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根与金属钡离子结合会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但有许多不溶性钡盐也为白色,但它们多溶于酸,而硫酸钡不溶于酸。
因此检验硫酸根离子时,通常先使用盐酸使实验环境酸化,排除碳酸根的干扰,然后加入可溶钡盐,如氯化钡,以此确定液体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同时要注意到:必须先加入盐酸,后加入氯化钡,否则易受银离子干扰,产生白色沉淀,影响检验。所以应当:
(1)加入盐酸,然后滤去沉淀;
(2)加入氯化钡,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
检验时加入的钡盐最好是氯化钡,硝酸钡不好,因为氢离子与硝酸根离子相遇时会有强氧化性,会使亚硫酸盐氧化为硫酸盐,无法检验原溶液中是否有硫酸盐。但要将生成的白色沉淀中滴加稀硝酸,若白色沉淀不溶解,则更能说明含硫酸根离子。
推荐的离子方程式:
Ba2⁺ + SO₄2⁻ = BaSO₄↓
Ba2⁺ + CO₃2⁻ = BaCO₃↓, 但是因为 CO₃2⁻ + 2H⁺ = H₂O+CO₂↑,所以可以用酸环境排除碳酸根干扰。
扩展资料
硫酸盐十分常见,且在其固体盐中出现的这个离子常常携带阴离子结晶水,这是由于水分子通过氢键和上面的氧原子相连。
硫酸钾是常见的钾肥。
硫酸铵是常见的铵态氮肥,注意不要与碱性质一起施用,否则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
硫酸钡又称钡餐,在医学上可以用于消化系统的X光检查;硫酸钡还是一种很好的防护涂料。
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可以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无水硫酸铜可以用于吸水或检验水的存在。
二水合硫酸钙俗称石膏,在医学上可以用于固定,也用于进行家居装潢,制造混凝土时也可以使用它控制凝固时间。
十二水硫酸铝钾俗称明矾,生活中常用于净水。
参考资料:硫酸根的百度百科
2024-08-29 广告
不难理解,利用化学方法检验硫酸根离子的第一步:将待检液加入盐酸酸化,
可以排除可能含有的
CO32-、SO32-、PO43-或HPO42-、C2O42-、SiO32-、Ag+等离子的干扰。因为CO32+2H+=CO2↑+H2O
SO32-+2H+=SO2↑+ H2O
PO43-+ 3H+=H3PO4
HPO42-+2H+= H3PO4(H3PO4
和BaCl2在溶液中不反应)
C2O42-+2H+=H2C2O4(H2C2O4和BaCl2在溶液中不反应)
SiO32-+2H+= H2SiO3↓
Ag++Cl-=AgCl↓。
第二步:
向第一步所得溶液
中滴加
BaCl2
溶液,若有(或无)白色沉淀产生,即有(或无)BaSO4生成,则可判断待检液是
否含有SO42-离子。注意,这里的第一步若产生沉淀,应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做第二步。这
便是检验SO42-离子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常规方法。
由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化学原理可以看出,
其所用的试剂分为酸试剂和钡试剂两类。
酸试剂除稀盐酸外是否可为稀硝酸等非硫酸的酸溶液?钡试剂除BaCl2
外可否为Ba(NO3)2或Ba(OH)2
等可溶性钡的化合物溶液?对这样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作出结论。
不过,对前一问题可以肯定回答的是不便用醋酸等非强酸溶液,
否则不能排除C2O42-及SO32-等离子干扰。
对后一问题可以肯定回答的是不便用(CH3COO)2Ba、BaI2等可溶性钡盐溶
液,因为(CH3COO)2Ba、BaI2
等不是实验室常备试剂。还可以肯定回答的是,两类试剂的配伍使用中,以常规方法的稀盐酸和
BaCl2溶液的组合较好。因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较多干扰离子,且试剂均为实验室易得的。至于能否使用稀HNO3和Ba(NO3)2或Ba(OH)2的溶液等有关问题,则应根据待检液可能存在的干扰离子的不同情况作具体分析,
方可做出结论。
1.如果第一步不用稀盐酸而用稀硝酸,则不能排除可能含有SO32-、HSO3-和Ag+
等离子的干扰。因为SO32-或HSO3-的离子可被氧化成SO42-离子,且第二步用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也可能是AgCl。可见这样的试剂配伍只能在确知待检液不含SO32-或HSO3-和Ag+等离子的前提下才能使用。而在此前提下,第二步用将BaCl2溶液改为Ba(NO3)2溶液更为妥当,以免可能的Ag+离子干扰。
2.如果第一步用稀盐酸酸化,第二步不用BaCl2溶液而用Ba(OH)2溶液,则不能排除PO43-或HPO42-、C2O42-和Mg2+等离子的干扰。因为第一步处理后的溶液中,可能含H3PO4、H2C2O4等,它们在第二步与Ba(OH)2溶液反应可转化为BaHPO4或Ba3(PO4)2及
BaC2O4等白色沉淀,且可能含有的Mg2+离子在第二步可转化为Mg(OH)2白色沉淀,
这些情况都不便对BaSO4的生成与否作出判断。
3.如果将常规方法的两种试剂颠倒使用,即先滴加BaCl2溶液而后加足量稀盐酸,则当第一
步操作无白色沉淀产生,可判断待检液不含SO42-离子,无需进行第二步操作。当第一步有
白色沉淀产生,第二步白色沉淀完全溶解,也可断定待检液不含SO42-
离子。若第一步产生的白色沉淀在第二步不溶解或不完全溶解,则无法断断待检液是否存在
SO42-离子。因为所得沉淀不一定是BaSO4,也可能是AgCl或Hg2Cl2。可见这种做法只有在确知待检液不含Ag+和Hg2+的离子的前提下才能使用,而在此前提下只需第一步操作即可。
4.如果将两步做法颠倒,且为避免Ag+等离子干扰,用Ba(NO3)2溶液和稀HNO3作试剂,则当第一步滴加Ba(NO3)2溶液时无白色沉淀产生,可直接判断待检液不含SO42-离子,无需进行第二步操作。当第一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不能排除SO32-等离子的干扰。因为BaSO3可被氧化成
BaSO4,尽管过程中可能有小气泡(SO2)产生,但难以观察,不便准确判断。可
见这种做法只有在确知待检液中不含SO32-等离子的前提下才能使用,而在此前提下也只需
第一步操作即可。
5.如果将两步做法颠倒,第一步用Ba(OH)2溶液作试剂,第二步用稀盐酸作试剂,则当第一
步无白色沉淀产生时,可直接判断待检液不含SO42-离子,无需第二步操作。但当第一步有
白色沉淀产生,且在第二步不能完全溶解,则仍不便排除可能存在Ag+离子的干扰,因为所得沉淀可以是白色AgOH及其转化成的棕色Ag2O,Ag2O的棕色对BaSO4的白色有遮蔽作用,且溶于盐酸即转化为AgCl白色沉淀。可见这种做法只有在确知待检液不含Ag+(或Hg2+)离子的前提下才可使用。若为避免Ag+等离子干扰,而将第二步所用的稀盐酸换成稀HNO3,则又不能排除待检液可能含有的SO32-或HSO3-等离子的干扰。可见先用Ba(OH)2溶液,后加足量稀HNO3的做法,只有在确知待检液不含Ag+和SO32-及HSO3-等离子的前提下才能使用。
6.如果先将两种试剂混合,再与待检液作试验,即用稀盐酸酸化的BaCI2溶液直接加入待检
液,则不能排除可能含有的Ag+或SO32-、S2-与NO3-等离子共存时的干扰。此时若无白色
沉淀产生,倒也可以判断SO42-离子不存在,但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可能是AgCl,也可能是S2-被酸化形成的稀硝酸氧化而析出的S单质(新生态S在溶液中通常呈乳白色,淡黄色与白色难以分辨),且即使是BaSO4,也可能是SO32-离子被氧化成SO42-而造成的。所以这种做法只有在确知待检液不含NO3- 和Ag+等离子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
综上所述,检验未知液是否存在SO42-离子的化学原理虽不复杂,但其实验方法相当讲究。
由于待测液的成分往往含不确定离子,检验的影响因素众多,所以必须分析待检液的具体情况,
考虑排除各种干扰离子,选择最佳试剂和合理步骤,才能做到既简便易行,又科学严谨。
另外优酷等教育视频中也有相关内容的讲解
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就可以确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方法二:
先加稀盐酸(排除是碳酸根和银离子的干扰),再加BaCl2溶液(顺序不能错,一定要注意) 会有白色沉淀。。。
反应原理:Ba2+ + SO42-=BaSO4↓
第一个是你所说的 排除Ag+的干扰
第二个可以排除CO3 2-等遇到Ba 2+会产生沉淀的离子的干扰
检验Cl- 通常加稀硝酸
为的是排除亚硫酸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的干扰
为了保险 通常还要加入硝酸钡 以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
这常见于多种离子的检验
最后是加入硝酸银 不是硫酸银 硫酸银是微溶的 一般情况下可理解为沉淀
所以检验氯离子一般不加入硫酸盐的 反而会检验不出的
既然有人说我说得不对 那我来解释下
楼下说的不错 硫酸银溶解度的确比氯化银要大
理论上可以使Ag+与Cl-结合 生成沉淀(这个原理高中可学习到)
但是硫酸银本身就是白色或无色结晶 而氯化银也是白色 无法辨别反应是否发生
再加上硫酸银性质特殊 见光易分解 变黑色
实际上无法方便地用来检验Cl-
所以不用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