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训练孩子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涵盖了四大主要思维模式!
正向思考
逆向思考
有序思考
规律思考
化抽象为具体让数学回归生活
让孩子学会自由提问
父母多问孩子开放性的问题
就是顺着来思考问题,这种思维模式最注重两个点:
一个是步骤感,就是要一步一步的完成思考,不要跳级,顺着事物和问题的发展规律来,并获取阶段性的结论。就比如现在有孩子做数学应用题:"小明每分钟能够跳140下",脑子就下意识知道"我知道了他每分钟的频率。"无论题目后面问什么,你早就读一句就有了结论,顺着路走就来到了答案终点。
第二是建立模型,在课堂上,会有很多的模型图,饼图、折线图、柱状图等等。用已给的条件正着思考,并建立简单的模型。
有的时候,当孩子无法找到入口的时候,不如逆着思考一下。好比如让孩子在1 2 3 4 5 =6在中间的空缺填上运算符号使得等式成立。
如果顺着去想,就会像1至5如何才能变成6,就可能有点难,不知道从那里下手。所以既然结果仅为一个6,不如反着从后面思考吧,前面的1234会得到一个结果,与5运算得出6,那么孩子很容易知道1+5=6,所以只要把前面的1234凑成一个一。四个数凑成一个结果挺简单的吧,以此类推倒着就可以找到答案。
十个相同的桃子放进四个一样的箩筐里,到底有多少种放法?
可能孩子一听到会觉得十分简单,但是不按顺序说着说着就会乱了,根本就不能把所有的放法罗列出来。教会孩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去从小到大的想,仔细认真才能不漏掉一个答案。
这个题目有很好的延展性,激发孩子的数学思维,我们还可以问"把十个相同的桃子放进四个不同的箩筐里"。这也还联想的一种,我并不倡导题海战术,让孩子学会逻辑思考和关联,数学其实就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思维是对的,数字怎么变都没关系。
数学最好学的一类就是可以从中找到规律,要让孩子将找规律成为一种本能。好比如你看到1,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2。
找出规律不仅是数学题型,更谨隐加是一族晌销种科学的学习精神和方法。用孩子本身的知识叠加去主动思考的能力,增强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字敏感度。
来一道小学简单的题思考一下:
15、10、13、10、11、10 、( )、( )、 7、 10
答案是9、10,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作对呢?
在我看来,有序思考和规律思考模式是数学思维中最常用到的两种思考,在我们了解了多种不同的数学题型后,还具备一定的找规律的能力,那么数学对于孩子来讲也不再是地狱般的存在了。
父母该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不要只再数123了!
数学是抽象的,所以我们不要让它只呆在圣殿,生活中其实处处都是数学啊。家长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哪里都可以找到数学最原始的模样。
好比如:今天买三斤白菜送一斤土豆,大甩卖打5折,满599送100等等。把课堂上抽象的数学化为具体的,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这样划算吗?你可以帮我算算折后需要多少钱吗?
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具体化的数学环境,引导并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会对于很难理解的抽象数学而感到厌恶!
中国的家长一般会对放学的孩子问:今天在学校听话吗?而培养出众多诺贝尔获奖者的犹太人家族来讲,他们会问:今天在学校你提问了吗?
自由提问不仅是检测孩子是否了解这个知识点,是否愿意深度的探索这个问题。不要只局限一个点,引导兆游孩子想问什么就问什么。
举个例子:"妈妈,鱼为什么可以在水里生活,但是我们不可以呢?""因为鱼有腮可以吸收水里的氧气,但是我们没有,我们只有肺部只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妈妈,是不是所有的一加一都等于一呀?""有的时候又不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看一堆沙子加上一堆沙子是不是还是一堆大沙子?"
让孩子运用数学思维模式思考,并且学会组织语言的能力。
开放性问题不是只回答是与不是,它是让孩子用自己的想法和语言回答。
"你可以罗列出有多少种可能吗?""你觉得这样合适吗?""再想想,是不是还有别的途径?"
运用这样自由开放的问题,让孩子最大程度的打开大脑,放出创新,不再是规规矩矩的回答。正向或者逆向的思维逻辑,让孩子找出不同事务的相同规律,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如果你仅仅只是让孩子提高数学成绩为标准,那么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基地就打不牢固,在未来初高中面对难度很大的数学和理科,孩子就会想条溺水的鱼无从适应。锻炼思维方式是长远的部署,决定了孩子未来的高度。
>>做10道题,不如讲一道题。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后,家长不妨鼓励孩子开口讲解一下数学作业中的难题,我也在群里会经常发一些比较好的训练题,您也可以鼓励去想一想说一说,如果讲得好,家长还可进行小奖励,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原因:做10道数学题,不如让孩子“说”明白一道题。小学数学,重在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活了,升到初高中,数学都不会差到哪去。家长要加强孩子“说”题的训练,让孩子把智慧说出来。孩子能开口说解题思路,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模式。很多家长以为数学就是要多做题,可是有的孩子考试做错了题,但遇到同类或相似题芦空型时,仍然一错再错。不妨让孩子把错题订正后,“说”清楚错误环节,这样孩子的思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要培养质疑的习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主动提问,学会质疑、反省,并逐步养成习惯。
在孩子放学回家后,让孩子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老师如何讲解的,同学是如何回答的?当孩子回答出来之后,接着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孩子讲出思维的过程并尽量让他自己作出评价。有时,可以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孩子去发现、评价、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会在思维上逐步形成独立见解,养成一种质疑的习惯。
二、举一反三,学会变通。
举一反三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举一隅,吵友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之前也常常听到家长反映,接到一些学生来信,说平时学习勤奋,请家教、上补习班,花了很多精力夯实基础知识,可考试时还是感觉反应慢、思路窄,只能就题论题,升哗槐做不到举一反三,对于一些灵活性强的题目往往就束手无策。
在数学的训练中,一定要给孩子举一反三训练。一道题看似理解了,但他的思维可能比较直线,不多做几道举一反三或在此基础上变式的题,他还是转不过玩了。
举一反三其实就是“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这句话的执行行为。
三、建立错题本,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每上第一次课,我所讲的课程内容都和学生的错题有关。我通常把试卷中的错题摘抄出几个典型题,作为课堂的例题再讲一遍。而学生的反应,或是像没有见过,或是对题目非常熟悉,但没有思路。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学生没有及时总结的原因。所以第一次课后我都建议我的学生做一个错题本,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下自己的错题和错因分析。
一般来说,错题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特别愚蠢的错误、特别简单的错误;第二种就是拿到题目时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解题该从何下手,但是一看到答案却恍然大悟;第三种就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对,但是却做错了。
尤其第二种、第三种,必须放到错题本上。建立错题本的好处就是掌握了自己所犯错的类型,为防范一类错误成为习惯性的思维。
四、成为孩子探讨的伙伴,而非孩子的领导者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说一些伤及孩子信心的话语,比如:真笨、你怎么跟你老爸一样,看看其他孩子,我怀疑你是不是亲身的,这道题都不会?快别上学了……。
我承认,思维能力是有超常的孩子,但觉对没有超笨的孩子,思维能力差,一定是外部环境与平时对孩子训练不够。
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生命中影响力最重要的老师,要多表扬、多鼓励,与孩子成为问题探讨的伙伴,而不是孩子的教导者和管理者。
道理越辩越明。父母要在家庭中创设一种“自由争辩交流”的氛围,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争辩、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自己获得新的解题方法时,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解题方法的独特之处。父母和孩子争辩解题思路,能促使孩子通过自由争辩,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拓宽思路,促使思维更灵活。这对突破固有的思维束缚、培养思维能力和品质有着良好的帮助。
五、图形推理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工具
假是真时真亦假,真是假时假亦真;逻辑思维是在规则的确定下而进行的思维,如果联系生活就属于非常规思维。一切看似与生活毫无联系却自在法则约束规范的范围内。逻辑推理的“瞒天过海”可谓五花八门,好似一个万花筒,百变无穷,乐趣无穷。
数学能力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运算能力,一个是思维能力。
运算能力是一种低级能力。强调记忆、熟练度(复杂运算需要一些技巧),
思维能力是一种高级能力,强调借助抽象的数字符号、概念进行思考与推理。
运算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比较重要,这个话题以后再谈,今天先谈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维的基本功是数数。每个数的音、形、义要弄清楚,
不是从1数到9就可以了,还要知道每个数字对应的具体数量。
数数这关过后,就可以进入加法的学习。
对成人来说,我们看到“3+5=8”这个等式,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
很容易把这个抽象的等式具体化为:三个XX加上五个XX是八个XX
而进一步具体化则会得到:
三个香蕉加上五个香蕉是八个香蕉
三匹马加上五匹马是八匹马
三只猴子加上五只猴子是八只猴子
如果把数字进行替换,如:5+6=11。便可以生成无数的具体表达。
数学符号的意义就是把无限的具体事物进行高度概括。虽然看起来抽象,来源却是具体的。
而数学思维,就是把各种具体事物及其关系,用抽象的数字符号表达出来。
锻炼孩子的思维其实并不难。孩子们平时做的数学应用题本质就是一种数学思维训练。
家长可根据上述原理,有意识的自编应用题,来训练孩子的数学思维,比如仿岩逗:
三只猴子加上两只两只猴子,是多少只猴子?
笼里有三只猴,又来两只,共几只?(虽没提到“加”这个词,但暗含了这个思维)
我有两支笔,张阿姨又给了我三只,我现在有几只?
蜘蛛有八条腿,蜈蚣有100条腿,一共有多少条腿?
我早上走了十分钟,晚上走了二十分钟,一共走了多长时间?
如果孩子答不出来,可以让孩子借助一些实物来数。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列出3+2这样的数学表达式来,孩子如果能够列出3+2这样的表达式,而不是3-2,说明他会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了。至于3+2等于5还是等于8,这就是运算要解决的了。列算式的过程,类似于工程师画图纸,是高级思维活动,而算出3+2的答案,是一种低级思维,近似于一种体力劳动。这就是数学思维与运算的区别。大家一定要弄清楚这个区别,不要因过于强调运算能力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果顺利完成这一步,可以反过来让孩子自己编题目。比如给孩子一个等式:2+3=5,让孩子自己编类似上面的题目。这个过程就是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人的思维无论怎样多变,都离不开这个基本过程。
孩子编题目的时候,不仅锻炼了数学思维,还锻炼了语言能力,备卖锻炼了语言的逻辑性,发散性。孩子能够编的题目越多,说明孩子脑子里的“存货”越多。如果孩子编不出几个题目,你也不用着急,可能是你给孩子的“输入”不够,你还是要不断的,大量的给孩子编各种题目,同时想办法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说完加法再来说说减法。
减法比加法训练的思维更加丰富,以“5-3=2”这个等式为例,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思维训练题目:
我有五个苹果,吃了三个,还剩几个?
他有三只笔,我有五只笔,他比我少几只笔?
我有三只笔,他有五只笔,他比我多几只笔?
车上有五个座位,已经坐了三个人,还能坐几个人?
我家离车站五里路,我走了三里路,还要走几里路?
你出过题后,接着让孩子自己出题,就很容易看出孩子是不是能够理解这个数学表达式的真正含义。注意红色的这些词语。这些词语背后体现的就是一种数学思维。你要多多总结,多多归纳,你归纳的越全,孩子对这些表达式的理解就会更深入、更全面。
自己出题考自己,这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一个学习习惯。
不仅理科可以这样学枣棚,文科同样可以,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在诸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创造力的培养才是最难的,因为前面没有可供模仿的路,要自己走出来。而这种解题思维能力是比较容易培养的。因为你可以通过研究出题者的思维方式,参透然后模拟出他的思维。这就像打牌时,你都知道了他的底牌,他怎么可能赢了你?
别看我只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但要知道,任何繁难的题目都是从最简单的题目变化而来的,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
如果你觉得自己出题能力不佳。那么,你可以找到孩子的课本、习题集和简单奥数题,搜罗里面现成的题目。归纳到一起。然后举一反三,并结合孩子的实际生活随机应变。比如到了超市里编相应的题目,到了动物园里编相应的题目,在家里编相应的题目。如果能够灵活机动,见缝插针的给孩子出题,实际上这就成了一种好玩的智力游戏。如果学习变成了游戏,孩子还会叫苦不迭吗?
如果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足,觉得不够好玩,没关系,可以拿来一些实物,比如玩具,棋子,扑克,小玩偶,还有各种教具等等,用过家家的方式给孩子讲。国外老师给孩子上数学课就像过家家。看看下面这些图。这些教具在国
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