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说明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1)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①“汉承秦制”。②汉武帝用布衣为相;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为尚书令,形成“中朝”;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称“外朝”。③东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的权力,形成决策的中枢机构。④魏晋南北朝时,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⑤隋唐时期,确立了三省六部制。⑥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合称“二府”。后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削弱相权。⑦元朝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2)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①汉初郡国二制并行。汉武帝时,解除王国军政大权,分全国为州,作为监察区,并设刺史。②到东汉末年,州逐渐演变成地方行政区。地方行政区由郡县两制转变成州、郡、县三级。③隋初形成洲县两级制。④唐太宗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道逐渐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唐朝中后期,设置藩镇,形成藩镇割据局面。⑤宋朝地方行政政权分为州县两级,又将唐朝的“道”改为“路”,在州县之上。⑥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3)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比较:不同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盛行时代 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 封建社会地方行政制度,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 确立于元朝和中央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 郡县则是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行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作用 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其残余势力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 郡县制和行省制度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相同点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结果在一定时期内部产生了积极作用(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①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从未中断,因此源流分明,沿革清晰。②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在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神授,君权至上,以神权服务于君权。在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下级依附上司,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君主一人全面垄断了全国的一切大权,国家所有政治制度内容的设置,无一不是为了确保这种权力的集中,确保君主意旨的畅通无阻。③人治高于法治。人治的实质是权治、官治,是独裁统治。④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是相当完备的,从君主到臣僚,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统治网络严密周全。⑤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⑥在漫长的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⑦自始至终:充斥着皇帝与丞相,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纯手打,望采纳!!!!
2013-09-06
展开全部
政治制度演变 :
趋势:中央权力削弱地方权力,君权削弱相权
1、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建立。
2、确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3、巩固(西汉):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三乱。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当于宰相,相互牵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专权,又一定程度上牵制君主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②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5、加强(北宋):采取“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
6、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
7、强化衰落(明清):明朝废丞相,形成君主独裁的局面,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还遍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强化的突出表现。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趋势:中央权力削弱地方权力,君权削弱相权
1、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建立。
2、确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3、巩固(西汉):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三乱。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当于宰相,相互牵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专权,又一定程度上牵制君主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②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5、加强(北宋):采取“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
6、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
7、强化衰落(明清):明朝废丞相,形成君主独裁的局面,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还遍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强化的突出表现。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