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刻尔克大撤退对当今影响?
敦刻尔克大撤退对当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军事层面:至今世界各国对于二战初期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交战各方的战略战术的运用依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而且,敦刻尔克大撤退作为一个著名的战例,对于推动现代军事理论的发展也是有着很重大的意义。
2、政治层面:英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亨利·莫尔指出,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这绝不是一场奇耻大辱的败退。美国军事历史学家则把敦刻尔克撤退列为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战役之首。而德国陆军上将蒂佩尔斯基在战后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写到:“英国人完全有理由为他们完成的事业感到自豪!”
3、总结:在二战中,与战争初期盟军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相对应的就是战争末期盟军攻入德国本土,以及战后盟国对德国的分区占领。而这些对于战后的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另外,敦刻尔克大撤退对于战后德国认识发动战争的错误和危害,以及加速当今欧洲各国的相互融合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方面典型的例子就是2010年05月29日,欧洲各位(包括德国)联合纪念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大撤退(英语BattleofDunkirk;法语Bataillede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进行的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行动使英国最终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虽然这次大规模的撤退行动成功的挽救大量的人力,可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英国本土地面防卫发生严重的问题。
如果,英国远征军主力无法撤回英国,对于英国而言,如此惨重的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尽管英军失去了大量的装备和军需物资,但保留下一批经过战争考验的官兵,为以后的战争保留了一大批具有战斗经验的官兵,这些回到英国的官兵,绝大部分都成为日后反攻的骨干力量。敦刻尔克的意义就在于,英国保留了继续坚持战争的最珍贵的有生力量。
敦刻尔克大撤退并不是一次战役,甚至可以说,是在德军的穷追猛打之下被逼无奈的逃亡之举,但正是这一逃亡,为盟军保存了日后反攻的主力为将德意日法西斯最终送上断头台奠定了基础。或许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决定刚刚作出的时候,会有大量的军人表示不解,甚至反对。在他们眼里,战斗,乃至是死亡,才是一名优秀军人的真正归宿。他们没有错,但有的时候,退却却是为了更好的前进,为了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此外,蒙哥马利在扭转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困局中,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虽然他当时仅仅是一名不为人知的师长,但历史给了他一个宝贵的机会,而他没有因为职位的低下而退却,相反凭借自己的才华抓住了这一机会,所以才成就了自己,成就了历史。
敦刻尔克大撤退影响的何止是欧洲关系
30万盟军顺利撤退,可以说直接影响二战以后的战局,这些主力部队要是被消灭了,谁来跟德军打
如果当时盟军战败,那现在的欧洲甚至世界的格局都要改写了
如果敦刻尔克大撤退失败,那么德国一定会赢得二战,毫无疑问,英国也绝不会有意外的会被马上占领。直接影响了二战的成败,否则今天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在西方媒体和影视宣传下,敦刻尔克的意义超过了历史真实意义。
1.决定二战成败的是美国强大工业和苏联钢铁洪流,英国在二战中已经不是决定性力量。敦刻尔克的士兵只用于保卫本土和在北非的拉锯。
只是战后的影视宣传和丘吉尔的回忆录把它夸大了而已。
2.当今世界格局是二战决定的。谁在二战中有更高贡献,谁就在当今世界有更大的“大义”名分。
3.所以俄罗斯理直气壮占据着北方四岛,所以中国一再宣传日本罪行,一再主张抗日战争也是二战一部分,所以美国一直拍抗德片和抗日片,一直理直气壮占领着太平洋岛屿,一直理直气壮在日本本土和琉球驻军。
4.这几个国家都在提醒世界:老子在二战中打的尸山血海,才维护了这个世界的“正义”。当今蓝星,我就是正义,我就是强权。我拥有国际特权,是理所应当。
5.所以日本急不可耐地想把二战这一页翻过去,最好所有人都忘记二战历史,至于某国设立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某国某省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必须反对,不可饶恕。
6.所以德国虔诚赎罪,纳粹成为恶魔,时至今日,大家谈起德国,无不交口称赞。
这两个国家,其实是在用极左和极右两个方向想要翻过二战这一页,让所有人忘记二战。
英法当然也要凑热闹。依靠还算不错的舆论宣传能力,英国人出书,拍电影,搞纪录片无所不能,能说的战役都说一遍,一战二战都不能漏,吹不了胜利就要大谈情怀和生命。总之无论如何也要刷刷自己在二战的存在感。
古有丘吉尔写回忆录,今有诺兰拍敦刻尔克。从这位英国前首相开始,把二战的贡献拉到自己头上,把自己的锅甩到队友头上就是英国人的传统。事实上,和英国人一起打仗的都被龙虾兵坑过,法国人在敦刻尔克,美国人在阿登,中国人在缅甸。这帮英国人,出力不行,抢功劳甩锅倒是一把好手。
军事层面。
至今世界各国对于二战初期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交战各方的战略战术的运用依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而且,敦刻尔克大撤退作为一个著名的战例,对于推动现代军事理论的发展也是有着很重大的意义。
敦刻尔克大撤退(英语:Dunkirk Evacuation,法语:Bataille de 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英法联军的军事撤退行动。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虽然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大规模撤退行动使英国及法国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但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导致英国本土的地面防卫出现严重问题。
此次撤离,标志着英国势力撤出欧洲大陆,欧洲除英国以外的主要地区落入德国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