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是什么?

法律逻辑学的内容... 法律逻辑学的内容 展开
 我来答
瑞从丹KI
推荐于2016-12-01 · TA获得超过3.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9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关于人类语言与思维发展的相互关系
李先进

人类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与动物有所区别的主要因素之一。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思维同样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之所以与动物的思维有根本的区别,是它借助语言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以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地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是心理活动,是一种心理过程,它的发展同样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语言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同样对语言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思维的发生是人类语言形成的动机、基础和必然结果
在人类早期的发展进程中,为了生存,为了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为了对外界事物的不断认识,对语言和文字的形成产生了需要,而这一需要本身就是人的思维过程。可以说思维是早于语言产生的,因为在人类还未创造文字符号前,实际上就已有思维,是与动物还未有很大区别的初级的、简单的思维。语言和文字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思维的作用可说是起重要作用的。
大家知道,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那么,这种心理的产生也必然伴随着思维的产生,尽管是最初级的简单思维形式和内容。初级的思维主要是对直接刺激进行反射,人们对猎物的反应、对环境的反应、对人们之间的神态的交流、呼声、手势、面目表情(喜怒哀乐)等,都在向他人传递着某种信息,这种信息就是初级思维的具体表现——初级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但还未有文字及词的产生。所以,在还未有词句的语言产生之前,由初级思维内容和形式所代表的动作、神态等,也算的上是最初级的语言表达方式。初期的条件反射是由触觉——平衡觉复合刺激引起的,随后听觉、视觉等各种感知觉系统的刺激都能组成复合刺激,特别是以词为刺激信号的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不仅表现为感知觉的反应,也是初级思维的表现。
人类是逐步社会化的群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为了交流、传递各种信息、表达内心世界等,需要语言和文字的帮助,这为语言文字的产生奠定了需求基础,也是语言产生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文字的创造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从最简单的符号型文字(如:草结、划痕、图案等)、到契形字、象形字、音标字等,词义的解释、词类的组合、语句的形成和发展等,都是思维作用的结果之一。因此,人类是先有思维,然后再创造文字和语言的。

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1、语言概念的形成是思维的内容和工具之一。
人类首先创造出的是文字,然后经过词类、组词、简单句、复合句等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随着人类的发展,对客观事物直观认识的丰富,就必须借助抽象的思维和认识方式扩大对客观世界的深入了解。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借助语言词汇来表述的。概念在人脑中的形成过程,就是思维活动和发展的过程。随着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的不断扩大和对知识欲求的发展,已不再满足于对事物的表面关系和形象联系的认识水平,人们开始追求对事物的内在关联和本质特征的认识。生活范围的扩大,生活经验的日益丰富,对事物概念认识的不断发展,这些都促进着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中萌发出抽象逻辑性,并使抽象逻辑思维得到初步地发展。
2、动作是思维的表现工具之一
人类早期的思维内容,是通过动作作为媒介的,利用动作,人们可以操纵一些外界事物,可以通过动作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思,相互传递信息。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除了用语言表达外,还更多地使用身体动作,包括眼神、手势、体形变化等。动作本身也是语言的一种——体语。人们通过动作,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与他人进行沟通时,增加了表达的色采,也使对方理解起来更加明确。
3、思维的内容和方式是通过语言具体表现出来的。
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需要通过言语表现出来,只靠动作是远远不够的。而思维的内容如果不表达出来,他人是很难知道的。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语言交流是最方便和有效的方式。没有语言的表达方式,思维就没有实际意义。正常人会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聋哑人会用哑语手势进行交流,盲人使用盲文和语言进行交流。另外,人们交流的内容,就是思维的内容。在两种语系互不相同时,人们的交流是很困难的,表达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

三、语言的发展推动思维的发展
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人类首先具备发音的生理系统和组织、整合能力的大脑中枢系统;随后是口语的运用,文字符号的创造,词句的产生,语法结构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婴幼儿的语言发展从侧面看到人类掌握语言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与思维的关系。
1、前言语活动的发音阶段
由于呼吸作用于发音器官关系,新生儿时期能自动发出“ei ”、“ou ”、“o ”等元音声
音,这些断续的、经常出现的发音代表着婴儿的某些机体状态、感觉状态、情绪状态,反映着婴儿的感受。这些发音是言语发展的前提和组织者,“伊呀学语”是在婴儿与成人之间日益频繁的交往和互相呼应中发生的,婴儿以发出语声的方式同成人在感情和行为上发生联系。
这个阶段的发音除了生理因素外,也与婴儿的语音分辨有关。有研究表明:出生4天的婴儿已经能够分辨不同长度的语言音节,能区分母语和非母语;2月龄的婴儿能够区分音素;4月龄婴儿已经表现出对语言刺激的偏好;6月龄婴儿开始学会保留母语而放弃非母语的语音。发音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对语言的正确感知是婴儿发展正常的口语理解与表达的重要基础。
2、言语的早期发展——词汇的理解和掌握
人类的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的,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的不断发展,有助于婴儿语言
的具体发展。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时,总是以第二信号系统的某种语言的词作为其刺激物的,(或是声音、或是符号、或是体语、或是文字等),只有通过语言活动“说出”的词,才会有效地激活第二信号系统进行思维活动。一个人在与他人进行交际、沟通的过程中,时刻需要通过他人的语言来理解对方的思想,推测对方的意图等,理解和推测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作用。
第一批词汇的产生是婴儿言语发生的标志。发音阶段的语音是自发式的,无具体意义的表达,而一旦词汇产生,婴儿的言语发展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进程。人们在掌握语言的词的过程中,先是从单词开始的,然后发展掌握到复合词和句子。
词汇的内容在这个时期也不断扩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从掌握与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词汇到与日常生活距离稍远的词;从具体的词汇到抽象性概括性比较高的词。比如幼儿刚开始掌握的词中较多的是“人称类”、“动物类”以及“日常生活品类”,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掌握了关于社会现象、工农业生产、技术、工具等方面的词。这个阶段,幼儿对词义逐渐得到确切和加深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克服了词忆扩张和词义缩小,能够正确理解并使用词。如“猫”与“狗”的区别、“老虎”与“豹”的区别等,基本上能用比较准确的词分别进行表述。
3、词语组合成句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阶段
15个月时,婴儿一般能说出20个以上的词语,2岁婴儿已学会使用100个甚至几百个
词,经常出现两个字的组合,所以这个阶段也有称为双字句阶段。双字句是婴儿语言表达的主要方式。能说出词是婴儿语言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质变。到1.5岁时,语言发展较早的婴儿能说出少量的简单句子。这个阶段的句子似乎是以主题和主题的作用组织的,基本上符合主谓宾语的基本语法结构,这表明幼儿已掌握了某些语法和某些语义。
幼儿使用词语组合,一方面是模仿成人的语句,一方面是自觉的行为,是与成人进行沟通的直接有效的方式。这表明,幼儿基本上能够用他们自己的所能说出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为他们的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
4、口语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人类语言包括口语语言、书面文字语言等形式,口语语言在人类语言发展进程中具有
很重要的作用,也是人类进行交流和联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没有文字形式的语言,但不能没有口语形式的语言存在。
婴儿晚期和幼儿早期的语言是以口语为主的,并借以与成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有研究
表明:幼儿在3岁时已基本上掌握了本民族口语,但这以表现在语言的基础方面,即符合语法和语义的简单句子中。这个阶段,幼儿能说出完整的简单句,并逐步出现复合句,不但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而且学着使用连接词、介词等。幼儿到4-6岁已掌握了基本的生活应用词汇,各种词类和句型,亦即掌握了语言的基础部分。但在幼儿阶段的语言水平基本上属于情境性语言,并与活动直接联系着。
在幼儿期,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不管是顺序性、完整性和逻辑性的发展,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趋完善。幼儿具有独特的获得语法结构和自动应用组词成句的规则,并大致按照如下趋势发展。(1)单句到复合句的发展;(2)从陈述句到各种形式的句子;(3)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发展;(4)从简单句到语句修饰和精确化的发展;(5)言自语发展到能连贯地说话;(6)书面文字语言的萌芽阶段。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人类语言的发展的基本过程和规律,而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思维是与之相适应地发展的。如果语言不能发展,思维的内容也不会得到有效的表述,思维的内容也会贫乏,缺少多样化。儿童的思维内容,只能用他们所掌握的语言进行表述,不可能用成年人的语言表述。因此,语言的发展推动着思维的发展。

四、思维的发展对语言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1、 思维影响语言表达
思维的内容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但表达出来的内容是由思维内容和形式的决定的。想不到的事情自然不会说出来,对同一事情的表达也会有不同的形式,他人的理解也会多种多样。人们创造新词汇也是思维对语言的作用的表现。随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新现象都要求用新的词汇来表述。另外,由于人的经历、文化层次、所处环境、使用的语种等的不同,其思维的内容和形式是有区别的,自然影响着人们的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
2、思维的发展推动语言的发展
人类的思维发展,经过了直接行为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几个主要的阶段,而语言的发展正是这几个阶段的直接反映。词意表达、词语的形成、语法构造等,都在不同程度受思维形式发展的制约。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婴儿时就已会使用逻辑思维的形式,同样逻辑思维的内容也不可能使用婴儿时的未成语句的单词或体语来表现。任何人的思维程度或思维形式,制约着他(她)的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内容。

思维与语言是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共同的必然结果,没有思维,不会有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没有语言,也就没有失去内涵的具体思维;思维借助语言进行表述,语言所表述的内容就是思维的内容。在人类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思维和语言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同时,思维和语言的正常发展,促进着人类的正常发展。对人类的思维和语言的研究,对人类的进一步发展是有着积极作用。
匿名用户
2012-03-18
展开全部
可以说没有关系,这要取决于人的情绪和本身的经历的事得到的自己的见识,语言是表达和交流的最真实和直接的方式,而现在这样的理解却是没有意义的,人在进化,并不是这样的,虽然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个生存的法则,很残酷,本是语言是由心而发的,思维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是很自然和真实的表达的,情绪是个很强的魔鬼,甚至于会让你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这样的人与人之间还要说话干什么呢?我的语言表达不明确,语言攻击有的时候比什么都残酷和卑鄙,我想这种方式的发明者是很清楚这是什么样的情形的,你他母亲的为什么要拿这样的手段达到你自己是私利,中国的语言文化是个宝,你就这样用的吗,你既然做这事那为什么要做鬼不面对呢,如果你是对的话。除非我卖掉那你这个所谓的上帝的母亲吗?要让我们这些话都说不出,我最后只想问候您这个伟大人物的母亲大人,真的,我一万个真心的问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勤苦且鲜美的小白桦5
高粉答主

2020-03-13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万
采纳率:15%
帮助的人:4782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8-05-19
展开全部
某位专家说:语言不但是交际的工具,而且也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
1)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如影随形,谁也离不开谁.一方面,没有语言,思维活动无法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思维实际上就不可能存在;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才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无所谓交际和思想,语言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必要存在了.所以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哪里有思维活动,哪里就有语言活动。
2) 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语言和思维是互相适应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一种语言,无论它的结构简单复杂与否,都是能满足一个社会集团交际的需要的,当然也能适应思维的要求.因此人类语言无所谓先进与落后,无所谓优劣,都是一定社会的产物,为一定的社会服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719366461
2017-06-16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6万
采纳率:22%
帮助的人:2115万
展开全部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文字是什么?它与语言是什么关系?对这些问题语言学界则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
不少语言学家认为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本身并不属于语言系统。有“现代语言学之父”之称的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在其代表性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就曾这样说过:“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存在的理由在于表现前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文字是“语言符号之符号”。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巨龄先生也认为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工具的工具”。
按照“符号之符号”、“工具的工具”的说法,则文字不能直接代表事物,在文字与事物之间必须有语言作为中介。换言之就是文字不能直接用于表示意义,在文字与意义之间要有语音为中介。也就是说,文字只是用于记音而不能起到表义的作用。有人就明确提出:“文字是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的。”“它必须能读,通过读音确定自己所表示的是语言里的哪个词,这样才谈得到字义的问题。”
“符号之符号”、“工具的工具”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文字是“语言符号之符号”的说法相对说来比较适合于拼音文字,大致上反映了拼音文字的实际,却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像汉字这种所谓表意文字的实际。
拼音文字的形与义之间必须有语音为中介,其形、音、义关系大致为“形—→音—→义”。
像汉字这种以表意为主的文字其音义的联系往往不如形义的联系紧密。尤其是其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中曾说:“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就象形、指事、会意字而言,造字者往往不是考虑以形记音而是更多的考虑以形传义,用字者也往往不是由形取音而是因形见义、“望文生义”。如“本”、“末”、“上”、“下”、“刃”等指事字及“森”、“众”、“尖”、“曌”(唐代武则天称帝后造此字以为名,寓意“日月当空”)、“龑”(五代十国时南汉王刘巖称王后为改名而特造之字,寓意“飞龙在天”)等会意字。这些字所表达的语义,无论是传达还是获取,都主要是通过字的形体构造来实现的。
“文字从发生、发展到今天,中间经历了表形期、表意期和表音期,在三个阶段上分别被称为象形文字、表意文字和拼音文字。”象形文字、表意文字便主要是用于表义而非记音(象形文字是以形象物,即直接以字形表示所反映的事物,实际上也是以形表意,而且是更为直接的表意)。正如《语言心理学》一书所指出的:“表意文字是通过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词或词素的意义的文字体系。表意文字的基本特点就是它的字形标记的是一定的词或词素的意义,而不是声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