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导学案急求...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导学案急求 展开
匿名用户
2013-09-09
展开全部
练习十一(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时备课)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时备课 2010-04-16 13:19:20 阅读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

总4课时 第4课时 课型 练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实验课本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4-45页

教材解读: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平均数学习的继续和延伸,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把握平均数的特点;能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运用平均数去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解题方法,初步了解“移多补少”、“估算”等数学思想。

3、 体验平均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及渗透如何正确科学看待生活中平均数的意识。

4、 在探索理解平均数过程中,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学情分析: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 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回顾再现

找两位同学拍球比赛,一生拍的次数多,总个数也多,一生拍的次数少,总个数也少,然后老师宣布拍的总个数多的同学赢,有的同学提意见了:不公平,他们俩拍的次数不一样多。

老师顺势说:那怎么办?

学生回答:求他们各自的平均数?

师:那就请你们用上节课学习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判断一下谁输谁赢吧。

二、分层练习 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1、课本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1题。

(1)收集各组同学身高、体重的原始数据。

(2)口述解题思路。

(3)独立试做。

2、课本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2题。

(1)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把统计表填完整。

(3)独立计算。

(4)提问:怎样求出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二)综合练习

1、课本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3题。

(1)组内收集数据。

(2)把收集到的数据按人数画表,整理到统计表中。

(3)计算本组的平均成绩。

(4)同其他组交流。

(5)与其他组比赛。

(6)说一说比较方法。

2、课本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4题。

(1)出示统计图,了解相关信息。

(2)出示思考题,尝试独立解答。

(3)交流解答过程。

(三)提高练习

课本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5题。

(1)完整读题,看懂题意。

(2)独立解答。

(3)交流解题过程。

(4)质疑:为什么除以3而不除以4?

三、自主检测 评价完善

1、出示一组自测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2、一生汇报答案,其余自我核对,矫正错误。

四、归纳小结 课外延伸
很高兴回答楼主的问题 如有错误请见谅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