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究竟是什么意思?
2018-12-04
展开全部
1、如果是要谈论经文的释义,那么,应当根据前后文来分析,原来的经文讲的究竟是什么意思。这才能够避免断章取义。脱离原来的经文,只就这一句来谈论,会衍生许多不同的意思,从而失去原意。
2、我是在搜索“过去心”时,看到了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搜索过去心呢,因为我在想到“得失心”的时候,心里面浮现了这一句经文,所以,我想详细了解一下过去心。这是缘起。
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怎么会跟得失心关联到一起呢。
得失心重的人,容易纠结于过去发生的种种,容易纠结于现在发生的种种,容易纠结于将要发生的种种。这种人执念很深。
要如何解脱呢,“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可以给人一点启发。如果放下过去,放下现在,放下未来,那么,就像卸下重担,心灵反而变得通透。这时候,更加容易产生智慧。
2、我是在搜索“过去心”时,看到了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搜索过去心呢,因为我在想到“得失心”的时候,心里面浮现了这一句经文,所以,我想详细了解一下过去心。这是缘起。
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怎么会跟得失心关联到一起呢。
得失心重的人,容易纠结于过去发生的种种,容易纠结于现在发生的种种,容易纠结于将要发生的种种。这种人执念很深。
要如何解脱呢,“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可以给人一点启发。如果放下过去,放下现在,放下未来,那么,就像卸下重担,心灵反而变得通透。这时候,更加容易产生智慧。
展开全部
这位同修,你好。
这个其实说来话长,非一生一世可以说得清。你可以参考许多许多高僧大德的书籍来理解。我试着来简要回答下:
“心”指的是什么呢?华严五祖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将心分四种:1.肉团心。即心脏。2.缘虑心。六根追逐六尘产生思虑、心理活动。3.集起心。专指第八识,阿赖耶识。4.坚实心。即如来藏,清净自性心,又称真实心。
在《金刚经》里,须菩提向世尊提问“云何降伏其心”?佛陀回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以说整部《金刚经》就是要解决这个“心”的问题,这个人生永恒的主题。
佛法最难了解的是大乘佛法,尤其是最上乘的佛法。佛说《金刚经》则是为最上乘人说的。从句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知道,按照平常所证的果位上讲,三贤位的菩萨叫菩萨,十地菩萨叫摩诃萨。按照判教的解释,三乘教的菩萨叫菩萨,实教一乘的菩萨叫摩诃萨。按五教家来讲,始教的菩萨叫菩萨,终教、顿教、圆教的菩萨叫摩诃萨。圣人如此,何况我们凡夫难以理解也属正常。.“三心不可得”中对心的理解还可以从几个公案中去体会,一个是二祖慧可求初祖达摩安心的事;另一个是德山吃点心的公案。都说明了佛法需要我们来广修六度万行而不住相,无住生心,通过闻、思、修证才能提高真实智慧,得大自在,见性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这个其实说来话长,非一生一世可以说得清。你可以参考许多许多高僧大德的书籍来理解。我试着来简要回答下:
“心”指的是什么呢?华严五祖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将心分四种:1.肉团心。即心脏。2.缘虑心。六根追逐六尘产生思虑、心理活动。3.集起心。专指第八识,阿赖耶识。4.坚实心。即如来藏,清净自性心,又称真实心。
在《金刚经》里,须菩提向世尊提问“云何降伏其心”?佛陀回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以说整部《金刚经》就是要解决这个“心”的问题,这个人生永恒的主题。
佛法最难了解的是大乘佛法,尤其是最上乘的佛法。佛说《金刚经》则是为最上乘人说的。从句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知道,按照平常所证的果位上讲,三贤位的菩萨叫菩萨,十地菩萨叫摩诃萨。按照判教的解释,三乘教的菩萨叫菩萨,实教一乘的菩萨叫摩诃萨。按五教家来讲,始教的菩萨叫菩萨,终教、顿教、圆教的菩萨叫摩诃萨。圣人如此,何况我们凡夫难以理解也属正常。.“三心不可得”中对心的理解还可以从几个公案中去体会,一个是二祖慧可求初祖达摩安心的事;另一个是德山吃点心的公案。都说明了佛法需要我们来广修六度万行而不住相,无住生心,通过闻、思、修证才能提高真实智慧,得大自在,见性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过去的已成为过去,何必多忆。现在的即将成为过去,何必留恋,未来的还未发生,何必多求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同修你好。只有修行到了境界才可以明白此句意思,三心不得是进入空的境界,继续努力修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