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确实是织田信长手下的一个强大的诸侯,但其实力与丰臣秀吉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素以足智多谋著称的德川家康意识到与丰臣秀吉硬碰硬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于是他为了保存实力,选择向丰臣秀吉臣服。
织田信长本能寺丧命后,丰臣秀吉趁机夺取了他的江山,将原本贵为天下共主的织田家压在了身下。可以说,丰臣秀吉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将织田信长的社稷篡夺的差不多了,甚至连日本天皇都落到了他的手中,成了一个傀儡。的确,德川家是织田信长手下数一数二的诸侯,但丰臣秀吉可以说统一了织田麾下的其他几乎所有的势力,二者的实力差距可想而知。
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闭兄德川家康与织田信雄(织田信长的次子)联合讨伐大逆不道的丰臣秀吉,打了几场漂亮的胜仗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但很快信雄迫于压力就投降了丰臣秀轿核袭吉。另外,由于丰臣秀吉挟天皇以令诸侯,使得任何对于他的讨伐行为都可以说是不忠不义,这两点使得德川无法再打着“大义”的旗子征讨丰臣。
无论是在实力上还是在名份上,德川都失去了与丰臣秀吉两分天下的地位。然而,这个时候就显示出了德川的政治智慧。第一,刚开始几场战争都以德川的大胜而告终,这让丰臣秀吉对德川家康产生了忌惮。第二,若德川选择龟缩防守,丰臣也无法在一时半会之间完全吃下德川家。第三,当时的丰臣秀吉已经人过中年,家庭内部也出现了诸多矛盾,这让他很是焦急,迫切的想要解决德川这个棘手的敌人。在以上三点的作用下,当德川选择臣服时,丰臣秀吉很爽快的就答应了,还给他安排了不低的职位氏慎。
数年之后,历史也证明了德川家康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两度为臣的德川家康,也终究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成为了一代霸主。
织田信长死后,德川家康的确是想要掌控他的势力,但是被丰臣秀吉捷足先登,当时丰臣秀吉可是织田信长最重要的家臣,这样一来,德川家康也就没有机会了,于是就暂时臣服于丰臣秀吉,以待来日。在织田信长时代,德川家康战功赫赫,统一了三河国,还和织田信长联或侍起手来打败武田家族,已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一般这样的重臣都不会是软柿子,德川家康虽是臣子,但私下里还是和君王明争暗斗。
后来织田信长被大臣明智光秀逼得放火自尽,丰臣秀吉掌控了他的势力,德川家康没有得手,但也不能闲着呀,于是趁着丰臣秀吉收拾残局的这段时间,往东发展,扩大自己的领地。这时织田信长的另一个家臣柴田胜家和丰臣秀吉又开始了“互掐”,结果是后者胜利。说起来丰臣秀吉还挺忙的,之后他又和织田信长的次子织田信雄对决。
德川家康不能眼看着丰臣秀吉势力渐盛,于是他就与织田信雄联手,谁知这织田信雄经不住折腾,没多久就向丰臣秀吉投降了。既然事情都发展成这样了,德川家康也只能向丰臣秀吉求和,没错,这个时候还只是求和,毕竟这样的话就是与对方站在同一个高度上对话,而不是低人一等。后来随着丰臣秀吉的势力越来越大,德川家康也只能顺着大孙团枯势臣服于他。
对丰臣秀吉则洞来说,收复了德川家康,心里的石头也算是落了地。可惜后嗣稀少,总共就俩儿子,其中一个还夭折了,另一个就是丰臣秀赖,丰臣秀吉为这个儿子费了不少心机,死前令五大老好好辅佐他。德川家康偏偏是五大佬中最有势力的,这回丰臣秀吉又死了,儿子还那么小,他怎么可能不夺权呢,果不其然最后德川家康灭了丰臣秀吉一族。
历史学家李明玉说:“如果把日本统一看作一块蛋糕,那么织田信长就是种小麦的人,丰臣秀吉就是用小麦做蛋糕的人,而德川家康则喜欢这块。 派人。” 尽管他选择了暂时投降,但他还是最终的赢家。
早在织田信长在世的时候,德川家康便在一些地区享有威望,小有名气的他拥有自己的军队,尽管没有织田信长般强大,但一直保持着独立未被吞并的状态,保留了实力。但一直保持着独立的他,为什么在织田信长死后选择投靠、臣服丰臣秀吉呢?原来是足智多谋的他意识到与丰臣秀吉硬碰硬不是一件好事,甚至会导致覆灭,因此,为了保存实力,选择向丰臣秀吉臣服。
敌在本能寺,织田信长在本能寺丧命后,丰臣秀吉趁机夺取属于织田信长的位置,并将天皇控制在手中,使其成为一个傀儡,这个时候,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两者之间的实力差距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德川家康有自知之明,直到自己的实力差距过大,因此没有效仿武田信玄父子和明纤余镇智光秀挑战织田信玄那样挑战丰臣秀吉。
德川家康深知一个道理,卧薪尝胆,暂时示弱是为了更好地崛起。于是他不惜杀死自己的老婆筑山殿,还一起联合对外作战,因此关系还算不错。并以此为机会一直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范围。
后来,德川家康跟随丰臣秀吉,实力越来越强大,而丰臣秀吉为巩固政权分散精力时,德川家康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因此,当丰臣秀吉将自己的母亲送给德川家康作为人质的时候毁谨,德川家康便实现了将丰臣秀吉反过来臣服的愿望了。
所以说,德川家毁粗康的暂时臣服的决定是极其具有长远目光的,因为他的隐忍和耐心,最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