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演义前60回的读书笔记(每回50字左右)
2个回答
2013-09-08
展开全部
1.“移驾幸许都”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迈出的第一步。请简述“曹孟德移驾幸许都”的过程。 汉献帝被李傕、郭汜所逼,逃往洛阳,下诏请驻扎在兖州曹操前来洛阳。荀彧向曹操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认为曹操应该借此机会发展霸业,不能让其他诸侯抢先。曹操采纳了荀彧的建议,率领大军来到洛阳,击败李傕、郭汜。这时董昭向曹操提出建议,把都城迁移到许都(即许昌),因为那里距曹操的根据地较近。于是曹操上表请献帝迁都。献帝迁都到了许都,曹操自封为大将军,自此之后大权尽掌于曹操之手。 2.“太史慈酣斗小霸王”是《三国演义》中一次精彩的战斗场面。这次战斗因何而起?结果如何?请简述之。 孙策为了继承父亲孙坚的遗志,把传国玉玺交给袁术为质,换来了精兵前去征讨刘繇,刘繇手下大将太史慈自告奋勇前去与孙策交战。此时孙策带领部将来到神亭岭上,与太史慈相遇,两人展开一场大战,连战马和头盔都丢掉了。后来由于双方救兵来到,两人才罢手。孙策从此战之后甚为赏识太史慈的武艺,决定将他收于帐下。后来刘繇被击败,孙策用计擒获太史慈,太史慈感孙策诚意而降。 3.“白门楼殒命”结束了吕布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请简述这一事件的过程。 曹操围攻下邳城,吕布在城中无计可施。吕布因为过度饮酒而导致伤身,于是下令城中诸人不得饮酒,违令者斩。吕布部将侯成准备了很多好酒,向吕布请示,吕布大怒,杖责侯成。侯成十分气愤,与好友宋宪、魏续商议投降曹操,于是侯成偷了吕布的赤兔马而逃跑,宋宪、魏续二人趁吕布困乏之时将吕布绑缚在白门楼上。曹操有收降吕布之意,然刘备说“明公不记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意在提醒曹操,吕布为人反复无常,不可留之。于是曹操下令将吕布处死。 4.“青梅煮酒论英雄”,一篇绝世妙文把曹操、刘备两人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请简述这一精彩的故事。 刘备受了天子的衣带诏后,为了隐藏自己的心思,就天天在后园种菜。曹操为了试探刘备是否胸有大志,请刘备到相府饮酒,因而谈到天下英雄。曹操问刘备谁是天下英雄,刘备提到了当世的很多大人物,但曹操认为他们都不能算是英雄,最后曹操说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以为曹操知道了他的心思,吓得筷子掉到了地上,刚好这时天上打了一个响雷,刘备就说是被雷吓的,借此掩饰过去了,曹操也因此不再怀疑。 5.孔融好友弥衡在献帝面前骂曹操可谓酣畅淋漓,痛快之至。请简述“祢正平裸衣骂贼”这一故事情节。 孔融向献帝推荐祢衡之才,曹操因此召见祢衡,祢衡见曹操无待贤之礼,就出言傲慢,将曹操手下文武尽数辱骂一番。曹操因此让祢衡做了鼓吏,意在羞辱祢衡。鼓吏应该穿上新的制服,但祢衡却穿了一身旧衣服前往。在场的人们呵斥他,于是祢衡在曹操面前脱得一丝不挂,曹操大怒,祢衡却说“我是显露我的清白之体”,又骂曹操污浊,曹操忍无可忍,决定将祢衡遣送到刘表那里。后来刘表又将祢衡遣送到黄祖处,祢衡最后由于辱骂黄祖而被杀。
2013-09-08
展开全部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说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
一、「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 ,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 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二、「的芦救主」:此时,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结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
这二则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一)是让我感受到关公的重义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
(二)是让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说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
一、「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 ,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 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二、「的芦救主」:此时,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结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
这二则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一)是让我感受到关公的重义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
(二)是让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