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曼珠沙华
曼珠沙华,别名红色彼岸花(Lycorisradiata)、又称“舍子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球形鳞茎,外包暗褐色膜质鳞被。叶带状较窄,色深绿,自基部抽生,发于秋天花谢后。
二、花名由来
1、因为石蒜类的特性是先抽出花葶(总梗)开花,花末期或花谢后出叶;还有另一些种类是先抽叶,在叶枯以后抽葶开花,所以曼珠沙华花开不见叶,出叶不见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因此才有“彼岸花,开彼岸,只见花,不见叶,生生相错”的说法。
2、秋天长出花梗开花,花谢后长出叶子,春夏叶子渐渐枯萎,球根开始休眠。因有着永远无法相会的悲恋之意,所以叫彼岸花。
3、曼珠沙华、摩诃曼珠沙华、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芬陀利华、摩诃芬陀利华等等这些称谓源于梵语佛经,曾于《大乘妙法莲华经》中记载过。
“摩诃”的意思是大,大乘梵语发音即为“摩诃衍那”,至于“衍那”就是乘载的意思,“华”在古汉语中即是“花”之意。意指地上之花。在西方,她是由神魔之血混合后诞生的。
三 、寓意
1、曼珠沙华,血红色的彼岸花。传说中自愿投入地狱的花朵,被众魔遣回,但仍徘徊于黄泉路上,众魔不忍,遂同意它开在此路上,给离开人界的魂们一个指引与安慰。一般认为是只开在冥界三途河边、忘川彼岸的接引之花。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
2、因其红的似火而被誉为“火照之路”,也是这长长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当灵魂度过忘川,便忘却生前的种种,曾经的一切都留在了彼岸,往生者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地狱。
扩展资料:
喜欢彼岸花的心理:
1、为花语和传说所迷
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传说在黄泉路开满了彼岸花,因其红得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这也是长长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它们构成火红色的花径指引人们走向三途河彼岸,人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狱。在去地狱路上,看到华丽的彼岸花盛开,相信逝者也会得到一丝安慰。
在日本,秋分前后三天叫秋彼岸,是日本人上坟的日子。彼岸花开在秋彼岸期间,非常准时,所以才叫彼岸花,彼岸花的花语是悲伤的回忆。
2、黑暗美学的忠实拥趸
彼岸花之所以被称作恶魔的温柔,并不是空穴来风,在众多黑暗系的拥趸眼中,彼岸花或多或少满足了他们对于黑暗的幻想,看似艳丽,实则是无尽的沉沦。看似普通的人,其实内心里或许也藏着一些对于黑暗美的敬畏与向往,在这些拥趸眼中,彼岸花也成了一种黑暗美学的象征。
3、孤独与悲伤的认同感
在生活中经历了悲欢离合,生死别离等等令人遗憾的事,往往会触景生情,尤其是寓意悲伤回忆的彼岸花。花不见叶,叶不见花,所以彼岸花永远是孤独的,生生世世无法相聚,就像人世里的无法得到的爱情,失去了的亲情,令人悲伤,很容易就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参考资料:曼珠沙华百度百科
曼珠沙华象征意义:死去的亲人的灵魂、阴阳两隔、不复相见。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城市的边缘开满了大片大片的彼岸花——也就是曼珠沙华。守护在彼岸花身边的是两个妖精,一个是花妖叫曼珠,一个是叶妖叫沙华。他们守候了几千年的彼岸花,可是从来无法亲眼见到对方……
因为曼珠沙华的生长习性——花开时看不见叶子,而有叶子时却看不见花。花叶之间,始终不能相见,生生相错。可是,他们疯狂地想念着彼此,并被这种痛苦深深地折磨着。终于有一天,他们决定违背神的规定,偷偷地见一次面。
那一年,曼珠沙华红艳艳的花被惹眼的绿色衬托着,开得格外妖艳美丽。可是这件事,神却怪罪了下来。曼珠和沙华被打入轮回,并被诅咒永远也不能在一起,生生世世在人间受到磨难。
从那以后,曼珠沙华又叫做彼岸花,意思是开放在天国的花,花的形状像一只只在向天堂祈祷的手掌,可是再也没有在城市出现过……
从此,这种花就成为只开在黄泉路上的彼岸花,曼珠和沙华每一次轮回转世时,在黄泉路上闻到彼岸花的香味,就能想起前世的自己,然后发誓不再分开,却又会再次跌入诅咒的轮回。
形态特征
曼珠沙华(梵语:Mañjusaka),又名红花石蒜,是石蒜的一种,为血红色的彼岸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球形鳞茎,外包暗褐色膜质鳞被。叶带状较窄,色深绿,自基部抽生,发于秋末,落于夏初。
花期夏末秋初,约从7月至9月。花茎长30-60厘米,通常4-6朵排成伞形,着生在花茎顶端,花瓣倒披针形,花被红色(亦有白花品种),向后开展卷曲,边缘呈皱波状,花被管极短;雄蕊和花柱突出,花型较小,周长在6厘米以上。
石蒜系自花授粉植物,蒴果背裂,种子多数,一般以鳞茎3-4年繁殖一次。由于花和叶子不能见面的特性,被称为彼岸花,由于它能消肿、杀虫、治淋巴结结核、疔疮疖肿、风湿关节痛、蛇咬伤、水肿、灭蛆、灭鼠、防瘟疫等,所以又被称健康的守护神,又名舍子花或舍利子。
推荐于2017-12-16
201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