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思茅大平掌铜多金属矿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4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位于思茅市西,直线距离40km,隶属于思茅市竹林乡。思茅—澜沧公路由矿区南侧通过,由该公路段竹林乡向北有矿区公路,50km可到达矿区。矿区西距澜沧江15km,其支流小黑江由东向西流经矿区。矿区海拔高程约1200m。

1995年云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在指导群众开矿过程中发现大平掌铜矿点,次年由该队立项进行勘查,1997年列入地矿部重点勘查项目,承担单位为地矿局五大队。1997~2000年配合地质勘查相继开展物探化探工作,各方法取得明显地质效果,在地质勘查各个阶段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尤其在隐伏矿找矿中,激电、瞬变电磁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矿床地质背景

(一)区域地质背景

大地构造单元属昌都-兰坪-思茅中生代坳陷。矿床位于兰坪-思茅陆块,景洪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火山弧。成矿带属西南三江矿产资源富集区南段,即澜沧江成矿带的中南段。澜沧江深断裂东侧,构造发育,矿区夹持于北西向两条断裂间,主要出露上石炭统火山岩系,两侧分布有三叠系、侏罗系地层,两者呈断层或不整合接触。

(二)矿区地质特征

图3-7-1 大平掌矿区地质图

1.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为:上石炭统龙洞河组(C3ln),中三叠统下坡头组(T2x)、大水井组(T2d)、臭水组(T2c)、中侏罗统花开左组(J2h)。其中,上石炭统龙洞河组为一套深海相火山岩,由细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等组成细碧角斑岩建造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图3-7-1)。

火山岩是龙洞河组最主要的岩石类型,可分成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两大类。熔岩包括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熔岩。超基性熔岩岩石呈黑绿色,具鬣剌结构,分布于4号采场构造破碎带,向四周追索很快消失,为古板块俯冲过程中从深部带到地壳浅部的熔岩。火山喷发晚期,沉积有硅质岩。根据火山岩岩石化学成分、稀土及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推测火山岩原始岩浆主要形成于下地壳—地幔,为洋盆发展阶段晚期形成的细碧角斑岩建造。

三叠系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局部夹火山碎屑;侏罗系为红色碎屑建造,与上石炭统呈断层或不整合接触,分布于矿区周边。

2.构造

矿区总体为一北西走向的背斜构造,受断裂、斜长花岗斑岩及流纹斑岩侵入破坏,核部出露龙洞河组(C3ln)。区域上的酒房断裂从矿区南西侧穿过,李子树断裂沿矿区东侧分布。酒房断裂、李子树断裂规模大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3.岩浆岩

矿区出露有花岗斑岩、流纹斑岩。花岗斑岩呈岩株或岩枝侵入于上石炭统和中三叠统地层中,岩性为灰绿、浅灰色斜长花岗斑岩,外接触带围岩局部具蚀变退色现象。流纹斑岩、角砾状流纹斑岩普遍具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形成时代属三叠纪的可能性较大。围岩蚀变强烈,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重晶石化、碳酸盐化等。其中前3种蚀变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4.矿床特征

矿区内主要铜多金属矿体有V1、V2两条。其中,V1矿体因受次火山岩侵入和构造的影响,沿矿区中部呈北西向断续分布,由V1-1、V1-2、V1-3组成。V1-1矿体呈不规则长条状,长轴方向290°,倾向50°,长400~665m,宽70~400m,厚2~6.3m,平均铜品位2.90%,伴共生铅1.68%、锌7.55%、金2.18×10-6、银125.45×10-6。金、银与铜、铅呈正相关关系。矿石类型以块状硫化物为主。铜资源量为15.20万t。

V2矿体走向北西,向北呈波状缓倾斜,倾角10°~25°,长2600m,中部宽700m,两端宽约100m,平均厚度为13.4m。铜平均品位0.95%,伴生组分总体含量低。铜资源量达37.33万t。

矿体直接顶板为英安岩、流纹斑岩等,与上石炭统为断层接触。矿床规模已达大型。矿床类型为火山热液型矿床。

矿石呈自形-半自形粒状、固溶体、包含、次文象、交代残留等结构,为块状、细脉-浸染状、局部条纹条带状及角砾状构造。矿石自然类型为块状硫化物铜多金属矿石和细脉浸染状铜矿石两类。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白铁矿、孔雀石、褐铁矿、银黝铜矿等。非金属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绢云母、重晶石及绿泥石、磷灰石。块状硫化物铜多金属矿石是V1矿体的主要矿石类型,矿石中金属矿物含量达83%以上;浸染状、细脉浸染状铜矿石是V2矿体的主要矿石类型,金属矿物含量约36%。

V1矿体多赋存于英安岩与次火山岩之间,总体氧化程度不高。局部出露于地表的块状矿石,已氧化成褐铁矿铁帽,Cu、Zn、S多已淋失,金相对富集。V2矿体赋存于次火山岩顶部的角砾岩中,未直接暴露地表,矿石基本未氧化。硅化、黄铁矿化强度与铜含量呈正相关,由上往下,出现硅化、黄铁矿化减弱,铜含量变低的趋势。上部断续分布的块状矿石,呈透镜体顺层产出,中下部为细脉浸染状。伴生铅、锌、银、金等矿产。

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一)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1.区域重力场特征

区域重力异常(图3-7-2)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分布,以澜沧江断裂为界,西侧为云县-临沧-勐海重力低值带,东侧为无量山(安定)-民乐-景洪重力高值带,其间的重力异常转换带为澜沧江深断裂带的反映。重力高值带东侧的转换带与近南北向酒房断裂相对应,北由无量山(安定)向南经景东、和平直至基诺山,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恰位于此断裂带上。

2.航磁异常特征

1∶20万航磁异常(图3-7-3)呈串珠状近南北向分布,沿澜沧江断裂为邦东-景洪磁力高值带。局部异常有邦东-文玉、圈内、半坡、谦六-丫口,景洪等,一般强度为+50~60nT,最高达+100nT,与沿断裂侵入的基性、超基性岩有关。东侧为无量山-勐养低缓的正磁异常带,局部异常有永秀、云盘、大平掌-竹林、三达山等,强度为30~50nT,与无量山(安定)-民乐-景洪重力高相对应,主要由古生界至中生界中酸性火山岩引起。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地处该磁异常带大平掌-竹林局部正磁异常内;澜沧江断裂以西临沧—小黑江段为强度较小的缓变负磁异常区。澜沧—勐海段为缓变正磁异常区,异常强度为10~20nT,与云县-临沧-勐海重力低值带相对应。

图3-7-2 大平掌地区布格重力异常图数字为山的高度,单位为m

图3-7-3 大平掌地区航空磁测ΔT异常图数字为山的高度,单位为m;零为航磁零线

(二)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为了深入了解区内各种岩矿石的激电性、导电性和磁性,对含铜多金属矿石和围岩进行了充电率(M)、电阻率(ρ)和磁参数测定,在已知的各种地质体上统计计算了视充电率( )和视电阻率( )。结果如下。

1)矿区内含铜多金属矿石为低阻、高充电率,其ρ<73Ω·m,M>30%;浸染状含黄铁矿、黄铜矿矿石的充电率较高,一般为10%~12%,电阻率与围岩无差别;凝灰岩、英安岩、流纹岩、灰岩、砂泥岩等围岩的充电率很低,为3%~4%,花岗闪长岩充电率为5%。围岩的电阻率除凝灰岩较低外,均为高阻(286~678Ω·m)。由此可见,各种矿石具有较强的激电效应,与各种围岩存在明显的差别,它们是引起激电异常的主要地质因素。

在野外可测得含矿蚀变带5%~10%的视充电率异常。浸染状矿化带有较高充电率(MS为10%~25%)、较高电阻率(ρS为100~400Ω·m)的异常特征。致密块状富矿则出现高充电率(MS为25%~39%)、低视电阻率(ρS为50~100Ω·m)的异常。激电测深曲线在矿层上呈G型,在矿体边部呈K型。

2)矿区内正常侵入岩的激电效应较弱,野外可测得平稳的低充电率背景值(MS<5%)。这对圈定侵入岩体的边界、研究其分布状态提供了前提条件。本身含矿(化)岩体或经后期热液矿化作用的侵入岩,则有较高的视充电率值。因此,可借助极化场的强弱评价侵入岩体的含矿性。

3)岩、矿石磁性特征。铜多金属矿磁性为中等磁性,κ=199×4π×10-6SI、Mr=55×10-3A/m;凝灰岩、英安岩、流纹岩等火山岩亦为中等磁性,κ=138×4π×10-6SI、Mr=55×10-3A/m,灰岩、砂泥岩磁性微弱。矿体与围岩磁性差异较小。可见,磁测难以发现或判别矿致异常。

(三)地球化学特征

1.地球化学参数特征

含矿地层中Cu、Zn、Ag等元素含量偏高,见表3-7-1。

表3-7-1 大平掌矿区地球化学元素参数统计表

注:Au含量为10-9,其余元素含量为10-6。地(岩)层参数来自1∶20万化探资料,矿区参数来自1∶5万化探资料。

2.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矿区位于澜沧江火山岩带Cu、Pb、Zn地球化学分区中民乐-大平掌Cu、Pb、Zn、Ag异常带,异常强度普遍较弱,其中民乐、大平掌两地存在明显的多元素综合异常,分别与两个中型铜多金属矿套合,两者之间有弱异常分布于火山岩地层。岔河、芒海铜矿点异常较强。民乐-大平掌异常带广泛分布有中生代、新生代地层,背斜部位出露三叠纪、二叠纪、石炭泥盆纪火山岩系地层,Cu、Pb、Zn、Ag、Au、Sb等元素综合异常多分布于火山岩系,Sn、W含量相对偏高,而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界各成矿元素均为低值区。

3.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上出现Cu、Pb、Zn、Ag、Au等元素组合的高强度综合异常。异常具有明显的浓集中心和三级浓度分布,浓集中心彼此套合。

火山岩系地层、侏罗系和三叠系地层上,也出现较低强度的综合异常。

三、物化探方法技术运用

(一)目的任务及工作部署

1.目的任务

物探化探工作是配合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勘查评价而部署的。通过矿区及周边的物探、化探工作,圈定异常,结合地质资料提出找矿有利地段,提供深部找矿信息。

2.工作部署

1)物探方法试验。矿区勘查初期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缺乏物探工作经验,正式工作前开展了方法技术试验。主要方法有:直流激电(中梯)、高精度磁测、充电法、自然电场法等。试验结果,激电法找矿效果明显,其他方法效果不好。因此,选择了激电法配合找矿开展工作。

2)面积性物探化探工作。自1997年列入地矿部勘查项目以后,先后在矿区及其周边部署了如下的物探、化探工作:①1996年完成1∶20万思茅幅区域化探扫面,包括了大平掌矿区。②1997年在矿区布置1∶1万激电中梯测量,面积9.3km2,测网100m×40m,激电测深剖面6km;矿区外围1∶2.5万激电中梯45km2、激电测深剖面11km;与此同时开展幅频激电剖面性测量。③1997年在矿区及其外围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面积100km2;矿区1∶1万土壤测量,面积为10km2。④2000年在矿区完成4条剖面瞬变电磁测量,总长7.3km。上述物探、化探工作,除幅频激电由成都理工大学完成外,均由云南省地矿局物化探队承担。

(二)物化探工作方法与技术参数

1.直流激发极化法

采用仪器为加拿大IP-7型发射机、上海厂SJJ-1接收机,供电极距AB为1000m左右,MN极距40m、点距40m。测网采用经纬仪全仪器法测量。

2.瞬变电磁法

仪器为加拿大克隆公司中功率PEM瞬变电磁系统,发射回线边长80m×80m,采用中心回线装置,点距40m,供电电流平均8.5A,电瓶供电。测线点采用全仪器法定位。

3.地球化学勘查

矿区及外围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网格法均匀布点,样品初加工取小于40目为样品,采样密度平均6件/km2,分析Cu、Mo、Pb、Zn、Ag、Au等元素。

矿区开展1∶1万土壤测量,一般取样深度30cm,采用规则网取样,测网100m×40m,与物探测线点重合,样品初加工粒级-40目,分析Cu、Pb、Zn、Au等元素。

通过主矿体10号勘探线的钻孔,进行了岩石测量(图3-7-8),分析Cu、Mo、Pb、Zn、Ag、Au、As、Sn、Bi等23种元素。

(三)物化探勘查成果

1.直流激电测量

1)激电中梯。激电中梯在矿体上方出现明显异常(图3-7-4),视充电率为高异常,MS>10%,最高35%;视电阻率较低,ρS=50~100Ω·m。激电测深曲线呈G型,在AB/2=200m时接近饱和。MS断面图在中浅部表现为高异常(图3-7-5)。矿区围岩视充电率背景较低,在5%左右,干扰因素小,因此矿异常清晰。该区铜多金属矿多为隐伏矿,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或矿层变薄,充电率降低。块状矿体的MS比浸染状矿体的MS高。

图3-7-4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视充电率(MS,%)

图3-7-5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电法综合剖面图

在矿区内共圈定5处MS异常(图3-7-4),呈串珠状北西向展布。中部的两个异常范围大,强度高,一般为25%,最高达39%;两端的异常范围小、强度弱,MS约14%。MS异常范围内,ρS表现为低值带。

幅频激电异常与直流激电异常相吻合,异常与含矿地层上石炭统龙洞河组火山岩相对应。

矿区北西部、南东部1∶2.5万激电中梯异常强度弱,呈零星分布。

幅频激电在矿体边部出现明显异常,频散率P(0.5Hz,4Hz)为15%左右,围岩为3%左右;视电阻率ρS=70Ω·m左右,而围岩大于100Ω·m,差异较明显。偶极-偶极测深剖面可显示矿(化)体的形态和埋藏深度。

2)直流激电测深(图3-7-5)。在矿层上视充电率曲线呈G型,即MS随供电极距的加大,由低到高,AB/2为500m时达到饱和;视电阻率(ρS)异常呈低阻,与MS高异常相对应。矿体边部的MS曲线呈K型,即低—高—低型;MS断面图上矿体异常强度大,向下延伸大,MS由矿层向倾斜方向渐次减弱,异常向下延伸减小。视电阻率异常表现为低阻。

2.瞬变电磁测量

瞬变电磁响应曲线(dB/dt)对应矿化体反映为高异常带(图3-7-6)。由于激电效应的影响,在矿体露头部位,瞬变电磁响应晚期道有明显的负异常;ρS断面反映了铜多属矿体的空间形态、分布范围和埋深,并可以有效地划分地层界线和构造。

图3-7-6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瞬变电磁法剖面图

矿区上部块状硫化物矿体引起的瞬变电磁响应为明显的高值异常(dB/dt),与此对应的视电阻率ρS断面显示为低阻异常,与矿体形态基本一致。

3.地球化学测量

矿区及其周边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圈定了Cu、Zn、Ag、Au、Mo、Pb等元素综合异常(图3-7-7)。异常规模大、含量高,具有明显的浓集中心和三级浓度分带,彼此相套合,总体呈北西向排列,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赋矿地层和已控制的矿体位于异常中部。各元素极大值:Cu575×10-6、Zn657×10-6、Ag1.3×10-6、Mo14.0×10-6、Pb30×10-6、Au12×10-9,指示元素Mo异常明显,局部显示As、Sb、Hg、Sr等元素异常,而Ni、Co则为负异常。

图3-7-7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剖析图

元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u与Zn、Au、Ag呈正相关,Cu与Pb相关性极差。

钻孔岩石测量结果,Cu、Zn、Ag、Mo异常断面与铜多金属矿体对应性强(图3-7-8)。显示异常展布形态、规模与矿(化)体密切对应,但范围稍大。

图3-7-8 大平掌矿床10线原生晕剖面图

四、物探、化探效果与验证结果

1)大平掌地区地处亚热带,地表覆土厚,森林茂密,露头少。因此,根据矿区及其外围Cu、Zn、Ag、Au、Mo、Pb等元素化探异常,圈定了铜多金属矿富集地段,为物探工作布置、勘查初期地质工程布置提供了依据。

2)激电成果在铜多金属矿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平掌矿区勘查评价中,开展了1∶1万直流激电工作,以中梯为主,部分测线布置激电测深。激电工作结果,异常明显,推断的激电矿异常与已知钻孔揭示的矿体部位相对应,为深部找矿提供了重要信息。

此后,勘查单位在激电异常内布置钻孔,5个异常钻孔验证均无例外见到工业矿体,而非异常区施工钻孔(4个)均未见到矿体。少数在弱异常区的钻孔打到薄矿层。

3)瞬变电磁测量结果,低阻异常与矿体对应性强,视电阻率断面上低阻异常与矿体形态相吻合,有效地圈定了矿体的空间位置与形态。

参考资料

云南省地矿局物化探队.1998.云南省思茅大平掌铜多金属矿综合物探工作报告

云南省地矿局物化探队.1998.云南省思茅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土壤测量成果报告

云南省地矿局物化探队.2000.云南省思茅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瞬变电磁法试验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2001.云南省思茅大平掌等多金属矿评价研究报告

(本节供稿人:王宝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