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理的小故事,100、200字左右,简洁明了 20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个 国外著名故事
传说在1590年,年仅26岁的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了落体实验。他特意邀请了一些大学教授来观看,许多人也闻讯前来围观。
只见伽利略身带两个铁球,一个重45.4公斤(100磅),一个重0.454公斤(1磅),像出征的战士一样,威武地登上塔顶。当他向人们宣布,这一大一小的两个铁球同时下落,将会同时着地的时候,塔下面的人像开了锅似的议论开了:“难道亚里士多德真错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家伙准是疯了!”……
伽利略听到这些议论和讥笑,坦然自若,他胸有成竹地大声说:“先生们,别忙着下结论,还是让事实出来说话吧!”说完,他伸开双手,使两个铁球同时从塔上落下来,只见它们平行下落,越落越快,最后“啪”的一声,同时落地。面对无可辩驳的实验事实,那些亚里士多德的忠实信徒,一个个瞠目结舌,不知所措,只好灰溜溜地走开了。比萨斜塔实验不但推翻了古代权威的错误学说,结束了它对学术界近两千年的统治,而且开创了近代科学实验的新纪元。
第二则 国内小故事
吴有训先生于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受教于留美归来的胡刚复博士。在胡先生的指导下,吴有训在国内即对X射线有了一定的了解。1921年以优异成绩获得赴美留学机会。该年底吴有训赴美,1922年初进入芝加哥大学。其时,著名物理学家A•H•康普顿正以访问学者身份在芝加哥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1923年他正式成为该校教授,该年5月康普顿发表了解释X射线被石墨散射后频率改变现象(后称康普顿效应)的论文。当时也研究这一现象的美国物理界一位重要人物杜安已有所谓“箱子效应”和“三次辐射”的理论,因此他极力反对康普顿的工作。吴有训先后以十几种元素为散射物质进一步做了大量深入研究,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以无法辩驳的事实对康普顿的理论给予了极大支持。这些成果得到了国际物理界的关注和承认。相关数据被一些国际著作引用。吴先生1926年获博士学位。国外有的物理教科书,因尊重吴先生的工作而将康普顿效应称为康普顿—吴有训效应。
还有几个 有名物理学家的 小故事~~
钱学森
一次导弹发射的试验马上就要开始了,可是当时的天气很坏,到底能发不能发,试验基地的司令员、参谋长和钱学森的意见不同。按照当时的规定,每次发射报告上面必须有三个人同意的签字,然后再请示聂荣臻元帅的批准。可是当时司令员和参谋长都说不能发,而钱学森却非常有信心的说能发射,这样就形成了2:1的局面,于是就把只有钱学森一个人签字的报告送给了聂帅。没想到,聂帅很爽快地批准发射,并说要是只有那两位签字而没有钱院长的签字,我倒不敢批了。你猜这发导弹发射成功没?结果是这一发导弹还真的打成功了。
泡利
一次,在后来发现反质子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塞格雷做完一个报告和泡利等离开会议室时,泡利对他说:“我从来没有听过象你这么糟糕的报告。”当时塞格雷一言未发。泡利想了一想,又回过头对与他们同行的瑞士物理化学家布瑞斯彻说:“如果是你做报告的话,情况会更加糟糕。当然,你上次在苏黎士的开幕式报告除外。”
费雪
在德国,很多人都喜欢听音乐会或看歌剧,费雪也是一位爱好者。工作之余,只要音乐厅、歌剧院有演出,他是必到的观众。一天,正好城里有歌剧演出,实验结束后费雪把实验室收拾好,就动身前往歌剧院。他一进歌剧院就发现一些人离他远远地,他没有介意,开始找自己的座位;找到座位,刚一落座,周围的观众就表现出异样:开始时是相互交头接耳,继而好象有人发出了什么命令似的,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掏出手绢捂住鼻子,像躲避瘟疫一样扭转身子,还有人想逃离座位。终于有人受不了,大声叫道:“哪里来的臭气,谁把这个刚从马棚出来的马夫放进剧场来了!”这时费雪才如梦初醒,原来是自己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他忙站起身来,赶快离开了剧场。回到家里,费雪认真洗过澡,又从里到外换了衣服,但是臭味依然存在,就好象是从皮肤里散发出来的一样。费雪有点懊丧,看来歌剧看不成了。但是为了科学研究,这点牺牲算不了什么。
居里夫人
就在居里夫妇声名日盛,进一步对镭进行研究时,居里先生却不幸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去世了。居里夫人忍着巨大的悲痛,谢绝了巴黎官方要为居里先生举行游行和演说,只请求用最简单的仪式把居里先生葬在故乡他母亲的墓地里。
居里夫人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对镭进行深入研究。她还组织了镭研究小组,把镭这一神秘元素介绍给世界各国。1911年12月,瑞典科学博士学院宣布授予她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金。在诺奖的历史上,两次获取此奖的,只有居里夫人。按照惯例,居里夫人要到斯德哥尔摩作一次公开的演讲。伴随她前往的有她的姐姐和她的长女绮瑞娜。
诺贝尔
诺贝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的财产累计达30亿瑞典币。但是他与许多富豪截然不同。他一贯轻视金钱和财产,当他母亲去世时,他将母亲留给他的遗产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只是留下了母亲的照片,以作为永久的纪念。他说:“金钱这东西,只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就够用了,若是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才的祸害。有儿女的人,父母只要留给他们教育费用就行了,如果给予除教育费用以外的多余的财产,那就是错误的,那就是鼓励懒惰,那会使下一代不能发展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聪明才干。”
传说在1590年,年仅26岁的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了落体实验。他特意邀请了一些大学教授来观看,许多人也闻讯前来围观。
只见伽利略身带两个铁球,一个重45.4公斤(100磅),一个重0.454公斤(1磅),像出征的战士一样,威武地登上塔顶。当他向人们宣布,这一大一小的两个铁球同时下落,将会同时着地的时候,塔下面的人像开了锅似的议论开了:“难道亚里士多德真错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家伙准是疯了!”……
伽利略听到这些议论和讥笑,坦然自若,他胸有成竹地大声说:“先生们,别忙着下结论,还是让事实出来说话吧!”说完,他伸开双手,使两个铁球同时从塔上落下来,只见它们平行下落,越落越快,最后“啪”的一声,同时落地。面对无可辩驳的实验事实,那些亚里士多德的忠实信徒,一个个瞠目结舌,不知所措,只好灰溜溜地走开了。比萨斜塔实验不但推翻了古代权威的错误学说,结束了它对学术界近两千年的统治,而且开创了近代科学实验的新纪元。
第二则 国内小故事
吴有训先生于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受教于留美归来的胡刚复博士。在胡先生的指导下,吴有训在国内即对X射线有了一定的了解。1921年以优异成绩获得赴美留学机会。该年底吴有训赴美,1922年初进入芝加哥大学。其时,著名物理学家A•H•康普顿正以访问学者身份在芝加哥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1923年他正式成为该校教授,该年5月康普顿发表了解释X射线被石墨散射后频率改变现象(后称康普顿效应)的论文。当时也研究这一现象的美国物理界一位重要人物杜安已有所谓“箱子效应”和“三次辐射”的理论,因此他极力反对康普顿的工作。吴有训先后以十几种元素为散射物质进一步做了大量深入研究,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以无法辩驳的事实对康普顿的理论给予了极大支持。这些成果得到了国际物理界的关注和承认。相关数据被一些国际著作引用。吴先生1926年获博士学位。国外有的物理教科书,因尊重吴先生的工作而将康普顿效应称为康普顿—吴有训效应。
还有几个 有名物理学家的 小故事~~
钱学森
一次导弹发射的试验马上就要开始了,可是当时的天气很坏,到底能发不能发,试验基地的司令员、参谋长和钱学森的意见不同。按照当时的规定,每次发射报告上面必须有三个人同意的签字,然后再请示聂荣臻元帅的批准。可是当时司令员和参谋长都说不能发,而钱学森却非常有信心的说能发射,这样就形成了2:1的局面,于是就把只有钱学森一个人签字的报告送给了聂帅。没想到,聂帅很爽快地批准发射,并说要是只有那两位签字而没有钱院长的签字,我倒不敢批了。你猜这发导弹发射成功没?结果是这一发导弹还真的打成功了。
泡利
一次,在后来发现反质子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塞格雷做完一个报告和泡利等离开会议室时,泡利对他说:“我从来没有听过象你这么糟糕的报告。”当时塞格雷一言未发。泡利想了一想,又回过头对与他们同行的瑞士物理化学家布瑞斯彻说:“如果是你做报告的话,情况会更加糟糕。当然,你上次在苏黎士的开幕式报告除外。”
费雪
在德国,很多人都喜欢听音乐会或看歌剧,费雪也是一位爱好者。工作之余,只要音乐厅、歌剧院有演出,他是必到的观众。一天,正好城里有歌剧演出,实验结束后费雪把实验室收拾好,就动身前往歌剧院。他一进歌剧院就发现一些人离他远远地,他没有介意,开始找自己的座位;找到座位,刚一落座,周围的观众就表现出异样:开始时是相互交头接耳,继而好象有人发出了什么命令似的,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掏出手绢捂住鼻子,像躲避瘟疫一样扭转身子,还有人想逃离座位。终于有人受不了,大声叫道:“哪里来的臭气,谁把这个刚从马棚出来的马夫放进剧场来了!”这时费雪才如梦初醒,原来是自己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他忙站起身来,赶快离开了剧场。回到家里,费雪认真洗过澡,又从里到外换了衣服,但是臭味依然存在,就好象是从皮肤里散发出来的一样。费雪有点懊丧,看来歌剧看不成了。但是为了科学研究,这点牺牲算不了什么。
居里夫人
就在居里夫妇声名日盛,进一步对镭进行研究时,居里先生却不幸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去世了。居里夫人忍着巨大的悲痛,谢绝了巴黎官方要为居里先生举行游行和演说,只请求用最简单的仪式把居里先生葬在故乡他母亲的墓地里。
居里夫人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对镭进行深入研究。她还组织了镭研究小组,把镭这一神秘元素介绍给世界各国。1911年12月,瑞典科学博士学院宣布授予她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金。在诺奖的历史上,两次获取此奖的,只有居里夫人。按照惯例,居里夫人要到斯德哥尔摩作一次公开的演讲。伴随她前往的有她的姐姐和她的长女绮瑞娜。
诺贝尔
诺贝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的财产累计达30亿瑞典币。但是他与许多富豪截然不同。他一贯轻视金钱和财产,当他母亲去世时,他将母亲留给他的遗产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只是留下了母亲的照片,以作为永久的纪念。他说:“金钱这东西,只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就够用了,若是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才的祸害。有儿女的人,父母只要留给他们教育费用就行了,如果给予除教育费用以外的多余的财产,那就是错误的,那就是鼓励懒惰,那会使下一代不能发展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聪明才干。”
展开全部
国王让金匠做了一顶新的纯金王冠。但他怀疑金匠在金冠中掺假了。可是,
做好的王冠无论从重量上、
外形上都看不出问题。
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
德。
阿基米德日思夜想。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慢慢坐进澡堂时,水从盆边
溢了出来,他望着溢出来的水,突然大叫一声:
“
我知道了!
”
竟然一丝不挂地跑
回家中。原来他想出办法了。
阿基米德把金王冠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缸中,一些水溢出来了。他取了王冠,
把水装满,
再将一块同王冠一样重的金子放进水里,
又有一些水溢出来。
他把两
次的水加以比较,
发现第一次溢出的水多于第二次。
于是他断定金冠中掺了银了。
经过一翻试验,他算出银子的重量。当他宣布他的发现时,金匠目瞪口呆。
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王。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一条原
理:
即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重量,
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
这条原理后人以阿
基米德的名字命名。一直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测定船舶载重量等。
做好的王冠无论从重量上、
外形上都看不出问题。
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
德。
阿基米德日思夜想。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慢慢坐进澡堂时,水从盆边
溢了出来,他望着溢出来的水,突然大叫一声:
“
我知道了!
”
竟然一丝不挂地跑
回家中。原来他想出办法了。
阿基米德把金王冠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缸中,一些水溢出来了。他取了王冠,
把水装满,
再将一块同王冠一样重的金子放进水里,
又有一些水溢出来。
他把两
次的水加以比较,
发现第一次溢出的水多于第二次。
于是他断定金冠中掺了银了。
经过一翻试验,他算出银子的重量。当他宣布他的发现时,金匠目瞪口呆。
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王。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一条原
理:
即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重量,
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
这条原理后人以阿
基米德的名字命名。一直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测定船舶载重量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