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广大家长中倡导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

要在广大家长中倡导()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 要在广大家长中倡导( )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9-06
展开全部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有四点:(1)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2)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3)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4)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可是相当长的时间里,许多家长,甚至老师对此都有误解。因而,出现许多怪现象:
1. 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陪读,给孩子作业上签字,甚至还得判作业、买各种辅导书、甚至勉为其难地设计练习题……
2. 一些孩子之所以学习成绩好,被认为是家长文化程度高、善于辅导孩子的结果。假如.家长承担不了这个责任,那么,就花钱请“家教”,甚至把孩子寄养在教师家……
3. 孩子学习不好,班主任就可以不留情面的批评、指责家长,家长也自认为该挨批评,谁让自己不能辅导孩子呢?……
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教育现象。这是一种“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天”的奇怪现象。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延续,辅导孩子学习课程也不是家长的主要责任。家庭教育是“做人”的教育,是“发现”的教育。家长承担的任务主要是“德育”,而不是“智育”;主要是熏陶,而不是“训练”。
首先,家长要着力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习惯培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可见习惯对人一生影响之大。
那么,家长应该培养小学生哪些好的习惯呢?
上小学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待人接物的习惯的养成更为重要了。因为,这意味着孩子已真正从家庭走向学校,从单纯的孩子变为学生。
一、要培养孩子健康有序的生活习惯。如按时起居,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要求孩子用完学习用具后要按顺序收拾好,以便于明天再用。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逐渐养成守时、整洁、严谨、有条理的好习惯。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立一些必要的规矩。从孩子的“鸡毛蒜皮”人手,从事情的苗头处人手,不能等问题成型后再解决。当孩子能很好的履行“规矩”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受到了称赞,下次定会重复这种良好行为的。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成绩的优与劣,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孩子的智力,而取决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浓厚的课外阅读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当日事当日毕”的习惯、凡事爱问个“为什么”的思考习惯、正确的学习姿势……等等。
习惯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求家长要有坚强的教育意志。不少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方面取得了成效,这是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要求、耐心地训练的结果。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必须家庭内部要求一致,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从而形成合力一起抓,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要求孩子有良好习惯,家长要以身示范。要求孩子讲文明礼貌,家长就不能说脏话;要求孩子玩完玩具收回原处,家长就要做到有条有理,东西不能乱扔乱放;要求孩子爱读书,家长无论怎样忙,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成为一个有终身读书学习习惯的人。
其次,要对孩子进行健全人格的塑造。
家庭教育主要的任务是“做人”的教育,因此,家长要转变传统的成才观、教育观。要把“做人”放在首位,把“成才”放到第二位。要端正培养教育子女的目的。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是自己未完成的人生理想的实现者和继承者,是光宗耀祖、人前风光的筹码。孩子没考上大学,没成为什么家,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败。没意识到孩子是国家的一个公民,作为一个公民,不一定全要有高学历,但应该是一个能自食其力的、身体健康、心态正常、人格高尚的人。
对孩子人格塑造,主要有那些内容呢?
孩子应该是一个对别人、对社会能有一颗仁爱之心的人,有了它,才能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及社会其他人,才能对生活对国家充满责任感;有能理解、宽容他人的胸怀,才能学会在未来的社会里与人协作相处;对自己要乐观自信,无论处于什么困难境地,都会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获得成功。相反,如果一味的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对孩子健全人格、良好心态的塑造,很可能培养出学业成绩优秀、学历很高,但自私、冷漠、偏狭的人。
孩子一时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一生的失败,“第10名现象”告诉人们:在校时的尖子生,走向社会后未必一定是最优秀的;在校时成绩平平者,走向社会后有的倒是后劲十足,成功者大有人在。
最后,要努力观察、发现孩子的个性特征,善于因材施教。
俗话说,“一娘养九子,九子不一般”。正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生活中很难看到两个绝对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他们既有遗传的作用,又会发生变异;既有天性的左右,又有环境的影响。有的生性懦弱,有的天生强悍,有的性格缓慢,有的性格急躁,有的喜欢自我表现,有的则安于沉默。天性无好坏,往往各有长短,五音不全者,可能动手能力极强,能歌善舞者,也许逻辑思维不敏捷……
孩子的个性特征,谁最了解呢?毫无疑问,应该是家长。原因至少有二:一是家长与孩子相处时间最长,有能力、有条件发现孩子的个性特点,长处是什么,短处在哪里。二是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最关心,寄希望最大,当然也最有发现自己孩子特点的愿望和兴趣。
教育是一种“根雕”,只能顺其自然,而不是“泥塑”,任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总之,“吃草的骆驼别喂肉”。
当今,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管孩子的天资如何,不管孩子的兴趣是什么,一相情愿地设计孩子,把孩子当作橡皮泥捏来捏去。今天学钢琴,明天练舞蹈,后天又去画画。到头来孩子苦不堪言,家长疲惫失望。不仅成才无望,而且很可能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对学习丧失了兴趣。这种现象在学龄前和小学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成功的家长都不会勉为其难。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从小在农家长大。在那只求温饱的时代,他的求学过程并未受到压力,功课一直都很好。由于他很喜欢画漫画,在中学二年级那年,投稿便被录用。在作者简历中他并未注明年龄,录取单位不明就里,寄来通知信函,请他到台北工作,于是15岁的他就离乡背井,只身来到全然陌生的台北。
大概正是由于这样的经历吧,蔡志忠先生在教子观上,一再强调自由和自然。自由,就是要给孩子充分的选择自由;自然,就是根据孩子的天性因势利导。
有一次,妻子到法国出差,蔡志忠先生送孩子上钢琴课。车到达目的地前,女儿却说,不想上钢琴课,她想学的其实是笛子。蔡志忠先生听了,竟毫不犹豫,立刻便把车调回头,一路开回家。孩子很不安地问道:“可是妈妈刚交了四千元的学费,怎么办?”蔡志忠先生回答说:“那只好算了,因为人比钱更重要。”
蔡志忠先生说,四千元,对他来说,虽不算多,可也不算少。但他认为钱可以再赚。但是,孩子的自由是用钱买不到的,童年也是不会重来的。强迫孩子学习所不喜欢的项目,那会根深蒂固地在心中留下抹不去的阴影。
蔡志忠先生认为,父母不仅不要具体地为孩子安排成长的道路,在宏观上,也应顺其自然。他说,台北的许多父母常告诉孩子:“你不是池中之鱼,你是人中之龙。”督促孩子一心想成龙、成凤,出发点当然无可非议,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常常是经过了数十年的努力,孩子才终于发现自己只是“池中鱼”,根本没有能力达到父母的期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9-06
展开全部
要在广大家长中倡导( 艰苦历人 )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我建议将成才改为成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9-06
展开全部
素质教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