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
2020-01-19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一、内生矿产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
内生矿产相对较少,主要有铜矿、黄铁矿、镍矿、锂铍矿、石棉矿等,其成矿时间主要集中在华力西期。有两种:一种是与石炭系、二叠系中火山岩有关的火山-热液型矿床,如铜矿、黄铁矿、含金铜黄铁矿、镍矿等;另外一种是与华力西期岩体有关的伟晶岩型矿床,如锂铍矿、石棉矿。按成矿时间先后可分为:华里西期,为区内主要成矿期。主要形成了与石炭系-二叠系有关的火山热液型硫化物型铜金矿、黄铁矿;加里东期,以热液型矿化为主,形成的矿产主要有铜、铅、锌、滑石、石棉等,主要矿种为铜、铅、锌、矿等。
喜马拉雅期,矿化受制于岩浆热液的活动,主要矿种有金矿,铜、铅、锌矿。
总体上,区内具有工业意义的内生矿产形成大都集中在华力西期,且矿化强度高,矿化元素多,矿体规模大且连续性好,品位高,成群成带集中分布;其他时期的矿化一般元素单一、强度较弱、零星分布,矿体连续性较差,不易形成大矿。
二、外生矿产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
外生矿产相对产出较多,种类丰富,金属矿与非金属矿共存。主要有铜矿、铅锌矿、铁矿、煤矿、石膏矿、磷矿、岩盐矿、粘土矿等,按成矿时代顺序有以下期次。
元古期:在西南天山的阿克苏岩群(ChA)中形成了砂岩型铜矿及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大都叠加了后期的多种成矿作用类型,造成矿物质的进一步富集,成矿具明显多阶段性。
燕山期:在塔里木盆地边缘沉积形成了丰富的金属、非金属矿产。白垩系中形成了与砂岩有关的铜矿、铅矿,与细碎屑岩及灰岩有关的磷矿,另外还有石膏矿及粘土矿;侏罗系中主要形成了煤矿,是区内主要的成煤层系。
砂岩型铜矿产于泥盆纪以及早石炭世地层中;砂金矿和砾石型玉石矿产于第四纪现代河床中。
三、内、外生矿产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继承性
a.从成矿时代比较而言,有的矿种时代延续性较长,如铜、铅锌、铁,一直从元古宙延续至新近纪;
b.凡属多时代成矿的矿种都有其主成矿期。如铜、铅锌延续时代较长,但有工业价值的矿床主要是在华力西期及喜马拉雅期形成。
c.不同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成矿元素均富集在地质演化的一定阶段。如区内构成内生矿产的成矿元素其主要富集阶段为华力西晚期;而构成外生矿产的成矿元素其主要富集阶段为中、新生代,次为晚古生代。
d.在不同的地质发展阶段形成不同的主要矿产,且大部分具有工业意义的多金属矿产大都是多阶段、多种成矿作用的结果。如在元古宙主要为砂岩型铜矿;志留纪主要为层控型菱铁矿,同时也是层控型铜矿的矿源层形成期;晚古生代(中泥盆世—早二叠世)主要为层控型铁、铜矿的矿源层形成期,同时也是前述志留纪中金、铜等元素热液富集成矿的主要时期;侏罗纪为主要成煤期,也是上述层控型铁、铜、铅、锌等矿床后期改造富集成矿的主要时期;白垩纪—新近纪为砂岩型铜矿、石膏、岩盐、自然硫、磷等矿产的主要形成期。
e.主要成矿时期为元古宙、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其中以元古宙和华力西期为强度最大的两个成矿时期,并显示出由早到晚、矿化强度由强转弱的特点。
f.加里东期主要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热液型铜铅锌和铁矿化。钼矿化是加里东期的独特矿化特点。
g.华力西期,强烈的岩浆活动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超镁铁岩体和基性岩体,形成了一系列与蛇绿岩有关的铜铅锌多金属矿化,矿化强度高。该成矿期的另一个成矿特点是出现了与沉积作用密切相关的铜铅锌矿化,铁克里克隆起带上的石炭系白云岩中产出低温角砾岩型铜铅锌矿化,层控特征明显,可能为沉积-低温热液改造成因。
h.印支期,岩浆活动总体较弱,金属矿产的矿化作用亦较弱,总体表现特点是对早期矿化进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