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音乐游戏教学活动教研计划
1个回答
2016-12-17
展开全部
教研活动,顾名思义,就是搞好教学研究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活动形式。长期坚持搞教研活动,有利于及时地传递新的教学信息,推广教学经验,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这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那些形式新,效益高的教研活动,更是我们所迫切需要的。
如何才能搞好我们的教研活动呢?
一、转变观念,实现三大转变
1、改变“口头重视,实际忽视”的状况
在一些学校,领导口头上说:“要把教研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充分发挥教育研究的积极作用”,“教育要改革,教研要先行”等等,但实际上不能给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些学校只顾追求升学率,而把教研活动放到了次要的位置。
要想真正把教研工作搞上去,领导必须明确教研与教改、教学的关系,带头参与,自觉遵守、依靠教研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彻底改变“口头重视,实际忽视”的现状。
2、改变教研是教研员和教研组长等少数人的事的状况
确立教师全面参与教研工作的观念,走出“教学研究是少数人的事,一般教师高不可攀”的认知误区。教师中蕴藏着巨大的替能,开发教师潜能的重要途径是支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工作,通过对他们进行理论培训、业务指导等方法把教师扶上马,多送几程后再放手,引导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
3、改变“教好课,就可以了,没必要搞教研活动”的状况
教研活动是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活动。它体现了集体智慧,是对个人研究的补充,因此它有助于我们个人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上好课。
二、怎样组织教研组活动。
教研活动的组织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确立主题。教研活动的目的是立足于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探索最有效的教学途径。因此,要事先根据形势以及教师实际确立中心议题,最好每次活动解决一个问题,并围绕中心议题拟好专题稿。第二,准备研究课。为了让参与活动的教师真正有所获,每次活动最好都围绕中心议题落实一个具体教学内容,组织者要与承担课的教师一起备课——试教——修改教案——再进行公开教学,以引起参与者深入思考一些问题。第三,展开讨论。组织者与参与者评课(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几位中心发言人)。讨论时,提倡各抒已见,畅所欲言。第四,综合总结。组织者全面总结每次活动,并向教师们介绍一些最新的教改动态,提出具体的教育教学建议。这四个步骤经过理论——实践——理性认识的环节和科学完整的过程,使教研活动真正落实,有利于广大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教研组活动有哪些形式?
(一)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不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势必会被新的教育教学形势所淘汰。教研组组长在活动中应创设学习氛围,开展如讲座、研讨、培训、自学等形式的学习。并要求教研组全体成员勤作笔录,勤写心得,结合教研教学实际,适时运用,使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迁移。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观念才能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二)公开课教学
公开课教学活动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抓公开课教学,一是为了促使教师深入备课,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二是为了促使教师间互研互学,增强教研,教改意识;三是为了鼓励教师勇于参与教改,勤于探索、锐意进取。公开课的教学要体现层次性,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上示范课或研讨课,使他们在教学中真正起到示范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首先要保证是优质课,同时再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他们在教学上日趋成熟。公开课教学还要与说课相结合,可采取先说课后上课的形式,用课堂教学来验证说课的理论与设想;也可采取先上课后说课的形式,通过说课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此外,还要组织好评课活动,通过上课、说课和评课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可弘扬集体智慧,注意群策群力,促进整体协作。由教研组织者牵头,轮流主讲。主讲教师分析一单元或一章节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罗列出主要知识点,题型,谈教法设想、学法指导等,大家围绕这些内容再展开讨论,达到共识。集体备课,一要注意点面结合,即现象和本质、特殊与普遍、整体和局部的有机结合;二要注意形式多样,结合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微机教学理论进行尝试等;三是既要体现理论探讨又要实践操作。同时还要强调反馈评价,以使在下一次集体备课中扬长避短。
(四)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教研工作中的一项最实在、最深入、最系统、最能集中表现教研主体性,也最能展现教研成果的重要目标。课题一旦确定,在实施过程中,课题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一定要跟踪调研,检查落实,并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要把课题真正落实到教学工作中。要勤于总结,善于提炼,用教育科研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题研究不能随意性和盲目性,更不能为了装点门面或竞相效仿,也不能遇到困难和阻力就半途而废。
(五)其它活动形式
除上述四种主要形式外,还有如:校际间帮扶交流活动;小课题研讨活动;聘请外地名师观摩活动;观看名师优质课录像活动;学情分析交流活动;教学质量分析活动等等。
教研活动要突出“八性”、“一化”:
一、教研应具有专题性
为了避免教研活动的盲目性,克服随意性,每次的教研活动应有明确的主题或课题研究,学期应有教研活动计划、实施过程、阶段、步骤和总结。通过不断总结成绩,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才能使教研水平呈螺旋式上升。
二、教研应具有全员性
专题式课题确定后,要分学科、分年级结合教学实际特点进行,要求教师必须人人参与争讲示范课、优质课,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使每个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过渡。使每个教师都发挥各自的特点,挖掘潜力,进行探索,反复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教研活动要体现研究性
教研就其本身就含有研究探讨、实验、推广的意义。因此,应根据课题突出一个“研”字,运作方法上应体现一个“研”字,通过不断探索、分析,总结出值得借鉴、改进、推广的地方;开展讲课研究,确定研究的内容后,教师各自钻研教材内容,再选教师讲课,然后集体评议研讨。开展说课研究,指定教材后,教师首先独立研究教材,再由教师分别说课,然后各抒已见,提出切合实际的施教方法,相互评议,深入研究,选出最佳的教学方案。
四、教研应具有挖掘性
作为领导,应善于发现教研活动中的“闪光点”,当某个“闪光点”被发现,且产生一定的效应时,应将教师集中起来,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并由骨干教师现场示范教学,阐述自己的教改心得,及时总结归纳运作方法,使其成为一个可操作性强的模式并加以推广。
五、教研应具有实效性
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研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有实效性,不要搞形式主义、花架子;从示范教学、公开教学看平时教学效果,要把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和水平作为自己争当名师、创名牌学校所追求的永恒目标。
六、教研应具有创新性
学校教风、校风的好坏系于教研气氛的浓否,教研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创新性劳动。本身意味着在教学中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因此,在教研活动中,要鼓励教师把自己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拘泥于传统经验的束缚,要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力争在教学研究中走出自己的路子来。
七、教研形式应多样性
教研活动的开展要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的能动性,开展活动要多样性:①“示范课”应体现“示范”的特点,选有经验的教师讲示范课,指导听课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体会。②评“优质课”。开展人人试讲、个个参与、层层评选,最后精选出色的优质课。③精品课。以乡为单位,将各校选送的优质课再进行赛讲,聘请资深教师评选,最后选出精品课,再进行教法推广。④教法研讨课。从精品课中选同一内容进行教学,开展教法比较研究,从而总结出不同教法的优劣、得失,以利于指导、推广教学。⑤开展学术交流。这种形式一般是针对教学专题进行研讨。让参与教师宣讲自己对专题的探讨,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断提高,再结合自己的特点,探索出一个切合实际的新教法,借他山之石来攻玉。
八、教研应具有科学性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因此,作为领导,在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给教师作一定的理论指导,引导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促使教研活动不断规范化、科学化,真正体现出其科学性。
九、教研应突出信息化
人类已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与我们的教育科学息息相关,先进的教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将预示着谁先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拥有一切。因此,信息化制约着教研活动的水平,教研离不开信息化,只有广泛地、大量地吸收先进的教科研信息并及时应用于实践,才能推动教育科研不断创新,教研活动才具有活力。
如何才能搞好我们的教研活动呢?
一、转变观念,实现三大转变
1、改变“口头重视,实际忽视”的状况
在一些学校,领导口头上说:“要把教研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充分发挥教育研究的积极作用”,“教育要改革,教研要先行”等等,但实际上不能给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些学校只顾追求升学率,而把教研活动放到了次要的位置。
要想真正把教研工作搞上去,领导必须明确教研与教改、教学的关系,带头参与,自觉遵守、依靠教研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彻底改变“口头重视,实际忽视”的现状。
2、改变教研是教研员和教研组长等少数人的事的状况
确立教师全面参与教研工作的观念,走出“教学研究是少数人的事,一般教师高不可攀”的认知误区。教师中蕴藏着巨大的替能,开发教师潜能的重要途径是支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工作,通过对他们进行理论培训、业务指导等方法把教师扶上马,多送几程后再放手,引导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
3、改变“教好课,就可以了,没必要搞教研活动”的状况
教研活动是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活动。它体现了集体智慧,是对个人研究的补充,因此它有助于我们个人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上好课。
二、怎样组织教研组活动。
教研活动的组织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确立主题。教研活动的目的是立足于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探索最有效的教学途径。因此,要事先根据形势以及教师实际确立中心议题,最好每次活动解决一个问题,并围绕中心议题拟好专题稿。第二,准备研究课。为了让参与活动的教师真正有所获,每次活动最好都围绕中心议题落实一个具体教学内容,组织者要与承担课的教师一起备课——试教——修改教案——再进行公开教学,以引起参与者深入思考一些问题。第三,展开讨论。组织者与参与者评课(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几位中心发言人)。讨论时,提倡各抒已见,畅所欲言。第四,综合总结。组织者全面总结每次活动,并向教师们介绍一些最新的教改动态,提出具体的教育教学建议。这四个步骤经过理论——实践——理性认识的环节和科学完整的过程,使教研活动真正落实,有利于广大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教研组活动有哪些形式?
(一)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不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势必会被新的教育教学形势所淘汰。教研组组长在活动中应创设学习氛围,开展如讲座、研讨、培训、自学等形式的学习。并要求教研组全体成员勤作笔录,勤写心得,结合教研教学实际,适时运用,使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迁移。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观念才能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二)公开课教学
公开课教学活动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抓公开课教学,一是为了促使教师深入备课,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二是为了促使教师间互研互学,增强教研,教改意识;三是为了鼓励教师勇于参与教改,勤于探索、锐意进取。公开课的教学要体现层次性,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上示范课或研讨课,使他们在教学中真正起到示范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首先要保证是优质课,同时再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他们在教学上日趋成熟。公开课教学还要与说课相结合,可采取先说课后上课的形式,用课堂教学来验证说课的理论与设想;也可采取先上课后说课的形式,通过说课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此外,还要组织好评课活动,通过上课、说课和评课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可弘扬集体智慧,注意群策群力,促进整体协作。由教研组织者牵头,轮流主讲。主讲教师分析一单元或一章节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罗列出主要知识点,题型,谈教法设想、学法指导等,大家围绕这些内容再展开讨论,达到共识。集体备课,一要注意点面结合,即现象和本质、特殊与普遍、整体和局部的有机结合;二要注意形式多样,结合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微机教学理论进行尝试等;三是既要体现理论探讨又要实践操作。同时还要强调反馈评价,以使在下一次集体备课中扬长避短。
(四)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教研工作中的一项最实在、最深入、最系统、最能集中表现教研主体性,也最能展现教研成果的重要目标。课题一旦确定,在实施过程中,课题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一定要跟踪调研,检查落实,并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要把课题真正落实到教学工作中。要勤于总结,善于提炼,用教育科研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题研究不能随意性和盲目性,更不能为了装点门面或竞相效仿,也不能遇到困难和阻力就半途而废。
(五)其它活动形式
除上述四种主要形式外,还有如:校际间帮扶交流活动;小课题研讨活动;聘请外地名师观摩活动;观看名师优质课录像活动;学情分析交流活动;教学质量分析活动等等。
教研活动要突出“八性”、“一化”:
一、教研应具有专题性
为了避免教研活动的盲目性,克服随意性,每次的教研活动应有明确的主题或课题研究,学期应有教研活动计划、实施过程、阶段、步骤和总结。通过不断总结成绩,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才能使教研水平呈螺旋式上升。
二、教研应具有全员性
专题式课题确定后,要分学科、分年级结合教学实际特点进行,要求教师必须人人参与争讲示范课、优质课,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使每个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过渡。使每个教师都发挥各自的特点,挖掘潜力,进行探索,反复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教研活动要体现研究性
教研就其本身就含有研究探讨、实验、推广的意义。因此,应根据课题突出一个“研”字,运作方法上应体现一个“研”字,通过不断探索、分析,总结出值得借鉴、改进、推广的地方;开展讲课研究,确定研究的内容后,教师各自钻研教材内容,再选教师讲课,然后集体评议研讨。开展说课研究,指定教材后,教师首先独立研究教材,再由教师分别说课,然后各抒已见,提出切合实际的施教方法,相互评议,深入研究,选出最佳的教学方案。
四、教研应具有挖掘性
作为领导,应善于发现教研活动中的“闪光点”,当某个“闪光点”被发现,且产生一定的效应时,应将教师集中起来,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并由骨干教师现场示范教学,阐述自己的教改心得,及时总结归纳运作方法,使其成为一个可操作性强的模式并加以推广。
五、教研应具有实效性
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研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有实效性,不要搞形式主义、花架子;从示范教学、公开教学看平时教学效果,要把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和水平作为自己争当名师、创名牌学校所追求的永恒目标。
六、教研应具有创新性
学校教风、校风的好坏系于教研气氛的浓否,教研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创新性劳动。本身意味着在教学中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因此,在教研活动中,要鼓励教师把自己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拘泥于传统经验的束缚,要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力争在教学研究中走出自己的路子来。
七、教研形式应多样性
教研活动的开展要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的能动性,开展活动要多样性:①“示范课”应体现“示范”的特点,选有经验的教师讲示范课,指导听课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体会。②评“优质课”。开展人人试讲、个个参与、层层评选,最后精选出色的优质课。③精品课。以乡为单位,将各校选送的优质课再进行赛讲,聘请资深教师评选,最后选出精品课,再进行教法推广。④教法研讨课。从精品课中选同一内容进行教学,开展教法比较研究,从而总结出不同教法的优劣、得失,以利于指导、推广教学。⑤开展学术交流。这种形式一般是针对教学专题进行研讨。让参与教师宣讲自己对专题的探讨,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断提高,再结合自己的特点,探索出一个切合实际的新教法,借他山之石来攻玉。
八、教研应具有科学性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因此,作为领导,在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给教师作一定的理论指导,引导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促使教研活动不断规范化、科学化,真正体现出其科学性。
九、教研应突出信息化
人类已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与我们的教育科学息息相关,先进的教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将预示着谁先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拥有一切。因此,信息化制约着教研活动的水平,教研离不开信息化,只有广泛地、大量地吸收先进的教科研信息并及时应用于实践,才能推动教育科研不断创新,教研活动才具有活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