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9-09
展开全部
司马光破瓮救友 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庄重的样手)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指代《左氏春秋》),退(回去)为家人讲,即了(懂得)其大指(同“旨”,主要意思)。自是(从此)手不释(放下)书,至(甚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在)庭(院子),一儿登瓮,足(指失足)跌没(沉没)水中,众皆弃去(抛下那小孩逃去了),光持(拿)石击瓮破之(指代瓮),水迸(涌出),儿得活。(选自《宋史》) 司马光7岁的时候,就好象成年人一样稳重,听到别人讲述<左传>后,非常喜欢,放学后就自己讲给家里人听,对讲述人的理解非常透彻,从此后就很喜欢看书,甚至连饥渴寒暑都毫不在意.和一群儿童在庭院里面玩耍,一个小孩爬大缸子,失足掉进缸里积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司马光却拿起石头把缸子打碎,缸里的水流出来,小孩子得救了.
2013-09-09
展开全部
和现代人差不多也有工农商等行业!其实古代的地主并不向电影里讲的那样惨忍!地主是不能随便杀给自己种地的人的!所有人口都在官府登记过。如果死了或者是要被罚的!!!如果自家农民闹事受罚的也最先是地主啊!其实以前的地主也很可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09
展开全部
半夜鸡叫(地球人都知道)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09
展开全部
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
匡衡于是就在一墙上打了一个洞用来引进烛光,用书映着光来读书。当地
有一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里十分富有,书又很多,匡衡就给他家作雇工
辛苦劳动而不要求报酬,主人感到奇怪问匡衡,匡衡回答说:“希望可以
读遍主人的书。”主人感叹,把书借给他,(匡衡)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
匡衡于是就在一墙上打了一个洞用来引进烛光,用书映着光来读书。当地
有一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里十分富有,书又很多,匡衡就给他家作雇工
辛苦劳动而不要求报酬,主人感到奇怪问匡衡,匡衡回答说:“希望可以
读遍主人的书。”主人感叹,把书借给他,(匡衡)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