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中语文诗歌教学高效课堂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诗歌是文学中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现行的人教版
高中语文教材中,仅必修的五本教材中所选的诗歌讲授篇目就有近二十
首,拓展内容更是数量庞大。诗歌作品上起《诗经》,如《氓》、《采
薇》,下迄当代新诗,如《雨巷》、《再别康桥》,体式各别,风格各
异,大致可以反映我国诗歌发展的轮廓。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作
了这样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
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文学修养。”
我任教高二两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
的学习兴趣和我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
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课本的扉页上和摘抄的笔记本上都认真地写着最
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
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
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我的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我在课
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这让作为语文老师的我隐
隐有些担忧。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甚至有学生会在
我要求背诵一些课外诗歌名篇的时候说“老师,这个高考又不考,不要
背了。”上课的时候也总是抱怨说“老师,讲诗歌的课太乏味了,那么
几句话翻来覆去的讲好几节课,我们都瞌睡了。”
作为一个高中语文老师,面对此种状况,我开始去探索如果能让诗
歌教学的课堂高效,更好的达到我预期的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算
是高效呢?诗歌教学的高效课堂又以什么为衡量标准呢?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
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
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
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
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
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
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
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
发的愉悦交往过程。对照上述高效课堂的标准,我发现自己当前的诗歌
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第一,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落实三维目标,只注重了对诗歌中具体
的表现手法和中心思想的鉴赏,缺乏对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重视。
第二,诗歌教学中以讲授为主,多属于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和答题技
巧,诗歌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缺少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导致学生缺少自主的思考与感悟。
第三,教学手段单一,没有很好的利用教辅资料,多媒体等教学辅
助手段,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较少,使得课堂不够生
动丰富,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致高涨。
第四,讲练关系处理不好,表现在:课堂练习设计不精,教学与练
脱节;以讲代练,教与学脱节;有布置无反馈,练与评脱节。
对于上述不足,我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多种尝试,也自己总
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对此我下面将主要从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课前准备:
1.通过书籍和网络查阅和搜集构建诗歌教学高效课堂的相关资料,
观看名师诗歌教学的课堂实录视频,听师傅以及教研组各位老师诗歌教
学的课,从中学习构建诗歌教学高效课堂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方法。
2.备课过程中加强对诗歌教学高效课堂的探究,多设计侧重学生自
主学习、互动互助的环节,将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授课方法与
新型的创新型自主探究式课堂模式相结合。
二、课堂教学: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改变以往的从介绍作者生平、诗歌写作背景等内容
的传统模式入手,而是借助歌曲、照片、漫画等多媒体手段来营造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与画面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
如,在讲李商隐的《马嵬》之前,先给学生播放李玉刚《新贵妃醉酒》
的演唱视频,从而引出唐明皇、杨贵妃二人爱情故事,以此切入诗歌。
又如,在讲《蜀道难》之前,先让学生观看蜀道的照片,让他们直观的
感受到蜀道的艰险,对诗人对友人过蜀道的担忧之情有所体会。通过这
些新颖的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更加直观
的感受到历史事件与现代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经典的“先学、后教、再练”的教学流程,将
该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诗歌教学的特点紧密融合,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自
己的高效诗歌教学之路。以下以陆游《书愤》的课堂教学环节为例,阐
述我在构建诗歌高效课堂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1、“先学”,即由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先进行
自学。该环节中教师需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
学要求自学,老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自学结束后让学生汇报
自学结果并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以这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
我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首先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要求他们通过
初步的诵读与感知解决这些问题:
(1)诵读诗歌,正音正字:
①重要字音
塞 ( )塞车 ( )塞责 散 ( )散兵
游勇
( )塞外 ( )瓶塞 ( )披头
散发
②解释词义
书愤: 伯仲间:
(2)再读诗歌,分别简述四联内容。试析这四联是怎样巧妙联系在
一起的。
(3)借用典故抒情是《书愤》这首诗的一个突出特点,试分析诗中
使用了哪些典故?各自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
令人意驰心动的,便是所谓“诗眼”。诵读全诗,试析本诗的“诗眼”
是什么?为什么?
2、“后教”,即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并给出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以后解
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做到不只“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在《书愤》的教学中,在学生通过完成上述自学任务之后,我结合
本册教材思路以及单元教学要求,给学生指出鉴赏诗歌的总体方法与步
骤:
(1)因声求气,晓大意
通过看作者、看标题、看注释、看诗句四个步骤,了解本诗作者陆
游生平经历以及诗歌的写作背景,从而理解诗歌大意,并从中猜想出本
诗可能写到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报国欲死无战场,书生无地效孤
忠”的郁愤之情。
(2)以意逆志,抓重点
通过对首、颔、颈、尾四联的逐一分析,理解“世事艰”、“空自
许”等关键词的含义,了解作者运用檀道济“塞上长城”和诸葛亮“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故的用意。
(3)置身诗境,知情感
再次带领学生带着感情跟着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发挥想象,将自
己设想与诗歌所描述的情境之中,更进一步的去理解诗人之“愤”中所
包含的国家危亡关头之“义愤”,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之“悲愤”,以
及这悲愤中仍然未曾破灭的希望与期待,加深学生对陆游的爱国主义情
怀的理解。
高中语文教材中,仅必修的五本教材中所选的诗歌讲授篇目就有近二十
首,拓展内容更是数量庞大。诗歌作品上起《诗经》,如《氓》、《采
薇》,下迄当代新诗,如《雨巷》、《再别康桥》,体式各别,风格各
异,大致可以反映我国诗歌发展的轮廓。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作
了这样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
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文学修养。”
我任教高二两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
的学习兴趣和我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
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课本的扉页上和摘抄的笔记本上都认真地写着最
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
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
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我的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我在课
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这让作为语文老师的我隐
隐有些担忧。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甚至有学生会在
我要求背诵一些课外诗歌名篇的时候说“老师,这个高考又不考,不要
背了。”上课的时候也总是抱怨说“老师,讲诗歌的课太乏味了,那么
几句话翻来覆去的讲好几节课,我们都瞌睡了。”
作为一个高中语文老师,面对此种状况,我开始去探索如果能让诗
歌教学的课堂高效,更好的达到我预期的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算
是高效呢?诗歌教学的高效课堂又以什么为衡量标准呢?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
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
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
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
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
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
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
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
发的愉悦交往过程。对照上述高效课堂的标准,我发现自己当前的诗歌
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第一,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落实三维目标,只注重了对诗歌中具体
的表现手法和中心思想的鉴赏,缺乏对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重视。
第二,诗歌教学中以讲授为主,多属于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和答题技
巧,诗歌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缺少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导致学生缺少自主的思考与感悟。
第三,教学手段单一,没有很好的利用教辅资料,多媒体等教学辅
助手段,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较少,使得课堂不够生
动丰富,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致高涨。
第四,讲练关系处理不好,表现在:课堂练习设计不精,教学与练
脱节;以讲代练,教与学脱节;有布置无反馈,练与评脱节。
对于上述不足,我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多种尝试,也自己总
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对此我下面将主要从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课前准备:
1.通过书籍和网络查阅和搜集构建诗歌教学高效课堂的相关资料,
观看名师诗歌教学的课堂实录视频,听师傅以及教研组各位老师诗歌教
学的课,从中学习构建诗歌教学高效课堂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方法。
2.备课过程中加强对诗歌教学高效课堂的探究,多设计侧重学生自
主学习、互动互助的环节,将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授课方法与
新型的创新型自主探究式课堂模式相结合。
二、课堂教学: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改变以往的从介绍作者生平、诗歌写作背景等内容
的传统模式入手,而是借助歌曲、照片、漫画等多媒体手段来营造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与画面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
如,在讲李商隐的《马嵬》之前,先给学生播放李玉刚《新贵妃醉酒》
的演唱视频,从而引出唐明皇、杨贵妃二人爱情故事,以此切入诗歌。
又如,在讲《蜀道难》之前,先让学生观看蜀道的照片,让他们直观的
感受到蜀道的艰险,对诗人对友人过蜀道的担忧之情有所体会。通过这
些新颖的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更加直观
的感受到历史事件与现代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经典的“先学、后教、再练”的教学流程,将
该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诗歌教学的特点紧密融合,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自
己的高效诗歌教学之路。以下以陆游《书愤》的课堂教学环节为例,阐
述我在构建诗歌高效课堂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1、“先学”,即由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先进行
自学。该环节中教师需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
学要求自学,老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自学结束后让学生汇报
自学结果并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以这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
我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首先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要求他们通过
初步的诵读与感知解决这些问题:
(1)诵读诗歌,正音正字:
①重要字音
塞 ( )塞车 ( )塞责 散 ( )散兵
游勇
( )塞外 ( )瓶塞 ( )披头
散发
②解释词义
书愤: 伯仲间:
(2)再读诗歌,分别简述四联内容。试析这四联是怎样巧妙联系在
一起的。
(3)借用典故抒情是《书愤》这首诗的一个突出特点,试分析诗中
使用了哪些典故?各自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
令人意驰心动的,便是所谓“诗眼”。诵读全诗,试析本诗的“诗眼”
是什么?为什么?
2、“后教”,即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并给出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以后解
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做到不只“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在《书愤》的教学中,在学生通过完成上述自学任务之后,我结合
本册教材思路以及单元教学要求,给学生指出鉴赏诗歌的总体方法与步
骤:
(1)因声求气,晓大意
通过看作者、看标题、看注释、看诗句四个步骤,了解本诗作者陆
游生平经历以及诗歌的写作背景,从而理解诗歌大意,并从中猜想出本
诗可能写到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报国欲死无战场,书生无地效孤
忠”的郁愤之情。
(2)以意逆志,抓重点
通过对首、颔、颈、尾四联的逐一分析,理解“世事艰”、“空自
许”等关键词的含义,了解作者运用檀道济“塞上长城”和诸葛亮“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故的用意。
(3)置身诗境,知情感
再次带领学生带着感情跟着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发挥想象,将自
己设想与诗歌所描述的情境之中,更进一步的去理解诗人之“愤”中所
包含的国家危亡关头之“义愤”,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之“悲愤”,以
及这悲愤中仍然未曾破灭的希望与期待,加深学生对陆游的爱国主义情
怀的理解。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