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的婚礼和习俗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9-01
展开全部
土族婚嫁  
土族婚嫁,多在每年正月举行,一般分提亲、定亲、送礼、婚礼仪式、谢宴等程序,婚礼仪式上,伴有歌舞,气氛隆重热烈。  土族青年男女相爱而结婚,必须由男方父母情媒人向女方家里提亲,女方同意后,由女方本家各户家长、男方父亲或叔父、媒人共同商量定亲,定亲的过程式很有意思的,女方多要彩礼,男方父辈和媒人说好话,敬酒给女方家长,以使彩礼支出降到最低;定亲后,由媒人将男方家给女方家得彩礼在婚礼前的3个月内分期分批送出,所送财礼主要分为干礼、衣料和首饰,干礼即为现金,而衣料一般由女方自己选购缝制。婚礼前一个月举行首宴,即男方家里举行的择吉日仪式;娶亲前一天,女方家举行嫁女宴,土族称“麻择”,主要为展示男方彩礼和嫁妆以及设宴招待亲朋友邻,而待嫁女儿也得哭嫁来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土族丧葬  
土族丧葬方式主要有火葬、水葬、土葬、天葬等多种方式,但各地丧葬方式却不近相同。如青海互助地区土族人死之后多为火葬,而夭折的孩童则施行天葬;青海民和土族的丧葬方式主要为土葬,而非正常死亡的、产妇以及夭折的小孩,则举行火葬或水葬;而青海大通、甘肃天祝一带的土族,则部分实行土葬。
土族人把“三”视为吉祥数字,把青稞酒当作待客的最佳饮料,用动听的歌 声表达自己的情感。客人一到门口,主人就会敬上“下马三杯酒”;客人上炕喝 完第一道茶后,主人便敬上“吉祥如意三杯酒”;待客人告辞,上了车马,还要 敬“上马三杯酒”,祝客人一路平安。每次敬酒,主人都会唱起动听的祝酒歌。   土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安召舞”、“轮子秋”都是他们特有的舞蹈 形式。无论是绿草如茵的夏季,还是白雪皑皑的冬天,只要有喜事,“安召舞” ,“轮子秋”的表演都是必不可少的。土族信仰藏传佛教。
勤劳纯朴、能歌善舞的民族——土族,土族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风情习俗、民族语言和生活方式。土族妇女的花袖衫由红、黄、黑、绿、白色彩条拼成,恰似天上裁下的一段彩虹,故土乡被誉为“彩虹的故乡”。 土族原是叱咤风云于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先民曾在甘青牧区建立过一个长达300年的吐谷浑王国。 公元七世纪中叶,吐谷浑亡国后,留居于河湟一带,与蒙、汉、藏等民族融合而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土族。一千多年来,土族与其它民族一道,在与自然、社会的严酷斗争中,共同开发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土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土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1979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土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土族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土族青年妇女着花袖衫,衣袖上的红色象征太阳和吉祥;黄色象征麦浪和丰收;黑色象征土地和诚实;绿色象征庄稼和希望;白色象征牛羊和纯洁。土族男子戴毡帽,腰系绣花腰带。 土族妇女善于制作精美的刺绣品。土族刺绣分堆绣和盘绣两种,堆绣艳丽,盘绣华贵。每一件刺绣作品都是一件艺术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土族由游牧转向农耕后饮食和住宿发生了很大变化。土族人的住房一般是土木结构的平房。面食中有“狗浇尿”油饼、馄锅馍馍、荨麻饼等具有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食品。另外,土族人用高原盛产的青稞酿造的青稞酒,芬芳甘冽,回味绵长。如今,这里已是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青稞酒酿造基地。 土族人视“三”为吉祥数,客人到来,要敬“下马三杯酒”,客人上炕,要敬“吉祥如意三杯酒”;客人启程,要敬“上马三杯酒”。 土族人能歌善舞,其传统文体项目有舒展的“安召舞”、飞旋的“轮子秋”,而“花儿”会(民歌)是土乡最具有浪漫色彩的情人节。 土族婚礼仪式繁缛却又极具情趣,婚礼自始至终都在歌舞中进行,泼水、戏骂、改发、哭嫁等一系列仪式使婚礼既热烈欢快,又幽默有趣
zgltzmy
2015-06-07 · TA获得超过11.2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5.9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亿
展开全部
土族的婚礼和习俗

结婚前一天,男方在下午请两名能歌善舞、能说会道的"纳什金"(即娶亲者)带上娶亲的礼品和新娘穿戴的服装、首饰,拉着一只白母羊(土族婚礼象征着纯洁和财富)到女方家娶亲。此时,女方家故意不给纳什金开门,并由阿姑(年轻女子)唱起悦耳的"花儿",让纳什金对歌,还从门顶上向纳什金身上泼水,以示吉祥。直到阿姑们被唱得无歌以对或者是娶亲人词穷时,女方才肯开启大门将纳什金邀至家中。

随后由新郎向岳父母敬献哈达,拜神佛,礼毕上炕喝茶、吃饭。此时阿姑们拥挤在窗口唱起婚礼曲,气氛热烈欢快,紧接着阿姑们冲进屋里拉起娶亲人到庭院或麦场上去跳"安昭"舞。整个婚礼一直进行到深夜才结束,其间所涉及歌舞的种类近二十种,一场土族人的婚礼就是一次优美的歌舞盛典。

第二天天亮前,新娘经过梳妆打扮,头上罩上一层层五颜六色的漂亮纱巾,上马起程。新娘的亲属将一把红筷子撒在院子里,母亲将新娘穿过的衣服扔出墙外,表示姑娘已经出嫁。

土族姑娘出嫁方式有两种,一种叫"小出小进",一种叫"大出大进"。所谓"小出小进土族婚礼",即新娘到婆家后才改变发式。这种方式比较复杂、庄重。所谓"大出大进 "即在娘家改发式,到婆家后立即拜天地,这种方式比较简便、省事。"小出小进"的出嫁方式,新娘到了规定的时辰,须坐"经卷",即在堂屋的桌子上,依次摆着"经卷"、柏树枝、佛灯、牛奶、红筷子、茯茶、粮食、羊毛等九种吉祥物品。纳什金在堂屋门前唱《依姐》歌,并使劲摆动褐衫衣襟,新娘由其兄弟用白毡或红毡抬着沿院里的圆槽转三圈后,出门上马。"大出大进"的出嫁方式,纳什金可以不唱《依姐》歌,穿戴一新的新娘,由其母亲或姐姐陪着绕圆槽三圈后,出门上马。新娘由其姐姐作伴娘、小妹作伴女同到婆家。伴娘当天随送亲队伍回去,伴女则要等到婚后第三天新娘新郎回门时带回。

新娘在娶亲人、送亲人的簇拥下来到新郎家门口,首先由新郎捧着美酒和哈达,迎上前去接新娘下马。在他身后,每一步站一个姑娘,一个捧着酒盅、酒壶,为送亲的宾客致酒。新郎土族婚礼新娘进门时,进大门时,有两个年轻妇女在前面拉着红毡或白毡,新郎新娘跟着毡,男左女右,抱着用红布制作的布娃娃,并肩缓缓迈入庭院。
如果是"小出小进",则新娘到伙房灶神爷前,由事选定的妇女动手为她梳头改发式,穿新婚服装,开口。开口仪式是,有一位也是事先选定的妇女,手拿用红线缠着的擀面杖,在新娘面前绕几下,说:"新娘新娘你开口,金口玉言,家里的话不要到外面去讲,外面的话也不要在家里乱说,守口如瓶,免惹是非……"

穿戴后,即举行拜天地。新郎新娘要连续拜四次,进入洞房。

接着谢媒人,土族称"瓦日哇西买拉"。人们围着媒人,一边唱谢媒歌,一边给媒人敬酒,并向他嘴里喂炒面,额头上贴酥油。红仁切和媒人都被请到上房,设宴款待。过去一般土族婚礼不炒菜,主要是酒肉。现在有摆八盘的,还有土、汉宴席并上,十分丰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