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有哪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知识点总结 也就是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和现阶段关系到社会的热点问题 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 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第四课考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2、商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3、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帝王后代
分封制的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分封制的局限性:造成了周后期诸侯割据争霸,社会动荡。
4、西周的宗法制
内容:是一种继承和分配制度,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5、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根据大宗小宗而形成严格的等级制。
6、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割据混乱局面,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国家一体格局的形成。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央:皇帝制度(表现)
三公九卿制(三公的职能)
地方:郡县制
郡县制实施的意义: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3、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区别:
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①“汉承秦制”,有所变化:汉武帝时,重用尚书令、侍中等,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
② 三省六部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既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立的六部,则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使此后历朝都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
③ 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分化事权):三省六部有名无实,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权利,后又枢密使分割军权,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相权,三司掌管财政削弱相权;
④ 元朝:废三省,行一省制——中书省,六部归其下;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①汉代:汉初郡、国制并行,“七国之乱”后王国开始削弱;武帝实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王国名存实亡。武帝分全国为13州,设刺史监察地方。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制转变成为州郡县三级制。
③宋代:军事上,把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上,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监察,削减节度使权力。
财政上,地方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转运中央或指定地点,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④元代:创立实行行省制度,在地方设置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或州、 县,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意义:行省制度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 在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迹。
② 在中央政权中,皇帝制度不断加强;在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君权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丞相。
③ 在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关系中,中央都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④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内阁制
目的: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 设立:明成祖
影响: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加强了专制统治。
2、军机处 设置时间:雍正年间
作用:提高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II.【要点归纳透析】
一、如何认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作用:在我国这种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其积极作用是主流,①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③防止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镇压人民起义,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使社会环境和平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③保证了中外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④推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发展后期,专制主义已经发展到极限,以消积作用为主,这主要表现在:①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压迫十分残酷。②束缚了商品经济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③导致思想禁铜和文化专制,严重阻碍科技文化发展,因而只有消灭这种制度,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④两大矛盾:①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两大矛盾:一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势力的矛盾,二是在中央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在中央集权过程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日益强化
⑤发展趋势:从专制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其发展总趋势有三:①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②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③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
①秦形成确立:秦朝统一后建立起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这成为以后封建王朝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②西汉巩固:西汉政治的重要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隋唐完善:隋朝采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④宋朝加强:中央集中行政权,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使于皇帝直接控制。
⑤元朝新发展:元朝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是实行行省制度,另外对边疆地区也加强了管辖。
⑥明清强化:明清时期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需要强权加以维持。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归六部,集皇权、相权于一身。清朝封建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增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
III.【典型例题解析】
一、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根据左图有关信息回答分封制的主要特点。
(2)根据右图有关信息回答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它与分封制有何相似之处。
(3)简要分析秦建立郡县制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周天子将王族和功臣以及先代帝王后代分封到各地为诸侯,诸侯还要按宗法制对下属的卿大夫进行再分封,这样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
(2)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设郡县。相似点:统治体制呈金字塔形,都体现了集权和等级制度。
(3)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准。
三、“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新唐书)概述汉、唐、北宋、明朝统治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办法来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
参考答案:
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实行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
北宋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政权。
明太祖则废了丞相制度,把中央政权分属六部.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 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第四课考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2、商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3、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帝王后代
分封制的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分封制的局限性:造成了周后期诸侯割据争霸,社会动荡。
4、西周的宗法制
内容:是一种继承和分配制度,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5、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根据大宗小宗而形成严格的等级制。
6、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割据混乱局面,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国家一体格局的形成。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央:皇帝制度(表现)
三公九卿制(三公的职能)
地方:郡县制
郡县制实施的意义: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3、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区别:
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①“汉承秦制”,有所变化:汉武帝时,重用尚书令、侍中等,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
② 三省六部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既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立的六部,则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使此后历朝都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
③ 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分化事权):三省六部有名无实,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权利,后又枢密使分割军权,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相权,三司掌管财政削弱相权;
④ 元朝:废三省,行一省制——中书省,六部归其下;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①汉代:汉初郡、国制并行,“七国之乱”后王国开始削弱;武帝实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王国名存实亡。武帝分全国为13州,设刺史监察地方。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制转变成为州郡县三级制。
③宋代:军事上,把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上,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监察,削减节度使权力。
财政上,地方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转运中央或指定地点,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④元代:创立实行行省制度,在地方设置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或州、 县,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意义:行省制度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 在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迹。
② 在中央政权中,皇帝制度不断加强;在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君权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丞相。
③ 在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关系中,中央都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④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内阁制
目的: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 设立:明成祖
影响: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加强了专制统治。
2、军机处 设置时间:雍正年间
作用:提高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II.【要点归纳透析】
一、如何认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作用:在我国这种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其积极作用是主流,①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③防止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镇压人民起义,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使社会环境和平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③保证了中外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④推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发展后期,专制主义已经发展到极限,以消积作用为主,这主要表现在:①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压迫十分残酷。②束缚了商品经济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③导致思想禁铜和文化专制,严重阻碍科技文化发展,因而只有消灭这种制度,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④两大矛盾:①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两大矛盾:一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势力的矛盾,二是在中央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在中央集权过程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日益强化
⑤发展趋势:从专制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其发展总趋势有三:①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②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③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
①秦形成确立:秦朝统一后建立起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这成为以后封建王朝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②西汉巩固:西汉政治的重要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隋唐完善:隋朝采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④宋朝加强:中央集中行政权,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使于皇帝直接控制。
⑤元朝新发展:元朝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是实行行省制度,另外对边疆地区也加强了管辖。
⑥明清强化:明清时期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需要强权加以维持。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归六部,集皇权、相权于一身。清朝封建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增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
III.【典型例题解析】
一、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根据左图有关信息回答分封制的主要特点。
(2)根据右图有关信息回答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它与分封制有何相似之处。
(3)简要分析秦建立郡县制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周天子将王族和功臣以及先代帝王后代分封到各地为诸侯,诸侯还要按宗法制对下属的卿大夫进行再分封,这样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
(2)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设郡县。相似点:统治体制呈金字塔形,都体现了集权和等级制度。
(3)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准。
三、“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新唐书)概述汉、唐、北宋、明朝统治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办法来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
参考答案:
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实行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
北宋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政权。
明太祖则废了丞相制度,把中央政权分属六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