平较高,高于北京大学的平均水平近千元,因此其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指数还是高于北京大学。 毕业生
四川考研的最多 上海就业的最多
综合其他各高校的情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就业市场最好、211类院校较多的上海、浙江、广东和北京等地的高校大多数都排名靠前。而上海在非失业率、薪资、工作能力满意度三项第一,领跑全国。
另外,根据调查,四川省研究型大学(211院校)应届毕业生读研的比例全国第一,达14。2%,而北京只有7。9%,就业最好的上海只有3。4%。就业好的广东和浙江应届读研的比例也不高。上海的研究型大学应届毕业生出国留学比例为全国最高,达2。1%。
麦可思专家、西南财经大学特聘教授王伯庆教授介绍说,这和大学所在地不无关系,就业好的地方读研的比例就低。
毕业半年后 61万大学生无法就业
调查发现,200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就业率为87。5%,高于去年水平,但就就业总人数来看,未就业的人数仍然相当惊人。2007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为495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7。5%,那就意味着有61.875万名大学生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仍然无法找到工作。
更需要注意的是,调查还显示,这近62万待业大军中,有44.55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4.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0.99万甚至已经放弃求职和求学,成为了所谓的啃老族。
自主创业 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学历是否还是就业一个重要要素?媒体上报道过的专科生就业好过本科的现象是否普遍?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有多少?这些问题也是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根据调查,毕业半年后,2007届本科大学毕业生的全国就业率为91。2%,而高职/专科毕业生的全国就业率为84。3%。本科生就业情况明显好于专科生。半年后高职/专科继续找工作的人群比例高于本科约一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发现,高职/专科毕业生的自主创业人数是本科的两倍多,但同时,高职/专科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技术含量比较低,多是自谋职业,解决生计而已。不难看出,大多数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多是就业压力大,才选择的自主创业,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宁愿选择先工作,有一定积累后再自主创业。
在考研和留学的比例上,211类研究型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国内读研究生的比例高于其它本科院校80%,无业在家准备考研的比例高于其它院校的57%;研究型大学应届出国读研究生、无业在家准备出国的比例是其它本科院校毕业生的一倍以上。但与其它院校和高职/专科相比,研究型大学的自主创业比例最低。根据数据不难分析出,就业好的毕业生群体自主创业比例低,虽然研究型大学的毕业生被视为最具知识型创新的大学毕业生群体。
结论
未就业的群体社会需予以高度关注,同时,也建议考生在填报大学志愿时,更加理性,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选择工作时不要一味地盯“新”逐“热”,将来能否顺利就业,在选择中无疑是需要眼光与智慧的。另外,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时间已经越来越靠后,毕业半年后再就业的情况比比皆是,主要原因是,一是毕业后毕业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找工作,二是毕业后毕业生遭遇到求职挫折后会调低偏高的就业期待。因此目前国内的就业率统计应该在半年后再统计才更加科学,反映中国大学毕业生的真实就业状态。
2007届高校毕业生调查显示 越热专业就业越难
近日,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发布了新近完成的“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智联招聘发布了《网络招聘下大学生初次就业与职业发展调研报告》;山东经济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多名专家组成的全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发布了“山东省近3年来本专科毕业生生源情况、社会需求和就业流向等情况的调查”。
本文根据这些调查结果,提炼出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呈现出的特点和热点, 显示,毕业半年后,国内211类院校,也就是重点类本科院校的就业情况中,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两所上海高校的就业情况居全国之首,而传统的北京大学,却因文史类专业的就业拖了后退,位居第4位。
2008年的调查共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113所高校2007届大学毕业生,抽样达到44。5万人,回收问卷约223358份,数据量是去年的2倍多,调查的协助方有西南财经大学商务数据挖掘中心和零点研究咨询集团。
2008年的调查包括了五个毕业生群体:就业,与专业有关或与专业无关;自主创业;大学毕业后留学;读研考研;待业正在找工作或待业啃老,在群体划分上更为科学,在就业率的统计上留学、自主创业、读研和考研的毕业生并未计入失业统计。在问题的设计上也涉及就业状况、求职、工作能力、就业歧视、自主创业、读研与留学、高考志愿填报等等多个方面。
大学毕业生平均月薪:2322元
在对大学生薪资调查中,国内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薪资为2322元。其中,研究型大学(211类大学)为2949元、其它本科为2287元、高职/专科为1735元。教育层次和薪资水平是成正比例的。
在各个大学中比较,211类大学中平均月薪最高的大学为清华大学,5565元/月。复旦大学以4981元/月,位居第二。处211类大学以外的其他本科院校中,去年平均月薪最高的外交学院被北京语言大学赶超,后者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薪为4342元/月,月薪排在前列的大学普遍地处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城市。
由于211类院校中较多的毕业生在大学毕业后出国深造或读研究生,这类毕业生显然不能算作是失业的大学生。因此,今年的调查中,211类院校的就业情况一律用非失业率来表现,非失业率的统计中包含了已就业的毕业生以及考研和出国的毕业生。
根据调查,211类院校的2007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最好,待业率(无法就业的毕业生的几率)仅为7%,低于其他本科3个百分点。而在211类院校中,上海交通大学大学高居榜首,待业率仅为1%,复旦大学位居第二,待业率为3%,而去年各项指标都稳居第一的清华大学,待业率为6%,和北京大学持平,但因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后的薪资水平较高,高于北京大学的平均水平近千元,因此其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指数还是高于北京大学。 毕业生
四川考研的最多 上海就业的最多
综合其他各高校的情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就业市场最好、211类院校较多的上海、浙江、广东和北京等地的高校大多数都排名靠前。而上海在非失业率、薪资、工作能力满意度三项第一,领跑全国。
另外,根据调查,四川省研究型大学(211院校)应届毕业生读研的比例全国第一,达14。2%,而北京只有7。9%,就业最好的上海只有3。4%。就业好的广东和浙江应届读研的比例也不高。上海的研究型大学应届毕业生出国留学比例为全国最高,达2。1%。
麦可思专家、西南财经大学特聘教授王伯庆教授介绍说,这和大学所在地不无关系,就业好的地方读研的比例就低。
毕业半年后 61万大学生无法就业
调查发现,200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就业率为87。5%,高于去年水平,但就就业总人数来看,未就业的人数仍然相当惊人。2007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为495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7。5%,那就意味着有61.875万名大学生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仍然无法找到工作。
更需要注意的是,调查还显示,这近62万待业大军中,有44.55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4.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0.99万甚至已经放弃求职和求学,成为了所谓的啃老族。
自主创业 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学历是否还是就业一个重要要素?媒体上报道过的专科生就业好过本科的现象是否普遍?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有多少?这些问题也是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根据调查,毕业半年后,2007届本科大学毕业生的全国就业率为91。2%,而高职/专科毕业生的全国就业率为84。3%。本科生就业情况明显好于专科生。半年后高职/专科继续找工作的人群比例高于本科约一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发现,高职/专科毕业生的自主创业人数是本科的两倍多,但同时,高职/专科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技术含量比较低,多是自谋职业,解决生计而已。不难看出,大多数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多是就业压力大,才选择的自主创业,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宁愿选择先工作,有一定积累后再自主创业。
在考研和留学的比例上,211类研究型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国内读研究生的比例高于其它本科院校80%,无业在家准备考研的比例高于其它院校的57%;研究型大学应届出国读研究生、无业在家准备出国的比例是其它本科院校毕业生的一倍以上。但与其它院校和高职/专科相比,研究型大学的自主创业比例最低。根据数据不难分析出,就业好的毕业生群体自主创业比例低,虽然研究型大学的毕业生被视为最具知识型创新的大学毕业生群体。
结论
未就业的群体社会需予以高度关注,同时,也建议考生在填报大学志愿时,更加理性,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选择工作时不要一味地盯“新”逐“热”,将来能否顺利就业,在选择中无疑是需要眼光与智慧的。另外,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时间已经越来越靠后,毕业半年后再就业的情况比比皆是,主要原因是,一是毕业后毕业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找工作,二是毕业后毕业生遭遇到求职挫折后会调低偏高的就业期待。因此目前国内的就业率统计应该在半年后再统计才更加科学,反映中国大学毕业生的真实就业状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