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 是什么意思
2024-11-25 广告
桑榆[sāng yú]意思:指桑树与榆树。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没辩码以喻事之后阶段。比喻晚年;垂老之年。喻指隐居田园。
一、桑榆基本释义:
1、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借指落日余光处。
2、比喻晚年。
二、桑榆引证解释:
太阳已落在西边的桑树和榆树间的黄昏景象,借指落日余光处。
南朝 范晔《后枯哪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白话释义: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三、桑榆用法示例:
1、老伯以种花、养雀来度过桑榆晚景。
2、“失之东篱,收之桑榆”是一句放之于行销领域同样适用的古老谚语。
扩展资料
桑榆近义词:晚年、暮年
一、晚年
【词语】:晚年
【拼音】:wǎn nián
【释义】:年老之时。
示例:
1、儿女们要孝敬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
2、我们祝愿爷爷健康长灶辩寿,晚年幸福。
二、暮年
【词语】:暮年
【拼音】:mù nián
【释义】:晚年;老年。
示例:
1、少年时的放纵无度是暮年的汇票,大概在三十岁当前便会加上本钱的支付。
2、别人都说,人到了暮年,比起自己干过的事,会更后悔没有干过一些事情。
桑榆的意思是桑树与榆树。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以喻事之后阶段。比喻晚年;垂老之年。喻指隐居田园兄手。
一、拼音
桑榆 [ sāng yú ]
二、出处
唐代· 王勃《滕王阁序》:“北海铅燃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白话释义:
北海虽然遥远,乘着大风仍然可以到达;晨光虽已逝去,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性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走到穷槐尘虚途的就哭泣的行为呢!
扩展资料
相关成语
一、桑榆暮景 [ sāng yú mù jǐng ]
释义:指照在桑树、榆树梢上的落日余晖,比喻老年的时光。
出处: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翻译:岁月抵达桑榆之年的迟暮,光影和声响都已无法追回。自我审思并非金石之体,顿挫嗟叹间令我满心忧悲。
二、收之桑榆 [ shōu zhī sāng yú ]
释义:指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指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翻译:回溪在秦、晋、豫交界处,为陕西东大门,而渑池在河南,位于回溪以东,显然,不是指“在西边失败了,最后在东边胜利了。
桑榆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āng yú,指桑树与榆树。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以喻事之后阶段。比喻晚年;垂老之年。喻指隐居田园。出自《后汉书·冯异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慧基局到补偿,比喻为时不晚。东隅:日出东方,故前让以东隅指早晨。也指东方。桑榆:傍晚日影落在桑榆树梢,指黄昏,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语。
扩展资料: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敉平赤眉军。锋则赤眉佯败,在回溪之地大破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复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奖之,谓冯异初虽在回溪失利,但终能在渑池获胜。可谓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终有所得,当论功行赏,以表战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失之东隅
词目:桑榆
拼音:sāng yú
基本解释
(1) [sunset] 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借指落日余光处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2) [old age] 比喻晚年
桑榆晚景
词语延伸
东隅已逝,桑榆未晚。
详细解释
(1).桑树与榆树。 汉·刘向 《九叹·怨思》:“孤雌吟於高墉兮,鸣鸠栖於桑榆。”《晋书·夏侯湛传》:“鸿鹄一举,横四海之区,出青云之外,而尺鷃不陵桑榆。”
(2).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夫杲日流景,则列星寝耀;桑榆既夕,而衡码液辰象粲然。” 清 魏源 《客怀八首柬龚定庵舍人》诗之四:“安得遵云衢,及此桑榆光。”
(3).《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因以喻事之后阶段。 唐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桑榆傥可收,愿寄相思字。” 金咐物·元好问 《酬韩德华送归之作》诗:“桑榆傥可收,岁事在穮蓘。” 刘国钧 《辛壬之间杂诗》之四:“兵谏匆匆事有无,将军计已失桑榆。”
(4).比喻晚年;垂老之年。《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李善注:“日在桑榆,以喻人之将老。”《隋书·王韶传》:“加以今年六十有六,桑榆云晚,比於畴昔,昏忘又多。” 宋·范成大 《次韵郑校书参议留别》:“后会吾衰矣,桑榆一茧丝。” 清·沈起凤 《谐铎·虎痴》:“况我年近桑榆,家无兰玉。”
(5).喻指隐居田园。《魏书·逸士传·眭夸》:“或人谓 夸 曰:‘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榆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