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地震等级要用 里氏?

匿名用户
2013-09-08
展开全部
根据地震波记录测定的一个没有量纲的数值,用来在一定范围内表示各个地震的相对大小(强度)。震级与地震烈度的概念根本不同。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强弱,只同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有关;烈度则表示同一次地震在地震波及的各个地点所造成的影响的程度,与震源深度、震中距、方位角、地质构造以及土壤性质等许多因素有关。
震级作为一个观测项目,是美国地震学家C.F.里克特于1935年首先提出的。最初的原始震级标度只适用于近震和地方震。1945年B.谷登堡把震级的应用推广到远震和深源地震,奠定了震级体系的基础,利用宽频带地震仪记录远震传来的面波,根据面波的振幅和周期来计算震级。因各国地震机构的面波震级测定结果也比较一致,因此世界各国在公布1931年新疆8级地震和交换有关震级的信息资料时 ,一般都使用面波震级。即通常所说的里氏震级。

目前中央气象局在国内各地装设了六百多做的地震测站, 这些测站内所装设仪器主要是量测地震发生时, 测站所在位置的地表加速度大小(摇晃程度), 而目前国内地震震度正是以加速度大小的范围来定义如下:
1级:地表加速度值0.8~2.5gal;
2级:地表加速度值2.5~8.0gal;
3级:地表加速度值8~25gal;
4级:地表加速度值25~80gal;
5级:地表加速度值80~250gal;
6级:地表加速度值250~400gal;
7级:地表加速度值400gal以上。
(其中gal为加速度单位, 即 公分/秒^2)
7.8级地震——经国家地震局重新核定后,此前曾在5月12日下午地震发布的第一时间,宣布震级为7.6的汶川地震的烈度被定格在7.8级。

余震是在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小地震。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的情况是一个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
“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而不是原先认为的缘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
打一个形象的比方,余震好比人说话的回声,虽然能量不及前面的大地震,但威力叠加起来,经过多次打击的建筑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 余震出现的时候是大震以后,虽不足为患,但多次就成灾。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