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都挺好》戳中了你的哪些痛点?
最有共鸣的是家长的偏心吧。
电视剧《都挺好》讲述的是职场女强人苏明玉,自小不受父母和哥哥们待见,明明是一家五口,而她在家里却处处遭遇父母的不公平对待,是苏家的边缘人,在孤独扭曲的环境中长大的故事。
01 苏妈妈真的很偏心。《都挺好》中苏明玉的妈妈,论偏心程度,简直可以和《欢乐颂》中樊胜美的妈妈相提并论。而剧中明玉每次对父母的质问,我觉得句句问到了我的心里,我也曾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还曾问过父母既然不喜欢为什么要生我。
02我父母也偏心。我家里也是重男轻女,虽然我妈妈没有项苏明玉的妈妈那样,牺牲我的房间,我的学习时间和梦想,但是从小到大,但凡我和弟弟有冲突,不管是不是弟弟的错,老妈都是第一时间先批评我白白比弟弟大了几岁,一点都不知道让着他,或者直接就骂我当姐姐的就知道惹事儿,一点儿都不让大人省心,那种时候真的是很委屈。
03我同学的偏心父母。她跟我一样,也是有一个弟弟,她父母偏心更严重了。不管春夏秋冬,她都要帮着父母做饭,洗衣服,扫地,但是父母给弟弟零花钱,买好吃的好玩的新衣服,很少给她买,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即便是冬天,也要先帮家里人洗好衣服,趁弟弟不注意偷偷跑出去玩,真的是我从小就觉得很心疼她。
现在长大了,有点明白父母了,他们只是因为受自身眼界见识的限制,想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心里也还是疼爱我的,只是在养儿防老这个老观念下,他们真的做不到一碗水端平,我们能做的就是自己开导自己,然后以后有了孩子,不要做个偏心的父母吧。
《都挺好》这部电视剧持续火爆,我在网络上看到这部电视剧的报道之后,也开始追着看了,这部电视剧确实有很多场景和情节,在我们身边都能找到真实的案例,而我本人对这部电视剧就更是感触很深,因为我自己在小的时候就和这部电视剧里老二苏明成差不多。
苏家母亲对苏明成从小就特别疼爱,那个时候家庭也不富裕,可是苏明成要2000块钱出去旅游,母亲毫不犹豫的就给了,而苏家小妹说要1000块钱去报高考强化班,母亲却不同意,说把他养到那么大就可以了,字里行间透露出极端的重男轻女思想,并且让她不要去读大学,说女孩子读书多了也没什么用,让她去读免费的师范学校。
而苏明成在家庭里面由于母亲的宠爱,一直是一个不争气的败家子的角色,他要什么母亲就给他什么,可以说是有求必应,到老两口老了,苏明成连老两口的退休金都骗去用了,可以说是十足的啃老族。
其实在小的时候,我自己在家庭里面,由于两兄弟我是最小的一个,所以也收到了,我母亲都特别疼爱,尽管小时候我不喜欢读书母亲也会经常打我,那只是生气我不争气,但其实在其他方面是特别宠我,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家中条件也不富裕,但是几乎我要什么就会给我什么,直到我长大出身社会开始赚钱了,那个时候还由于不懂事,挣多少钱用多少钱,有的时候不够用,还会让家里面拿钱给我,每次要求我母亲都会毫不犹豫的打钱给我。
我自己也是在社会上经历了很多事情,尤其是感情方面的挫折之后才成熟起来,等到几年之后回到家里,看到母亲和父亲满头的白发,那一刻才真的让人伤感,也想起了母亲和父亲,从小到大默默的为我们付出的一切,从那以后我才真正开始学着承担家庭的责任。
我觉得这部电视剧里面,最戳中我痛点的就是苏明哲,感觉就是,我以后到了他这个年纪,是不是也会跟他一样。
作为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我觉得他真的是背负了很大的压力,上有父母,下有自己的孩子,要养活一大家子人,感觉他应该活得很累。特别是还有一个这么自私的爸爸,一个只会为自己着想,然后也不考虑一下自己的儿女的目前的一些经济状况的爸爸。
而且感觉到了他这个年纪,出门在外的话,都是很要面子的,也是很在意别人会怎么看他。这感觉到时真的会出现在我的身上,就是那种由于过度在意别人怎么看你,然后就打肿脸充胖子,在别人面前好面子而夸下海口。或者是一些明明不在自己能力范围,或者经济范围内的事情,都强行让别人感觉到自己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实际上却是自己很努力去坚持完成都不一定能完成的事情。
苏明哲给我的影响就是,表面看起来是很光鲜亮丽的,但是他实际上自己是过得很辛苦的。真希望戳中痛点之后,以后不要活成苏明哲这个样子,毕竟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也希望自己能赶紧事业有成,去孝敬父母(毕竟我的爸妈不会像苏大强那样),去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不管怎样,既然有戳中痛点的,就证明这个是你觉得跟你很像,然后也是你的一个不足的地方,那么,你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也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善自己,使得这些不足的地方或者问题,你都能很好地将它们解决。
这部剧通过鸡毛蒜皮的家庭小事,折射出了一个中国式原生家庭成长的悲剧,并透过家庭伦理的基础,直白的展示了社会的多方面问题:强势霸道的母亲,懦弱无能的父亲,重男轻女的老旧思想观念,巨婴妈宝以及对子女境遇视而不见的丧偶式教育。但更戳中我痛点的是重男轻女思想下带来的家庭悲剧,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于90后来说,很多人的童年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但是很例外,我童年里美好的片段里,几乎找不到爷爷奶奶的影子,因为我是一个女孩。唯一想到的几个支离破碎的片段,也无非是我和弟弟争一个东西,奶奶把它抢过来给了弟弟,又或者是弟弟的早餐是牛奶面包,我没有,或者是因为我是女孩,奶奶各种排斥我的家人。我不能说这些小片段带给了我多深的感触,至少到现在,我也不太愿意多回爷爷奶奶家。
我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但我也无法和自己和解,和他们和解。我会对别人问起的时候说句“挺好的”,但我从不会和他们说“挺好的”。很多什么我们的坚持,我们的执迷不悟,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有多无恶不赦,只是觉得太轻易原谅,对不起那些被委屈、被不理解、被忽视的日子。每个人都在劝我多点理解,多懂事一些,但对我来说,不懂事的不是我,是不懂事的那些被辜负的童年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