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美军的重型坦克有哪些?
4个回答
2013-09-08
展开全部
M26“潘兴”坦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装备美国陆军的重型坦克,专为对付德国的虎式坦克而设计,美国人于1943年4月开始改造搭载90毫米炮的T26新型重型坦克。后来的M26就是T26的改良型T26E3,这种车型勉强在二战结束前服役,1945年1月投入实战20辆。同时,为了抵抗德军神秘的“虎王”重型坦克,又急忙试制出在T26E3的基础上搭配长身管90毫米炮的T26E4,并于1945年3月投入了实战。比起高大的M4“谢尔曼”系列坦克,其低平而良好的防弹车形更具现代色彩,它的主炮威力和装甲厚度比起以往所有的美国坦克,都有飞跃性提高。M26“潘兴”由于服役晚,在二战中未发挥其作用,真正的活跃表现却是在朝鲜战争与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较量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曾以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数量优势来对付德国坦克的质量优势,但美国人并不甘心坦克技术上的劣势,于1942年,即研制出第一辆重型坦克T1E2,后来在该坦克的基础上又发展成M6重型坦克。该坦克的性能虽然优于德国的“黑豹”中型坦克,但却赶不上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为了改变M6重型坦克的劣势,美国发展了两种坦克,一种是T25,一种T26。这两种坦克都采用新型的T7式90mm火炮。其中T26得到了优先发展,其试验型有T26E1、T26E2和T26E3三种型号。其中T26E1为实验型;T26E2装一门105mm榴弹炮,后来又发展为M45中型坦克;T26E3在欧洲通过了实战的考验,于1945年1月定型生产,称为M26重型坦克,以美国名将“铁锤”约翰.J.潘兴将军命名。该坦克开始时是作为重型坦克定型的,到了1946年5月改划为中型坦克类。
M26坦克为传统的炮塔式坦克,车内由前至后分为驾驶室、战斗室和发动机室。该车有乘员5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和副驾驶员。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副驾驶员(兼前机枪手)位于右侧,他们的上方各有一扇可向外开启的舱门,门上有一具潜望镜。炮塔位于车体中部稍靠前,为了使火炮身管保持平衡,炮塔尾部向后突出。车长在炮塔内右侧,炮手和装填手在左侧。指挥塔位于炮塔顶部右侧。炮塔顶部装有一挺高射机枪,炮塔正面中央装有一门火炮,火炮左侧有一挺并列机枪。
潘兴”装载的发动机是由福特公司开发的GAF型V形8缸液冷汽油发动机,输出功率为368千瓦,在转速2600r/min时,功率为500hp。该发动机的可靠性得到很高评价,被认为是装甲车的标准发动机,发动机因采用一种新型双室汽化器而降低了高度。其公路速度为48.3千米/小时,越野速度也达到20千米/小时以上。公路行程达到200千米,“潘兴”的机动能力较德国“虎王”强很多。
传动装置为液力机械式,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安装有液力变矩器,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动变矩,减少换档次数,从而可减轻驾驶员的工作。行星变速箱只有3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操纵装置采用了一根既能变速又能转向的操纵杆,故容易操纵。行动装置采用独立扭杆悬挂装置和液压减振器,第1、2、4和6负重轮处均装有减振器。第1负重轮平衡肘和诱导轮曲臂之间装有补偿机构,用以自动调整履带松紧度。其动力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后部。传动装置由行星减速器、液力变矩器、行星变速箱、双差速转向机构和单级齿轮式侧减速器等组成。传动装置的部件(侧减速器除外)都装在一个箱体内,该箱体与发动机曲轴箱固定在一起。行动装置每侧面有6个双轮缘负重轮和5个托带轮,履带裙板由4小块组成,仅遮住托带轮的上部。履带为金属-橡胶结构,履带宽为609mm或584mm。M26坦克的车体为焊接结构,其侧面、顶部和底部都是轧制钢板的,而前面、后面及炮塔则是铸造的。车体前上装甲板厚120mm,前下装甲板厚76mm;侧装甲板前部厚76mm,后部厚51mm;后面上装甲板厚51mm,下装甲板厚19mm。炮塔前装甲板厚102mm,侧面和后部装甲板厚76mm,防盾厚114mm。车内设有专用加温器,供驾驶室和战斗室的乘员取暖。
“潘兴”T26E3的主炮为90毫米M3型坦克炮,T26E4为90毫米T15E2型坦克炮。两者都是美军90毫米高射炮的改造产物,这与德国坦克炮发展思路相似,起因无非是高射炮具有与坦克炮同样的高初速特征。M3炮身长50倍口径,T15E2炮身长70倍口径。如同德国的“虎”式装载56倍口径的KwK36,而“虎王”装载71倍口径的KwK43,“潘兴”火炮配用曳光被帽穿甲弹、曳光高速穿甲弹、曳光穿甲弹和曳光榴弹。弹药基数70发。其中被帽穿甲弹的弹丸重11kg,在914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22mm,在1829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06mm。高速穿甲弹的弹丸重7.6kg。914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99mm,1829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56mm。火炮射速为8发/分。比较双方的攻击力,若“虎”式KwK43和“潘兴”的M3都使用通常的穿甲弹的话,KwK43处于优势;都使用高速穿甲弹则不相上下。KwK43和T15E2相比,若都使用通常的穿甲弹,KwK43处于优势,使用高速穿甲弹则T15E2处于优势,但高速穿甲弹的弹芯需要金属钨做原材料,德国无此矿产,所以很少配发部队。但美军却大量装备,并特别强调:如果遇到德国的重型坦克,应大量使用高速穿甲弹火控装置包括炮塔的液压驱动装置和手操纵方向机、观瞄装置、象限仪和方位仪等。炮塔可由炮长或车长操纵,当车长发现重要目标需直接操纵炮塔时,炮长的操纵装置便自动切断。
火炮的方向射界为360度,炮塔旋转 360°需17秒,高低射界为-10度到+20度,而德国“虎王”的炮塔在液压驱动下旋转360°需要19秒,火炮俯仰角度范围为-8°-17°。瞄准装置有两种:一种是供直接射击用的潜望式瞄准镜和望远式瞄准镜;另一种是供间接射击用的方位仪和象限仪,与攻击力相关的还有瞄准镜的性能。德国“虎王”的瞄准器是TZF9d型,倍率为3-6倍,有效距离3000米。M26“潘兴”的瞄准镜采用M70F或M71C,其中M70F为1.44-6倍,M71C为5-8倍。另外,“潘兴”还装备了M19方位角度指示器、M1象限仪和M9高低仪。后期生产的M26坦克上还装有火炮稳定器。辅助武器是一挺12.7mm高射机枪和2挺7.62mm机枪,其中一挺是并列机枪,另一挺是前机枪。12.7mm机枪的弹药基数为550发,7.62mm机枪的弹药基数为5000发。
M26坦克的变型车主要有M44装甲输送车等,改进型车主要有M46中型坦克等。M26坦克共生产了2428辆,首批装备了美国陆军第1集团军下属第3和第9装甲师,在1945年3月7日攻占莱茵河雷马根大桥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M26是美军的标准中型坦克之一。50年代,一些北约国家的军队也使用了该种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曾以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数量优势来对付德国坦克的质量优势,但美国人并不甘心坦克技术上的劣势,于1942年,即研制出第一辆重型坦克T1E2,后来在该坦克的基础上又发展成M6重型坦克。该坦克的性能虽然优于德国的“黑豹”中型坦克,但却赶不上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为了改变M6重型坦克的劣势,美国发展了两种坦克,一种是T25,一种T26。这两种坦克都采用新型的T7式90mm火炮。其中T26得到了优先发展,其试验型有T26E1、T26E2和T26E3三种型号。其中T26E1为实验型;T26E2装一门105mm榴弹炮,后来又发展为M45中型坦克;T26E3在欧洲通过了实战的考验,于1945年1月定型生产,称为M26重型坦克,以美国名将“铁锤”约翰.J.潘兴将军命名。该坦克开始时是作为重型坦克定型的,到了1946年5月改划为中型坦克类。
M26坦克为传统的炮塔式坦克,车内由前至后分为驾驶室、战斗室和发动机室。该车有乘员5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和副驾驶员。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副驾驶员(兼前机枪手)位于右侧,他们的上方各有一扇可向外开启的舱门,门上有一具潜望镜。炮塔位于车体中部稍靠前,为了使火炮身管保持平衡,炮塔尾部向后突出。车长在炮塔内右侧,炮手和装填手在左侧。指挥塔位于炮塔顶部右侧。炮塔顶部装有一挺高射机枪,炮塔正面中央装有一门火炮,火炮左侧有一挺并列机枪。
潘兴”装载的发动机是由福特公司开发的GAF型V形8缸液冷汽油发动机,输出功率为368千瓦,在转速2600r/min时,功率为500hp。该发动机的可靠性得到很高评价,被认为是装甲车的标准发动机,发动机因采用一种新型双室汽化器而降低了高度。其公路速度为48.3千米/小时,越野速度也达到20千米/小时以上。公路行程达到200千米,“潘兴”的机动能力较德国“虎王”强很多。
传动装置为液力机械式,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安装有液力变矩器,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动变矩,减少换档次数,从而可减轻驾驶员的工作。行星变速箱只有3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操纵装置采用了一根既能变速又能转向的操纵杆,故容易操纵。行动装置采用独立扭杆悬挂装置和液压减振器,第1、2、4和6负重轮处均装有减振器。第1负重轮平衡肘和诱导轮曲臂之间装有补偿机构,用以自动调整履带松紧度。其动力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后部。传动装置由行星减速器、液力变矩器、行星变速箱、双差速转向机构和单级齿轮式侧减速器等组成。传动装置的部件(侧减速器除外)都装在一个箱体内,该箱体与发动机曲轴箱固定在一起。行动装置每侧面有6个双轮缘负重轮和5个托带轮,履带裙板由4小块组成,仅遮住托带轮的上部。履带为金属-橡胶结构,履带宽为609mm或584mm。M26坦克的车体为焊接结构,其侧面、顶部和底部都是轧制钢板的,而前面、后面及炮塔则是铸造的。车体前上装甲板厚120mm,前下装甲板厚76mm;侧装甲板前部厚76mm,后部厚51mm;后面上装甲板厚51mm,下装甲板厚19mm。炮塔前装甲板厚102mm,侧面和后部装甲板厚76mm,防盾厚114mm。车内设有专用加温器,供驾驶室和战斗室的乘员取暖。
“潘兴”T26E3的主炮为90毫米M3型坦克炮,T26E4为90毫米T15E2型坦克炮。两者都是美军90毫米高射炮的改造产物,这与德国坦克炮发展思路相似,起因无非是高射炮具有与坦克炮同样的高初速特征。M3炮身长50倍口径,T15E2炮身长70倍口径。如同德国的“虎”式装载56倍口径的KwK36,而“虎王”装载71倍口径的KwK43,“潘兴”火炮配用曳光被帽穿甲弹、曳光高速穿甲弹、曳光穿甲弹和曳光榴弹。弹药基数70发。其中被帽穿甲弹的弹丸重11kg,在914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22mm,在1829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06mm。高速穿甲弹的弹丸重7.6kg。914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99mm,1829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56mm。火炮射速为8发/分。比较双方的攻击力,若“虎”式KwK43和“潘兴”的M3都使用通常的穿甲弹的话,KwK43处于优势;都使用高速穿甲弹则不相上下。KwK43和T15E2相比,若都使用通常的穿甲弹,KwK43处于优势,使用高速穿甲弹则T15E2处于优势,但高速穿甲弹的弹芯需要金属钨做原材料,德国无此矿产,所以很少配发部队。但美军却大量装备,并特别强调:如果遇到德国的重型坦克,应大量使用高速穿甲弹火控装置包括炮塔的液压驱动装置和手操纵方向机、观瞄装置、象限仪和方位仪等。炮塔可由炮长或车长操纵,当车长发现重要目标需直接操纵炮塔时,炮长的操纵装置便自动切断。
火炮的方向射界为360度,炮塔旋转 360°需17秒,高低射界为-10度到+20度,而德国“虎王”的炮塔在液压驱动下旋转360°需要19秒,火炮俯仰角度范围为-8°-17°。瞄准装置有两种:一种是供直接射击用的潜望式瞄准镜和望远式瞄准镜;另一种是供间接射击用的方位仪和象限仪,与攻击力相关的还有瞄准镜的性能。德国“虎王”的瞄准器是TZF9d型,倍率为3-6倍,有效距离3000米。M26“潘兴”的瞄准镜采用M70F或M71C,其中M70F为1.44-6倍,M71C为5-8倍。另外,“潘兴”还装备了M19方位角度指示器、M1象限仪和M9高低仪。后期生产的M26坦克上还装有火炮稳定器。辅助武器是一挺12.7mm高射机枪和2挺7.62mm机枪,其中一挺是并列机枪,另一挺是前机枪。12.7mm机枪的弹药基数为550发,7.62mm机枪的弹药基数为5000发。
M26坦克的变型车主要有M44装甲输送车等,改进型车主要有M46中型坦克等。M26坦克共生产了2428辆,首批装备了美国陆军第1集团军下属第3和第9装甲师,在1945年3月7日攻占莱茵河雷马根大桥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M26是美军的标准中型坦克之一。50年代,一些北约国家的军队也使用了该种坦克。
展开全部
二战美军的主要战车M4“谢尔曼”中型坦克,装甲薄、穿甲力弱、汽油发动机、被称为郎克打火机(一打就着、每打必着)。谢尔曼1942年投入战争,后来的3年为什么没有做大的改进?一直到战争结束依然是能被虎豹在老远的正面击穿。
美国的M4中型坦克是二战中,后期的著名坦克,也是二战中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总生产量达到了49234辆,在二战后期的坦克战中,M4坦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而在世界战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40年8月19日,美国开始了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军方要求,将75mm火炮装在旋转炮塔上,研制代号是T6中型坦克,1941年9月,T6坦克定型并被命名为M4“谢尔曼”中型坦克。M4是在M3坦克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因而M4和M3,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底盘总体布置和行动部分都很相似。最大的区别在炮塔上,M4坦克的炮塔为整体铸造炮塔,圆弧过渡,尺寸上比M3的炮塔要大得多。
M4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M3式75mm火炮,可以发射穿甲弹,榴弹和烟幕弹。在M4系列的各种改进型车上,共装有4种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变速箱为机械式,行动部分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每侧6个负重轮分为3组,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
M4坦克的型号十分繁杂,仅美国官方公布的M4系列改进型车,变型车,和实验型车就有50多种。主要有M4,M4A1,M4A2,M4A3,M4A4,M4A6这6种型号的改进型车,主炮有75mm,76mm,105mm。
M4的火力虽略显不足,但它的坚固,可靠和耐久性却享誉军界。巴顿将军指挥下的美军装甲师主要装备就是M4坦克,它们在诺曼底登陆以后的历次战斗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1945年春,美军有16个装备有M4中型坦克的装甲师参加了对柏林的总攻。
美国的M4中型坦克是二战中,后期的著名坦克,也是二战中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总生产量达到了49234辆,在二战后期的坦克战中,M4坦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而在世界战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40年8月19日,美国开始了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军方要求,将75mm火炮装在旋转炮塔上,研制代号是T6中型坦克,1941年9月,T6坦克定型并被命名为M4“谢尔曼”中型坦克。M4是在M3坦克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因而M4和M3,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底盘总体布置和行动部分都很相似。最大的区别在炮塔上,M4坦克的炮塔为整体铸造炮塔,圆弧过渡,尺寸上比M3的炮塔要大得多。
M4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M3式75mm火炮,可以发射穿甲弹,榴弹和烟幕弹。在M4系列的各种改进型车上,共装有4种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变速箱为机械式,行动部分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每侧6个负重轮分为3组,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
M4坦克的型号十分繁杂,仅美国官方公布的M4系列改进型车,变型车,和实验型车就有50多种。主要有M4,M4A1,M4A2,M4A3,M4A4,M4A6这6种型号的改进型车,主炮有75mm,76mm,105mm。
M4的火力虽略显不足,但它的坚固,可靠和耐久性却享誉军界。巴顿将军指挥下的美军装甲师主要装备就是M4坦克,它们在诺曼底登陆以后的历次战斗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1945年春,美军有16个装备有M4中型坦克的装甲师参加了对柏林的总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08
展开全部
美国陆军轻型坦克——M3("斯图亚特","Stuart")
美国陆军中型坦克——M4“谢尔曼”(M4 Sherman)美国陆军坦克歼击车——M10 Tank Destroyer美国陆军坦克歼击车——M18 Hellcat 美国陆军轻型坦克——M24霞飞(Chaffee) 美国陆军重型坦克——M26潘兴(Pershing) 等。。。
美国陆军中型坦克——M4“谢尔曼”(M4 Sherman)美国陆军坦克歼击车——M10 Tank Destroyer美国陆军坦克歼击车——M18 Hellcat 美国陆军轻型坦克——M24霞飞(Chaffee) 美国陆军重型坦克——M26潘兴(Pershing) 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08
展开全部
二战美军T-28超重型坦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