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6-11-09
展开全部
  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对于教育的本质有这样的论述:把“某些精要的东西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远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因此,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教育如能对学生培养起良好的习惯,学生就能轻松地游到理想的彼岸。现代教育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无一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学习也不能例外。这是因为语文知识的学习极其能力的培养,与社会生活相融,贯穿于漫长的人生之旅。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具有学习语文的各种良好的习惯。那么对于小学语文学习,究竟需要养成哪些习惯?又如何养成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的:
  一、良好的预习习惯。
  自觉、主动的预习习惯,是学习的“原动力”,只有使学生主动开发“潜力”,才会使他们将学习变成自觉行为。我指导学生一拿到课题,先想,“我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利用学生急于想验证“我猜测的对不对”及“我想知道的答案课文中是否有?在哪里?”的心理,通过看、想、说、问,把学生带入课文。而学生为了快点掌握故事的来龙去脉,就会聚精会神,进入如饥似渴的状态,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有时,我会让学生在预习后互相设置作业题(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答案),看看谁的作业题能难倒别人甚至老师。好胜心会使学生在预习时下一番功夫去寻找自认为难解的问题,这样就让他们对哪里有疑问,哪里难理解做到了心中有数。但这种自觉、主动的预习习惯,决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督促、引导,否则,就会流于形式,或变成无奈的应付,痛苦的负担。
  二、勤思善问的习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勤思善问,“打打破砂锅问到底”,才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运用各种手段激励学生发问,质疑。如在教学中,我经常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积极鼓励学生提问,把学生自己认为能考倒老师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再提出,我会给他奖励,学生一听都跃跃欲试。在学生提的问题中,再引导学生进行筛选,同学们进行讨论、争论,最终达到通过合作自行解决。这样做有时会引起激烈争论,但教育的佳境也在于此。
  三、背诵摘抄的习惯
  背诵不仅是语言能力训练的内容之一,也是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古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多读乃至背诵有助于加深对文章意义的深刻理解。不仅如此,背诵还有助于语汇的积累和运用,名言警句熟记于心,待为文需要时,呼之而出,随意驱遣。摘抄不仅是一种语言积累的方法,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适时交给学生一些记忆的方法,然后开展一些记忆训练比赛,如“十分钟默记赛”“背诵接龙”“抄写比赛”等等,引导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家名篇的片断或全文,摘抄一部分与语文学习密切相关的课外知识.从而养成了他们积累知识,积攒材料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认真读书的习惯
  宋人朱熹曾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涌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这话的意思是说:认真读书要做到三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然而我们很多学生只是用口去读,绝非用心去读,所以掩卷茫然,不知所云。教育实践证明,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运用多种感官读书则是提高阅读效率的科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不使之枯燥。
  不仅如此,在读书还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因为在读书过程中,必然会发现疑难之处,所以就需要学生运用自学符号在书上圈、点、勾、画、批、注。这一过程就是找出难点,扫清障碍的过程;就是深入思考、反复玩味的过程:就是初步领会、有所发现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将阅读带入崭新的境界,使学生才能“悟其情,感其理”。
  五、勤于动笔的习惯。
  好文者必是勤于笔耕者。为了提高学生阅读与习作水平,在学习时,我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意在告诉学生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平时上课时,我要求学生拿一支笔,边读课本边动笔圈画,可以用旁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读自己的课外书时,亦可以批注,在自己的课外书的空白处,一开始是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兴趣浓时,可以用专门的本子记下自己的所感所悟,画下自己的点滴心情。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写的方面,我充分利用课文的内容,随机进行小练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同时在课余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都要记录,并定时对学生的记录进行检查、交流、评比,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勤于动笔的习惯。
  在此基础上,经常性的把学生的佳作在学习园地上刊登,利用网络在QQ空间的BBS中帖出,促进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使之养成爱写、乐写、善写的习惯。而教材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编辑小报》,是锻炼学生读写综合能力的最好课程,我把它设为了长期课程,班里人人都能办报,促进了动笔习惯的养成。
  六、认真作业答卷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检测自己学习的一种手段,养成认真作业答卷的习惯,对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不容忽视。许多孩子很聪明,但是一到考试就一塌糊涂,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平时作业习惯不良,如书写缭乱;不会审题,答问似是而非。因此,在平时作业时,我对写字、答题格式要求比较严格,逐渐训练学生正确的作业答卷习惯,大大提高了作业质量,考试成绩也随之提高。而随之养成的认真习惯亦伴随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受益自不用言喻。
  当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止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探究并加以运用。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小抓起,越早越好。这是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我想任何一个在高年级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应该都有这种深刻体会。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当今社会的发展,时代信息和internet的完善给人类提出了新的要求,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的生存的必要条件,而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学习的空间,也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语文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使之终身受益,对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不正是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6-11-09
展开全部
好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好习惯决定好性格,好性格
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所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处于成
长阶段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语文又是整个小学阶
段、中学阶段必不可少的学科。因此,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
学习习惯,是非常迫切,非常必要的。那么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该如何养成呢?我觉得要从态度和方法两方面着手:

第一,

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正处在重要的学习知识阶段,培养有
益的学习兴趣对今后成才有重要的影响。法布尔从小对昆虫活动
产生了兴趣,激发了他终身研究昆虫的志趣,写下了巨著《昆虫
记》
,为昆虫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让学生知道,语文是一门最最基
础的学科,就像我们的两条腿一样,是到达理想彼岸的工具。它
能够表达我们的感情,向别人敞开我们的心扉;它能让我们出口
成章,妙语连珠;它也能够培养我们好的品德,让我们修养身心,
保持我们的“英雄本色”„„

我们在教学艺术上力求做到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善于围绕教学重点抛出问题,善于把讨论、辩论等“对话”活动
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新鲜有趣;教法富有变化,鲜活的教学才符
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鲜活的教学才能有生命力。在课余时间,
组织开展讲故事、做游戏、词语接龙等活动,把学拼音、识字、
造句穿插在游戏当中。这样,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长了
知识与才干,增进了身心健康,在享受知识的同时,享受到学习
语文的乐趣。

其次,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的坚持以及老师

家长的监督。
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所以要改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
要有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我们需要制订一定的计
划,这个约定一定要是本人愿意而不是我们和家长强迫他同意,

2
必须是相互商量讨论。因为后面相应的就是父母的监督,我们说
每个人都有懒惰的时候,对于孩子来说毕竟还不够成熟,自制力
还不够强,即使大人有时候都还不一定完全有自制力,何况孩子。
因此,大家共同商量的方案和计划才便于家长监督。同时,在订
立计划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把奖惩的制度也包含在其中,这样才
可以激发孩子的动机。并且在开始阶段,我们比较松,给其犯错
的机会,也重在奖励;后期就要严格要求,降低犯错机会,要有
惩罚且奖励的条件更苛刻。一段时间下来,相信孩子就会有大的
改善。

第二,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1

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
预习
,
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
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
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
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
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
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我采用了下面的顺口溜,
帮助记忆:遇到生字查字典,读准字音,分清字形,组成词语画
条线。联系上下文,据词来定义,然后动手写几遍,字形字义牢
牢记。先将课文读一遍,主要讲什么,心中有个底。再将课文细
细读,每节讲什么,概括成一句,内容相同合一段,掌握规律性,
分段要合理。认真读课文,仔细想问题,课后提示作参考,学会
自己提问题。读、画、批、注好办法,不动笔墨不看书。

2
、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
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
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实际上,有相当多

3
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
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
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
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觉得有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听课过程中,认真做到以下五点是非常重要的。



集中注意力。一方面要学会在听课时善于控制和灵活使
用自己的注意力,做到眼、口、手、耳、脑并用,另一方面在听
课中要善于推断老师将要讲的内容,以此对照自己的判断。带着
预习中的难点、疑点听课,随老师讲授的内容思考问题,吸收和
消化新的知识。



抓住重点。听课时,应善于抓住重点。刚上课时老师讲
的,往往是对上节课的总结,或对本节课提出的要求。即将下课
时老师讲的话,往往是对本课内容的总结,或提出课后复习和新
课预习的要求。还有老师讲课时,提高声调、加重语气、板书突
出、特别强调的地方,都应格外注意。



多动脑,积极回答问题。对老师的提问要积极思考、踊
跃发言。在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精神集中,边听边分析正
误,留心不完善或有错误的地方,随时准备补充和纠正。



要敢于质疑。课堂上要与老师的进程保持同步,有不懂
和疑难的问题,有不同的想法,要敢于提出,以求得老师及时的
帮助。



在练习中找规律。课堂练习的目的,重在把所学的知识
转化成灵活运用的能力,因此不能忽视,老师应鼓励小学生勤学
多练,从而加深理解,提高听课效果。要在练习过程中找规律,
找解决和记忆的窍门,力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
、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
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
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
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
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
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
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

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
多新的收获。课后复习的方法包括:①回顾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
及其过程,目的在于弄清哪些完全理解了,哪些没有理解,使进
一步的复习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②复习课本,以加深对

4
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巩固提高。③整理笔记,对
课堂记得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地方加以补充和修正,使之更加系统、
完整,便于复习。④对课文中不懂、不会的难点问题,查阅工具
书或参考书,力求弄懂弄通,实在弄不明白的,问教师或与同学
研究解决。

系统复习的方法也是多样的。比如循环复习法,是指学过一
个单元之后即及时复习,然后再学下一个单元,学完第二单元之
后,再把这两个单元综合起来系统复习,以此类推,循环至终。
又如在期末就常用集中
复习法了,总复习时,相对集中一段时间,
对学习内容中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重点突破,进行
系统化的复习,
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
复习也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重新认识,从这个角度
讲,复习也是重新学习的过程,它也可以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
自信心。
通过复习,学生既
可以把平时学到的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完整化,又可以查缺补漏,使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4
、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
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
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
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
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
把容易混淆的字形、字音、词义等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
了解得更清楚,词语、句式的变换更灵活,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因而教师要引
导小学生掌握做作业的正确方法。

⑴先复习后做作业,即在认真复习、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
作业。

⑵仔细审题,即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目的要求,做到心中
有数,才下笔。

⑶认真表述,规范书写,即思路清晰,表述确切,答案准确,
作业的格式、各种文体的格式、字母的书写以及修改符号的书写
等都要规范,并要保持书写工整分清的习惯。

⑷细心检查,即根据题目的目的要求,逐字逐句地检查、验
证,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同时,对教师的批改、批语要认真思考,

5
从而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

5
、阅读与积累的习惯

阅读、积累语言,能够让学生把各种生活经验材料、思维材料
及情感材料,变成感性的语言模块整体储存,成为学生的终生营
养,为学生所接受。而且,这些材料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
效应,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的整体提高。因此,让学
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它直
接影响到学生今后阅读、积累的兴趣及质量。现结合中年级语文
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培养学生阅读、积累习惯方面的做法:

⑴.要有大作文观,不要仅局限在作文课堂上。开展读书、
评书、心得、竞赛及讲故事等各类活动,从培养兴趣入手,逐步
养成习惯
.
使学生接受语言信息,
接触语言符号,
人人有不同收获,
从而愿意主动去阅读,在阅读中感知语言,积累语言。

⑵.教会学生徐特立老先生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
书、摘记方法。每学完一课,将每一课的语言特色归纳成
3

5

点,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词语妙用、景物描写、比喻拟人、
俗语运用、成语运用„„积累精彩的词句。

⑶.加强课外阅读,在扩大阅读量,拓宽视野的同时,积累
语言。教师应尽最大可能拓宽课外阅读渠道
,
在充分利用学校和当
地图书馆的同时
,
可以动员家长给学生购买相关的阅读教辅资料
,
以增加知识面。

⑷.保证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每天早上给20分钟阅读
时间,并规定时间要求学生在家里早晚养成阅读习惯,由家长监
督辅导完成。

⑸.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使学生可以独立阅读,自己
纠正读音,理解含义。

⑹.在辅导精读上下功夫,精读名家经典,学习方法,掌握
规律,以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在阅读优秀作品时,不妨用
上整体积累法,这一方法主要包括摘录文章的题目、开头与结尾、
典型事例、优美词句等。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
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
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
用不尽。”我们相信,每一个教师和父母只要有爱心和恒心,都
可以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完全有希望培养出孩子良好的语文学习
习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银城教育
2018-07-06
银城教育
是一家集公务员考试培训为主兼顾政法干警、选调生、事业单位、教师招考、自主招生、在职研究生等各类考试录用的综合性的培训机构。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一、规范书写的习惯

二、善用工具书和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三、广泛阅读、逐步积累的习惯
四、强化朗读的习惯
五、熟读与背诵的习惯
六、预习复习的习惯
七、经常练笔的习惯
八、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可以结合如下文献
1、《叶圣陶教育文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学好语文重在养成好习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宋宏雄
3、《语文教学论》 李景阳主编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语文教学大纲》 人民教育出版社

应试教育常常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导致许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遍偏低。未曾说话先脸红,“口将言而嗫嚅”,不知道说什么;或者讲话语无伦次、辞不达意,不善于怎么说。如果在教育中再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强化训练,那么必将给他们的毕业求职带来极大困难,同时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之路。所以,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重视对学生这方面习惯、能力的养成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较有效、易操作的一种方法是课前5—10分钟的演讲。每堂课可安排2—3名同学(按学号顺序)上台演讲,同学评议。主题要由浅入深,逐层展开。如第一轮可以自我介绍为主,第二轮可就某一事物进行简单的介绍或说明,第三轮可讲述校园所见所闻所感,第四轮针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评论。此外,还可以采用讨论法、对话法、论辩法、口头作文法等等。久而久之,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说什么”,而且还锻炼了他们“怎么说”。从而逐步提高他们敢说、能说、会说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习惯是个性行为的基础,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的心理基础。良好的习惯完全可以培养出来。而学生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育者,“教”的是应让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养成好习惯、养成哪些好习惯;“不教”才是真正的目的,习惯就会成为自觉的行为、稳固的习性、内在的能力和素质。虽然许多中学生语文营养“先天不良”,但是,只要我们的教师能为学生架起一座由“学会”到“会学”的桥梁,从基础抓起,从点滴入手,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那么,这必将有利于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