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有效作用:
1、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垂体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主要应用生理剂量的氢化可的松或可的松作补充或替代治疗。
2、还可用于各种过敏反应性疾病,如血管性水肿、急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血清病、过敏性休克、严重输血反应、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症支气管哮喘等。
3、对血液及造血系统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4、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5、对消化系统作用 :糖皮质激素能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提高食欲,促进消化。
副作用:1、向心性肥胖:激素导致人体的脂肪重新分布,四肢的脂肪减少,面部、胸腹背部的脂肪堆积,我们称向心性肥胖,形象的描述为“满月脸、水牛背”。2、血糖升高:激素影响糖的代谢导致血糖升高。
3、胃溃疡:激素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诱发和加重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严重者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等。4、高血压:激素引起钠在体内蓄积加重高血压。5、骨质疏松:激素导致钙的丢失,体内缺钙,骨质疏松。所以指南要求哪怕使用一片激素也要同时补钙。
6、精神症状:兴奋、失眠、暴躁易怒等情绪改变。7、抑制免疫:容易诱发或者加重感染,因为激素抑制了自身免疫,一些微生物得以长驱直入进入人体形成感染。8、皮肤改变:痤疮、多毛、青斑等。9、眼:青光眼,白内障等。
扩展资料
外用的糖皮质激素品种繁多。通常,按外用激素影响血管收缩的能力来评判其抗炎的强弱,可分为4类:
1、弱效,地塞米松、醋酸氢化可的松。
2、中效,丁酸氢化可的松、曲安西龙。
3、强效,双丙酸倍他米松、氟轻松、糠酸莫米松、哈西奈德、戊酸倍他米松。
4、超强效,丙酸倍他米松、丙酸氯倍他索、双醋地塞米松、卤米松。
糖皮质激素(GC)是机体内极为重要的一类调节分子,它对机体的发育、生长、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是机体应激反应最重要的调节激素,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而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剂。在紧急或危重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往往为首选。
参考资料:糖皮质激素百度百科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1,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垂体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2,主要应用生理剂量的氢化可的松或可的松作补充或替代治疗。
3,还可用于各种过敏反应性疾病,如血管性水肿、急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血清病、过敏性休克、严重输血反应、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症支气管哮喘等。
扩展资料:
不良反应:
本品虽然对缓解急性症状有效,但若长期用药,其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常见的不良反应:
1.水、盐、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表现为向心性肥胖(库欣综合征),出现满月脸、水牛背,痤疮、多毛,高血钠和低血钾、高血压、水肿,高血脂、高血糖或使糖尿病加重,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甚至萎缩,闭经,肌肉消瘦、无力,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和精神症状等。
2.减弱机体抵抗力。
3.阻碍组织修复,延缓组织愈合。
4.抑制儿童生长发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糖皮质激素
一、抵抗作用:
抗炎作用、免疫抑制和抗过敏作用、抗毒作用、抗休克作用。
二、对系统作用:
1.对血液及造血系统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大剂量可使血小板增多并提高纤维蛋白原浓度,缩短凝血时间;促使中性粒细胞数增多,但却降低其游走、吞噬等功能;还可使血液中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2.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出现欣快、激动、失眠等,偶可诱发精神失常,大剂量可致儿童惊厥或癫痫发作。
扩展资料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S)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cortisol),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
早期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均来自动物脏器的匀浆提取物,生产成本很高,后来随着甾体化学和有机合成的发展,甾体激素的全合成实现,可以由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合成任何一种甾体激素,但考虑到实际生产的成本,人们一般采用薯蓣皂苷苷元作为合成的起始物,薯蓣皂苷是从薯蓣科(Dioscoreaceae) 薯蓣属(Dioscorea)植物如山药、穿山龙等的块根中提取出来的萜类化合物的糖苷,价格较低,薯蓣皂苷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合成氢化可的松的基础上人们继续研究糖皮质激素的结构优化,人们从一个肾癌患者的尿液中提取出一种具有16α-羟基的甾体化合物曲安西龙,发现它具有很好的糖皮质激素,同时又不像氢化可的松那样会引起钠潴留。
参考资料糖皮质激素_百度百科
一、抵抗作用:
抗炎作用、免疫抑制和抗过敏作用、抗毒作用、抗休克作用。
二、对系统作用:
1.对血液及造血系统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大剂量可使血小板增多并提高纤维蛋白原浓度,缩短凝血时间;促使中性粒细胞数增多,但却降低其游走、吞噬等功能;还可使血液中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2.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出现欣快、激动、失眠等,偶可诱发精神失常,大剂量可致儿童惊厥或癫痫发作。
3.对消化系统作用 糖皮质激素能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提高食欲,促进消化,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诱发或加重溃疡。
扩展资料
糖皮质激素(GC)是机体内极为重要的一类调节分子,它对机体的发育、生长、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是机体应激反应最重要的调节激素,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而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剂。
常见的不良反应:
1.水、盐、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表现为向心性肥胖(库欣综合征),出现满月脸、水牛背,痤疮、多毛,高血钠和低血钾、高血压、水肿,高血脂、高血糖或使糖尿病加重,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甚至萎缩,闭经,肌肉消瘦、无力,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和精神症状等。
2.减弱机体抵抗力。
3.阻碍组织修复,延缓组织愈合。
4.抑制儿童生长发育。
参考资料糖皮质激素_百度百科
推荐于2017-09-13
1)对物质代谢的作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肝内糖元异生,增加糖元贮备,还能抑制组织对糖的利用,因而使血糖升高。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类固醇性糖尿病。缺乏糖皮质激素时,血糖下降,饥饿时更加严重,甚至有发生死亡的危险。
糖皮质激素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随组织而不伺,主要促进肝外组织特别是肌组织蛋白分解,并抑制氨基酸进人肝外组织,使血中氨基酸升高。对肝脏,则促进蛋白质合成。糖皮质激素过多可引起生长停滞,肌肉消瘦,皮肤变薄和骨质疏松等。
糖皮质激素对脂肪代谢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促进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分解,使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二是影响体内脂肪重新分布。糖皮质激素过多时,四肢脂肪减少,而面部、躯干、特别是腹部和背部脂肪明显增加,称为向心性肥胖。
2)对各器官系统的作用:作用于血细胞: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使胸腺和淋巴组织萎缩,使血中的淋巴细胞破坏,因此常用于治疗淋巴肉瘤和淋巴性白血病。它还能促进单核细胞吞噬,分解嗜酸性粒细胞,从而使嗜酸性粒细胞在血中含量减少。因此,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可作为判断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指标之一。
作用于血管系统:糖皮质激素能提高血管平滑肌对血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血管平滑肌保持一定的紧张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时,血管紧张性降低,因而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严重时可导致外周循环衰竭。
作用于胃肠道:能增加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生成,因而有诱发或加重溃疡的可能,药用时应予以注意。
作用于神经系统:小剂量可引起欣快感,过多则出现思维不能集中,烦燥不安以及失眠等现象。
(2)影响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因素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一方面受下丘脑—腺垂体调节,另一方面受糖皮质激素在血中浓度的负反馈调节。
1)下丘脑-腺垂体的调节: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经垂体门脉运送到腺垂体,促进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者随体循环血液到肾上腺皮质束状带,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下丘脑促垂体区与神经系统其他部位有联系。因此,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如创伤,精神紧张等,可通过一定的途径引起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从而加强腺垂体和肾上腺皮质的活动。
2)反馈调节:血中糖皮质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它反过来抑制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同时抑制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这种负反馈作用,从而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血中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此外,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也能抑制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分泌。负反馈作用在应激状态下会暂时失效,于是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大大增加,增强了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