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
阐述的大纲如下:
剧本大体内容:介绍话剧内容,不用太多字,大体介绍,一小段足以
背景介绍,作者介绍或其他的介绍:阐述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如果知名可以介绍作者写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初衷等
导演意图:为何选择这部作品,排这部作品的目的,希望达到的效果,希望观众看到的呈现是如何的等等
特别注释:如果有特定的需要交代的部分,可以在此交代
感谢:有的戏剧导演阐述,会在此感谢编剧,或者投资人,演员,以及主创等
介绍完大纲,给你附送一篇我觉得写的还可以的戏剧导演阐述,你可以看看:
导演阐述
关于这部话剧:
首先,这是一部高级的喜剧。干净,明朗。
阿尔比的处女作《动物园的故事》在美国国内的首演是在1960年1月份,在纽约外百老汇(off-Broadway)Province town Playhouse剧场,与贝克特的Krapp's Last Tape 同时公演了。一经演出便大获好评。后来Martin Esslin 在以贝克特、尤涅斯柯、让·日奈等的作品为主要研究目的的现代戏剧理论书上把阿尔比分类成美国罕见的荒诞派剧作家之后,容易被误会的戏名就独立流行起来,因此在社会当中产生了一种成见了。
阿尔比对于"荒诞派剧作家"这一名声并没有满意,但是他也没有否定荒诞派风格的戏剧样式,甚至在他的作品里也能看到其要素。
他说:"The theater of the absurd, in the sense that it is truly the contemporary theater, facing as it does man's condition as it is, is the Realistic theater of our time." 所谓的"荒诞"(absurdity),是指不协调,所有相声里的包袱都是来自"皮儿"和"瓤儿"的不协调。爱德华 阿尔比欣赏荒诞派戏剧正视的真实的人性,可他对荒诞派戏剧的看法与其他人的看法完全不一致的。
在阿尔比作品里,他更关注的并不是人的存在带来的不合理(= absurdity),而是由于人类自己创造的社会性、政治性或宗教性错觉(=illusion)盖住了人类的真实(=reality),而无法正视真实的人类的滑稽性(=absurdity)。
关于为什么排演《动物园的故事》:
演出选用北京人艺青年演员和资深工作人员,是光线演出一贯的、也是日后将继续坚持下去的原则。演员得到观众的认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得到站在舞台中央的机会才是他们崭露头角的前提。如何令人信服的站在舞台中央呢?我想经典剧目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因为经典剧目上演机会本身就少。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担心经典剧目是"票房毒药"。
一方面事实绝非如此,只是很多导演在接触经典时都过分的诚惶诚恐,就像中国足球在大赛中的表现。往往搞得观众莫名其妙。甚至选择用所谓的"形式探索"来逃避对剧作的真诚解答。这样的结果必然使经典剧作束之高阁。
另一方面,已经第二次为经典作品出资的艺术品投资人卢臻先生,对给经典投资的看法与众不同:不一定要挣钱,但是一定不能糊弄观众。一切的条件促使了工作室的选择。
另外,感谢能够坚守、或者至少认真的回归戏剧舞台的专业演员和工作人员们。一个职业演员一生能够参与的戏剧作品是极其有限的。如果作品不过硬,无异于浪费演员的舞台生命。 现在的专业戏剧舞台经常出现非职业演出,电视剧都不会出现这样的窘境。作为商业演出,是要买票的。让观众花钱来看练兵,对观众是不公平的。如果花钱看练兵也得看"皇马"、"巴萨"的,不是么?我想北京人艺才是话剧界的"皇马"、"巴萨"。我们工作室的座右铭是:要对得起观众的时间和金钱。上一个戏《女仆》,其中的一场演出赶上下大雨,观众们坐满了剧场,很多都是穿着湿衣服看完演出的。演出以后我的父亲严厉的批评了我,没有在演出结束的时候向观众道谢。我想最大的感谢是要让他们看到好戏。
《动物园的故事》就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