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众多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与本专业无关工作的现象?

 我来答
element1981
高能答主

2020-05-24 · 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9万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72万
展开全部
这个现象很正常,只要注意两点就行
1、千万不要盲目跟风
所谓的跟风也就是许多大学毕业生离开学校后开始找工作,结果发现自己本专业可能薪资待遇普遍不高,并且想要提升太难,就开始观察当前社会什么最挣钱,比如前几年,房价高升,房地产业火爆,很多毕业生似乎看准了这个行业门槛低,好赚钱,就开始在房地产公司做业务员,等到做了一年两年之后才发现,事实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这样,而这个时候想要再回到自己本专业所属的行业工作,却发现自己已经忘记专业知识了,后悔莫及,所以首当其冲要注意的就是毕业生千万不要跟风。
2、你要学会卧薪尝胆
其实自己所学专业和工作是不对口的,你自己是明白的,并且没有更好的机会,如果这是你的第一份工作,那就看清楚当前供职的这家公司和这个岗位是否有你能学习的知识,还有晋升的机会,如果有,那我劝你收好尾巴老老实实向前辈学习,让自己慢慢成为这个职业里的佼佼者,如果你能在现在的行业里混得风生水起,那个时候还何必在乎工作和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遗忘记忆jtp
高能答主

2020-05-24 · 答题姿势总跟别人不同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513万
展开全部
一句话总结:供求关系不匹配。
这是最大的原因。那么为什么会造成供求数量不匹配呢?既然是专业和就业的问题,那么问题自然就出在大学和公司这两端。

我们首先来看大学这一端有什么问题。我们以计算机专业为例,目前来看,互联网经济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有所下跌,但仍是一个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的产业,原因有很多,比如说试错成本低、起步成本低、用户规模巨大等等。所以在多数的理工类大学中,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十分热门的专业,近几年来国内外知名高校竞相开设计算机专业,报考人数持续走高,截止到2018年,在考研中报名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数居榜首,为19749人,紧随其后的专业分别是会计、法律硕士、金融、公共管理,而计算机技术则排名第六。

如此一看,大学对于这些专业的钟爱程度居高不下,且热度将越来越高,因此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人数自然就会激增。

再者,中国的大学专业虽然种类繁多但仍然抵不住每年的巨量高考毕业生,截至目前,中国大学共有13个学科,92个大学专业类,630个大学专业。而这630个专业要容纳800多万的大一新生,因此在选择专业时自然就会形成严重的人数不均衡,况且大多数刚刚高考完的学生们选择专业的决定性意见依然来自班主任和父母,所以在专业的选择上会以热门和好就业工资高为指导标准进行选择,虽然现在的调剂功能可以对专业间的人数起到引流的作用,但许多的热门专业依然爆满。

这些原因就导致了这些热门专业的同学们在毕业后面临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岗位不够,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当然会有很多的计算机类的同学们在毕业后拿到了专业对口的满意工作,那么剩下的待就业的计算机类毕业的同学们,就不得不另寻出路,寻找另一条适合的就业之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7feb4f4
2020-05-24 · TA获得超过121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000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126万
展开全部
第一,对口专业找工作难。现在大学毕业生生找对口专业工作,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走向社会。而新增专业岗位远远不够,同时每一个岗位从业人员,一干就是多年,这就更容易造成人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在对口专业需求竞争方面就显得特别激烈,找不到对口专业单位的人,只能找非专业单位。

第二,对口专业岗位有人才流动现象。有些大学毕业生虽然刚毕业时找到了对口专业岗位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对该岗位的待遇和发展前景产生不满情绪,当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选择跳槽。有人会去新的专业对口单位,有人则选择了和专业无关的单位。

第三,岗位对学历的要求超过对口专业。从这些年大量高校毕业生质量来说,真正符合专业需求的总量在不断下降,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机制有关系。重理论而轻实践。因此,对很多大学生来说,面临的是用人单位优先考虑学历,后考虑其专业和能力。因为工作之后有些专业边实践边学习都来得及。

以上三方面,总体来说就是大学生毕业后有很多不干所学专业的主要原因,至于还有其他原因,如自主创业可能选择对口专业项目,也可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项目。还比如考公务员的人,学历和专业只具参考性。原因很多,在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forgivemehappy
2020-05-24 · TA获得超过2.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798
采纳率:76%
帮助的人:368万
展开全部
看你的人格了,如果岗位适合自己的人格,就算岗位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你一样可以发展的很好。如公务员,销售……这些都属于非专业性岗位,专业作用很小,人格与岗位非常匹配的话,一样可以发展的好。
不过,从经济学上投入与产出的角度来看,你做了一次亏本生意。因为你学的专业知识在你人生中作用太小,你只是运用了你的学历来获得工作,而你的专业可以说是约等于浪费。投入与产生严重不成比例。
如果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能在你的工作中发挥一些作用,你会成长的更快。
原因很简单,你只要仔细观察,你会发现——
1. 走专业技术路线,一般会成长的更快————
公安局长,少有从录户口的科员变成局长的,多由一线得力干警破案能手成为局长的;
医院院长,也少有从行政科员上升为院长的,多由专业技术能力强的医生荣升为院长;
大学校长也少有从办公室科员成为校长的,多由有一定名气的教授荣升为校长。
这种情况太普遍了,除了党委行政机构外,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情况都如此。所以,专业技术做的好,又适合做一些管理,这样的人最容易荣升为老大。
专业这么重要(尤其是对某几个类型的人),那怎么选专业?
2. 走专业技术路线,职业多样性的可能性更高———
如,A学医学,但不适合不喜欢,毕业后考公务员,5年过后,想出来当医生,基本上不可能了,只有一直当公务员,成功转行的可能性比较低。
如,B也学医学,喜欢且适合,毕业后当医生,工作10年后,赚了些钱,但觉得当医生太累,你可以出去开诊所,自由自在,也可以去医学院当老师。或去血站,或去CDC预防疾控中心,或去私人医院专家,或去国际SOS 周游列国,等等,转行的可能性非常高。
3. 走专业技术路线,不可替代性越强,收入越高———
如,A只有体力,其它的不会,只好当保洁员,那他被替代的可能性非常高,几乎是个人都可替代他,那老板就会找一位工资要求最低的人来打扫卫生。
如,B学医学,但是在医院做行政人员,一般情况下,那他基本上只能领平均工资水平。5年后,也只能涨一点点。
如,C,还是学医学,但是当医生,走专业路线,一般情况下,5年后,他的收入将是B的几倍。
4. 走专业技术路线,人际关系因素减少,靠个人实力因素增强,竞争力也就增强———
总体来说,据我们团队观察——专业化程度越高,专业性越强的岗位,人情关系成份越少,此时,能力与学历的作用更突出。对平民家庭来说,这是一个福音。
如,医院的医生(高干(指副厅以上官员)与富人的孩子不一定愿意干,医生收入虽然不错,但专业化程度较高,需要投入时间多——太累太忙;投入金钱精力多——基本要硕士博士,要读8-11年,基本上可以说是比较难学的专业,专业知识量大难度深),护士也正向临床医学样,趋于专业化,同时太累太忙。
▲选择专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选专业,首先要按自己的人格来选,其次才是按就业需求,未来岗位收入来选。困为人格几乎不可能变,而就业需求,收入,却变化的很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f3853b0
2020-05-24 · TA获得超过82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19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66.9万
展开全部
超7成95后毕业生首份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
麦可思研究显示:工科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呈现下降趋势,从2013届的73%下降到了2017届的71%。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要求相比依然存在不匹配的地方。
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领英发布的一项覆盖了15万人的调查显示: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
领英报告还显示:职场人第一份工作在行业选择方面呈现显著的集中化趋势,超过1/3的95后毕业生进入了互联网和金融等时下最热门的行业。
而且,第一份工作的专业对口比例呈现出随代际递减的趋势。70后当年的专业对口比例超过40%,而95后则锐减到28.8%,超过7成的95后毕业生第一份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
究其原因,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没有职业规划是重要的一个。部分年轻人在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容易忽视对于自身规划的独立思考,不论是专业选择还是第一份工作的行业选择,都会有盲目跟随市场导向的现象出现。
“慢就业”现象普遍,62.4%因职业规划不明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显示: 72.9%的受访者周围有“慢就业”的大学生。其中,62.4%的受访者认为,没提前规划好未来是“慢就业”的主要原因;41.3%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慢就业”是因为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