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学的影响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年以来,传诵不已,代代承传,它不仅被文人传唱,供在文学艺术的殿堂上,也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至今仍然鲜活而生机盎然。今天父母给孩子教的第一首诗,大多是李白的《静夜思》,听着那稚嫩的声音吟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由会心一笑,想起自己的童年。大型文艺活动唐诗也是一道保留节日,濮存新诵读的《将进酒》令人荡气回肠,据白居易《琵琶行》改编的琵琶独奏清新秀丽。流行歌曲也大量借鉴唐诗的原素,据张继的《枫桥夜泊》编写的流行歌曲,我很喜欢,“月落乌啼不改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仍是当年的夜晚”。与朋友边喝酒边听歌,沉浸在那风花雪月、关山大漠、大江东去、枫林晚秋、野舟横渡的意境中,是一种享受。而旅游休闲,每每看到眼前的美景,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唐诗,登高就会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观雪就会吟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望瀑布就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诗几乎为所有的景色都题写了绝妙的解说,像李白登黄颧楼说的,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影响了我们的创作情绪。
连人的情感也每每陷在唐诗的情臼中,唐诗常常侵入了我的潜意识。得意时会吟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孤独时会想到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过年过节时,“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故乡亲人时恨不得“只愿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年青时喜欢唐诗是为了表示自己有文化,有品味。读书人不会几首唐诗那是没面子的,因为唐诗太普及了,影响太大了。随着阅历的增长,对唐诗的理解有了新的感受,感觉唐诗不仅是文学艺术,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唐朝人的生存形态,一种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唐诗的魅力无穷,原因何在,古往今来,专家学者有许多专著在探讨,在解读,我的阅读感觉是,唐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史,诗中有魂。
诗中有画
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不足为奇。在唐朝的诗人中,不仅是王维,还有许多诗人都能画画,或者有着画家观察生活裁剪素材的本领,他们大量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作就是一幅幅秀丽多姿的风景画,令人品味欣赏。
庐山的瀑布有几十处之多,李白到底描绘的是那一处呢?一般认同是香炉峰,我觉得描写的是秀峰的瀑布,秀峰我去过多次,瀑布位于庐山南郊星子县境,从山下爬坡约半个小时,远远望到一处瀑布挂在近山顶的绝壁上,大多时候烟雾潦绕,太阳出来金光灿灿,一般人只感到瀑布的雄伟壮观,而李白却把瀑布比作银河,何其形象,妙不可言。
天门山位于安徽和县,我年轻时曾与团员们一起去天门山游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站在天门山上,李白描绘的景色一览无余,两山夹江,碧水东流,孤帆远去,清新自然,无一句评说,但诗中的愉悦,景中的秀丽融会交合,情景交融,沁人肺腑。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表现了山林的恬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画面丰富多彩,明月、青松、岩石、溪流、竹林、莲花,使人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处境,不由感叹大自然造物主的博大、和谐、永恒。
杜牧的《山行》,描写秋天的山景无人可及,“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景色在江南的山林几乎随处可见,但经诗人一提炼,霜叶红于二月花,成了千古名句,秋天赏红叶成了人游人的节日,茅盾还用作小说的题目。
唐诗人不仅是画家,也是高明的摄影师,像柳宗元的《冬雪》与其说是幅画,更像幅摄影照片,“千山鸟飞绝,万迹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空旷寂静的冰雪世界里,一个穿着蓑笠的人在垂钓,我看过明人据诗画的画,画面冷艳、超脱,冷酷,但于冰雪之中又给人一种希望,一种寄托。
杜甫写成都草堂前的春景的《绝句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像是四幅图片,颜色有“黄”“翠”“白”“青”,镜头有近中远景,黄鹂在柳树中啾鸣是特写,白鹭飞上青天是中景,窗户嵌套的西岭雪景则是远景,而门泊东吴万里船则带些想象,有蒙茏色彩了。
唐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关山大漠,戈壁草原,三山五岳,长江黄河,春花秋月,小桥流水,楼台亭阁,都溶入了诗人的人生感受和艺术创造,令后人难以超越。
诗中有情
有人说,愤怒出诗人;有人说,悲伤出诗人;道理都对,诗人有情感,诗人要有生命的激情。好的诗歌都是抒发出真挚的情感,来感染读者的,唐诗中的情感像窖藏的美酒淳香醉人。
以我之见,情有大情小情之分。所谓大情是忧国忧民之情,悲天悯人之情。所谓小情是儿女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无论是大情和小情,在唐诗中都有精致的作品。
杜甫是忧国忧民最典型的代表,“至君尧舜上,每饭不忘君。”“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抒发他想为国尽才的出仕心情。而“朱们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则是对那个人吃人社会的声讨与鞭挞。
李绅的《悯农二首》则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的控诉,对农民兄弟的深切同情,在封建社会有这样的思想难能可贵。
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
还有白居易的《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对卖炭老人是多么怜悯与关心,在今天来看,也是难得的人文关怀,当今领导人为民工讨回拖欠的工资,有钱人为弱势人群捐助也不过如此,而唐朝到今天已经走过一千多年。
唐诗人这样的描写不是个别的,像杜甫的〈石壕吏〉,李白的〈丁都护歌〉,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李贺的〈老夫采玉歌〉,聂荑中的《咏田家》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农夫、纤夫、樵夫、征夫、矿工、宫女等弱势人体的同情和怜悯。说明了唐朝诗人已经具有人文平等意识,也使唐诗浸润了深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在唐诗中更多的是描写儿女夫妻朋友之情,更细腻动人。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情感丰富感情细腻的代表作。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无一想字,无一爱字,殷殷之情跃然纸上。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与琵琶女素昧平生,一个是流放的贬官,一个是流浪的歌女,在特定的情景中两人有了共同的情感。这句诗千百年来慰籍了多少天涯孤旅寂寞的心灵。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不仅仅是表现闺中少妇对征人的思念,还溶入了对生活价值的思考,功名事业与家庭团聚生活情趣相比,那个更有价值?
唐朝诗人写得更多的是送别诗,几乎可以编一个专集。当代人送别,除了送些礼品,祝福亲友一路平安。现在手机短信的送别语已经格式化了,千篇一律,以调侃为多。而唐诗人的送别诗,情感真挚,个性鲜明。
渭城朝雨浥青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阳关外面是大漠黄尘,满目凄凉,送别之情尽在杯中,请喝上朋友的一杯送别酒,平安上路。这首送别曲不仅当时流传,被谱曲吟唱,至今还脍炙人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与孟浩然是挚友,他站在江边与友人挥手告别,直到帆船消失在天边,还在凝神观望。诗中无一句祝福,全是景色,但友情之浓烈时隔千年我们还被深深打动。
诗中有史
唐帝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可圈可点。文功武治,经济发达,文化灿烂,人才济济。定南越,通西域,开疆拓土,国力强盛,是当时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唐诗的璀璨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唐朝的繁荣昌盛在唐诗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通过描写长安豪门贵族争竟豪奢、追逐享乐的生活,也为我们留下了古长安的繁华景象,“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南陌百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四通八达的大道与密如蛛网的小巷相联通,街上车水马龙,珠光宝气,长安作为当时世界大都市的非常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梁家画栋中天起,汉帝金陵云外直。”画栋飞梁的宫殿建筑,比街连绵的豪门宅第,充分展示了大唐的繁华。唐朝长安的繁华可以与今天的上海妣美。这首描绘大都市的诗还影响了后人,宋朝柳永的《咏海潮杭州》就受了唐诗的启迪。
唐朝的边塞诗为我们展示了当时战争的壮观场面和神奇惨烈。
岑参一生三次出塞,亲自参加了讨伐匈奴的战争,他的诗作描写西北的边疆景色苍凉悲壮,“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西行奉送出师西征)描写战斗场景壮观惨烈,“上将拥旗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旗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不脱马蹄脱。”不是亲临战场的人是无法如此逼真地表现战争场景的。还有高适、王维、王昌龄都留下了不少战争题材的诗篇,像王昌龄的〈从军行〉之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描述了玉门关一带的风光,表现了汉军人为国征战的雄心壮志。
被称为诗圣的杜甫,用大量的诗篇描述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场景,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童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离家别〉〈无家别〉加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合成一部安史之乱社会生活的画面,杜甫通过军官、小吏、士兵、难民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反映了战争造成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群众痛苦的生活,揭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批判统治阶级的好大喜功和穷奢极欲。
白居易的〈卖炭翁〉不仅揭露统治阶层对百姓的掠夺,还生动记述了唐朝时市场交易的场景。
“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糸向牛头充炭值,”〈新丰折臂翁〉描写了一个退伍军人的一生,老人因征战伤了一条臂,反而庆幸“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飞骨不收。”读来叫心酸落泪。
唐诗还形象地描述了公孙大娘舞剑,琵琶女弹琴,画家挥毫泼墨,宫女长袖歌舞等场面,用语言来表现音乐是很难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比喻之贴切,音节之跳跃,成了描写音乐的千古绝句。
唐诗记述了几乎所有的军国大事,描写的对象上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下有耕夫走卒,市井游侠,留下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画面,唐诗就是一部唐朝的诗史。
诗中有魂
诗是什么?诗就是灵魂的自白,心灵的梦呓。马一浮先生说,诗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如迷突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诗家常说,唐诗的特点是雄浑博大,气势磅礴,但唐诗还有个更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由、开放,诗人尽情展示生命的状态,不管是辉煌还是落魄,入仕还是归隐,读唐诗,我常常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灵魂,一个个独具匠心的生命,虽然时空相隔千载万里,他们的喜怒哀乐仍然与我同在。
同样是表现人生不得意的心态,李白咏叹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珠玉买歌笑,慒糠养贤才。“(《古风》)直抒胸怀,表现的是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曲的反抗精神。
而杜甫则借景抒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登高》),更多的是辛酸悲愤。不同的表白非常切合李杜的性格和诗风,一个是浪漫主义大师,一个是现实主义的斗士。而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怆凉孤独,时空浑一,与陈子昂的军旅经历和边塞风光溶为一体。诗如其人。
李白歌咏大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雄浑奔放,不拘格律,明显继承了古乐府的特点。而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工整对仗,充分体现了杜甫五七言律诗高手的风格。
嘲讽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白居易多用白描,诗风如话,“奔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重赋》)“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宫人白发歌?”(《上阳白发人》)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代表,诗风浅显平易,意到笔随。而他的主张也是“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而杜牧的诗风含蓄艳丽,他讽刺唐玄宗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还有《江南春》中对统治阶级提倡佛教,劳民伤财的讽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首诗,无一句批评,看似写景,但读者从中自会感受作者的批评与嘲讽。杜牧生活在晚唐,当时的政治风气也许没有那么开放了,他用隐晦的方法批评统治阶,心态平淡,非常狡猾,但这与他的性格和修养是分不开的。这种讽喻诗更有味道。
在一篇文章里我读到“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的诗句,超脱出世,起初我以为是王维的诗句,因为王维晚年信佛。一查唐诗辞典,才知道是诗僧寒山的诗,一想,只有出家人才会有这样的禅气,日出日落,春去春归都不在意,不是僧人又怎能写出这样的诗。
李白在《独坐敬亭山》也写了面对大自然的孤独与寂寞,“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虽然超脱,还是透出生活的情趣。李白对生活充满情趣。再看他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活生生一个老顽童形象,这就是李白,不是其它人能写出来的。
李贺和李商隐都喜欢用神话和历史典故,而李贺追求奇特的氛围、鲜艳的色彩,如“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而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诗凄凉、委婉,还有伤感,形象不易,用典也贴切,他虽然学习李贺,却与李贺不雷同。
唐诗中同样的题材在不同的诗人的笔下,千姿百态,因为诗人都是“那一个。”
读出性格,读出特色,走进诗人的心灵,才能真正感受唐诗的魅力与精彩。
连人的情感也每每陷在唐诗的情臼中,唐诗常常侵入了我的潜意识。得意时会吟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孤独时会想到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过年过节时,“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故乡亲人时恨不得“只愿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年青时喜欢唐诗是为了表示自己有文化,有品味。读书人不会几首唐诗那是没面子的,因为唐诗太普及了,影响太大了。随着阅历的增长,对唐诗的理解有了新的感受,感觉唐诗不仅是文学艺术,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唐朝人的生存形态,一种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唐诗的魅力无穷,原因何在,古往今来,专家学者有许多专著在探讨,在解读,我的阅读感觉是,唐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史,诗中有魂。
诗中有画
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不足为奇。在唐朝的诗人中,不仅是王维,还有许多诗人都能画画,或者有着画家观察生活裁剪素材的本领,他们大量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作就是一幅幅秀丽多姿的风景画,令人品味欣赏。
庐山的瀑布有几十处之多,李白到底描绘的是那一处呢?一般认同是香炉峰,我觉得描写的是秀峰的瀑布,秀峰我去过多次,瀑布位于庐山南郊星子县境,从山下爬坡约半个小时,远远望到一处瀑布挂在近山顶的绝壁上,大多时候烟雾潦绕,太阳出来金光灿灿,一般人只感到瀑布的雄伟壮观,而李白却把瀑布比作银河,何其形象,妙不可言。
天门山位于安徽和县,我年轻时曾与团员们一起去天门山游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站在天门山上,李白描绘的景色一览无余,两山夹江,碧水东流,孤帆远去,清新自然,无一句评说,但诗中的愉悦,景中的秀丽融会交合,情景交融,沁人肺腑。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表现了山林的恬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画面丰富多彩,明月、青松、岩石、溪流、竹林、莲花,使人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处境,不由感叹大自然造物主的博大、和谐、永恒。
杜牧的《山行》,描写秋天的山景无人可及,“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景色在江南的山林几乎随处可见,但经诗人一提炼,霜叶红于二月花,成了千古名句,秋天赏红叶成了人游人的节日,茅盾还用作小说的题目。
唐诗人不仅是画家,也是高明的摄影师,像柳宗元的《冬雪》与其说是幅画,更像幅摄影照片,“千山鸟飞绝,万迹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空旷寂静的冰雪世界里,一个穿着蓑笠的人在垂钓,我看过明人据诗画的画,画面冷艳、超脱,冷酷,但于冰雪之中又给人一种希望,一种寄托。
杜甫写成都草堂前的春景的《绝句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像是四幅图片,颜色有“黄”“翠”“白”“青”,镜头有近中远景,黄鹂在柳树中啾鸣是特写,白鹭飞上青天是中景,窗户嵌套的西岭雪景则是远景,而门泊东吴万里船则带些想象,有蒙茏色彩了。
唐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关山大漠,戈壁草原,三山五岳,长江黄河,春花秋月,小桥流水,楼台亭阁,都溶入了诗人的人生感受和艺术创造,令后人难以超越。
诗中有情
有人说,愤怒出诗人;有人说,悲伤出诗人;道理都对,诗人有情感,诗人要有生命的激情。好的诗歌都是抒发出真挚的情感,来感染读者的,唐诗中的情感像窖藏的美酒淳香醉人。
以我之见,情有大情小情之分。所谓大情是忧国忧民之情,悲天悯人之情。所谓小情是儿女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无论是大情和小情,在唐诗中都有精致的作品。
杜甫是忧国忧民最典型的代表,“至君尧舜上,每饭不忘君。”“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抒发他想为国尽才的出仕心情。而“朱们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则是对那个人吃人社会的声讨与鞭挞。
李绅的《悯农二首》则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的控诉,对农民兄弟的深切同情,在封建社会有这样的思想难能可贵。
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
还有白居易的《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对卖炭老人是多么怜悯与关心,在今天来看,也是难得的人文关怀,当今领导人为民工讨回拖欠的工资,有钱人为弱势人群捐助也不过如此,而唐朝到今天已经走过一千多年。
唐诗人这样的描写不是个别的,像杜甫的〈石壕吏〉,李白的〈丁都护歌〉,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李贺的〈老夫采玉歌〉,聂荑中的《咏田家》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农夫、纤夫、樵夫、征夫、矿工、宫女等弱势人体的同情和怜悯。说明了唐朝诗人已经具有人文平等意识,也使唐诗浸润了深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在唐诗中更多的是描写儿女夫妻朋友之情,更细腻动人。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情感丰富感情细腻的代表作。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无一想字,无一爱字,殷殷之情跃然纸上。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与琵琶女素昧平生,一个是流放的贬官,一个是流浪的歌女,在特定的情景中两人有了共同的情感。这句诗千百年来慰籍了多少天涯孤旅寂寞的心灵。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不仅仅是表现闺中少妇对征人的思念,还溶入了对生活价值的思考,功名事业与家庭团聚生活情趣相比,那个更有价值?
唐朝诗人写得更多的是送别诗,几乎可以编一个专集。当代人送别,除了送些礼品,祝福亲友一路平安。现在手机短信的送别语已经格式化了,千篇一律,以调侃为多。而唐诗人的送别诗,情感真挚,个性鲜明。
渭城朝雨浥青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阳关外面是大漠黄尘,满目凄凉,送别之情尽在杯中,请喝上朋友的一杯送别酒,平安上路。这首送别曲不仅当时流传,被谱曲吟唱,至今还脍炙人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与孟浩然是挚友,他站在江边与友人挥手告别,直到帆船消失在天边,还在凝神观望。诗中无一句祝福,全是景色,但友情之浓烈时隔千年我们还被深深打动。
诗中有史
唐帝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可圈可点。文功武治,经济发达,文化灿烂,人才济济。定南越,通西域,开疆拓土,国力强盛,是当时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唐诗的璀璨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唐朝的繁荣昌盛在唐诗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通过描写长安豪门贵族争竟豪奢、追逐享乐的生活,也为我们留下了古长安的繁华景象,“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南陌百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四通八达的大道与密如蛛网的小巷相联通,街上车水马龙,珠光宝气,长安作为当时世界大都市的非常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梁家画栋中天起,汉帝金陵云外直。”画栋飞梁的宫殿建筑,比街连绵的豪门宅第,充分展示了大唐的繁华。唐朝长安的繁华可以与今天的上海妣美。这首描绘大都市的诗还影响了后人,宋朝柳永的《咏海潮杭州》就受了唐诗的启迪。
唐朝的边塞诗为我们展示了当时战争的壮观场面和神奇惨烈。
岑参一生三次出塞,亲自参加了讨伐匈奴的战争,他的诗作描写西北的边疆景色苍凉悲壮,“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西行奉送出师西征)描写战斗场景壮观惨烈,“上将拥旗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旗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不脱马蹄脱。”不是亲临战场的人是无法如此逼真地表现战争场景的。还有高适、王维、王昌龄都留下了不少战争题材的诗篇,像王昌龄的〈从军行〉之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描述了玉门关一带的风光,表现了汉军人为国征战的雄心壮志。
被称为诗圣的杜甫,用大量的诗篇描述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场景,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童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离家别〉〈无家别〉加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合成一部安史之乱社会生活的画面,杜甫通过军官、小吏、士兵、难民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反映了战争造成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群众痛苦的生活,揭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批判统治阶级的好大喜功和穷奢极欲。
白居易的〈卖炭翁〉不仅揭露统治阶层对百姓的掠夺,还生动记述了唐朝时市场交易的场景。
“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糸向牛头充炭值,”〈新丰折臂翁〉描写了一个退伍军人的一生,老人因征战伤了一条臂,反而庆幸“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飞骨不收。”读来叫心酸落泪。
唐诗还形象地描述了公孙大娘舞剑,琵琶女弹琴,画家挥毫泼墨,宫女长袖歌舞等场面,用语言来表现音乐是很难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比喻之贴切,音节之跳跃,成了描写音乐的千古绝句。
唐诗记述了几乎所有的军国大事,描写的对象上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下有耕夫走卒,市井游侠,留下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画面,唐诗就是一部唐朝的诗史。
诗中有魂
诗是什么?诗就是灵魂的自白,心灵的梦呓。马一浮先生说,诗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如迷突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诗家常说,唐诗的特点是雄浑博大,气势磅礴,但唐诗还有个更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由、开放,诗人尽情展示生命的状态,不管是辉煌还是落魄,入仕还是归隐,读唐诗,我常常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灵魂,一个个独具匠心的生命,虽然时空相隔千载万里,他们的喜怒哀乐仍然与我同在。
同样是表现人生不得意的心态,李白咏叹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珠玉买歌笑,慒糠养贤才。“(《古风》)直抒胸怀,表现的是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曲的反抗精神。
而杜甫则借景抒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登高》),更多的是辛酸悲愤。不同的表白非常切合李杜的性格和诗风,一个是浪漫主义大师,一个是现实主义的斗士。而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怆凉孤独,时空浑一,与陈子昂的军旅经历和边塞风光溶为一体。诗如其人。
李白歌咏大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雄浑奔放,不拘格律,明显继承了古乐府的特点。而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工整对仗,充分体现了杜甫五七言律诗高手的风格。
嘲讽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白居易多用白描,诗风如话,“奔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重赋》)“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宫人白发歌?”(《上阳白发人》)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代表,诗风浅显平易,意到笔随。而他的主张也是“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而杜牧的诗风含蓄艳丽,他讽刺唐玄宗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还有《江南春》中对统治阶级提倡佛教,劳民伤财的讽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首诗,无一句批评,看似写景,但读者从中自会感受作者的批评与嘲讽。杜牧生活在晚唐,当时的政治风气也许没有那么开放了,他用隐晦的方法批评统治阶,心态平淡,非常狡猾,但这与他的性格和修养是分不开的。这种讽喻诗更有味道。
在一篇文章里我读到“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的诗句,超脱出世,起初我以为是王维的诗句,因为王维晚年信佛。一查唐诗辞典,才知道是诗僧寒山的诗,一想,只有出家人才会有这样的禅气,日出日落,春去春归都不在意,不是僧人又怎能写出这样的诗。
李白在《独坐敬亭山》也写了面对大自然的孤独与寂寞,“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虽然超脱,还是透出生活的情趣。李白对生活充满情趣。再看他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活生生一个老顽童形象,这就是李白,不是其它人能写出来的。
李贺和李商隐都喜欢用神话和历史典故,而李贺追求奇特的氛围、鲜艳的色彩,如“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而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诗凄凉、委婉,还有伤感,形象不易,用典也贴切,他虽然学习李贺,却与李贺不雷同。
唐诗中同样的题材在不同的诗人的笔下,千姿百态,因为诗人都是“那一个。”
读出性格,读出特色,走进诗人的心灵,才能真正感受唐诗的魅力与精彩。
参考资料: http://www.yousuosi.com/View.asp?ArticleID=977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古典文学是文学的一部分,是现代文学的发展基础,它是承上启下的,是文学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部分。古典文学是现代文学的基础,它是中国文学最根本的东西。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文化中极具强烈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以文学思想和风格相近而自然形成的文学群体,以诗 歌服务政治现实的新乐府运动,以儒学复古和文章体制改革为主旨的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文化中极具强烈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以文学思想和风格相近而自然形成的文学群体,以诗 歌服务政治现实的新乐府运动,以儒学复古和文章体制改革为主旨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