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百鸟朝凤》?焦三爷为何收天鸣为徒?
《百鸟朝凤》是一部十分震撼心灵电影,是导演吴天明的泣血之作。它讲述的故事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兴与衰,民间艺术没落的背后世道的辗转与无奈。焦三爷选择游天鸣为最终的接班人是看中了天鸣的善良、朴实,也笃定了天鸣必将唢呐看的比命重。
焦三爷凶厉的外表下,藏了一颗善良、淳朴之心,这大抵也是焦三爷曾经的师傅选择他的原因。对于焦三爷来说,天鸣亦徒亦子。对于天鸣来说,焦三爷则是他的父亲、他的师傅,也是他心中的那盏明灯和方向。
焦三爷当时收了两个徒弟,一位是天资聪慧的蓝玉,还有一位是学习技艺十分笨拙的天鸣。焦三爷十分的明白这项技艺的传承其实不在于先天的成就,而在于后天的坚持。
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就是诠释了何为“学艺先学人”,只有拥有好的人格好的品质,才能有资格将老一辈的手艺传承下去。
电影虽有一个好结尾,但却处处有着日落西山的悲凉。导演吴天明将对比的拍摄手法运用的炉火纯青,从处处受人尊敬的焦家班到只能与西洋乐器同台吹奏、对此却无可奈何的游家班,从以吹奏唢呐为荣到庆幸自己没有走上这条路的蓝玉,无处不在的对比,无处不在的凄凉。
《百鸟朝凤》是一部难得的文艺类型好电影,焦三爷收天鸣为徒,是因为天明有着坚定的毅力和不知疲倦的练习,最终得到了师傅的认可。而蓝玉因性格上的玩世不恭,最终没能传承衣钵,被师傅赶出焦家班。
天鸣,影片开头被他父亲游本盛领到水庄焦三爷那拜师学艺。因为没有吹唢呐的天赋,最初在水庄的两个月,被师傅要求天天在河边用芦苇杆苦练吸水。
蓝玉来后,与之相互竞争学习唢呐的吹奏技巧。后来历经磨难,凭借自己坚定的毅力和不知疲倦的练习最终得到了师傅的认可。继承师傅衣钵后,排除万难,最终把唢呐文化发扬光大。
蓝玉,尽管比天鸣晚来两个月,但却是聪明伶俐、天分过人。初来时,在悬空运气吹羽毛、不换气吸满瓢水并滋倒砖块、用芦苇杆吸河水等基础训练上一马当先,也时常跟班师傅出去观摩表演。但也因为性格上的玩世不恭,最终没能传承衣钵,被师傅赶出焦家班,师徒二人之间也由此心生芥蒂。
不过,说到他们的师傅——唢呐王焦三爷,是戏中焦家班的掌门人,技艺过人,引领弟子们用生命不息传承不止的信念,奏响唢呐艺人独特的光辉,在措手不及的社会变革和浮躁年代里,一直对没落的唢呐技艺坚守不渝,但却因年纪渐大,急需培养接班人,最后他将百鸟朝凤这首为德高望者重者吟唱的哀乐传给了天鸣。
正如片中师徒对唢呐技巧的传帮带,就能够发现为什么有些人能够被委以重任,有些人却一点小事情都做不好,恐怕是你自己的原因占很大一部分吧。那些做大事的人,大部分能够将小事情处理好并总结经验教训,扎实走好自己的每一步,默默无闻,积累能量,在适时抓住机遇,迎风而上。
而做不好小事的人常常不在乎细节,甚至推诿、抱怨、撒泼,这些不负责任的表现,又怎么能让人信服你能够承担得住大事呢。
其次,有天赋者不一定长久领先,后来居上者比比皆是。天赋是你的加分项,可后期不努力也将使你落后,不擅长的人后天付诸努力和行动也能获得成功。
当然,他们的师傅在他们俩水平不相上下的时候选择天鸣,也考虑了他们的个人品行道德。这个因素在当下社会很重要的,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就是如此。
最后,想告诉大家的是,不管你有没有天赋,获得别人的赏识或重用,你个人的努力很重要,但品行道德更重要!
《百鸟朝凤》从表层看是写的吹唢呐,但从深层看,表现的是对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如何对待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括根植于民众的民间文化,这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焦三爷之所以收天鸣为徒不是说天鸣的唢呐吹的比蓝玉好,而是看重天鸣的意志坚定。剧中,三爷说:“这把唢呐,从我师爷的师爷的师爷手里传下来,现在我要传给一个不仅唢呐吹得好,更是把唢呐吹到骨头里的人。”天鸣没有辜负三爷的期望,在最难的日子里,顶住外面世界的诱惑,坚守祖辈传下来的手艺。
《百鸟朝凤》从表层看是写的吹唢呐,但从深层看,表现的是对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如何对待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括根植于民众的民间文化,这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吹拉弹唱这些事,和这个电影关系不大,和满口道德感的拯救口号也无关。让任何艺术活下去的原因是生活方式的支撑,和艺术本身的生命力和一代代的学习理解传承基因特质,还有更替变化的表达能力。
电影《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对自身的写照,也体现了其对于艺术的深情。
豆瓣评分8.1,讲述的是两代匠人吹唢呐,随着时代的发展,唢呐由兴到衰的故事。
“百鸟朝凤”是唢呐独奏曲,在北方各地都有不同版本。1953年春,由山东省菏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舞蹈会演演出时,受到热烈欢迎。后来唢呐名家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华彩乐句,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的长音演奏技巧,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唢呐音量大,音色明亮、粗旷,善于表现热烈奔放的场面和兴奋、欢快的情趣。大多用于民间节庆、婚丧嫁娶和戏剧场面,常与打击乐配合。
以前吹唢呐的匠人是受人尊重的,每次演出都是要人请的,而且要行接师礼。当然会吹唢呐的匠人也是受人尊敬的,吹唢呐不仅可以赚钱还可以受人尊敬。
电影中的焦三爷是西北双水镇上德高望重的唢呐匠人,只有他会吹“白鸟朝凤”,唢呐一般用在红白事业中,也就是嫁娶和丧事,百鸟朝凤是只在白事上演奏的曲子,而且只有德高望重的人去世才能配的上吹“百鸟朝凤”,德行上等的也就只能配八台,德行稍好的配四台,平平的只能配两台,作为对逝者的缅怀和尊敬的最高等级就是吹“白鸟朝凤”。
焦三爷老了以后收了两个小徒弟,天鸣和蓝玉,公平的说蓝玉的唢呐技能比天鸣强,而且学的快,功底扎实,但是最后焦三爷留下了天鸣作为继承人。因为焦三爷要的不仅是会吹唢呐的人,而且要德行好,性子稳,能把文化技艺传下去的人。天鸣出场的时候,他爸暴打他,让他给焦三爷磕头,但是他爸不小心绊倒了,天鸣还是心疼的去扶他爸,这些是焦三爷更看重的。
这样的习俗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的被人们遗忘和抛弃了,改用西洋乐和美女来闹办红白事业了。
焦三爷是为德高望重的唢呐匠人,他对这种文化的衰退感到无奈和气愤,他在用他最后的力量守护这份文化。
电影其实就是在呼吁大家保护和继承我们的文化遗产,因为中国五千年屹立不倒就是靠着文化,只有文化才能凝聚人心,我们是要有开放的心态迎接外来的文化,但是前提是也要守护本土文化,不管走多远都不要忘了是从哪里出发的。
文化的传承问题一直是这几年比较头疼的问题,我们的科技发展了,军事力量也强大起来了,农业也现代化了,唯独文化没有跟着一起走,渐渐的丢在后面了,我们是发展的很快,快到已经有一部分农村人被甩在后面了,但往往农村的一些文化遗产的继承做的还不错。
所以我们真的应该想想如何留住一些好的文化,不要走的很远的时候忘记曾经从哪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