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作文
展开全部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绝该继承和发扬.孝亲敬老美德更是精髓, 更应该继续发扬光大,这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是良心的要求。
“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在《孝经》中,“孝”被开宗明义地肯定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并被儒家视为“仁之内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
几千年来,“磕头”、“跪拜”“昏定晨省”“披麻戴孝”“守灵”等仪式一直承载着中华民族“孝”文化的内容。而当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更是严格保留了很多的传统孝道仪式和规范。例如在韩国,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赶回供奉祖先的长兄或长子、长孙家,参加祭祖的茶礼仪式并相互拜年。拜年时,长者盘膝而坐,晚辈在长者面前下跪叩头,长者对成年晚辈低头弯腰答礼。
“一定的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夏学銮并不否定当代青少年在春节时给父母磕头的意义。他说,有选择地恢复一些体现家庭长幼尊卑伦理关系的传统社会仪式还是必要的,弘扬孝道需要借助具体的形式。
其实孝道的核心是要突出“感恩”思想,理解磕头后面的价值取向才是真正重要的。表达爱心的形式是多元的,每一个老人内心感到温暖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 孝悌并称不可偏废;二是无违父母;三是为父母守孝;四是在家尽孝,在国必忠。
把孝亲当作责任、义务,与从孝亲获得幸福,两者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并且前者正是后者的源头活水。对于具备起码道德水准的人来说,想到父母把自己拉扯成人所吃的千辛万苦,所担的虚惊实怕,所投的真疼至爱,倘不能尽孝心,必深感负疚而痛苦;如能尽孝心,使父母衣食丰足,身体康健,精神愉快,一句话,生活幸福,自己难道不会因此感到欣慰和幸福吗?
《二十四孝图说》讲,孔子的弟子子路,因家贫经常吃糠咽菜,“为亲负米百里之外”。老人去世以后,他“南游于楚”,“积粟万钟”,“列鼎而食”,但却慨然叹道:现在即使再想回到吃糠咽菜、“为亲负米”的岁月,也办不到了。子路之作此慨叹不是因为他有吃糠咽菜的特殊癖好,而是因为他在失去了孝亲的可能性之后,对于孝亲这样一种天伦之乐,产生了强烈的怀念。国无忧,民无忧,满月青山景色幽。春风荡九洲。 衣不愁,食不愁,最是神州尊白头。高风万古流。在许多忠孝难以两顾的人的心中,不能孝亲或不能经常孝亲,是一大遗憾。所以一有孝亲的机会,他们便总是尽量弥补———在弥补责任欠缺的同时,也弥补幸福的失落。正是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有一种人生观是以使别人获得幸福为幸福的。既然一个人可以从使别人获得幸福中获得自己的幸福,那么,他能因自己孝亲使亲人获得幸福而也感到幸福,有什么说不通呢?承认孝亲是福,说到底,也就是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在当前形势下,“孝道”包含着对父母和长辈的顺从、尊敬和理解。顺从是“孝道”的第一境界,听话、不惹父母生气就可以说是孝顺了;尊敬体现在对父母和长辈的日常态度和行为上,比如吃饭让长辈先动筷子,出门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诉去向和回家时间等等;理解更多的是指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即使父母说错了,自己受了点小冤枉,也不要当场顶嘴,要暂时接受,等事后再行解释。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孝亲敬老应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题中之义,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在全社会大兴孝亲敬老之风。
“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在《孝经》中,“孝”被开宗明义地肯定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并被儒家视为“仁之内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
几千年来,“磕头”、“跪拜”“昏定晨省”“披麻戴孝”“守灵”等仪式一直承载着中华民族“孝”文化的内容。而当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更是严格保留了很多的传统孝道仪式和规范。例如在韩国,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赶回供奉祖先的长兄或长子、长孙家,参加祭祖的茶礼仪式并相互拜年。拜年时,长者盘膝而坐,晚辈在长者面前下跪叩头,长者对成年晚辈低头弯腰答礼。
“一定的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夏学銮并不否定当代青少年在春节时给父母磕头的意义。他说,有选择地恢复一些体现家庭长幼尊卑伦理关系的传统社会仪式还是必要的,弘扬孝道需要借助具体的形式。
其实孝道的核心是要突出“感恩”思想,理解磕头后面的价值取向才是真正重要的。表达爱心的形式是多元的,每一个老人内心感到温暖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 孝悌并称不可偏废;二是无违父母;三是为父母守孝;四是在家尽孝,在国必忠。
把孝亲当作责任、义务,与从孝亲获得幸福,两者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并且前者正是后者的源头活水。对于具备起码道德水准的人来说,想到父母把自己拉扯成人所吃的千辛万苦,所担的虚惊实怕,所投的真疼至爱,倘不能尽孝心,必深感负疚而痛苦;如能尽孝心,使父母衣食丰足,身体康健,精神愉快,一句话,生活幸福,自己难道不会因此感到欣慰和幸福吗?
《二十四孝图说》讲,孔子的弟子子路,因家贫经常吃糠咽菜,“为亲负米百里之外”。老人去世以后,他“南游于楚”,“积粟万钟”,“列鼎而食”,但却慨然叹道:现在即使再想回到吃糠咽菜、“为亲负米”的岁月,也办不到了。子路之作此慨叹不是因为他有吃糠咽菜的特殊癖好,而是因为他在失去了孝亲的可能性之后,对于孝亲这样一种天伦之乐,产生了强烈的怀念。国无忧,民无忧,满月青山景色幽。春风荡九洲。 衣不愁,食不愁,最是神州尊白头。高风万古流。在许多忠孝难以两顾的人的心中,不能孝亲或不能经常孝亲,是一大遗憾。所以一有孝亲的机会,他们便总是尽量弥补———在弥补责任欠缺的同时,也弥补幸福的失落。正是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有一种人生观是以使别人获得幸福为幸福的。既然一个人可以从使别人获得幸福中获得自己的幸福,那么,他能因自己孝亲使亲人获得幸福而也感到幸福,有什么说不通呢?承认孝亲是福,说到底,也就是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在当前形势下,“孝道”包含着对父母和长辈的顺从、尊敬和理解。顺从是“孝道”的第一境界,听话、不惹父母生气就可以说是孝顺了;尊敬体现在对父母和长辈的日常态度和行为上,比如吃饭让长辈先动筷子,出门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诉去向和回家时间等等;理解更多的是指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即使父母说错了,自己受了点小冤枉,也不要当场顶嘴,要暂时接受,等事后再行解释。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孝亲敬老应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题中之义,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在全社会大兴孝亲敬老之风。
展开全部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
孝亲敬老是几千年来广为传颂的美德,历史上赞颂了许多,孝亲敬老孝子。可是我认为需要亲亲老不是单单挂在口头上的口号,而是每个人应该担当起的责任。
王祥是古代的官员,从小就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因看不顺眼,就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不是,使他失去唯一的父爱。那一年灾祸降落在继母上得下了疾病,但他以德报怨夜以继日衣不解带的侍候,就在那时继母开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的要求——想吃鲤鱼,可适值天寒地冻,于是他解开衣裳用自己的体温卧在冰面上,忽然冰自行融化,从那冰凉的水中跃出两条肥大的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了。难道这样的“孝心”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援藏干部孔繁森,被党组织选派进藏,他把藏胞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次,他到敬老院探望老人,发现老人的鞋子破了,他看到老人冻得又红又肿的脚,赶紧放进自己怀里。家里人知道他在西藏生活艰苦,不断托人送来菜干和一些营养品,孔繁森把这些东西都送给了敬老院里的老人。自己则是经常榨菜就泡饭,开水泡馒头。孔繁森动人的事迹,不正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吗?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仅要敬自己的老人,同样也要尊敬社会上的老人。
乘坐公交车时,车内座位不是很多,晃来晃去,上了年龄的老人肯定无法站稳,一个急刹车就会摔倒。所以我们应当将自己的位置让出来,这本应是情理之中的,却常见一些年轻力壮的青年,明明看到老人在旁边站着,就好像旁若无人的聊天,这个情景实在让我觉得他们有丢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颜面。
常言道,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可以称之为是中国的一种优良文化,自上古时期就有孝亲敬老的风俗,经传千年。时至今日,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看了这种不关心照顾老人的情景,我实在是不理解,难道他们多休息一会儿就不会遭到人的唾弃吗?
孝亲敬老之风,至今已有数千年,我们虽然不能将其宣扬的满世界都懂得敬老之责,但是我们可以从自我做起,做到孝亲敬,让身边的老人感受到爱,感受到温暖,体会到世间充满爱。
“敬老爱老”不是空洞的口号,它是一个小小的举动,是一句贴心的话语,是一个理解的微笑。我们要以真情敬老,以真爱敬老,以实际行动助老。从身边开始,从我做起。
孝亲敬老,其实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可以从身边的事做起,例如给家人洗洗脚,捶捶背,扫扫地,洗洗碗。上学时说声,我去上学了,放学回家说声,我回来了,这都是孝亲敬老的体现。
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尊老的诗句,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这些诗句都在告诉我们,没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疼爱,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茁壮成长,所以我们要理解长辈对我们的督促与批评,因为这都是为我们好,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关心父母,体贴父母谅解父母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
孝亲敬老是几千年来广为传颂的美德,历史上赞颂了许多,孝亲敬老孝子。可是我认为需要亲亲老不是单单挂在口头上的口号,而是每个人应该担当起的责任。
王祥是古代的官员,从小就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因看不顺眼,就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不是,使他失去唯一的父爱。那一年灾祸降落在继母上得下了疾病,但他以德报怨夜以继日衣不解带的侍候,就在那时继母开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的要求——想吃鲤鱼,可适值天寒地冻,于是他解开衣裳用自己的体温卧在冰面上,忽然冰自行融化,从那冰凉的水中跃出两条肥大的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了。难道这样的“孝心”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援藏干部孔繁森,被党组织选派进藏,他把藏胞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次,他到敬老院探望老人,发现老人的鞋子破了,他看到老人冻得又红又肿的脚,赶紧放进自己怀里。家里人知道他在西藏生活艰苦,不断托人送来菜干和一些营养品,孔繁森把这些东西都送给了敬老院里的老人。自己则是经常榨菜就泡饭,开水泡馒头。孔繁森动人的事迹,不正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吗?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仅要敬自己的老人,同样也要尊敬社会上的老人。
乘坐公交车时,车内座位不是很多,晃来晃去,上了年龄的老人肯定无法站稳,一个急刹车就会摔倒。所以我们应当将自己的位置让出来,这本应是情理之中的,却常见一些年轻力壮的青年,明明看到老人在旁边站着,就好像旁若无人的聊天,这个情景实在让我觉得他们有丢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颜面。
常言道,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可以称之为是中国的一种优良文化,自上古时期就有孝亲敬老的风俗,经传千年。时至今日,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看了这种不关心照顾老人的情景,我实在是不理解,难道他们多休息一会儿就不会遭到人的唾弃吗?
孝亲敬老之风,至今已有数千年,我们虽然不能将其宣扬的满世界都懂得敬老之责,但是我们可以从自我做起,做到孝亲敬,让身边的老人感受到爱,感受到温暖,体会到世间充满爱。
“敬老爱老”不是空洞的口号,它是一个小小的举动,是一句贴心的话语,是一个理解的微笑。我们要以真情敬老,以真爱敬老,以实际行动助老。从身边开始,从我做起。
孝亲敬老,其实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可以从身边的事做起,例如给家人洗洗脚,捶捶背,扫扫地,洗洗碗。上学时说声,我去上学了,放学回家说声,我回来了,这都是孝亲敬老的体现。
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尊老的诗句,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这些诗句都在告诉我们,没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疼爱,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茁壮成长,所以我们要理解长辈对我们的督促与批评,因为这都是为我们好,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关心父母,体贴父母谅解父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
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具备这种高尚的品质。曾为新中国创建立下赫赫战功的陈毅元帅“官”大不变儿子身份,回家探母,为瘫痪的母亲洗尿裤;身为国家领导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为“高”不望敬孝之心,对继母关心备至,如同生母,几十年如一如日一代伟人的为世代所传扬。
作为新世纪的少先队员,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呢?
在我们身边不乏看到这样的事:一些同学把“敬老、爱老”挂在嘴边,但行动上却恰恰相反。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只要稍不顺心,就对长辈的大发雷霆。你们能想象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长辈都不热爱,他还能对其他的人充满爱心吗?
援藏干部孔繁森,被党组织选派进藏,他把藏胞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次,他到敬老院探望老人,发现老人的鞋子破了,他看到老人冻得又红又肿的脚,赶紧放进自己怀里。家里人知道他在西藏生活艰苦,不断托人送来菜干和一些营养品,孔繁森把这些东西都送给了敬老院里的老人。自己则是经常榨菜就泡饭,开水泡馒头。孔繁森动人的事迹,不正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吗?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仅要敬自己的老人,同样也要尊敬社会上的老人。
“敬老爱老”不是空洞的口号,它是一个小小的举动,是一句贴心的话语,是一个理解的微笑。我们要以真情敬老,以真爱敬老,以实际行动助老。从身边开始,从我做起。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人间温情,为了老人的微笑,为了开创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吧!
尊敬老人,善待自己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
因为老年人,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共和国的大厦是用他们辛勤的劳动甚至生命建造起来的。今天,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了,全社会就应该关心他们,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我们要学会关心身边的老人。尊敬老人;我们能做的事很多:早晨起床、放学归来,都主动向长辈问好;尊敬长辈,听他们的话;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爷爷、奶奶做事。乘坐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等等。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南韶山。在短暂逗留的日子里,他特地请家乡的老人吃饭。在他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敬酒时,那位老人说:
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具备这种高尚的品质。曾为新中国创建立下赫赫战功的陈毅元帅“官”大不变儿子身份,回家探母,为瘫痪的母亲洗尿裤;身为国家领导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为“高”不望敬孝之心,对继母关心备至,如同生母,几十年如一如日一代伟人的为世代所传扬。
作为新世纪的少先队员,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呢?
在我们身边不乏看到这样的事:一些同学把“敬老、爱老”挂在嘴边,但行动上却恰恰相反。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只要稍不顺心,就对长辈的大发雷霆。你们能想象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长辈都不热爱,他还能对其他的人充满爱心吗?
援藏干部孔繁森,被党组织选派进藏,他把藏胞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次,他到敬老院探望老人,发现老人的鞋子破了,他看到老人冻得又红又肿的脚,赶紧放进自己怀里。家里人知道他在西藏生活艰苦,不断托人送来菜干和一些营养品,孔繁森把这些东西都送给了敬老院里的老人。自己则是经常榨菜就泡饭,开水泡馒头。孔繁森动人的事迹,不正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吗?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仅要敬自己的老人,同样也要尊敬社会上的老人。
“敬老爱老”不是空洞的口号,它是一个小小的举动,是一句贴心的话语,是一个理解的微笑。我们要以真情敬老,以真爱敬老,以实际行动助老。从身边开始,从我做起。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人间温情,为了老人的微笑,为了开创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吧!
尊敬老人,善待自己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
因为老年人,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共和国的大厦是用他们辛勤的劳动甚至生命建造起来的。今天,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了,全社会就应该关心他们,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我们要学会关心身边的老人。尊敬老人;我们能做的事很多:早晨起床、放学归来,都主动向长辈问好;尊敬长辈,听他们的话;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爷爷、奶奶做事。乘坐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等等。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南韶山。在短暂逗留的日子里,他特地请家乡的老人吃饭。在他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敬酒时,那位老人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