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2013-09-10
展开全部
电子政务建设需做好六点工作
1、要给电子政务项目正确定位
2、要给电子政务确定目标
3、选准突破口
4、实施电子政务人才策略
5、 突出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
6、电子政务从软件突破
具体解释如下:
--------------------------------
电子政务建设需做好六点工作
作者:佚名 来源:赛迪网 2004年04月05日
电子政务的成功与否,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应用的程度,二是公众接受的程度。其中,政府的应用程度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而公众接受的程度可能成为阻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大挑战。提高政府应用程度和公众接受程度的有效途径是适宜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通过软件体现国家标准和地方特点,通过软件约束人们的行为,通过软件规范我们的工作,通过软件实现同国际接轨,通过软件引领人们适应电子信息社会,通过软件实现电子与政务的完美结合。
遗憾的是,一些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提供服务时,为迎合客户心理,较少考证政府需求基础的合理性,更多的是基于既有体制流程开发电子政务应用软件,实施所谓的电子化。 “职能变需求,需求变项目”、“技术方案套规划”、“业务和高层缺乏沟通交流”、“在信息安全和标准化方面缺乏灵活策略”等等,是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遇到的典型问题。
如何才能使电子政务建设实现突破呢,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要给电子政务项目正确定位
由于缺乏经验,我们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对困难与风险估计不足,这样就会给电子政务工程以太高的定位。我们会给电子政务项目赋予太多的不可实现之事,或者是近期不可实现之事,过高的定位经常是失败与浪费的根源。我们经常会以为,电子政务所缺的只是资金,只要有资金,什么都能做。实际情况远不是那么回事。更大的困难是人才与经验的不足,这是政务工作的改造缺课,我们几乎没有能力来控制需要做的改进。需要做的事情超出了我们的控制力,使得任何效益都因无法配套而不能取得。
国内的许多电子政务方案,与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方案相比,我们会发觉有明显的区别:我们的项目经常是非常宏观,功能、效益设计得非常大,非常全面,而国外的项目却非常具体,他们侧重于将一项具体的服务做深、做透、做到底。而我们似乎总是在做总体性的框架建设,项目涉及面铺得很大,却事事做不深透。
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方案差异,在于我们对电子政务项目缺少恰当的定位。我们不知道我们能有多大能力干多少事情。真正有过成功经验的人才会体会到,取得一项电子政务的效益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在很多配套环节上做到位。面面俱到的整体性方案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效的做法是:选好一个最能取得应用效果的项目,做深、做透、做好配套的各个环节。一个项目成功了,再来扩展。
将电子政务目标定位低一点,项目选择小一点,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待我们有了能力后再扩展也不迟,如果定位太高,那就会非常危险。电子政务的失败差不多都是始于不知天高地厚。
要给电子政务确定目标
鉴于电子政务效益评估的困难,要使对电子政务的效益评估变得可操作、可测量,就必须为电子政务确立目标。目标是分层的,一个长远的目标可能比较大,但一定要把它细化,细化到每个阶段。如果说总体目标是一个大梯子的话,那么项目目标则是梯子里面的每一个台阶。大梯子可以摸不清,但每一个台阶必须清楚,“否则可能会摔死”。
设立目标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使电子政务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整。我们可以不在意最初的第一个设计,可能设计的东西并不确定,但有一套机制,可以往前走几步就来审视一下,随时进行调整。这样,尽管最终目标没有落实,但是我们的每一步目标是落实的,而且是在进步当中。
现在的关键是要设立电子政务的第一个目标,也就是寻找电子政务的第一级阶梯。电子政务的核心是改善政府和社会的沟通,其他如提高效率之类的事情OA就可以做,没必要提到电子政务的高度。
选准突破口
政府各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交互和集成应用建设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和核心。交互式网上办公系统,有助于打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将政府机构管理和服务职能,由传统手工、纸面、封闭的运作方式转换为自动、电子、开放的方式,在网络上加以实现。很明显,交互式网络办公系统在未来几年中将成为一个需求热点。我们可以在建设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即政府外网的基础上,把政府内网网络无纸办公作为切入点,通过适宜的应用软件选择,进行突破。
实施电子政务人才策略
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的结合过程,这就要求政务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公务员决不要认为,仅仅熟悉政务,了解电脑、网络的使用,就可以从事电子政务的工作。进入电子政务工作流程,使用人员应该有较全面的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卓有成效。
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不懂信息管理、不懂信息技术的公务员在一个完全量化的电子技术环境中工作的尴尬与无奈;而一个既懂信息整合技术,又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政务工作流程的公务员在电子政务的工作环境中的顺畅。政府具备这样的人才结构,对于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将会成为可能。我们国家政府工作人员目前的组成状况,其知识结构在大多数地区是令人沮丧的。所以,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大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政府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进行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先行进行人才培养和储备。
突出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
有不少人曾说过,外国一样好东西,到中国就变了。电子政务的确是一样好东西,会不会在中国变了味呢?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这方面要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地方特点。
电子政务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先进行政方式,但如果没有网络环境,这种行政方式就奢谈了。但是,目前在中国,甚至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有许多农村和边远地区存在无网络状态的行政。对中国电子政务来说,考虑其中国特色,关注中国的特征、各地多样性、不平衡性和人口素质多样性等具体情况,是做好电子政务工作的前提。
因此,我们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与各地传统政务进行无缝连接,不能因为电子政务发展了,很多人就被排斥在政治之外。推进电子政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艺术。
电子政务从软件突破
对于我国大多数地方政府来说,没有自主开发软件的能力,因此,选择有实力的软件公司,采用软件外包方式、结合地方实际进行软件定制当为首选。
优秀的软件外包软件公司,应该能在充分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提供高质量、低价位的离岸开发服务,以便使政府更好地集中于自身的核心业务。软件外包开发流程如下:
客户和软件外包公司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是确保项目合作顺利运行的必要条件。 首先,将您的需求告诉公司,由公司的系统分析师集中精力投入到您的需求分析中。 如果需求说明书满足你的要求,公司将为政府提供具备相关技术和经验的员工简历,以便共同确定最为合适的项目开发团队。人员确定后,公司提供完整的开发意向书,主要评估项目工作量。然后进入分析和设计阶段,用户界面设计以及业务逻辑设计就在该阶段进行。分析和设计经客户认可后,项目进入实施阶段。该阶段的核心任务是根据设计文档进行程序开发。软件测试分为两种,分别是模块单元测试和系统综合测试。测试完毕后提交测试版,即Beta Version。 之后,在充分的反馈和交流中完善软件。
优秀的电子政务软件,是我们打开电子政务大门的金钥匙,所以电子政务应从软件突破。
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不仅能够提高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用户满意度,更能够提高公众对政府服务的依赖度和信任度,是我国电子政务生命力所在。
"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在电子政务中主要有五方面的体现:
第一,按照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要求,实施电子政务,以落实政府要求,扩大政务公开深度,尊重公众知情权,建立服务型政府,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公共服务。
第二,坚持需求主导,发展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关注社会公众和企业需求,做好需求调查和分析,全面规划公共服务,优先发展用户最迫切需求、用户收益最为明显的服务项目。
第三,尊重服务对象的意见,积极争取让公众参与电子政务的建设,增强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的监督。
第四,注重提高电子政务的用户覆盖率,重点提高政府门户网站使用率,以用户使用率和用户满意度作为考察电子政务绩效的重要甚至唯一标准。
第五,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普遍服务,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发展多种终端,提高偏远地区人群的信息获取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公共服务,避免出现欠发达地区和部分人群信息化的"边缘化"现象。
强化电子政务战略意识和统筹思维
电子政务正在改变政府服务的组织和提供方式,根本上是加速信息流动和扩大信息共享面,促进业务协同,在更大的范围内配置资源。
电子政务本身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只有跨部门、跨地区才能真正发挥电子政务的价值。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仍然要培养各级政府领导对发展电子政务的战略意识,必须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统一指挥和综合协调能力,坚决打破部门和地区局限,以需求导向,以核心业务和资源整合为主线,跨部门联合共建。
细分用户,按照"生命周期法"进行服务规划,是一种较为科学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项目规划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全面地对用户所需要的服务进行划分,是"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体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发展应该进一步深化这一思路和方法。
按照生命周期法划分服务项目和提供服务,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建设方法。因此在全面规划之后,必须坚持需求主导的原则,重点规划出符合本地大多数用户需求的服务项目,因地制宜,重点发展,讲究实效,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公开、服务、参与电子政务的关键词
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创建透明政府,是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政府门户网站是实现政务公开的重要窗口,各级政府应积极利用政府网站,督促各政府部门积极公开政务信息和办事信息,在做好服务的同时接受公众监督。
从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看,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是电子政务的最大价值所在。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公共服务同样成为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且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服务在电子政务中的地位逐步上升。
电子政务不仅仅能够增强我国政务透明度、提高政府服务质量,而且能够服务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需要。电子政务的建设,为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很多便捷的渠道,在互联网普及的地方,政府网站已逐步成为政府与公众之间重要的交流渠道。通过政府网站,政府能够加强与公众沟通和民意征集,让人民群众更大范围地参政议政。
社会公众是电子政务绩效的"判官"
电子政务绩效就是指电子政务目标的实现程度,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方向看,我国电子政务的核心目标是提供更高品质和更有效率的公共服务,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绩效的核心含义是指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水平。
电子政务绩效的核心含义是指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水平,因此,电子政务绩效高低的最终发言权归属于用户。以此标准判断我国各地电子政务绩效,将会发现我国电子政务绩效情况非常不理想,目前我国各地电子政务面向公众的主要途径--政府门户网站的使用率非常低,当然这也局限于我国互联网用户人数的分布。如何提高绩效,是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电子政务普遍服务需要"普遍"渠道
"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迅速,但是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基本上全部依赖于互联网和电脑,借助电话、电视等渠道的电子政务开发却非常滞后。
事实上我国大量需要政府服务的对象仍然处于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沙漠地带"。因此,在现阶段依赖于互联网"蓬勃发展"的电子政务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这是电子政务服务渠道的问题。
1、要给电子政务项目正确定位
2、要给电子政务确定目标
3、选准突破口
4、实施电子政务人才策略
5、 突出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
6、电子政务从软件突破
具体解释如下:
--------------------------------
电子政务建设需做好六点工作
作者:佚名 来源:赛迪网 2004年04月05日
电子政务的成功与否,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应用的程度,二是公众接受的程度。其中,政府的应用程度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而公众接受的程度可能成为阻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大挑战。提高政府应用程度和公众接受程度的有效途径是适宜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通过软件体现国家标准和地方特点,通过软件约束人们的行为,通过软件规范我们的工作,通过软件实现同国际接轨,通过软件引领人们适应电子信息社会,通过软件实现电子与政务的完美结合。
遗憾的是,一些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提供服务时,为迎合客户心理,较少考证政府需求基础的合理性,更多的是基于既有体制流程开发电子政务应用软件,实施所谓的电子化。 “职能变需求,需求变项目”、“技术方案套规划”、“业务和高层缺乏沟通交流”、“在信息安全和标准化方面缺乏灵活策略”等等,是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遇到的典型问题。
如何才能使电子政务建设实现突破呢,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要给电子政务项目正确定位
由于缺乏经验,我们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对困难与风险估计不足,这样就会给电子政务工程以太高的定位。我们会给电子政务项目赋予太多的不可实现之事,或者是近期不可实现之事,过高的定位经常是失败与浪费的根源。我们经常会以为,电子政务所缺的只是资金,只要有资金,什么都能做。实际情况远不是那么回事。更大的困难是人才与经验的不足,这是政务工作的改造缺课,我们几乎没有能力来控制需要做的改进。需要做的事情超出了我们的控制力,使得任何效益都因无法配套而不能取得。
国内的许多电子政务方案,与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方案相比,我们会发觉有明显的区别:我们的项目经常是非常宏观,功能、效益设计得非常大,非常全面,而国外的项目却非常具体,他们侧重于将一项具体的服务做深、做透、做到底。而我们似乎总是在做总体性的框架建设,项目涉及面铺得很大,却事事做不深透。
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方案差异,在于我们对电子政务项目缺少恰当的定位。我们不知道我们能有多大能力干多少事情。真正有过成功经验的人才会体会到,取得一项电子政务的效益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在很多配套环节上做到位。面面俱到的整体性方案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效的做法是:选好一个最能取得应用效果的项目,做深、做透、做好配套的各个环节。一个项目成功了,再来扩展。
将电子政务目标定位低一点,项目选择小一点,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待我们有了能力后再扩展也不迟,如果定位太高,那就会非常危险。电子政务的失败差不多都是始于不知天高地厚。
要给电子政务确定目标
鉴于电子政务效益评估的困难,要使对电子政务的效益评估变得可操作、可测量,就必须为电子政务确立目标。目标是分层的,一个长远的目标可能比较大,但一定要把它细化,细化到每个阶段。如果说总体目标是一个大梯子的话,那么项目目标则是梯子里面的每一个台阶。大梯子可以摸不清,但每一个台阶必须清楚,“否则可能会摔死”。
设立目标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使电子政务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整。我们可以不在意最初的第一个设计,可能设计的东西并不确定,但有一套机制,可以往前走几步就来审视一下,随时进行调整。这样,尽管最终目标没有落实,但是我们的每一步目标是落实的,而且是在进步当中。
现在的关键是要设立电子政务的第一个目标,也就是寻找电子政务的第一级阶梯。电子政务的核心是改善政府和社会的沟通,其他如提高效率之类的事情OA就可以做,没必要提到电子政务的高度。
选准突破口
政府各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交互和集成应用建设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和核心。交互式网上办公系统,有助于打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将政府机构管理和服务职能,由传统手工、纸面、封闭的运作方式转换为自动、电子、开放的方式,在网络上加以实现。很明显,交互式网络办公系统在未来几年中将成为一个需求热点。我们可以在建设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即政府外网的基础上,把政府内网网络无纸办公作为切入点,通过适宜的应用软件选择,进行突破。
实施电子政务人才策略
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的结合过程,这就要求政务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公务员决不要认为,仅仅熟悉政务,了解电脑、网络的使用,就可以从事电子政务的工作。进入电子政务工作流程,使用人员应该有较全面的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卓有成效。
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不懂信息管理、不懂信息技术的公务员在一个完全量化的电子技术环境中工作的尴尬与无奈;而一个既懂信息整合技术,又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政务工作流程的公务员在电子政务的工作环境中的顺畅。政府具备这样的人才结构,对于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将会成为可能。我们国家政府工作人员目前的组成状况,其知识结构在大多数地区是令人沮丧的。所以,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大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政府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进行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先行进行人才培养和储备。
突出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
有不少人曾说过,外国一样好东西,到中国就变了。电子政务的确是一样好东西,会不会在中国变了味呢?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这方面要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地方特点。
电子政务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先进行政方式,但如果没有网络环境,这种行政方式就奢谈了。但是,目前在中国,甚至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有许多农村和边远地区存在无网络状态的行政。对中国电子政务来说,考虑其中国特色,关注中国的特征、各地多样性、不平衡性和人口素质多样性等具体情况,是做好电子政务工作的前提。
因此,我们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与各地传统政务进行无缝连接,不能因为电子政务发展了,很多人就被排斥在政治之外。推进电子政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艺术。
电子政务从软件突破
对于我国大多数地方政府来说,没有自主开发软件的能力,因此,选择有实力的软件公司,采用软件外包方式、结合地方实际进行软件定制当为首选。
优秀的软件外包软件公司,应该能在充分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提供高质量、低价位的离岸开发服务,以便使政府更好地集中于自身的核心业务。软件外包开发流程如下:
客户和软件外包公司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是确保项目合作顺利运行的必要条件。 首先,将您的需求告诉公司,由公司的系统分析师集中精力投入到您的需求分析中。 如果需求说明书满足你的要求,公司将为政府提供具备相关技术和经验的员工简历,以便共同确定最为合适的项目开发团队。人员确定后,公司提供完整的开发意向书,主要评估项目工作量。然后进入分析和设计阶段,用户界面设计以及业务逻辑设计就在该阶段进行。分析和设计经客户认可后,项目进入实施阶段。该阶段的核心任务是根据设计文档进行程序开发。软件测试分为两种,分别是模块单元测试和系统综合测试。测试完毕后提交测试版,即Beta Version。 之后,在充分的反馈和交流中完善软件。
优秀的电子政务软件,是我们打开电子政务大门的金钥匙,所以电子政务应从软件突破。
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不仅能够提高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用户满意度,更能够提高公众对政府服务的依赖度和信任度,是我国电子政务生命力所在。
"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在电子政务中主要有五方面的体现:
第一,按照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要求,实施电子政务,以落实政府要求,扩大政务公开深度,尊重公众知情权,建立服务型政府,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公共服务。
第二,坚持需求主导,发展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关注社会公众和企业需求,做好需求调查和分析,全面规划公共服务,优先发展用户最迫切需求、用户收益最为明显的服务项目。
第三,尊重服务对象的意见,积极争取让公众参与电子政务的建设,增强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的监督。
第四,注重提高电子政务的用户覆盖率,重点提高政府门户网站使用率,以用户使用率和用户满意度作为考察电子政务绩效的重要甚至唯一标准。
第五,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普遍服务,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发展多种终端,提高偏远地区人群的信息获取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公共服务,避免出现欠发达地区和部分人群信息化的"边缘化"现象。
强化电子政务战略意识和统筹思维
电子政务正在改变政府服务的组织和提供方式,根本上是加速信息流动和扩大信息共享面,促进业务协同,在更大的范围内配置资源。
电子政务本身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只有跨部门、跨地区才能真正发挥电子政务的价值。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仍然要培养各级政府领导对发展电子政务的战略意识,必须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统一指挥和综合协调能力,坚决打破部门和地区局限,以需求导向,以核心业务和资源整合为主线,跨部门联合共建。
细分用户,按照"生命周期法"进行服务规划,是一种较为科学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项目规划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全面地对用户所需要的服务进行划分,是"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体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发展应该进一步深化这一思路和方法。
按照生命周期法划分服务项目和提供服务,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建设方法。因此在全面规划之后,必须坚持需求主导的原则,重点规划出符合本地大多数用户需求的服务项目,因地制宜,重点发展,讲究实效,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公开、服务、参与电子政务的关键词
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创建透明政府,是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政府门户网站是实现政务公开的重要窗口,各级政府应积极利用政府网站,督促各政府部门积极公开政务信息和办事信息,在做好服务的同时接受公众监督。
从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看,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是电子政务的最大价值所在。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公共服务同样成为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且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服务在电子政务中的地位逐步上升。
电子政务不仅仅能够增强我国政务透明度、提高政府服务质量,而且能够服务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需要。电子政务的建设,为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很多便捷的渠道,在互联网普及的地方,政府网站已逐步成为政府与公众之间重要的交流渠道。通过政府网站,政府能够加强与公众沟通和民意征集,让人民群众更大范围地参政议政。
社会公众是电子政务绩效的"判官"
电子政务绩效就是指电子政务目标的实现程度,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方向看,我国电子政务的核心目标是提供更高品质和更有效率的公共服务,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绩效的核心含义是指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水平。
电子政务绩效的核心含义是指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水平,因此,电子政务绩效高低的最终发言权归属于用户。以此标准判断我国各地电子政务绩效,将会发现我国电子政务绩效情况非常不理想,目前我国各地电子政务面向公众的主要途径--政府门户网站的使用率非常低,当然这也局限于我国互联网用户人数的分布。如何提高绩效,是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电子政务普遍服务需要"普遍"渠道
"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迅速,但是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基本上全部依赖于互联网和电脑,借助电话、电视等渠道的电子政务开发却非常滞后。
事实上我国大量需要政府服务的对象仍然处于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沙漠地带"。因此,在现阶段依赖于互联网"蓬勃发展"的电子政务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这是电子政务服务渠道的问题。
展开全部
国外电子政务建设可借鉴的经验有:
1. 统一规划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部门需要根据国家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并设立专职机构来协调各部门的关系,规范各部门行为,引导政府的服务方式。
2. 将电子政务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手段:电子政务不仅是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更是政府管理理念、管理职能、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的全方位变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坚持以公众为中心,以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便于公众接受服务为理念。
b. 实现互联互通,加快业务流程整合。电子政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打破传统政府的组织界限,构建纵横交错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形成四通八达甚至是超越时空的信息流。
3. 加速电子政务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以及与电子政务建设相关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加强过程控制,以实现电子政务在动态发展中的不断提升。
4. 加速完善电子政务系统,优化政务流程和信息资源。
5. 实施以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为核心的信息化应用工程,完善信息化政策,构建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机制,以市场来推动电子政务。
6. 加大智力投资,营造更富张力的电子政务应用环境,例如为更多岗位配置电子签名等。
今后,要加快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步伐,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1. 深化政府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电子政务的推广和应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府管理的创新和升级。
3. 推广电子签名:鼓励公众使用电子签名,解决电子政务业务过程中电子签名的使用和普及问题。
4. 加强培训和人才引进:通过培训和人才引进,培养一支既精通网络技术又熟悉业务流程的公务员队伍。
5. 推动标准化和规范化:加快电子政务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和信息共享。
6. 加强绩效评估:建立与电子政务建设相关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过程控制,确保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果能够有效地转化为实际应用效果。
7. 鼓励创新和协作:鼓励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创新协作,共享资源,实现跨部门的信息交流和业务协作。
8. 推广公共服务数字化:加速公共服务数字化进程,通过在线服务、移动政务等方式,提高政府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9.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电子政务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同时将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成果分享给国际社会。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步伐,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公众对政府服务的需求。
1. 统一规划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部门需要根据国家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并设立专职机构来协调各部门的关系,规范各部门行为,引导政府的服务方式。
2. 将电子政务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手段:电子政务不仅是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更是政府管理理念、管理职能、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的全方位变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坚持以公众为中心,以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便于公众接受服务为理念。
b. 实现互联互通,加快业务流程整合。电子政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打破传统政府的组织界限,构建纵横交错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形成四通八达甚至是超越时空的信息流。
3. 加速电子政务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以及与电子政务建设相关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加强过程控制,以实现电子政务在动态发展中的不断提升。
4. 加速完善电子政务系统,优化政务流程和信息资源。
5. 实施以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为核心的信息化应用工程,完善信息化政策,构建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机制,以市场来推动电子政务。
6. 加大智力投资,营造更富张力的电子政务应用环境,例如为更多岗位配置电子签名等。
今后,要加快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步伐,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1. 深化政府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电子政务的推广和应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府管理的创新和升级。
3. 推广电子签名:鼓励公众使用电子签名,解决电子政务业务过程中电子签名的使用和普及问题。
4. 加强培训和人才引进:通过培训和人才引进,培养一支既精通网络技术又熟悉业务流程的公务员队伍。
5. 推动标准化和规范化:加快电子政务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和信息共享。
6. 加强绩效评估:建立与电子政务建设相关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过程控制,确保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果能够有效地转化为实际应用效果。
7. 鼓励创新和协作:鼓励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创新协作,共享资源,实现跨部门的信息交流和业务协作。
8. 推广公共服务数字化:加速公共服务数字化进程,通过在线服务、移动政务等方式,提高政府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9.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电子政务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同时将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成果分享给国际社会。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步伐,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公众对政府服务的需求。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10
展开全部
先回答第二问:(1)重现实,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按中国当前实际国情发展电子政务(2)切实转变观念,在创新体系支撑下,进一步凸显电子政务发展的战略位置(3)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建立跨学科、多领域的电子政务管理组织和机制(4)加强调研分析和理论研讨,确立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5)以电子政务为发展点,多点突破,整体推进,加速实现社会信息化新跨越 1) 大力加速发展电子政务系统,整合政务流程和信息资源。 2) 实施以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为核心的信息化应用工程。 3) 完善信息化政策,构建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机制,以市场来推动电子政务。 4) 加大智力投资,营造更富张力的电子政务应用环境。 5) 加快和完善电子政务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 6) 加快与电子政务建设相关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6)加强过程控制,努力保持电子政务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实现跃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