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中,词和曲的关系是什么
有的曲很好听,但有人唱歌就变得难听(有可能是歌手唱得不好,但听说填词是有窍门的,不是随便一个字都适合那首曲子的,所以即使歌手很厉害,如果词不配曲,也会难听吧?)
有的人清唱歌词也很好听,仿佛听到歌曲一样。(所以我觉得词与曲之间一定有某些关系)
古时有个成语叫“韩娥善歌”,她唱开心的歌可以令听的人欢欣鼓舞,唱哀伤的歌可以令听的人无言落泪,为什么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歌手了?韩娥的善歌是怎样一种情况?难道只是被当时的文人夸大的一种情况?
暂时最中意hekanshu的回答。
用儿歌代替情歌的举例,似乎合情合理,似乎。
司机和车的比喻,可以认为韩娥只唱好歌。但问题来了,怎样的歌才是好歌呢?自己听的舒服?还是要自己也能唱出两句的歌呢?这个问题或者我自己已有答案 展开
词在整首歌里相对曲子而言只是一种装饰而已。流行歌曲绝大多数也都是先作曲后索词的,而且很多曲子由于没有合适的歌词而一直搁置箱底。作词者不单纯是会写,还需对音乐有一定的悟性,根据曲子的旋律、节奏、所表达的意境配以相应的歌词。后期还必须有编曲者对整首歌进行配乐的编排、润色,才算是一首完整的歌。
同时也存在着同样一首歌不同的表现形式的问题。《月亮代表我的心》有很多版本,唱得都很好,迪克牛仔和邓丽君的风格截然不同。歌者所起的作用是对一首作品进行形象化的表达。曲与词的完美结合,情感恰到好处,不张扬不宣夸。才是何谓的“曲、词、名、唱的完美构建”了。
扩展资料:
所谓“唱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有的演唱模式,这种模式直接影响着演唱的外在表现风格。就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这三种唱法而言,因为唱法模式不同,故而风格也会有所不同。具体地说,三种唱法之所以在风格表现上有较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三种唱法在歌唱发声的原理运用上的不同所致。美声唱法注重发声的技巧性和规范性,强调声音的共鸣和掩盖,在生理上要求喉头向下使喉咙充分打开,追求具有强烈穿透力的“面罩集中点”以获得高质量的声音效果。
民族唱法则注重歌唱发声的自然性,强调行腔与咬字的有机结合,主张“字”正才能“腔”圆的基本观点,追求“字清”而“韵正”的传统格式。而流行唱法则更多的是注重“感觉”,强调乐感和摹仿在歌唱中的重要性,追求声音的个性与特色,以及“口语化”式的演唱风格。由此可见,三种唱法从演唱模式到风格表现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上星期在一个讲座上,有听者以黄霑的「歌词无用论」向主讲者卢国沾请教:究竟曲调与歌词的关系如何?卢国沾答道:曲调如容貌、歌词如血肉。听者不同意,认为曲调应是灵魂!……当时我心道:既已有固定答案,何必问!
作为一位填词人,不多不少会认为歌词重要一点,不过,客观一点比较,音乐确比文字优胜得多,音乐可以直撼心灵,欣赏者很多时只要被动地接受便可,但文字总不能不主动去阅读去理解。音乐又可以不受语言阻隔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听了一样有感受,但文字就不能够如此,不懂中文就休想读懂唐诗宋词,不懂英文就休想读懂莎士比亚。
所以,音乐与文字给合而成歌曲,文字是很吃亏的,因为音乐随时可以把文字「抛弃」,另结新欢,甚至不结新欢,也一样受人欣赏。然则,为何还要有歌词?我们大可以光奏音乐,去呈现一个美的灵魂,岂不更好?
我们古人都说过:「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意思就是丝弦音乐不及竹管音乐(如箫笛),竹管音乐又不如由人来演唱的歌曲,三者之中,人声当然最与我们有亲切感,而由人演唱,总不能无歌词的。
美的音乐无疑如美的灵魂。然而一般人都不是有那样大的能耐去听纯音乐的,笔者也向一些朋友了解过,他们觉得听纯音乐总有些单调,反而有人唱的,不管是听得懂的中文歌,听不懂的英文歌、日文歌,反正以人声为主,就觉得容易感受领会得多。这诚然是一个客观的音乐欣赏规律,是大多数人的欣当倾向。
故此流行音乐总迎合大多数人的欣赏倾向的,纯音乐制作与歌曲制作之比,大概是一比一百吧!
有歌就会有词,有词就会有好词劣词,劣词往往只是旋律的附从,完全没有独立的能力,好词则往往是一篇有灵气的诗,脱离旋律,依然有生命,有另一种灵魂,这样的好词,都是作者的心血,值得我们珍惜。
好旋律配好歌词,自是一对璧人,好旋律配劣歌词,情况也不太坏,而劣旋律,也往往要好歌词扶一把,歌词纵使如何无用,到这时也有它重要的一面。我只不满许多好事之徒,随意为优美的音乐做媒,也不能说随意,为了夸张,总要潘金莲配个武大郎,某些综合节目的甚麼颁奖礼的诙谐歌词,往往是这一类货色,奈何这时歌词(魔鬼)的锋芒往往更胜音乐。
以下观点来自中国唱片公司俱乐部:
词曲关系,也就是歌词和歌曲之间的关系,歌曲和一般的演奏音乐不同,是因为有加入了歌词的关系,而演奏曲只要顾到音乐的和声、节奏,一些音乐性的问题,至于歌除了音乐节奏外,还要顾到词的文学部份,以及歌词和音乐结合时所产生的相关问题,就歌词本身只是一个相当专业的艺术,不见得你文笔好,就一定能写出很棒的词,最起码写词的人对音乐要有相当的感觉,对歌曲及旋律也要相当的敏感。
好歌词所具备的条件:
我认为要成为好歌词所具备的条件是,歌词内容必需丰富涵义深刻,第二是歌词通顺易懂,不要太过于咬文嚼字,第三个条件是朗朗上口,文字本身需附创意,第四个是段落分明、长短适中,旋律有主歌及副歌的区别,词本身也要有这样的区别,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以上所说我个人认为是构成一首好词的条件。
如果你词写得很棒,但曲配合的不是很理想,那么就不能说是一首好歌,结合时所产生的效果比单纯的词曲来得重要,搭配的好词曲会有加成的作用,在西洋歌曲里,有些很出色的作品,像Bob Dylan早期写的歌曲「Blowing in the wind」,歌词和旋律真得是非常棒,内容需丰富涵义深刻,文字通顺易懂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简单的文字具有深刻的涵义,段落分明、长短适中是首民谣的曲子,当然在过去西洋歌曲里有很多很棒的东西,像Paul Simon「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John Lennon「Image」这些歌曲一听都会让你永生难忘。中文歌或本土音乐有没有这么经典的东西,有一首歌我自己很喜欢那是「今宵多珍重」,像这样的歌词真得是简单易懂,唱起来又顺口,所以这样的歌经过许多年仍旧会被大家怀念。
歌词的种类:
歌词的种类有好几类,我们可以分成格式化的曲子,譬如每一句都是五个字,十句串成一个段落,特别是传统歌谣、客家歌谣、山歌,不管老山歌或平版歌谣,它们的格式都是七个字,唐诗里也有五言绝句、七言律诗,这些格式拿来作曲,本身就具有歌的架构,最近几年流行音乐上这些歌愈来愈少,反倒是口语化的歌愈来愈多,口语化歌词的好处是比较听的懂。
早期罗大佑写过一首歌「童年」,像这样的歌词听起来非常亲切,歌词写得顺口内容实在,描写大家童年的景象,旋律也很简单,就是乡村音乐的style,这样的曲子对许多在学作曲的朋友也不太困难去掌握,我想我们生活周遭都会发生一些故事,这些我们都可以很随口的拿来当做歌词。
词与旋律间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要谈的是词和旋律之间的关系,旋律有高低起伏,有重要的部份也有不重要的部份,一般来说发生在强拍上的音都是比较重要的,强拍子以四四拍来讲,指的是第一拍和第三拍,如果是长音,那音也是比较重要的,第一拍和第三拍是重要的音,重要的音在配上歌词时,自然会配上重要的字,什么是重要的字,一个句子里你可以说我要去看电影,那么「我」就是很重要,「看电影」也很重要,因为这是我们要表达的意思,「看电影」这个词就要放在重要的位置,把「看电影」三个字放在长短不同它的重要性也会不一样,偶尔在流行歌里会有些听起来不太顺的,像「我的鞋子」。
高低声韵:
还有很重要的是,歌词发生的高低声韵是很重要的,譬如上下声之间产生不同的句子,如果整句我们可以依据歌词上的起承转合、高低起伏来谱曲,譬如我自己的创作品,主要重点是放在音的高低,即便你不太听得懂,但它写成歌时和原来讲话的音调是不会差很多的,那么一首好歌这个部份是值得注意的。
以下观点来自9MUSIC音乐教室
歌词与音乐的关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词、曲关系,是歌曲创作中最先遇到的课题。歌曲这门艺术,是诗歌与音乐的结合,顾名思义,“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个“歌”,可以理解为能唱的诗歌。 一首好的歌词无疑应是一首好的诗,它要有诗的意境,在艺术上应该有较记的品位。歌词还应有它自身的美,虽然很多歌词是专为谱曲而写的,但它绝不是音乐的附属品,在谱曲之前和离开音乐以后,都应有其独立的艺术价值,能给人们美的享受。因此,作曲者对于歌词切不可等闲视之,选好歌词,处理好词曲关系攸关重要。歌词本身还应具备歌唱性,如果歌词完全依赖于音乐的翅膀,那就把歌词的作用与品格降低了。歌词是歌曲创作的依托与基础,上面提到的那些对歌词作品美学要求,不仅是歌词作者所孜孜追求的,也是我们歌曲作者选择歌词时应该考虑的。歌词本身应具备的歌唱性,是曲作者选择歌词十分重要的条件。好的歌词节奏鲜明,音调感人,上口顺耳,讲究声韵。虽然,这种歌唱性在尚未谱曲时,只是一种无声的歌唱,但当我们朗读时,内心会产生一种歌唱的要求。反之,如果朗读一首歌词时内心没有歌唱的要求,这就很难引起作曲者的共鸣和创作欲望。当然,歌唱性不能只从节奏、声韵以及格律与句式等形式来考虑,更重要的是歌词内在的歌唱性,也就是富有诗意及音乐感的内涵。歌词的内涵越丰富,越能启发作曲者激发奔写的乐思。有人以为歌词必须是方整、押韵的。其实不然,在作曲的时候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歌词虽然外表很美,又有讲究的格律、声韵,但并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而有的歌词虽然格律、声韵都很自由,犹如一首散文诗,但其内在的音乐感及歌唱却能打动人心,激起强烈的创作欲望。因此,选择歌词时,必须注意其内在的音乐感和歌唱性。在这方面,有一批不同体裁、类型的歌曲佳作值得我们借鉴、参考。它们的歌词(节录)产生于不同年代,风格情调各异,却都拥有广大的听众。
例:
“教我如何不想他” (刘半农词 赵元任曲)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他?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他?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他?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他?
这是一首艺术歌曲。借景抒情,天上,地上,月光,海洋……,是一首牵动人心的抒情诗,感情步步深入,情意绵绵——“教我如何不想他”。
“快乐的节日” (管桦词 李群曲)
小鸟前面带路,风啊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 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许多花儿开放。 跳呀跳呀跳呀,跳呀跳呀跳呀,亲爱的叔叔阿姨们,和我们一起过呀过着快乐的节日。……
《快乐的节日》是建国初期创作,流传 至今的优秀儿音歌曲。歌词把节日的景色与少年儿童愉悦的心情融为一体。其中蕴含着青春的节奏,跳动着闪光的音符,为作曲都打开了遐想的天地。
“让我们荡起双桨” (乔民羽词 刘炽曲)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首美丽的白塔,四周围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大家非常熟悉并经常演唱的儿童歌曲。歌词描绘 了在白塔衬映下的北海公园,小船儿轻轻荡漾,少先队员愉快地陶醉在假日生活中的美好情景。它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又如一幅五彩缤纷的风景画,让人听了留连忘返。
“祖国,慈祥的母亲 (张鸿喜词 陆在易曲)
谁不爱自已的母亲,用那滚烫的赤子心灵。谁不爱自已的母亲,用那闪光的美妙青春。亲爱的祖国,慈祥的母亲,长江黄河欢腾着,欢腾着深情,我们对您的深情。……
这是一首热情枝奔放的抒情独唱歌曲。歌词字句不多,精炼深刻,很有歌唱情,是对祖国充满深情的颂歌。
“水手” (郑智化词曲)
苦涩的少吹痛脸庞的感觉,像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哭泣,永远难忘记。年少的我喜欢一个人在海边,卷起裤管光着脚丫踩在沙滩上。总是幻想海洋的尽头是另一个世界,总是以为勇敢的水手是真正的男儿,总是一副弱不经风孬种的样子,在受人欺负的时候总是听见水手说。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水手》是台湾歌手辞职智化创作的一首通俗歌曲。写的是真实的生活感受,文字朴实、细腻,是一首很好的叙事诗,歌词的后半部分催人奋进,给人力量。
1。词曲关系:
词曲关系,也就是歌词和歌曲之间的关系,歌曲和一般的演奏音乐不同,是因为有加入了歌词的关系,而演奏曲只要顾到音乐的和声、节奏,一些音乐性的问题,至于歌除了音乐节奏外,还要顾到词的文学部份,以及歌词和音乐结合时所产生的相关问题,就歌词本身只是一个相当专业的艺术,不见得你文笔好,就一定能写出很棒的词,最起码写词的人对音乐要有相当的感觉,对歌曲及旋律也要相当的敏感。
2。好歌词所具备的条件:
我认为要成为好歌词所具备的条件是,歌词内容必需丰富涵义深刻,第二是歌词通顺易懂,不要太过于咬文嚼字,第三个条件是朗朗上口,文字本身需附创意,第四个是段落分明、长短适中,旋律有主歌及副歌的区别,词本身也要有这样的区别,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以上所说我个人认为是构成一首好词的条件。
如果你词写得很棒,但曲配合的不是很理想,那么就不能说是一首好歌,结合时所产生的效果比单纯的词曲来得重要,搭配的好词曲会有加成的作用,在西洋歌曲里,有些很出色的作品,像Bob Dylan早期写的歌曲「Blowing in the wind」,歌词和旋律真得是非常棒,内容需丰富涵义深刻,文字通顺易懂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简单的文字具有深刻的涵义,段落分明、长短适中是首民谣的曲子,当然在过去西洋歌曲里有很多很棒的东西,像Paul Simon「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John Lennon「Image」这些歌曲一听都会让你永生难忘。中文歌或本土音乐有没有这么经典的东西,有一首歌我自己很喜欢那是「今宵多珍重」,像这样的歌词真得是简单易懂,唱起来又顺口,所以这样的歌经过许多年仍旧会被大家怀念。
3。歌词的种类:
歌词的种类有好几类,我们可以分成格式化的曲子,譬如每一句都是五个字,十句串成一个段落,特别是传统歌谣、客家歌谣、山歌,不管老山歌或平版歌谣,它们的格式都是七个字,唐诗里也有五言绝句、七言律诗,这些格式拿来作曲,本身就具有歌的架构,最近几年流行音乐上这些歌愈来愈少,反倒是口语化的歌愈来愈多,口语化歌词的好处是比较听的懂。
早期罗大佑写过一首歌「童年」,像这样的歌词听起来非常亲切,歌词写得顺口内容实在,描写大家童年的景象,旋律也很简单,就是乡村音乐的style,这样的曲子对许多在学作曲的朋友也不太困难去掌握,我想我们生活周遭都会发生一些故事,这些我们都可以很随口的拿来当做歌词。
4。词与旋律间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要谈的是词和旋律之间的关系,旋律有高低起伏,有重要的部份也有不重要的部份,一般来说发生在强拍上的音都是比较重要的,强拍子以四四拍来讲,指的是第一拍和第三拍,如果是长音,那音也是比较重要的,第一拍和第三拍是重要的音,重要的音在配上歌词时,自然会配上重要的字,什么是重要的字,一个句子里你可以说我要去看电影,那么「我」就是很重要,「看电影」也很重要,因为这是我们要表达的意思,「看电影」这个词就要放在重要的位置,把「看电影」三个字放在长短不同它的重要性也会不一样,偶尔在流行歌里会有些听起来不太顺的,像「我的鞋子」。
5。高低声韵:
还有很重要的是,歌词发生的高低声韵是很重要的,譬如上下声之间产生不同的句子,如果整句我们可以依据歌词上的起承转合、高低起伏来谱曲,即便你不太听得懂,但它写成歌时和原来讲话的音调是不会差很多的,那么一首好歌这个部份是值得注意的。
1、先来听一首曲子http://www.520music.com/play/128690.htm
这是中国古代民间音乐家伯牙的《高山流水》。
再来听一首http://www.520music.com/play/17265.htm
这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私语》
两首歌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度,没有歌词以什么依据给曲子命名呢?感觉,是对音乐的领悟和感知。事实上,绝大多数的音乐(包括古今中外)都是没有歌词的,歌词在整首歌里相对曲子而言只是一种装饰而已。流行歌曲绝大多数也都是先作曲后索词的,而且很多曲子由于没有合适的歌词而一直搁置箱底。
2、通俗点分析曲、词的搭配吧。楼主尝试用“两只老虎跑的快、跑的快”来替代“你问我爱你有多深……”的曲谱吧,感觉如何?很别扭,主要是意境不协调。所以作词者不单纯是会写,还需对音乐有一定的悟性,根据曲子的旋律、节奏、所表达的意境配以相应的歌词。后期还必须有编曲者对整首歌进行配乐的编排、润色,才算是一首完整的“歌”。
3、歌者所起的作用是对一首作品进行形象化的表达。换而言之,就是“司歌”,就像司机、司炉、司法一样。一辆车性能很好,没有技术好的司机相信发挥不了它的优越之处,反之亦然。
4、另一个需要补充的观点是:同样一首歌不同的表现形式的问题。《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听过四个版本,唱得都很好,迪克牛仔和邓丽君的风格截然不同。前不久我偶然听到网络歌手翻唱周董的《菊花台》,妙极了,嘻哈风格。我的看法是:允许和接纳另外一种风格对歌曲的演绎。因为听歌不仅仅是听歌曲的内涵,还需听歌者的技巧,还有这歌对“我”的印象,正如“无厘头”电影文化、“Q版西游”,不是颠覆了传统吗?反正好听好看,管他呢?
5、至于“韩娥善歌”,只是民间传说而已,没有正史的记载。人们往往基于对美好事物的崇拜,用夸大的手法来为后人描绘,这点我们要理性看待。譬如“黄飞鸿独破红花会”、“雄阔海力举城门”、“沉鱼落雁、闭花羞月”……这些可以斩钉截铁地说:假的!拜托祖宗们别糊弄我了……
言之未尽,恳请高人斧正,以匡不诒。
7月4日续:
你听一听这首歌吧,《轻灵之蝶》,曲与词的完美结合,情感恰到好处,不张扬不宣夸。便知道何谓“曲、词、名、唱的完美构建”了。
http://mp3.baidu.com/m?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word=nearby&lm=-1
好歌词所具备的条件:
我认为要成为好歌词所具备的条件是,歌词内容必需丰富涵义深刻,第二是歌词通顺易懂,不要太过于咬文嚼字,第三个条件是朗朗上口,文字本身需附创意,第四个是段落分明、长短适中,旋律有主歌及副歌的区别,词本身也要有这样的区别,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以上所说我个人认为是构成一首好词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