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十一岁了,有点叛逆,如何纠正小丫头的不正确观点?请指教!
5个回答
2013-09-04
展开全部
一、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 11岁的孩子在认知、自制的方面还很不成熟,处于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而且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因此在家长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采取“做朋友、谈心”的方式耐心引导,不要一味进行指责。 从心理发展上说,叛逆心理其实源自青少年认知独立性的发展。一个叛逆的少年,首先应该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因为只有认知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产生独立性的需要。那么,什么叫独立,怎样才能标志自己独立呢?很简单的一个表现,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换言之,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独立思考的人;所以,青少年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会表现出一些想法与成人不一样,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青少年心理表现中的“认知独立性”。但是,有些少年学生,为了表明自己的这种“独立性的需要”,偏偏的、故意的表现出和成人世界的不同,有的时候就成了“叛逆”了。 只有聪明的孩子,才能发现成人世界的不足,对成人世界产生批判,进而表现出叛逆。反之,一个一直没有自己想法的孩子,一个始终听话的孩子,可能是一个智商发展不高的孩子;也更可能在未来的独立求生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 二、家长要减少对孩子的束缚 再说一个故事:两个即将成年的孩子,分别向他们的父母提出要搬到外面去住的要求。一个孩子的父亲说:咋啦?家里容不下你啦,好好给我呆着。另一个孩子的父亲却说:“好啊!需要我帮什么忙吗?”谁知,结果却恰恰相反,反对孩子搬出去的父亲不但没能阻止孩子从家庭中走出,还和孩子发生了深深的矛盾。支持孩子搬出去的父亲反而使孩子留了下来。原因是,第一个孩子听到父亲那么武断地阻止他,觉得在家里也是没有意思的,不如早些搬出去。另一个孩子则完全不同,当他提出搬出去住的时候,父亲不但没有阻止,反而问他需要什么,这让他感到了亲情的温暖,觉得其实在家里也很好,于是决定不搬出去住了。 孩子所有的叛逆都来自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孩子所面对的,除了他本身就有的生理与心理的束缚外,还有周围成人所刻意营建的各种限制。在从前,他无法意识这种束缚与限制,就是意识到了也无力反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能够清晰地看待这个世界,一个新的自我在迷蒙中跃跃欲试。然而,成人的限制是那么的严密和牢不可摧,而成长的力量又还不足以挣脱自身生理、心理和知识的束缚,这时候的孩子正承受着蜕变之苦,体会着前所未有的迷茫,所以就会产生种种叛逆的举动,目的只是想以此来显示自我的存在。于是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不理解中渐行渐远了。 三、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作为家长,在许多事情上都应该征求孩子的意见,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见很糟糕,也会认真倾听并与她讨论。就算是非常必要的要求,也会用“我希望…”或“我建议.。。”至少要在“形式上”给他留下可以自主的空间,让他有学习、思考、省悟的空间。而不是生硬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下面是一个孩子的肺腑之言:“我以前就是很叛逆, 结果碰到的老师非常爱管我,我妈动不动就骂我,结果我更加反抗···在我家人眼里三岁小孩子在都比我有主见,不是我不好好和她们相处,我也一直在努力,可是她们一开口就是骂或者烦我。我是一个很爱做决定的人,而我在家里面,吃什么菜都不是我能决定的,所以我没办法听她们的任何话.··· 我现在很大了,想起以前的事,觉得他们都没有用正确的方法教育我,反方向的推动我! ···其实判逆的小孩子,最想要的就是别人鼓励他,而不是说不完的唠叨(其实是想让他改过错误),希望别人把他当作大人,尊重他,相信他.···” 有一篇题为《少年》的文章,讲的是一个刚满十七岁的孩子虽还是稚气满脸,但壮硕的身体已俨然是个大人。母亲只及他肩头的高度,父亲也开始对他仰视。叛逆,已经成为他和父母沟通的方式。终于有一天,父亲和少年倾心交谈,询问他不再乖巧的原因。 少年说:我已经长大,不再是你们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寻找自我…… 父亲叹了口气:你打算怎么寻找呢? “一个行囊,一个指南针。我需要离开你们的遮蔽,去寻找自己的坐标……” “那你去吧,孩子。我和你妈妈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父亲给了少年500元钱。少年从此离家。开始了他寻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少年去了离家很远的一个城市。在那里再也没有老师和父母烦心的唠叨。当然,也没有了父母片刻不离的嘘寒问暖。 在那个光怪陆离的都市,500元钱像一杯水倒进沙漠里一样,很快就渗透没了。看着日渐干瘪的钱包,少年想到了放弃,但一想到回家可能会受到的嘲笑,只好把泪水吞进了肚里。 城市很华丽,但少年很难找到她的入口。他的成长与这个城市的喧闹无关。为了生存,这个在家连自己衣服都很少洗的少年,开始去一些小店打工。劳累一天,只为能拥有一顿热饭和一个可以遮蔽风雨的住所——这些他曾经唾手可得而又没有丝毫珍惜过的东西,在那个离家遥远的城市,伴随了少年叛逆的成长。 春去秋来,一年很快要过去了。少年在饭店刷过盘子,在大公司做过保安,在酒店做过门童,在夜市里做过摆摊的小贩……少年的双手终于在疲于奔命的生活中渐渐长满老茧。少年的心也随着日出日落,懂得了以前父母生活的不易和他们对自己惴惴的爱心。 终于,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少年拨通了那个熟记于心的号码。电话那端,是父亲激动的声音和母亲喜悦的啜泣…… 父亲说,如果找到了你要的东西就回来吧。 在挂断电话的那一刹那,少年泪流满面。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车。在行囊中,多了两件买给爸妈的内衣,包装得朴实而美丽。这是一个懂事了的儿子,他用自己的双手为父母换来的新年礼物…… 四、家长要和孩子交朋友 我有一位学生的家长,在这方面堪称楷模。她有一个19岁的女儿,母亲和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朋友”。“我一直觉得,女儿和我是处在平等地位的,相互信任,经常交流。”她说,“从小到大,女儿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都会告诉自己,包括学习、和同学交往等各个方面,甚至连有男生追求她,她都会告诉我。” 她告诉我,和女儿平时的沟通是平等的,有时候因意见分歧有所争执,若事后想想是自己不对,错误地批评了女儿,便会主动向女儿承认错误。 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她从不会不经思索地拒绝。即使是非常荒谬的要求,也会再慎重考虑之后,把它“当做一回事”的给予响应与讨论,找出充分的理由,让他明了您的看法。 这位母亲实际上是在施行一种前卫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孩子,让他们感受被尊重的感觉,除非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自动愿意充当小孩。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表示永远的支持与肯定,特别是在孩子犯了严重错误之后,更是会给予改正的机会,对其改正的态度始终抱持着肯定与支持。 五、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两极教育误区 家长应辩证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却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 误区一: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误区二:放任自流。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二)掌握亲子沟通的技巧 对于叛逆较明显的孩子,家长会感觉到与之不好沟通。 尊重孩子 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换位思考 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现在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忌从学习入题 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成绩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稳定情绪 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许孩子犯错 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2013-09-04
展开全部
1、女孩子发育较男孩子要早些,十一岁正处于青春期,自然就会出现“叛逆”现象, 因为她们的思想和身体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出现叛逆现象,应该说是孩子成长发展进程中的的必然现象,只不过是有的孩子表现的比较明显 ,有的表现的不是很突出罢了。作为家长不必为此烦恼和束手无策,想一想你也是从那个年龄过来的呀。只不过,现在的孩子由于了解、接触社会多了,信息了解的也多了,所以自己的见解也多了。在这里给你几点建议,供你参考: 2、遇到问题时,先听听孩子说的是否有道理,不要独自滔滔不绝地以家长的居高临下的气势来训斥孩子。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家长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思想要不断进步,知识面要广泛,否则,不可能以理服人,而是以身份压孩子,这更会引起孩子的反抗。逆反心里会加重,或者不愿意再与你谈论问题,这样的情况持久下去,就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加重。 3、从正面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除了关心她的生活、饮食起居外,多交流思想,家长会从中了解到孩子的思想变化。从侧面,老师、同学那里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和孩子就一些问题进行沟通。你们的沟通是要建立在朋友式的平等的基础上,心平气和的交流的。 4、根据孩子的年龄,观察他这个年龄段的喜好,然后私下去了解什么歌星、明星及网络术语等,这样与孩子交流起来就会有共同的语言,孩子就会慢慢说出心里话。 5、不要把有叛逆心里的孩子归为问题孩子,另类孩子,这样会物极必反的。其实。我认为,定义为叛逆就不够妥帖。“叛逆”顾名思义是思想、意见与家长、老师的有悖,而大人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不去认真听取、考虑孩子不够成熟的见解,所以就会定义为孩子的这种现象为叛逆。家长想一下,你们说的、做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6、今天你提出了这个叛逆问题,相信很多家长也都为此而困惑过,其实我认为很简单:与孩子朋友相待、将心比心地真诚交流,哪怕揭露自己的短处也不怕孩子笑话才是与孩子拉近距离的办法----- 7、 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孩子们正处于“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阶段,希望家长能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鼓励;少一份责骂、少一份批评、少一份自大。只要家长能从自我做起,一定会帮孩子度过这青春“叛逆”阶段的。 8、相信自己、相信孩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于2017-11-25
展开全部
孩子有点叛逆,说明孩子在从过去对你的依赖,开始向独立方面发展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孩子在长大。你可以先尝试做她的朋友,放下自己的身价,去了解她、包容她,不要老想什么命令,什么尊重?偶尔也感受一下她的观点,她的生活方式,在得到她的认可后,你再引导她的一些想法,当你站在她的角度替她考虑问题,孩子也就会站在你的角度替你考虑问题,很简单,关键是你能否坚持做下去。要耐心,恒心,想想当年,自己是否也有足够大的叛逆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04
展开全部
心理叛逆应该是属于捍卫自我思想领域中心的一种反射行为,这在男女老少每一个身上都有的,只是在要大不大要小不小的成长交替阶段会比较明显,因为这个阶段不管地位或心理容易受到质疑,在心理捍卫的作用下,比较容易与他人尤其是父母长辈和兄姐发生矛盾,并且还会被将事件扩大检验,因此陷入落差与距离的循环中。严格说来这与发生矛盾的人也有绝对的关系,绝非只有那个叛逆者单方所为。要改善紧张关系就必须改变彼此角色,就是关系人必须维持在朋友角色上,这样可以缩短心理的距离。一般都把叛逆者视为毒蛇猛兽,并把他归为辅导再教育对象,其实不然!主要是因为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问题就在叛逆与被叛逆双方都坚持捍卫自己的思想,模式随著时间增长成为一种恶习,如果叛逆的小孩他们真的是猛兽,那应该是没有朋友,如果他社交没问题,问题就出在叛逆与被叛逆之间,因此要教育要辅导的对象是双方而不是单方。而辅导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彼此间的沟通管道建立起来,并且让它双向通顺无阻!如何建立顺畅的管道?这是心态的问题,也是考验情绪管理EQ的问题,一切就建立在肯定与鼓励多过指责与纠正的精神上,并且正确使用换位思考功能,不要错误引用换位思考的美意。换位思考就是用自己的心,拿他人的剧本演他人的角色。主动用自己的心换他人的位~~~~沟通顺畅坚持要求他人心换自己的位~~~~争论不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1-08-09 · 百度认证:长沙县志和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长沙县志和培训学校
志和学校成立于2003年,是一所针对孩子叛逆、孩子不爱学习、孩子早恋、孩子奢侈消费、孩子亲情淡漠、孩子自卑自恋、孩子离家出走等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思想教育、行为矫正、素质培训和文化培训的机构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导,不能强加干涉。也不能去打骂孩子。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陪孩子去外面旅游一下,或者多参加兴趣小组活动,那样孩子就会平稳地度过叛逆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